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中考语文专题练习-现代文阅读(答案在最后)
1中考语文专题练习现代文阅读附参考答案热点一挚爱真情挚爱真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道德规范和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在社会生活、学习、工作中,难免要与他人发生接触、联系,在不断的接触和碰撞中,会产生亲情、爱情、友情、乡情、师生情等各种各样的真情。能够理解和感悟真情,是对一个人的基本要求。若一个人抛弃了真情,别人就会远离他;若一部作品缺少了真情,就会失去生命力。实际上,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都渗透着作者的真情实感,都离不开挚爱真情的抒发。在中考试题中,“挚爱真情”类的阅读内容比比皆是,一直是中考语文阅读的重头戏,应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如2014年北京中考卷《又到麦浪翻滚时》将家人间的亲密与麦子相联系,写出了一家人淳朴、温馨的情感,寄托了对那段亲切而久远的日子的怀念;2014年贵州省毕节中考卷《兄弟》通过叙写一对在外打工的兄弟中秋节互赠月饼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血浓于水的兄弟之情。抒写人间挚爱真情的文章,在今后的中考中,还将是重要的阅读材料。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把这类阅读材料作为重点。滚动组合训练(一)记叙文阅读(2015·原创)苹果文/杨立英那年夏天,娘从外面带回家几个苹果。我冲进家门的时候,娘正把最后一个苹果放进吊在房梁的竹篮里。娘以为我没有看到,于是在我进门后,她若无其事地从竹篮边快速地走开了。那是一个简单实用且功能强大的装置!绳子从房梁上垂下,另一端拴上钩子,竹篮挂在钩子上,里面放着干粮或其他吃食,竹篮的高度恰如其分地固定在娘能伸手触及而我无论如何也够不到的位置,当然,这样的装置除了防小孩子外,还可以防猫防老鼠。我还无法抵挡住一个苹果的诱惑。娘出去后,我在屋里转了几圈,阳光从窗棂斑驳地透射进来,一个清晰的路径在我头脑里呈现,那是通往竹篮最快捷的路径。晚饭过后,一家人在天井里纳凉,而我却毫无兴致,我的魂被竹篮里的苹果勾走了。一人回屋睡觉不是我的习惯,为了让我的计划天衣无缝,我又必须设计一些理由,这是需要勇气的。我几次想跟娘说我困了,但一想开口,心跳就加速,犹豫了几次,最终我还是说了出来,然后装模作样地打了声长长的哈欠。娘说:“困了就回屋去睡!”借着月色,我爬上炕钻进了蚊帐。躺下后,我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竹篮,很长的时间。最终,我还是鼓起勇气悄悄地下炕,爬上椅子,再攀上墙边的桌子,踮起脚尖,伸长身子从竹篮里摸起一个苹果。那一刻,我感觉心脏怦怦乱跳,腿有些打颤发软,幸好一股苹果的清香弥散出来,抚慰了我的不安。我匆匆地回到炕上,把自己和苹果裹进了被单儿。我在不安和甜蜜杂糅的心情里沉沉睡去,梦里,我望见了我家的柳树上长满了苹果,我攀上柳树,抚摸着一个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感觉一下变得特别富有!2“都给我起来!谁偷拿了篮子里的苹果?今晚不交出来,就先把她的手剁了!”娘的呵斥声把我震醒。娘不是个性情温和的女人,但这样大的火气却是第一次。我浑身开始颤抖,慌乱中,把滚到被单角的苹果又紧紧地攥在了手里。这时,爷爷裂肺的咳嗽声穿墙而至,打破了黑沉沉的宁静。记不清从何时起,爷爷就这样整夜整夜地咳嗽。娘暂时放弃了对我们的“审问”,从竹篮里抓起两个苹果匆匆往外走。从我们的屋子到爷爷的屋子只有几步的距离,娘走完这段距离的时间,是我逃脱罪责的唯一机会。娘的前脚刚迈出门,我一骨碌爬出被窝,一手抓住苹果一手提着娘用旧粗布为我拼接的裤衩,下炕,爬椅子,再攀上桌子,一切行云流水般的麻利,可还是晚了,放苹果的手没等收回,娘已匆匆破门而入。一切静止下来,只有煤油灯的火焰闪闪烁烁,我呆呆地站在桌子上,娘直直地盯着我。我两手紧紧地握着变松的裤衩边缘,越握越紧。或许因为用力,瘦弱的我灯笼架般的筋骨清晰可见,油灯的光把我投射到墙上,细脚伶仃的。我的恐惧和委屈在娘慢慢靠近桌子时暴发了,我突然放声大哭,无所顾忌。我释然地迎接即将要来的狂风骤雨。让我猝不及防的是,娘一把把我拽进怀里,搂得紧紧的,突然一声也大哭起来。当娘红肿着眼帮我擦泪时,我瞬间感觉一世界的温暖把我淹没。那天晚上,我蜷缩在娘的怀里睡着了,睡梦中我又望到了我家的柳树上挂满了一树的红苹果……对于娘从暴怒到温情的突然转变,我感到非常不解,直到后来的一天,我也做了母亲。(选自2014年2期《散文选刊·下半月》)1.阅读全文,把故事情节补写完整。娘放苹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女大哭,矛盾消除2.选文加波浪线的句子中的“路径”具体指什么?3.选文两次写睡梦中“我”望见柳树上挂满了苹果,有何用意?4.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句的表达效果。(1)我几次想跟娘说我困了,但一想开口,心跳就加速,犹豫了几次,最终我还是说了出来,然后装模作样....地打了声长长的哈欠。(2)或许因为用力,瘦弱的我灯笼架般的筋骨.......清晰可见,油灯的光把我投射到墙上,细脚伶仃的。5.选文加横线的句子采用了哪种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说明文阅读(2015·原创)儿童照料——爸爸在哪儿?文/李亚妮①某知名媒体刊载:前不久,一位6岁小女孩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某报社,买下整版广告,只为让加班多日的爸爸赶紧回家,参加即将召开的家长会。这位小女孩在广告里深情呼喊:“爸爸,加完班就回家!”这是在继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之后,又3一次将爸爸育儿的话题带入一个公众热议的空间,微博、微信等公众交流和传播的平台中以各种方式传递着爸爸育儿的理念。②很多研究显示,爸爸和妈妈一样具有抚育性,和妈妈一样可以参与到照顾孩子的活动中,尤其是妈妈外出工作时,爸爸应成为孩子的主要照顾者。澳大利亚、英国、瑞典和以色列等国家均有报告说,爸爸比早先时候更多参与育儿工作。③但是,在所有的儿童照料工作中,妈妈仍是主要承担者。国外研究发现,爸爸在参与育儿时,更多的是与孩子互动或者陪伴孩子,而清洗、准备、喂养等身体照顾工作和为孩子规划养育、教育等方面仍更多是妈妈的职责。这一点与中国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第3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孩子3岁以前白天的照料者主要是妈妈,大约一半的城市孩子在3岁之前白天主要由妈妈照顾,农村孩子由妈妈照顾的比例高达3/4。④2011年福建省的一项0~3岁家庭育儿现状与需求调查发现,0~3岁幼儿家庭中,作为生活照顾者,59%家庭是妈妈、2.7%家庭是爸爸、31.6%家庭是祖父母、6.7%家庭是保姆或其他亲属;而作为教育者,妈妈、爸爸、祖父母、保姆的比例则分别为75.5%、11.8%、10.5%、1.5%。可见,不论是作为照料者还是教育者,爸爸的参与率都不高。上海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参与育儿的比例有所增高,0~3岁孩子中,爸爸照顾的占5.7%,妈妈占36.7%;4~6岁孩子中,爸爸照顾的占8%,妈妈占57.2%;7~12岁孩子中,爸爸照顾的占12.7%,妈妈占61%。⑤在爸爸参与儿童照料中,也不乏“全职爸爸”群体的出现。一部分是男性已经摆脱了经济上挣钱养家的压力和束缚,有足够的经济后盾和充足的时间,而且在理念上也比较认同爸爸参与照料对儿童的益处;还有的是家庭经济决策和夫妻工作方式权衡的结果,妻子的工作时间或工作方式不方便照料儿童,在追求家庭利益最大化的理念支撑下,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男性成了儿童照料任务的主要承担者。第3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爸爸作为幼儿(0~3岁)主要照料人的占已婚有子男性的9.6%,而女性作为幼儿主要照料人的比例为63.2%。⑥对于儿童来说,爸爸的照料与呵护,既有理性的知识传递,也有感性的安全感的渗入和性别角色的认知:一方面是能促使孩子适应不同性别和性格的照顾者并与其互动,有利于儿童心理认知和性别角色认知的发展,也有助于其性格的塑造;另一方面是从知识层面来说,爸爸妈妈不同的照料方式也有助于孩子将生活照料知识进行挪移、辨别和实践。重要的是,爸爸对孩子生活的照料,如做一顿饭、冲一瓶奶、洗一次澡等琐事,都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安慰,给孩子一种家的安全感;而且对儿童正确认识性别角色、消除性别分工刻板印象有直观的引导作用。⑦对妻子来说,丈夫直接参与家庭照料工作,减少了家务工作对妻子的身心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家庭共同的休闲时间,有助于亲子关系和家庭和谐关系的确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儿童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选自2014年第3期《百科知识》,有改动)1.文章开头有何特点?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2.爸爸参与照料儿童,有哪些好处?3.选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举例分析其作用。4.简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表达效果。在追求家庭利益最大化的理念支撑下,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男性成了儿童照料任务的主要承担者。4滚动组合训练(二)议论文阅读(2015·原创)“源头之石”改变流向文/张丽钧①最近,华东师范大学戚业国教授提出一个观点,博得大家一致认同。戚教授认为:我们未来生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今天班里的那些“差生”;因为,未来为你提供卖菜、收电费、开出租车等日常服务项目的,很可能就是今天这些“差生”。这些人,能真正让你切实体会到生活质量的高低。②毋庸讳言,任何一所中小学都有所谓“差生”,并且,“差生”被边缘化似乎成了一种普遍趋势。有些学校更是公然歧视“差生”——给“差生”戴“绿领巾”,展览“差生”作业、试卷,将“差生”驱赶到最后一排,为“差生”单独编班等等。校园里的“嫌贫爱富”,流行病般侵蚀着太多校长、教师的心。正是因为“差生”被普遍当成了“累赘”,所以,当看到魏书生、李镇西等优秀教师偏爱“差生”的时候,我们才感到格外欣慰。关注每个孩子,偏爱差生,教育均衡发展在这些优秀教师的努力下变为现实。③对分数的狂热膜拜,使我们教育工作者忽略了太多不该忽略的东西。挫败感本已经使“差生”苦不堪言,遭白眼又给他们伤口撒盐。我们常常纳闷,为什么越是“差生”毛病就越多——抽烟、上网、逃课、出走……有多少人能像张德芬那样,分析出这些毛病其实是孩子在竭力逃避无颜面对的现实?而“标签效应”也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而这,也正是“差生”被称作“差生”之后越来越差的原因之所在。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创办了“波尔塔瓦幼年违法者工学团”(后更名为“高尔基工学团”),“工学团”的学员全都是失足少年。一个后来成为马卡连柯得力助手的学员卡拉巴林这样回忆道:“马卡连柯注意到我的人格,可是那时,我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是人格。这是他对我的第一次温暖的、人道的接触。”就是凭着这种“温暖的、人道的接触”,马卡连柯创造了教育的奇迹。当年那些违法学生,被他成功塑造成了专家、学者、干部、国家勋章获得者和卫国战争英雄。⑤没有谁不喜欢这样的句子——“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但是,我们不妨想想看,如果“差生”今天收到的只有歧视与侮辱,那么,明天他奉还社会的,除了冷酷与怨恨还能有什么呢?难道,我们只有真切体会到了痛彻骨髓的“恨出者恨返,祸往者祸来”,才愿意睁开倦怠的眼睛关注一下“差生”的生存质量吗?⑥智者说:“源头之石,改变了河流的走向。”愿那幸运地做了“源头之石”的人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意识到自己对于河流的意义,意识到河流对于大海的意义;愿每一条河流在回望迢遥来路的时候都能够深情地说:“感谢那源头之石,赋予了我有尊严的流向。”(选自2014年2月20日《中华读书报》)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题目中的“源头之石”在文中指什么人?3.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③段的论证思路。5.作者列举了魏书生、李镇西的事例后,再举马卡连柯的事例还有必要吗?为什么?5记叙文阅读(2015·原创)植物的爱文/尘烟①前段时间,爸妈来看我,觉得我的屋子应该有点儿绿色,于是特意买了一盆绿色植物回来。没有花朵,只是绿叶,我也搞不清它叫什么名字,所以没有多在意它。②对它照顾得不多,因为我总是将它忘记,有时候想起来才给它浇水、晒太阳。它居然
本文标题:中考语文专题练习-现代文阅读(答案在最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447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