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江西省创建公路水运品质工程实施方案
江西省创建公路水运品质工程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打造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的指导意见》(交安监发〔2016〕116号)和《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交办安监〔2016〕193号)要求,推进我省公路水运品质工程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工程品质,现制定本实施方案。一、重要意义“十二五”以来,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质量强省战略,深入开展施工标准化和“平安工地”建设等专项活动,将“现代工程管理理念”贯穿于质量安全管理全过程,工程质量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质量通病明显减少,以景婺黄高速公路、永武高速公路、九江长江公路大桥等项目先后获得詹天佑大奖、国家优质投资项目奖、鲁班奖,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稳步提升,但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省市相比,我省公路水运工程的品质仍存在一定差距。打造品质工程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深化交通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现代工程管理发展新要求,统筹工程实体质量、功能质量、外观质量和服务质量均衡发展,实现工程内在质量和外在品位有机统一的有效途径,对提升公路水运工程品质和服务质量,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江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习总书记视察我省提出的“一个新希望、三个着力、四个坚持”的要求和去年9月对交通运输工作作出了“七个重点、四项要求”的重要指示,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四个交通”发展要求,以“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认可”为总体要求,坚持统一领导、项目主导、创新驱动、示范带动的基本原则,通过提升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质量、工程科技创新、绿色安全保障水平,打造品质工程的软实力,全面提高公路水运工程的内在质量和外在品位,推动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协调发展和转型升级,为建设开放共享、人民满意的交通奠定基础。(二)基本原则1.统一领导,企业创建。在省交通运输厅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厅各有关单位(部门)、地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以及各参建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抓好公路水运品质工程创建工作。充分发挥行业政策引导作用,完善项目建设评价体系,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结合公路、航道(船闸)、港口等公路水运项目特色,强化公路水运项目和参建企业的主体作用,广泛调动参建各方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2.总结提高,改革创新。进一步总结推广近年来施工标准化、“平安工地”建设等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围绕品质工程内涵和创建重点要求,大力推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强化创新的驱动与引领作用,推广运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和新标准等先进技术理论和方法,为品质工程建设注入强大动力。3.功能提升,注重效益。立足功能的完善与提升,从实际需求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专项攻关和重点突破,既着力提升工程品质,又避免盲目高成本、高投入,实现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提高工程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4.示范带动,统筹推进。重点指导培育一批示范创建项目,及时总结推广创建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全行业扎实推进品质工程建设,实现工程品质的稳步提升。(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品质工程评价体系,工程实体质量、功能质量、外观质量和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升,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和大中型水运工程的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争创全国品质工程示范项目2个、省品质工程示范项目10个以上,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形成一整套具有鲜明江西特色的公路水运品质工程政策、标准和制度体系,全面提升公路水运工程品质。三、组织机构厅成立创建公路水运品质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爱和副组长:胡钊芳、王昭春成员:曾晓文于钦民任东红王继东朱晗彭瑜胡建强糜向荣熊昌军彭东领聂复生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彭东领成员:俞文生刘学斌蒲华徐远明邱文东瞿强曹驰昊于文金卢世军郭捷菲各设区市交通运输运输局、公路局,省公路局,省港航局,省高速集团,交通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应成立相应机构,负责组织推动创建公路水运品质工程工作。四、主要措施和任务(一)提升工程设计水平1.健全工程项目设计体系。以工程质量耐久安全为核心,研究制定公路水运工程耐久性关键控制指标标准。以需求和目标为导向,研究公路水运工程项目设计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工程项目系统考虑工程建设施工和运营维护,加强可施工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环境保护、灾害防御、经济性等系统设计,实现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2.推进工程项目统筹设计。深入推广标准化设计,以推进模块化建设为方向,研究编制我省统一的设计标准图,鼓励构件设计标准化和通用化。切实加强精细化设计,注重工程薄弱环节设计的协调统一,统筹考虑施工的可操作性和维护的便捷性。努力推行生态环保设计和生态防护技术,加强生态选线选址,重点加强对自然地貌、原生植被、表土资源、湿地生态等方面的保护。鼓励推行宽容设计,充分考虑工程使用状态的不利情形,对可能的风险做好防范设计。3.完善勘察设计审查制度。严格按照规定在设计阶段实行双院制咨询审查,试点推行勘察监理制度,并建立咨询审查意见与工程后期管理挂钩考核制度。探索改革工程设计审核评估机制,严把设计审查质量。4.强化勘察设计过程评价。完善招标文件技术清单,设置勘察方案、外业验收、设计质量、设计深度等专用条款。加强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强制性标准执行、关键技术控制、勘察设计进度等实施过程跟踪。研究勘察设计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勘察设计、咨询审查等动态评价制度,强化责任考评机制,严格落实设计、咨询责任。5.创新工程设计评估机制。探索设计效果后评估,科学评价勘察设计工作成果,加强责任追究,对由于勘察深度不足、设计重大失误等原因引起较大以上变更或存在其他设计质量问题的,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扣减相应勘察设计费用,同时将其不良行为纳入从业单位信用管理体系。(二)提升工程管理水平1.健全项目管理体系。深化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改革,总结推广“代建+监理一体化”“改进传统监理”“自管”等项目建设管理模式改革试点经验。深入推行现代工程管理,建立“实施有标准、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推进建设管理专业化,鼓励应用质量健康安全环境四位一体管理体系(QHSE管理体系)。健全专业化分包管理制度,规范施工分包和劳务合作管理,严禁以包代管。施工企业应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着力提高施工技能。2.探索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推行工程总承包、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项目建设模式,提高综合管理效能。推行设计施工一体化管理模式,建立施工图设计、现场施工环节形成交叉、互动、互补的质量保障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项目管理单位开展专业化项目管理工作。3.着力提升施工标准化水平。推进施工管理标准化、施工工艺标准化、施工场站建设标准化;积极推广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逐步推进工程建设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的工业化、智能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重点交通工程项目中构造物装配化施工比例达到20%以上。4.推进标准化施工班组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建立健全施工班组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制度。加强施工技术交底,实行班前教育和工后总结制度。推行班组首次作业合格确认制,促进班组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推行施工班组实名制,强化班组的考核与奖惩,提高班组人员产业化水平。(三)提升工程质量水平1.健全工程质量责任体系。健全工程质量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界定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等责任主体质量责任。建立关键人履职标准和各岗位工作规范,建立岗位责任人质量记录档案,强化考核和责任追究,实现质量责任可追溯,推动落实质量责任终身制。2.推广工程质量诚信管理。建立工程质量档案数据库和质量失信“黑名单”,加大对发生交通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或有其他重大失信行为的企业及其负有责任的从业人员的惩戒力度。建立企业、从业人员信用评价结果与资质审批、执业资格注册、年审、招投标的关联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交通建设市场行为的引导、规范作用。3.推进质量风险预防管理。强化工程项目质量风险预控管理,加强质量风险分析与评估,完善质量风险控制措施和运行机制。健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查和执行落实体系,严格专项施工方案论证审查制度,强化技术方案分级分类审核责任,全面推行首件工程制,夯实工程质量管理基础。4.加强过程质量控制。工程项目建立质量目标导向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工序自检、交接检、专检“三检制”。加强设计符合性核查评价,深入实施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成品及半成品验收标识、隐蔽工程过程影像管理等措施,强化质量形成全过程闭环可追溯。加强检测机构管理,建立质量检测及监测机制,加大抽检频率和工程检测资料核查力度,严查违规检测、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编造检测数据等行为。积极应用先进检测技术和装备,建立工程质量信息化动态管理平台,加强过程质量管控。5.强化工程耐久性保障措施。加强工程耐久性基础研究工作,创新施工工艺,加强关键结构、隐蔽工程和重要材料的质量检验和控制,切实提高工程耐久性。(四)提升工程科技创新能力1.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发挥技术标准先导作用,鼓励和引导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标准和施工标准,形成一系列设计指南、技术规范和生产标准等特色品质工程标准体系,并进一步整理形成品质工程技术标准汇编。2.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强化科研与设计施工联动,开展集中攻关和“微创新”,大力推广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淘汰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落后工艺工法和设施设备,推动工程技术提升。3.实施成套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全产业链创新体系,开展工程施工、病害处置、钢结构桥梁建造和运维管理等成套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激励公路水运从业者参与到大众创新行列中;建立成套技术推广渠道,对取得成果的成套技术集中展示、广泛宣传和统一管理。4.建立健全全过程的信息化体系。应用“互联网+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新思路,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现代化互联网技术,统筹管理项目全寿命周期大数据,建立从项目设计、施工到运营、评估的全过程信息子平台。引导建设单位研究制定“智慧工地”建设方案,加大视频监控、工艺监测、预测预警、移动终端等“智慧”设施设备的投入,实现在建工程施工现场人员货物定位、施工环境、安全防护、施工工艺、质量检测等施工全过程的施工数据自动化采集、分析与处理,提高安全生产监管、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的智慧程度。5.推进BIM技术应用。加强BIM技术开发,推进工程设计向多维设计转变;鼓励技术复杂的大桥、隧道、港口码头等工程结合BIM技术建立管理平台,利用BIM技术改进施工管理,提升管理效率、设备利用率,减少材料和备件库存,降低施工成本;鼓励钢结构制造加工等工序直接利用施工图设计数据进行构建加工,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6.加大公路钢结构桥梁应用。加快开展专题研究,制定钢结构桥梁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完善钢结构桥梁设计、制造、施工、养护技术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积极推进钢结构桥梁示范工程建设,主跨60米以上高速公路桥梁、跨高等级航道桥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大桥和特大桥等桥梁建设积极推广采用钢结构型式。(五)提升绿色安全保障水平1.推广工程项目绿色建设。全面践行绿色公路建设理念,推进建立具有江西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绿色公路发展标准体系、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强化集约节约设计理念和基础设施生态保护,探索施工过程中先实施环境保护、再实施主体工程的绿色施工模式,严格施工环境保护,强化建养新技术新能源应用,建成一批绿色公路示范工程。2.完善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全过程、全领域的双覆盖“网格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双控”预防体系,推动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清单化、信息化、闭环化动态可追溯管理。完善交通建设工程事故预警、信息报送、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应急保障等机制,规范应急工作流程。建立工程巡检巡查机制,提升工程安全防护设施和管理服务设施的有效性。加强工程结构安全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测
本文标题:江西省创建公路水运品质工程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410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