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海子诗歌欣赏讲座主讲:永州一中陈满华•喜欢海子的诗尽管看的不多只是一直不知道他当时面对死亡的时候在想的空虚是他用死亡演绎一种行为艺术还是用灵魂谱写一首诗歌?什么是事事不如意的灰心失望还是尝尽人间百味后这样一个纯净的赤子,这样一个幸福的赤子,这样悲伤的结局——想起海子,阅读海子,常常忍不住热泪盈眶。麦地诗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海子,原名查海生,中国当代后朦胧诗代表诗人.一九六四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河查湾,一九八三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广袤的麦地上度过的,麦地的记忆深深地烙在海子的脑海中,海子理解麦地的质朴、坚忍和宽容,懂得麦地的苦难、沧桑和伤痛,因此,他创造了广阔而深邃的“麦地”意象。每一个诵读过他诗篇的人,都能从中看到四季的轮回、风吹的方向和麦子的成长。•海子的麦地诗歌包含了由“麦地”这个词延伸开去的村庄、人民、阳光、月光、镰刀、树木、河流、汗水等的意象。麦地之于海子,已不是一般的栖居之地,而是他难以割舍的精神家园。•他在《麦地》中这样写到:“吃麦子长大的/在月亮下端着大碗/碗内的月亮/和麦子/一起没有声响”“月亮下/连夜种麦的父亲/身上像流动金子/月亮下/有十二只鸟/飞过麦田”“看麦子时我睡在地里/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家乡的风/家乡的云/收聚翅膀/睡在我的双肩”“收割的季节/麦浪和月光/洗着快镰刀”•这里的麦地已不是一片具体的麦地,它其实是一方梦土,一方经诗人理想醇化了的古老农业文明的生活图景,它纯净、质朴、祥和、美丽,洋溢着醉人的浪漫气息。海子对承载他希望的麦地充满了感激之情,称它为“健康的麦地/健康的麦子/养我性命的麦子”(《麦地》)。•即使写友情,他也要以麦地为背景:“全世界的兄弟们/要在麦地里拥抱/东方,南方,北方和西方/麦地里的四兄弟,好兄弟/回顾往昔/背诵各自的诗歌/要在麦地里拥抱/有时我孤独一人坐下/在五月的麦地梦想众兄弟”(《五月的麦地》)读着这样的诗句,一股温暖甜美的气息扑面而来。•在海子笔下,乡村及麦地,如同爱你、理解你的慈母严父,如同注视你、包容你的神明,面对麦地无比丰厚的赐予,他意识到个人的渺小卑微:“诗人,你无力偿还/麦地和光芒的情义/一种愿望/一种善良/你无力偿还”(《询问》)平静的语气掩饰不住心中贮满的疼痛和泪水,这麦地和光芒的情义,是他从中获得了人的生命,而要用诗歌来报答的情义。•海子感激麦地歌颂麦地的同时,又常常感受到一种如同鞭子抽打般的拷问:“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麦地/神秘的质问者啊/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答复》)海子,这个诡谲的孩子,他企图以这种清醒的自我欺骗掩饰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其实,他看到了乡村的真山真水,也看到了自己的山穷水尽,他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一生一世也无法报答麦地的恩情。有谁能像海子这样虔诚地面对自己的土地和父老乡亲?又有谁能像海子这样虔诚的面对自己心灵深处的质问?。•农业文明哺育出来的诗人,对麦地、村野、阳光,总是怀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激情,海子生前用诗歌表达对麦地的虔诚和热情,浓烈如火,一直燃烧到他的生命终点。他在《莫扎特在〈安魂曲〉中说》这样写道:“当我没有希望/坐在一束麦子上回家/请整理好我那零乱的骨头/放入那暗红色的小木柜带回它”我们从这里看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纯朴人生的向往,以及绝望后的希望.•海子,这个麦地的守望者,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完成了最后的写作,而他对麦地的守望姿势也成为读者心中永恒的风景。海子,愿你在天堂里“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生命的麦地——海子《麦地》解读•海子的诗,以意象的纯净、情感的深沉、主题的丰厚越来越被文化人(不止“文学人”)重视。《麦地》就是一首内蕴丰富、情感深沉的好诗。•诗一开头是这样写的:“吃麦子长大的\在月亮下端着大碗\碗内的月亮\和麦子\一直没有声响”这里有两个关键意象:麦子,月亮。麦子是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养料。月亮呢?应当指人类的精神养料、诗性启迪。“碗内的月亮\和麦子\一直没有声响”,不就等于在说物质、精神与诗性默默滋养着我们且一直存在着吗?接下来的诗句很突兀:“和你俩不一样\在歌颂麦地时\我要歌颂月亮”“你俩”指谁?后面有交待,“穷人和富人”——即所有世俗之人。读海子,我们会越来越发现海子总是以超越世俗的诗人(非一般所指的写诗之人)自居的。“歌颂麦地”,是因为麦地是全人类的生命之源;“歌颂月亮”,则是诗人还有着非功利的、精神的、灵魂的需要•第三节:“月亮下\连夜种麦的父亲\身上像流动的金子”这是灵与物(肉)的灿烂的结合体,父亲在给予我们生命的同时,还给予了我们精神的力量。•第四节:“月亮下\有十二只鸟\飞过麦田\有的衔起一颗麦粒\有的则迎风起舞,矢口否认。”鸟对滋养我们生命的麦粒的侵害。苦难的民族。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诗人那颗悲悯的心!语言则显得轻松而诮皮。•第五节:“看麦子时我睡在地里\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家乡的风\家乡的云\收聚翅膀\睡在我的双肩”因为有鸟对麦粒的侵害,于是很自然地有了“看”的行动。诗人本属于大地,自然“睡在地里”。“地”,“我”生命之所、生命之源啊!“井”喻指“我”精神之幽深,内涵之丰厚。有家乡“风”、“云”的灵秀为我提供永不衰竭的精神养料啊。•第六节:“麦浪——\天堂的桌子\摆在田野上\一块麦地。”奇特的想像。生命的麦地。•第七节:“收割季节\麦浪和月光\洗着快镰刀。”“快”者,畅快、愉快也,不只是锋利。“麦浪”,丰厚的物质。“月光”,精神之光。物质的收获带给了人们精神上的满足。第八节:“月亮知道我\有时比泥土还要累\而羞涩的情人\眼前晃动着\麦秸。”请注意“累”字。泥土乃生命之源。《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泥土的伟大无庸置疑。但诗人竟然说“我\有时比泥土还要累”。为什么?悲悯之深沉啊。有人说:伟大是孤独的同义词。信哉斯言!而世俗的“情人”却没法理解“我”的“累”,她“眼前晃动着”的,只是世俗的、物质的、功利的“麦秸”!•第九节:“我们是麦地的心上人\收麦这天我和仇人\握手言和\我们一起干完活\合上眼睛,命中注定的一切\此刻我们心满意足地接受。”麦地是我们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在麦地面前,我们——“我和仇人”都是她的“心上人”,干活吧,她不会厚此薄彼。而在没有温饱的时候,温饱就是人们最大的需要。面对一直在默默地滋养着我们的宝贝的麦子,“仇”是可以泯的。然后,我们把这一切叫做宿命。•第十节:“妻子们兴奋地\不停用白围裙\擦手。”物质就是一切!天才的海子,他竟然能把苦难的民族在苦难的岁月里的真实反映表现得如此质朴,如此真切!•第十一节:“这时正当月光普照大地。\我们各自领着\尼罗河、巴比伦或黄河\的孩子在河流两岸\在群蜂飞舞的岛屿或平原\洗了手\准备吃饭。”置身于物质的世界中,诗人仍在时时关注着作为精神之源的、诗性的月光,这正是诗人的可贵之处,高贵之处。“尼罗河、巴比伦或黄河”,代表了人类古老的文明,正是这些古老的文明,一直在滋润着人类的精神。“孩子”则预示着希望,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在麦地(岛屿或平原)的养育下,人类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第十二节:“就让我这样把你们包括进来吧\让我这样说\月亮并不忧伤\月亮下\一共有两个人\穷人和富人\纽约和耶路撒冷\还有我\我们三个人\一同梦到了城市外面的麦地\白杨树围住的\健康的麦地\健康的麦子\养我性命的麦子!”物质的差异,带来精神的差异。“月亮下\一共有两个人\穷人和富人”,这是海子悲悯的发现,天才的发现。清醒的“我”,则时时以一个超越世俗的诗人的形象出现,所以说“还有我\我们三个人”。•过去有人曾经这样定义过海子:海子,一个孤独的诗人,一个绝望的诗人,一个生活在他世界的诗人。是的,在诗中,海子时时表现出与世俗的疏离,与世俗的对立。也许正是这种疏离与对立,才使得海子能更深切地感受、觉悟到人类生存之不易,从而发自肺腑地歌咏作为人类生命之源、生存之所的“麦地”,感激作为人类物质养料的“养我性命的麦子”!《活在珍贵的人间》赏析•要说海子直接表达热爱生命和生活的作品,就是这一首。后期的《幸福的一日》和《春暖花开》都是表面阳光内心挣扎的作品,只要是真正喜爱海子熟悉海子的人,都更多地从中读出痛苦,不是欢乐。这一首不同,这一首就是海子对生命和生活的礼赞,一个内心极其纯净之人对生活生命的热爱和礼赞,充溢着克制不住的内心的欢乐。•这是一个真正赤子的自画像。赤子都来自于农村,城市过于繁华和肮脏,无论是缤纷的五彩,还是垃圾油腻,都会在你的人性中留下永远无法抹去的污迹——你绝无可能成为赤子。而农村不同,那里贫穷,却有着养育万物的纯净的大地。那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灯光璀璨,只有强烈的阳光,温柔的水波,还有飘荡的白云,都犹如净化器一般洗涤着你的心灵,让你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美好,什么是真正的纯净,什么才值得真正追求,值得留恋——当然,你必须天性里有诗人的气质,你除了热爱生命,你还要热爱文化,否则,就算你是一个赤子,也只是一个默默无闻老死乡村的赤子。•海子以其惊人的聪慧,早早从乡间走出,但是,一个真正的赤子,乡村的醇厚纯净就是他的血脉,他永远也不会背叛养育他的土地,他永远为自己是一块纯净的黑土而自豪。•我一直相信,一个真正善良的人,诗意的人,热爱植物甚于热爱动物。热爱动物可能成为极其自私极其可鄙的狗粪一类的人物,他们把狗的尊严放置于人的尊严之上。而热爱植物的人,只会礼赞植物生命的美好,或者痛心于人类的不珍惜。同时他们热爱草甚于热爱花,草才是美丽朴实的植物生命的本体。•曹雪芹是一个,林黛玉就是仙草转世,薛宝钗庭院里全是草类。海子是一个,海子诗篇里歌咏的主要是野花。我想,能够感受到植物生命的幸福,那一定是极其幸福的感觉,海子曾经就是这样一个幸福的人——当他的初恋情人在他身边。而和相爱的人共同倾听雨水,这是何等幸福的爱情——海子当年的爱情就是如此的幸福。可惜,和爱人一起倾听雨水的幸福的海子,没有留下这样的诗篇。当我们读到海子和爱人一起倾听雨水的诗篇,已经成为海子痛苦的回忆。孤独的“王”---《麦地与诗人》赏析•对于我们,海子是一个天才,而对于他自己,他永远是一个孤独的“王”,一个“麦地之子”。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他像一颗年轻的星宿,争分夺秒地燃烧,然后,突然爆炸。•在短短的七八年间,海子创作了大量作品,包括短诗、长诗、诗剧和一些札记,但生前几乎没有结集出版。海子生前好友西川认为,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对于诗人的不信任,以及同权力结合在一起的守旧文学对于先锋文学的抵抗……另一方面是受到压制的先锋文学界内部的互不信任、互不理解、互相排斥”。•正因为这些缘故,海子是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的。而这种情形对海子诗歌中浓郁的抒情气质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现实生存环境既如此恶劣,诗歌的虚构成分可能适度抵消它对个体的压制。两者由此具有对照意味。•海子是一个诗歌的理想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个人生的悲观主义者。在他的身上集中而鲜明地体现着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在社会急剧变革和中西方文化激烈冲撞中无处依傍的精神焦虑。从艺术风格上看,他与舒婷有相似之处,善于采用抒情手法表现内心复杂的情感,有浓郁的浪漫主义倾向,而在精神气质上则更接近北岛,也受到了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作品中透出一种智慧与高贵、孤独与愤激。•《麦地与诗人》(1987)是海子的抒情短诗。和海子所有的抒情短诗一样,它的抒情色彩也是显在的。•在海子笔下,“麦地”不是一个简单的农业性的场所,而是诗歌的一个基本意象。这种处理和海子本人的农业背景深刻相关,“海子是农民的儿子,迷恋泥土,对于伴随着时代发展而消亡的某些东西,他自然伤感于心”(西川:《死亡后记》)。诗人不是吟咏山水风月的多情才子,而是以赤子之心关注人类命运、以诗和思揭示人生秘密的哲人。•诗歌在他身上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是一种体现生命意识和本质的生命载体。麦子是诗人承受痛苦的最敏感最细微的神经细胞,贫瘠的土地和生动富有的激情构成了海子土地情思的根本扩张力,这种丰盛的精神财富最终要归还土地。但是,诗人意识到
本文标题:海子诗歌欣赏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349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