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总结
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特点一、小学教育概述(一)小学教育的概念小学教育即初等教育,或称基础教育,也叫强制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的第一个阶段的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儿童。(二)小学教育的任务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既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所以,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前期(二)近现代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期清末新政的小学教育壬寅学制1902年第一个颁布未实施的现代学制癸卯学制1904年第一个实施的现代学制,新学制的开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华民国的小学教育壬子癸卯学制1912-1913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壬戌学制(新学制,六三三学制)以美国为蓝本(三)当代的小学教育:新中国成立至今1982年中共十二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管理体制2001年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全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三、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一)教育的特殊性(二)教育的基础性(三)教育的义务性(四)教育的全面性第二节小学的组织与运行一、学校管理概述(一)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为有效实现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二)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三)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核心)、教务行政管理和总务工作管理(四)学校管理的过程计划(起始环节)、实施(中心环节)、检查、总结(五)学校管理的原则和方法1.学校管理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2)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理论为指导(3)民主性原则: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4)教育性原则:实时体现教育性,处处着眼于育人的行为准则(5)规范性原则:编制各种管理计划,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来组织,协调,控制学校的常规活动(6)系统性原则:以实现学校整体目标为主(7)效益型原则: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8)动态性原则: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与方法的行为准则2.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1)行政管理方法(2)法律方法(3)思想教育方法(4)经济方法(5)学术方法二、学校的组织机构(一)学校组织机构的含义学校组织机构是指按照学校一定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将组织成员按不同的工作性质、职务、岗位组合起来,形成层次恰当,结构合理的有机整体(二)学校组织机构的结构类型1.直线型:最早,最简单,结构简单,上下级关系明确,责任分明2.职能型3.直线-职能型4.矩阵型(三)学校组织机构主要职能部门1.校长办公室:校长领导的办事机构,协助校长处理学校日常事务2.教务处:学校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机构,主要负责校长组织、领导全体教学工作3.政教处: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主要负责管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校德育工作4.总务处:学校后勤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为学校教育教学和学校各项工作提供经费,物质保障和综合服务5.教研室:6.年级组:三、学校的运行机制学校内部运行机制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和学校规章制度(一)学校管理制度:规定学校的管理权限,机构设置及其隶属关系,是学校内部机制的核心和灵魂校长负责制(二)学校规章制度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一、教育概述(一)教育概念1.教育一次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最早对教育进行解释的是许慎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教育者(教师)-主导、受教育者(学生)-主体、教育影响(内容+手段)-中介(三)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阶级性、相对独立性(四)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1.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教育功能作用的性质)3.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五)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朱熹教育目的就是体现神与天的意志最古老的解释(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教育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的起源学说否认教育的社会属性(3)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家孟禄教育是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否认教育的社会属性(4)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2.教育的发展(1)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社会无阶级性,教育非常公平,教育水平低,教育没有专门的人员、专门机构场所、专门的组织形式(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①古代教育的发展奴隶社会:夏商庠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斯巴达军事教育雅典和谐教育奴隶社会生产劳动与学校教育想脱离封建社会: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朝(四书五经《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清朝末年②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段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宗教性③学校产生的条件第一,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能够为社会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教与学的活动。第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了明显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的知识分子,使人类间接经验有了相当数量和程度的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教学内容第三,文字的出现,有了记载和传递,间接经验的工具,使教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4)近现代教育近代教育(资本教育)明朝开始“公义世法”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5)20世纪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全民多现身”①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1965年保罗朗格朗首次提出“终身教育”活到老,学到老②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注意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二、教育学(一)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教育学的发展1.萌芽阶段萌芽阶段中国的教育思想①《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在教学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主张开导学生,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发展特点“学不躐等”循序渐进②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论语》主张“有教无类”“贤人”“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学习与方法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学、思、习、行孔子还提出“庶富教”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庶与富是前提,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③墨翟“兼爱”和“非攻”④道家萌芽阶段西方的教育思想①苏格拉底“产婆术”雄辩与青年智者的问答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称为定义。第三步称为助产术②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③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④昆体良古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专著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2.教育学的创立阶段(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创立阶段的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人物①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教学原则:教育要遵学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教学方法:首次提出了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些列教学方法②卢梭(法国)《爱弥儿》主张儿童顺其自然③康德(德国)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康德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④裴斯泰洛齐(瑞士)《林哈德和葛笃德》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⑤洛克(英国)“白板说”⑥赫尔巴特(德国“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规范教育学建立两学:伦理学和心理学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四阶段:清楚(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⑦杜威(美国,现代教育)《民主主义与教育》新三中心论:儿童(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教育无目的论3.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凯洛夫苏联《教育学》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杨贤江中国《新教育大纲》(2)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陶行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可概括为制约与促进(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关系(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三)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3.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4.学校文化(1)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2)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①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质形态,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环境文化+学校设施文化)②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③学校制度文化(规范文化)主要指学校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四、教育目的(一)概念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二)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激励和评价(教育目的是实施和评价教育实施的根本依据和标准)(三)教育目的理论1.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2.社会本位论: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巴格莱3.个人本位论:培养自然人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
本文标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480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