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经济文明史必修二课程系统:基本概念:1、经济:社会物质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2、生产力:人们改造自然,获取生产资料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生产工具三个要素。3、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分配、人与人关系三个要素。4、发展历程(经济文明的演变过程):渔猎采集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蒸汽时代(18世纪后期)电气时代(19世纪后期)信息技术时代(20世纪中期)专题结构经济形式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古代中国经济重农抑商1.古代中国农业的地位?2.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形式?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4.古代中国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的基本特点?5.古代中国工商业发展特点?主要的经济政策?导语分析:立国之本小农户个体经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土地私有制为主体,农民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严格管理,限制工商。重农抑商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课文结构一、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和地位“神农”的传说二、影响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1、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耕作技术的进步2、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制度3、沉重的赋税和徭役--赋役制度4、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水利建设及灌溉工具革新三、小农经济—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1、概念2、形成3、特点4、地位5、评价神农氏塑像神农尝百草一、“神农”的传说----农业的起源和地位1、起源:传说上古的时候,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神农氏对各种野生植物的用途和栽培方法进行了实验,逐渐选育出适合人类需要的栽培植物。---岳麓版必修二思考:神农为什么受到后人尊敬?制作了农耕工具(耒,耜),教民农作。1、起源:(1)时间:七八千年前(2)区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3)典型: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南稻北粟2、农耕格局(1)黄河流域:种植粟、麦(2)长江流域:种植水稻思考: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原因: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黍稷(粟)菽(豆)麦稻五谷丰登3、农业地位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汉景帝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重要的地位?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思考:如果让你来耕种一块田地,你觉得可以从哪几方面来提高田地的粮食产量?1、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技术2、重视水利建设,增强抗灾能力3、增强土壤肥力,改进品种,科学栽培┉┉二、影响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1、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农业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进步发展阶段耕作方式生产工具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汉代唐代石、骨、木铁制农具耦犁到一牛挽犁、大镰、耧车曲辕犁刀耕火种出现铁犁牛耕牛耕普及全国(1)发展概况:北京猿人使用过的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商周时期青铜铲1、左图是铁削,1952年在湖南长沙出土,说明春秋时期的人们已经开始掌握冶铸生铁的技术,并且使用了铁制的农具和手工工具。2、右图是铁锄,1953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战国时期,由于冶铁业的发展,农业上更广泛地使用铁农具,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秦国由此崛起。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铁犁牛耕标志着古代中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春秋时期铸造的牛尊既省畜力,又省人力;便于控制耕土的深浅。曲辕犁标志着我国耕作农具的成熟。汉代耧车(播种工具)汉代曲柄铁锄、铁镰翻车三国时期筒车唐朝人力和水力水力1)生产工具:石器——青铜器——铁农具。2)耕作技术:刀耕火种——铁犁牛耕。3)农业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演进2、对农耕技术的评价:(1)、积极: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问题探究】古代中国耕作方式发展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拓展:为什么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代中国的农业一直都使用牛耕,而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步呢?——中国古代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A、牛尊的制作材料上B、牛尊的腿上C、牛尊的鼻子上D、牛尊的背部1、下图为春秋时期铸造的牛尊,许多历史学家以它来证明春秋时期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在观察此器时,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2、孔子的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牛,名犁,由此得出的历史结论确切的是:A、孔子有教无类,学生多是贫家子弟B、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学生参加农业劳动C、春秋人物多取贱名D、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可能已有牛耕3、(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概念阐释]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2、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制度(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基本形态的演变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商周)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国王、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均田制、屯田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土地所有制。4、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在()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B、西汉建立后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五容足之居。(2)土地兼并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徭役兵役(均田、限田)封建国家佃农抑制兼并地主自耕农田赋人头税田赋地租沦为农民起义激化矛盾新的封建国家新的自耕农轻徭薄赋探究:为什么会发生土地兼并的现象?由此产生的影响是什么?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根源)(地权与劳动者的分离)②土地买卖的合法性①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②阶级矛盾尖锐,引起社会动荡不安③出现租佃关系普遍化(宋代)1、产生的原因:④历朝民众暴动往往以“平均地权”为口号(3)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面对这种情况,当时的统治者又是如何做的呢?结果如何?为什么?(1)统治者往往采取“均田”和“限田”等改革措施(2)结果:失败地主阶级是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维护土地私有制(经济基础)土地兼并危及统治(3)失败原因:1、赋税:含义:赋是人头税,税是土地税特点:①数额大,如秦始皇时代的“秦半之赋”,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上缴给国家。②名目繁多: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此外还有杂税、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且地方政府也巧立明目,层层摊派,搜刮民财。③农民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傜役:含义:又称力役,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内容:营造公共工程、宫室陵墓等特点:①劳动强度极大,②生活条件十分恶劣,③劳役人员的死亡率很高。3、地位和影响:地位在P7第四段、影响在P8第二段3、沉重的赋税和徭役--赋役制度4、大禹和他的继承人---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革新朝代水利、灌溉工具战国时期汉代三国时期隋唐五代宋代明清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井渠、王景治黄河翻车京杭大运河、立井水车、高转筒车水转翻车风力水车地位: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大禹治水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司马迁井渠法(关中)坎儿井起源于2000年前的汉代。它的特点是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坎儿井由坚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涝坝四个部分组成。它既能解决在地表无法开渠的问题,又能减少明渠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井渠法很快就推广到甘肃、新疆一带水分容易蒸发的干早地区。至今仍在新疆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坎儿井,就是在井渠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改进而成的。戽(hù)斗是古代最常见的提水器具,在木桶、柳条筐系上绳子,两人相对而立,用手牵拉绳子,从低处戽水上岸。灌溉工具的进步分层集训学业达标[规范解题](2017·济宁市综合)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单位生产领域生产目的并非完全不参与市场交换三、小农经济—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1、概念:原因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2、形成时间:春秋战国产生,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3、特点:(1)一家一户个体生产,分散经营(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4)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农用动力停滞性(1)积极性①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②也是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4、地位:5、评价:①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②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有利于社会稳定。在封建社会后期,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之一。(2)局限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下列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有利于提高生产的积极性②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③最早出现于商周时期④往往导致阶级矛盾突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7、鸦片战争之前,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经济形态的特征之一是:A、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B、土地集中在地主阶级手中C、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D、农民不到市场上出售农产品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2)不利因素:①生产规模小、条件简陋,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②封建政府的沉重剥削及社会的动荡;③土地兼并严重。(1)有利因素: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进步;②水利工程的兴修;③劳动力增长,开垦荒地;④历代统治者的重农政策。技巧归纳思考: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具有哪些特点?想一想:下面这首歌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实行的哪种经济形态?“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黄梅戏《天仙配》歌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耕作方式:铁犁牛耕为主,实行精耕细作3、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4、经营方式:小农个体经营为主,男耕女织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区分概念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集体经济区分在于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用于交换还是自己消费。区分在于生产单位的大小。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吗?两者都是自给自足不为市场而生产,但原始和奴隶社会的经济是自然经济不是小农经济。8、图4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①在汉代就已出现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以农业为立国之本B.非常重视祭祀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10、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不包括A.生产经验的积累总结B.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C.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D.生产组织的规模扩大
本文标题: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396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