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和说课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四年级下103页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2.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逻辑推理能力。3.了解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教学难点: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数学方面也是这样。大约一千五百年前,著名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记载着这么一道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有几何?”这就是有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一)理解题意,渗透化难为易。师:雉是什么意思?几何又是什么意思?谁能把它完整地给大家解释一遍?师:鸡和兔各有几只呢?这道题有点难对吗?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换个小一点的数来研究(出示例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像这样把较难的问题转化成较简单的问题来研究,是我们学习数学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称之为“化难为易”。(二)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策略。(1)经历列表法的形成过程。师: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现在请你先独立思考,先算一算,再想一想:我算得对吗?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师:经过同学们的研究,现在知道有几只鸡?几只兔?怎么知道这个结果是对的?哪些同学得到了正确结果?预设:a直接想到的。(数字较大时一下子就想到可不容易。)b先想到鸡4只,兔4只,再慢慢调整的。(在数字比较大时比较方便。)c鸡7只,兔1只,或者鸡1只,兔7只慢慢调整的。(有序思考)(2)探究假设法。师:老师也是这么想的,我用列表法把所有的情况都列了出来,再算出每种情况的总脚数,从而找出正确结果。这种方法你感觉怎么样?(很好理解,有序,但数字比较大时会很繁琐。)师:这个表格中还隐藏着规律呢!你发现了吗?学生找规律,明确每减少一只兔或增加一只鸡,脚的数量就减2.师:运用这一规律正好是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师:假设笼子里全部都是鸡,脚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先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引导学生说出过程,老师板书。引导提问每个算式的意义。明确一只兔少算了2只脚,总脚数的差里有几个2就把几只鸡调整成兔。课件用图示的方法展示全是鸡的情况。用手指着算式和同桌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义。师:刚才我们假设全部是鸡,那能不能假设全部是兔呢?独立尝试在演草纸上解决。学生投影汇报,课件展示。师总结:像这样假设全部是鸡或兔的方法,我们称为假设法。如果假设全部是鸡,那么总脚数差÷2=兔的数量;如果假设全部是兔,那么总脚数差÷2=鸡的数量。(三)回归原题,巩固练习。师:现在你会解决《孙子算经》里的这道题吗?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学生独立解决,并汇报。三、拓展延伸。(1)师:“鸡兔同笼”问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里,后来在明朝《算法统宗》里也出现过,清代李汝珍所著的《镜花缘》里也出现过两个类似的问题。不止中国人在研究这个问题,外国人也研究这个问题,比如说日本的“龟鹤算”就是根据中国的鸡兔同笼问题演变来的。(出示:做一做第一题。)思考:日本人说的“龟鹤”和我们说的“鸡兔”有联系吗?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这些问题你都会解决了吗?独立解决并集体交流。(3)师:想知道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的吗?(课件出示抬脚法的阅读资料。)四、课堂总结。师:这节课我们先了解了《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发现数字太大,换成比较的小的数字来研究,用到了“化难为易”的数学方法。在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探索了列表法和假设法,最后还了解了古人的抬脚法。你还有什么疑问吗?《鸡兔同笼》说课稿本节课是新人教版四年级下数学广角内容。它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之一,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学《鸡兔同笼》,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学会一种解题技巧,而是要让学生掌握一种本领——即“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么《鸡兔同笼》背后的策略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猜想、验证、调整,再猜想、再验证、再调整,直至问题解决。”我将本课分为情境导入、自主探究、拓展提升、全课总结四个环节进行教学。第一环节:情境导入首先通过介绍一千五百年前的《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第二环节:自主探究自主探究环节我又设计了4个小环节:(1)理解题意,渗透化难为易.在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数字偏大,研究有困难,换成较小的数字来研究,渗透“化难为易”的思想。(2)自主探究,初探列表法。出示教材第104页的例一:“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问鸡和兔各几只?”。解读完成后,让学生说说题中的信息,不但发现直观信息,还发现隐藏信息,如鸡和兔一共8只,一只鸡有2只脚,一只兔有4只脚,鸡和兔一共有26只脚。找到信息之后学生在后面的研究中就能有针对性的思考。先让学生先进行简单的猜想,猜一猜鸡和兔各几只。并想一想:“我猜的对吗?”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对这些猜测结果进行验证,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找到正确结果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调整,再猜想、再验证、再调整,直至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学生掌握解决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这里,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验证方法有:a直接想到的。(数字较大时一下子就想到可不容易。)b先想到鸡4只,兔4只,再慢慢调整的。(在数字比较大时比较方便。)c鸡7只,兔1只,或者鸡1只,兔7只慢慢调整的。(有序思考)每一种方法都给学生相应的引导和评价,引导学生在各种方法中体会各种方法的优劣。(3)深入探讨,探究假设法列表法是假设法的基础,所以我引导学生先找列表中的规律,然后再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假设笼子里全部都是鸡,脚数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由于假设法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所以我用了以下几个方法来突破难点:1.让学生在汇报的时候说明出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2.用课件画图的方法直观展示算式所表示的思维过程,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很轻松。3.再次让学生说说式子表示的意义加深理解。4.如果假设全部是兔,会怎么样?让学生加深巩固。(4)回归古题,巩固方法待学生有了这样的体验感悟之后,我再出示经典古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该问题,最后展示交流思路过程。第三环节:巩固提升:本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小环节:(1)介绍鸡兔同笼问题来源和中国著作中的类似记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然后又日本的“龟鹤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鸡兔同笼的数学模型。(2)介绍了古人的抬脚法,感受古人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第四环节:全课总结:通过对这节课的流程和数学方法的总结,可以使学生建立起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从猜测到验证,到模型的建立,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学生今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标题: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和说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355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