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春zhǎngcángyùnniànghè水涨捉迷藏酝酿应和bóyùnsuōcháosǎn薄烟黄晕蓑衣鸟巢散在草丛里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并加以解释。•①(yùnniànɡ):•②(huánɡyùn):•③(shūhuo):•④(huāzhīzhāozhǎn):•3.阅读全文后将文章分为三部分(把第二部分再分为5层),给各层次加一个小标题。•(一)盼春•(二)_______•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⑤万家迎春图•(三)_______•4.这三个比喻句分别概括出春天哪三方面的特点?•5.这三个比喻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谈谈这一部分给你怎样的鼓舞和力量。•7.课文描绘了春草等多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新(或新生、生机勃勃);美(或娇美、千姿百态);健(或健壮、活力无穷)。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想去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鼓舞人们对光明的未来满怀向往和希望,并决心为此而奋斗。二、阅读•8.(1)指出下面描写春花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③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2)上面的句子,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春花繁茂、•___的特点,描绘了花朵多,花色,花味,从数量、、、情态几方面创造了一幅五彩缤纷立体感很强的繁花闹春图。•9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味道艳丽艳甜色彩(1)写出了春山的光泽。(2)“偷偷”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在人们难以觉察中不声不响地生长的状态。“钻”表明春草破土萌发,满山遍野地生长出来,显示了不可压抑的生命力。•10.描写春雨细密轻盈的句子是:;文章赞美春天“美”的特点的句子是:。•11.课文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是写春雨、春风的。请你再写出一、两句描写春天的诗句。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等。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12.文段抓住了春雨、、的特点来写。•13.“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句中,用“一层薄烟”来比喻的情状;一个“笼”字准确地写出了这层薄烟的;一个“全”字把展现得非常开阔。•14.文段含蓄地写了春风,从下面哪一句话可以看出?()•A.雨是最寻常的B.密密地斜织着C.笼着一层薄烟D.稀稀疏疏的•15.文段描写的景物给人的感觉是()•A.春雨绵绵,令人喜爱B.春雨寻常,忧伤烦恼•C.清亮温馨,宁静和平D.凄神寒骨,撩人思绪•16.文段描写雨中景物的正确顺序是从到,•从到,从到。(每个方框填写一个字)多细密轻盈细雨濛濛高度意境B.C远静景动景物人近12、济南的冬天jǐxiāngzǎozhùjì济南镶水藻贮蓄发髻Chéngzhuókāndūnchǎng澄清着落看护伦敦宽敞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3.细读下面几句话,揣摩句中加点的词,回答问题。•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永远是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①“毒”的意思是()•A.毒辣B.强烈C.危害D.凶狠•②“响亮”的意思是()•A.十分明亮B.声音洪大C.有声响,有光亮D.晴朗•4.选词填空。备选答案:A.狭窄B.狭隘•①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②这里山路()崎岖,极难行走。•③他十分热爱自己的集体,只是有时显得眼界比较()。•④长期生活在山沟里,他的见闻很()。BABBAAB•5.解释加点词在本文句子中的意义。•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②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6.为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注释。•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A.空白灵巧B.灵活而不可捉摸•C.空缺灵活D.雕空的灵透的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形容济南的冬天气候暖和。B•7.第一句话“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8.把这两段景物描写具体表示空间的词语依次写出。•山上→()→()→()→();()→()→()。•9.加点部分把景物当成“人”来写,赋予了人的感情,谈谈你对这一处的理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0.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树尖山尖山坡山腰城内城外山坡上.“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不但写出了山坡薄雪的视觉形象与山坡薄雪的感觉形象,而且写出了“情”——热爱冬天的济南,赞美济南的冬天。雪后的山的美丽景色承上启下过渡句,总起全段。•从文中找出比喻句,完成下面的表格,体会这种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本体比喻词喻体表达作用顶雪矮松好像日本看护妇亲切温暖山坡(穿上)带水纹的花衣美丽可爱卧雪小村庄是唐代名手的小水墨画灵秀恬淡济南的冬天是空灵的蓝水晶突出响晴雪(树尖上顶着一髻儿)形象贴切•1.找出所用修辞方法不同的一句()•A.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B.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C.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D.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2.对本段文字判断有错的两项是()•A.这段文字描写的是雪后山景的秀美。•B.从这段文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整个小山都积满了雪。•C.这段文字是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顺序写的。•D.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如把树尖比作“日本看护妇”,说薄雪“害了羞”。•3.“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是从侧面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山”后面加“们”,是表示()•A.表示复数•B.把山拟人化了•C.是北方口语的习惯D.BD雪不大,有的地方根本没积住雪•5.“带水纹的花衣”是写出了()•A.下了点小雪后的山上的景色。•B.下了点小雪后山上有水了,流来流去像带水纹的花衣。•6.本段开头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结尾说:“就是下小雪吧……”这里小雪的“妙”处是()•A.小雪可以给小山穿上“花衣”。•B.小雪可以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C.小雪可以点缀得那些小山更加秀美。•D.小雪可以反射出小山的各种色彩。•7.雪本来是白色的,文中却说它“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给这段话选出一个标题()•A.雪后的景色B.冬天群山美•C.雪后图D.雪后山更秀A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13、夏感qiāndàizhùpángbó芊芊黛色贮满磅礴púfúdànkǔsèzǎi匍匐澹澹苦涩主宰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长期从事新闻写作和新闻出版管理工作,创作了大量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14、秋天Zhēngsāshuòbiā丁丁撒网肥硕青鳊鱼qībóliáojiù栖息归泊寥阔乌桕叶hélièmèi枯涸清洌梦寐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诗歌是我国出现最早,最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具有集中性,精练性,音乐性等特点。•诗歌根据表达方式可以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和说理诗;根据形式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民歌体。•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2)词是诗歌的一种,盛行于宋代,最早是用来和乐的,后来词逐渐与曲脱离,形成了独立的形式。词有词牌名,它规定了词的分段、句数、字数、押韵和平仄。•(3)元曲盛行于元代,有散套与小令两种形式。曲有曲牌名,它与词牌名一样,规定了曲调、句数、押韵、平仄。观沧海jiédànsǒngzhìsè碣石澹竦峙萧瑟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其善诗歌,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哪,就用歌来表达心志吧。次北固山下王湾(693~751)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及第,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官洛阳尉。其诗流传不多。首联: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诗人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夜还没尽,就看到一轮红日从东边江面上徐徐升起,带来了温暖的气息;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归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诗中对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虽然末句写了旅途中的乡思,却没有一点凄凉之情。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年底就春风拂面。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钱塘江春行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内容清新,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有《白氏长庆集》72卷,集诗3000余首,数量之多,是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的。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落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
本文标题: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413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