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北京八年――从极度贫困到财务自由
【摘要】其实大多数人都非常接近成功,但为何只有少部分人成功呢?很多人做事如同将水温只烧到了90多度,而剩下的几度因为要在高温下多努力一些而忍不住自己找个理由放弃了,这就是失败和成功的关键。年收入30万的人绝对不是因为他比年收入3万的人在工作中多付出了10倍的努力和才智,相反,他可能只比对方付出了20%的努力,但巨大的结果差异就因此产生了。第一章:八年巨变我1996年7月从东北的一所曾经非常有名的工科大学毕业,快毕业时听了一位同乡校友姐姐的话宁到好地方,不到好单位,经过一番各式各样的努力,96年八月我和女友(大学同班同学,我现在的妻子)来到了北京。我是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家中能供我上完大学已经是非常不易,所以毕业后我不可能再指望家中对我继续支持,当然当时我在北京也没有任何社会关系和熟人。96年8月22日,我和女友背着沉重的大包满怀希望地来到我即将工作单位在北京永定门的办事处(单位在房山郊区)。看门的大爷听说我们是新来的大学毕业生时,忍不住嘟囔了一句足让我们希望全部破灭的一句话:都开不出支了,还招什么大学生...我们在惶恐不安中度过了一夜,第二天清早从北京天桥坐上917支线长途汽车(让单位派车来接肯定是做梦了)到了良乡窦店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单位。我在不安中用最快的时间从接待我们的组织部证实了办事处老大爷的话:的确,公司的开支经常出问题,但分来的新大学生在第一年不受公司效益的影响(后来证明是假的),每月的工资由组织部准时发放,400元每月(呵呵),公司免费提供单身宿舍,anyway,我们在北京的新生活开始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一晃八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可以很客观地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现况:我已经是两家公司的法人(我占80%股份,妻子20%),本年度公司利润100万应当无忧,明年的效益翻倍应该很正常(因为产品已经打开销路,并且我是那个行业的领跑者)。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在国内、国外也有众多的朋友和一些有用的社会关系。在我一共七年的打工生涯中,我最高的工资是每月3000USD,税后20000左右,期间我买了房子(120平方米)和车子(18万以上),目前手头动用个几十万人民币应该不影响公司的发展,公司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同时也是两个世界著名公司产品在北方地区和北京的代理。看到一些所谓的小资和白领在一些暂时还没有获得稳定高收入工作的同志们面前沾沾自喜地感觉良好时,我经常感到好笑。我不能说自己有多出色,但我确实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从基层打工者到高级白领,最后到独立创业的转变,同时基本实现了财务自由。我曾经非常贫穷,但我从不认为金钱是万能的,但在目前这个经济社会中,拥有适量的金钱是非常重要的,至少我可用电影《阿甘正传》中主人公的一句话唉,少了一些麻烦来形容金钱的作用。我讨厌恐惧和不安全的感觉,特别是经济上的,我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在以下的时间里,我将自己的发展过程如实奉献给大家,希望大家能根据自己的时空状态各取所需,因为平时的工作还非常忙碌,所以很多朋友的问题可能不回答或不能及时回答,还望大家谅解。第二章国企生涯我毕业后工作的第一家单位是一家典型的国企,说到典型,是因为它具有特别多国企的特点。在经过市场洗礼了几年后的今天,我再回过头来看这国企(它已经被兼并了,但还是奄奄一息),感到它从营销方式、产品、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确实不适合激烈竞争的市场,而且一直由一些能力很低的人在做决策,倒闭或被兼并或许是正常的,就先不发表评论了。这是一家生产传统建材的公司,有过辉煌的历史:是建国后第一批苏联援建的项目之一;北京的老十大建筑都使用了它的材料,96年时管理人员加上固定的工人超过2000人,有学校、技校、医院和十多个分厂或车间。当年该单位从学校招聘了8名大学生。报到后。我们八个人经过短暂的入厂教育后被分到了各个单位,我和一个西安交大的哥们被分配到了专门生产保温产品的四车间,主要和维修组的工人学习设备保养和维修(组织部让我们下车间学习3个月,呵呵)。车间三个月的工作其实是大学金工实习的具体应用。我一直非常感激当时维修组在几个老工人,他们有热情的心肠和精湛的技术,对我们很好。我们可以经常睡懒觉、不用值班和干强度很高的工作。在我们喜欢学习的技术方面,他们总是非常耐心和高兴地手把手去教(如果世界大乱,完全靠体力技能吃饭,我觉得自己还是一个不错的电焊工,呵呵)。这种真诚的关心让我们这几个初来的家伙感觉很好,慢慢就熟悉和融入了这个工厂。我在大学当过两年的班长,应该说属于那种还是比较好动的人。车间实习三个月后,我给组织部打报告说希望到营销部门去工作,车间锻炼完成后公司就将我调到营销部实习。当是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开销售发票,当然就开始接触一些客户了。外出时主要跟随一个王姓的经理去处理销售过程中的一些事情。当时公司的销售基本上坐商,我也没有开拓市场的任务。营销部门大约有10个人左右,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营销人员基本上没有合格的(呵呵)。客户来买产品和销售人员的努力基本上没有很大的关系,主要是因为公司产品在那个行业有比较长的历史,有一定的知名度。当时有一个管营销的副总比较喜欢我,在他的支持下,我开始接触一些和钱、物有关系的事件,没想到开票这件事还很有学问,当时有一个湖北的女孩在我之前开发票,经常搞一些手脚,很牛,因为我挡了人家的财路,这斯就挖空心思找我的毛病,当然我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所以就经常找借口出去和经理拜访客户,接触了一些人,有几个客户现在还是我的好友。工作几个月后春节快到了,我的每月400大毛根本不够用,再说春节总要回家吧,大学上完终于工作了(而且还是在伟大的首都北京,说不定老家村里以为我如何如何呢),我总不能空手回家吧。于是我就坐不住了,偷偷写好简历跑到市内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参加招聘会,两次后还真有收获。由于我是学化工的,找到了一家在北京朝阳区高碑店乡从事化工生产的私营企业做技术支持工作,每月600元,包吃住。于是我就给公司请了假(当时我刚义务献了血,公司给了我两周的假期)反正也快到春节了,大家都人心浮动,春节的假期也快到了,我就偷偷去高碑店上班了。工作了一个月,白天搞配方做试验,晚上给公司翻译英文资料(我得英文水平不软,大三就过了六级),一个月后,公司给了我600元的工资和600元的奖金,加上国营单位的400元工资,我手头竟然有了1600元钱,终于在大年三十的晚上12点带着父母的希望回到了故乡。春节后,我又回到国营单位来上班。由于公司应收欠款太多,又经常开不出工资,所以老总让营销部成立了一个清欠办公室,由于管营销的副老总对我的感觉不错(当然与历史清白和做事快也有关系),我终于高升成为公司清欠办公室主任,形式上负责公司不良欠款的回收工作。其实这个工作完全是得罪人的工作,公司形成欠款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头头脑脑打招呼或直接参与以权谋私形成的,有的手续不全,大部分欠款单位看催的不紧,故意拖着不给,当然也有的情况是一些销售人员将已经收回的货款存起来私用,情况非常复杂。我上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和完备欠款手续,然后让有关的欠款领导和业务人员签字认可。完成本项工作后,我和副总商量让每个人有关人员都签订收款协议和计划,同时也让公司出台了奖惩协议,根据欠款的时间长短对收回者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完不成则扣工资和下岗(最后执行不下去,呵呵)。然后我就开始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天天找欠款的人员谈话,追问收款的情况,有一段时间我竟然发现很多领导都躲着我走(呵呵),这群老鼠。我第一月收回了160多万的欠款,然后根据奖励政策去财务拿钱,结果财务说没钱!我当时就愣了,这可是给收款的人的都许诺好了,让我如何面对这些人呢。不就没钱吗,我找来钱行不行,财务说可以。我就先找领导签好发奖金的单子,然后找一个肯定有公款私存情况的家伙说:要给你们发清欠奖,你两天内给我收回5万现金来,行不行,当然行了,我靠,我就这样把第一笔奖金发出去了。钱一发,事情多了,说什么的都有了(呵呵)。有人眼红了说欠款还有理啦,早知道我也欠点。结果,一把手给我们开了个会:两个意思,一,下个月清欠的任务是200万(丫的不知道钱越要越难),二,清欠办不能直接发奖金;这个烂政策执行两个月下来,奖金发不下去,大家当然也没有积极性了,款也越来越难收,肯定完不成任务了,我的工作基本就玩不下去了。正好当时我们的户口和转正也下来了,我决心离开这个不可能对我继续有大帮助的公司。我96年的8月到97年的8月在国企工作,深切地感到国企在很多方面有问题,客观事实决定了国企在有竞争的情况下往往没有优势,其实国家能给的优惠和政策都给了,但国企还是不行,我认为,大部分国企只有改制为股份制或私企才才能生存,时间能证明这个问题。国企的第一年是我第一次积累工作经验的地方,这应该算是一种比较温暖的成长环境。在这里我遇到了朴实的工人、比较好的直接领导,当然也有很愚蠢短视的老总。但他们都给了我学习的机会。正如孔老先生讲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任何经历都是一种财富,宏观环境好的好与不好都有很多值得学习和体会的地方,正入古人讲的那样: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灌我足,关键是看你如何从经历中学到正面的经验或反面的教训。第三章极度贫穷――漫漫长夜我终于决定离开那个郊区的国企到市内重新寻找工作,97年8月份的一天,我大清早从公司不辞而别,骑上我的自行车往市内赶去,大约6个小时后我来到永定门附近公司的市内办事处(骑了60公里左右),找了一个随便的借口混住下,准备好简历,开始找工作。我是同届来到该国企学生中最先有外出打工经验的人,97年春节期间做过技术服务的那个化学公司说我随时可以过去工作,应该说我找工作的压力不大,但由于对那份工作不太满意,所以开始寻找新的机会、我参加了几次人才交流会,但效果不好。那时候我经常去参加任何一个我能赶到的招聘会,国展的、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地坛公园的,总觉得发出一份简历就多了一丝希望,然后就去北图(现国家图书馆)看书或骑车逛大街。到九月中旬时,同时来国企的几个哥们也开始到市内寻找工作。一段时间后,其中的两个已经找到了新工作。好面的我实在等不及了,就去高碑店乡的那家公司上了班。由于自己已经有近一年没有来公司了,公司的变化比较大,最重要的是公司原来让我住的四合院让军代表住了。没有我落脚的地方了,我只好住在公司院子的一个帐篷里。公司的几个主要管理人员对我的态度也比较一般,可能因为飘忽不定让他们感到我的不稳定,所以基本上没有了第一次来时的热情和好感。这个时候那家国企也开始找我们的麻烦,说如果不回去工作,我们的户口将被打回原籍,档案退回学校等等,反正搞得大家心惊肉跳的,由于当时我们对这种情况也不知该如何处理,所以经常在市内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国企露个面。这个时候我的朋友(妻子)也开始找工作,因为我走了以后她在公司工作也很为难,主要是因为别人认定她肯定也要走,再加上国企实在没有事情可干。她找得第一份工作是北京阜城门附近一个出版社,我当时非常高兴,总觉得有了工作就好多了,不过她说好像面试的时候那个社长看了一眼就确定下来,不过我也没有多想。我高兴地从房山帮她打好行礼包裹,在别人的侧目中挤上公共汽车来到城里,在一个半地下的集体宿舍将她安顿好。过了三天,她打电话让我过去,说他们的社长(一个35岁左右的男的)经常有意无意地来到她们的办公室,说一些无聊的闲话,还经常在说话的时候动她的头发,她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我一听就明白了,只简单的说:走吧,我帮你去宿舍搬东西。这样,我朋友就从新回到了房山的国企去住。当时我还询问了那个小子的车号,准备找几个哥们收拾他一次,但最后因为种种原因也没有成行。在城里住宿当时对我来说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不方便让朋友也来我工作的公司住帐篷,所以我最后在公司附近的高碑店村里花150元/月租了一件平房,从旧货市场买了一个稍大的单人床,这样偶尔朋友来得时候也能住下。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房子的窗户四周有很多超过1公分的缝,天一亮就看的非常清楚。97年的10月1日是一个值得我们纪念的日子,考虑到很快就要彻底离开国企,我和朋友决定在十一之前把结婚证领一下。因为国企的部门比较多,有组织部、劳动人事部、工会、保卫
本文标题:北京八年――从极度贫困到财务自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433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