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从领导学角度谈人才选用
摘要:选人之道,博大精深,是所有想在领导职位上呆得长久的人、所有立志于凝聚人心、干一番事业的人必须练就的本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作为领导者,周旋于各色人等之间,必须精于揣摩人性、把握人心,正确识人、择人、用人,为自己成就大事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关键词:领导者、选才俗话说,人一上百,形形色色。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人,个性、能力千差万别,有的人胸襟广阔,有的人心地狭小,有的人处事平和,有的人个性急躁,有的人富于理性,有的人感情用事……正所谓千人千面,千人千心,如果用人不当,把工作交给不负责任或能力不够的人去做,必然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若是把好人当成坏人,或是把坏人当成好人,还会给事业带来不小的损失。因此,如何琢磨人、分析人、识别人、判断人,并针对不同情况来选人用人,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一领导者的自身素质领导者要有识人之智和成人之德,在选人用人时注意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满怀真情地爱惜人才、客观公正地评价人才、准确无误地识别人才,努力营造开放、宽松、宽容的环境和氛围。当然,这又需要领导者既无私心、又能包容。只有无私心,才能做到一切以事业为重,不以个人好恶、恩怨、利害、需求为标准选人用人,而是唯才是举、量才而用;只有能包容,才能用人之长、容人之短。是要有爱才之心。如果你用对了一位人才就会带来一大批人才,也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来,事业就必然会兴旺发达。如果你用错了一位小人,人才就会离开你。奸佞好事之徒就会围绕在你身边,不仅不能有效地贯彻你的正确决策,而且使你了解不到客观的真实情况,失去了真理的尺度,错误百出。因此,作为领导者,一定要具有一颗爱才之心,礼贤下士,才能将众多的人才凝聚在身边为己所用。隋末唐初李世民就是具有爱才之心的典范,它广纳人才,把曾经为敌的瓦岗寨程咬金、秦叔宝、罗成等将领揽入门下,并适才而用、委以重任,最终平定天下,完成了统一大业。李世民的爱才之心、用人之道,在历史上令人称道,也为现在的领导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是要有识才之眼。不独具慧眼,人才虽在眼前,也会错过。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现代的领导者要善于发现、挖掘人才,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伯乐”。选拔人才不能看什么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学历高低等等。更重要的是他本人的“性、才、学、识”,也就是平时说的“德、能、绩、勤”,通过他所在的岗位上的工作实绩,一贯的言行表现出来。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也说过:“不仅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要看他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当然,选拔人才,也有难识别的时候。俗话说:识才最难识别“马屁精”。古人云“大奸似忠,大诈似信”。事实上,那些善于恭维、奉承、拍马屁的人正是最容易把事情弄坏的人,而那些能够经常提出批评意见,指出缺点与错误的人,却是对事情最有帮助的人,最可贵的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以此为鉴,擦亮双眼,把真正有才华,道德素质好,有着强烈事业心、责任心的人用到合适的岗位上来。是要有用才之能。作为一个领导人,应当知人善任,了解每一个下属的工作能力和特长,在安排工作时应将合适的人放在适合他能力和特长的岗位上去,这一点非常重要。古人云“用人者、取人之长、避人之短”据《史记》中记载,汉高祖刘邦在登上皇位时,就自己之所以能战胜强大的楚霸王项羽的原因时说过:“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出谋献策,吾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取得天下者也。”刘邦的这番话告诉了现代的领导者们,用人一定要用其长处,根据各自的特长,把他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去,工作要有睿智之心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聪明,有智慧,有魄力,有能力,这是领导者之所以优秀的基础,是领导者个人权威的本质体现。首先,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有才,是人才.是其所在行业、所在领域、所在层次的优秀人物,是具有在自己所在领域中做出超乎一般人贡献之能力的人。《三国志》中有一句名言:功以才成,业以才广。只有才才是领导者成就事业的关键因素。其次,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善于用才,敢于用才,精于用才,要把对人才的开发和管理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苏轼曾说:士有一言中于道,不远千里而求之。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也应有此求才若渴、爱才如命的精神和气概。具备包容之心这也是众多优秀领导者所共有的素质。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善于包容,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对下属的过失善于包容。求全责备是一般领导者的积弊,他们最敏感、记忆最深的是下属曾犯过什么错误,受过什么处分,有什么缺点,至于此人有什么特长,有什么绝活,则不清楚。人才也是人,缺点、错误委实难免,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会用人所长,容人所短,使这些人才发出其应有的光芒。二、对下属的不敬善于包容。有些下属喜欢锋芒毕露,存在不敬的苗头,领导者对此也要善于包容。金子总是要发光的,真正的人才是掩不住其光芒的,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会因为疾贤妒能,而使真正的人才陷于永无出头之日.不怕下属功高震主,为有才能的下属提供力所能及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这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所应持有的原则和态度。效率才能提高,才能取得出奇不意的效果。二不同角度的选才方式从面相学的角度去选才,在古代早已有之,其中最著名的是清朝的曾国藩先生了,他不但精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精通相学。他的成功是因为他找到了许多的能人帮助他。他著有相学名著《冰鉴》留给后世选才之用,提出了一些面相学的观人方法,例如:真假看嘴唇…等等。西方的面谈技巧通常是一些考试或是测量评估工具的利用,比较重视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因为西方人比较直率,偏向于逻辑思维,所以这些心理性格的测量结果对西方人大多时候是准确的。而我们东方人的思维比较偏重于形象思维,在思考和行为上比较喜欢掩饰自己的目的。很多人在做测试题时很会揣摩出题人的思维和公司的喜好等因素,造成测试结果偏倚很大,准确性较低。所以,从古自今,很多人在面试时都喜欢运用面相学的原则,综合考评人才。孟子对于面相选人就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观其眸而知其善恶。在现实应用中的确有其价值和准确性。面相学选才只能看准70%,甚至50~70%,没有100%的。只有做一个参考。人生的舞台,忠愚善恶,各司其相,从来没有其相奸而其心忠者,其相善而其性恶者,纵然其心不露于形相,亦难掩其色相,这不也是一种或然率极高的统计学吗?学会了相人,于己可改过迁善,对人可知人善用。观人要先从整体上去考察,我们可以先观察一人的走路方式、说话神态、行住坐卧的姿势和神态去考量他的气宇和气质。从大的方面去确定一个人的器量、修养、学识以及性格的外向或内向,乐观或悲观……等等。1、面相学将脸部划分成上、中、下三个部分,称为三停或三才,分别代表着一个人的少、中、晚年运程,由额上发际至眉毛部位称为上停,执掌十五到三十岁之间的行运,由眉毛至鼻准部位为中停,执掌三十一到五十岁之间的行运。由人中至下巴部位为下停,执掌五十一岁以后的行运,而脸侧之左右耳则分别执掌着十五岁以前的幼年及少年期行运。面部三停喜均衡,此三个部位如果配搭得宜,则人生运势发展一般多能平顺,无大的起伏波折!上停很好,天庭饱满,代表着他的福分是遗传来的或是家世不错,少年时智力好。上中下停也可以代表这一个人对上级同级和下属的关系。三停,是面相的三段相法。上停是从发际至眉毛,代表青少年时期的运程,智力的高低,上代的遗传,是否得到长辈的提拔等都是从上停去观察。2眼睛的神采可以看一个人的精神意志,内心坦荡等。一个人的诚信与否看眼睛,如果说话时其眼睛不敢与人对视的必定是心中有鬼,在说谎。3从人的手上也可以看出人的一些基本命运趋势,一般地,在握手时就能感觉出来。一握手,感觉其人的手温暖、厚而有肉、柔软的,其人必定生活安逸,虽非大富大贵,也没有受过什么苦。一握手,感觉其手冰冷、瘦薄干枯、僵硬的,其人必定生活困苦,劳心劳力,一生难以有享受的机会。从“软实力”的角度去选才。从被选人的人才就是指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而如果有这样的一个人,你交给他一件事情,他做成了,你再交给他一件事情,他又做成了。我们也常常惊呼他为“人才啊!”。综合来看,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内在素质,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也就是所谓的“软实力”对于人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标准?GE的人才要求很值得参考。GE对人才最注重的三项要求是:专业素质、道德品质、发展潜力。有人对人才的标准作出如下界定,很有代表性:1)最高标准:胸怀宽广、德才兼备、义利兼顾、荣辱与共;2)基本标准:能干、积极、忠诚;3)最低标准:至少有一个用得上的专长、至少有一个令人欣赏的美德、没有不能接受的缺点。关于衡量人才的标准,人们一致推崇德才兼备。魏征特别强调,如果在战乱期间不能过多考虑“德”,那么“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唐太宗又增加了“学识”一条,说:“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明代刘斌认为,担任重要职务的人不仅要德才兼备,还必须有器量,“所谓量者,能受善言,能容贤才,非包藏隐忍,持禄保位而已。”王夫之则在才能、器量之外,加上了“意志”,认为成就大小看才能,才能发挥如何看器量,器量大小“视其志之所持”。志不坚定终将一事无成。这与上一段落中所阐述的人才标准是相一致的,综合起来讲,就是以下几个关键要素:①胸怀(即器量)、②品德(即德行)、③知识(即学识)、④技能(即才能、专长)、⑤意志、⑥忠义(义利兼顾、荣辱与共)。在这里,我把胸怀放在第一位。众所周知,胸怀决定事业的成败、胸怀决定人生的高度。一个成功的人,一个伟大的人,他不仅仅具有个人才华,更具备着广阔的胸怀。有观点说,“高端的人,胸怀是衡量的第一标准;中端的人,品德是衡量的第一标准;低端的人,才能是衡量的第一标准。”很有道理。心胸宽则能容,能容则众归,众归则才聚,才聚则企业强,这是企业制胜的基本之道,也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基本原则。
本文标题:从领导学角度谈人才选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39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