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长安大学道路工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长安大学道路工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道路工程:是以道路为对象而进行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工程实体的总称.道路:供各种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道路平面线性:道路中线投影到水平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它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等各种基本线性组成。视距: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或迎面驶来的汽车),为防止冲撞而制动或回避障碍物绕行所需要的距离。停车视距:驾驶人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障碍物前能安全停车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超车视距:指汽车行驶时为超越前车所必须的视距;会车视距:指两对向行驶的汽车能在同一车道上及时刹车所必需的距离。合成坡度:道路在平曲线路段,若纵向有纵坡且横向有超高,则最大坡度在纵坡和超高横坡所合成的方向上,这时的最大坡度为合成坡度。坡长:指变坡点与变坡点之间的水平长度。变坡点:纵断面上两相邻不同坡度线的交点。竖曲线: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以及视距的要求而在边坡处设置的纵向曲线,即为竖曲路拱坡度:为了迅速排出路上的集水需将路面做成一定的横坡度称为路拱坡度。潮湿系数:年降雨量与年蒸发量之比。路基: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递下来的行车荷载。路基临界高度:在最不利季节,当路基分别处于干燥,中湿或潮湿状态时,路槽底据地下水位或长期地表积水水位的最小高度。路基宽度:路面及两侧路肩宽之和,其值取决于公路技术等级,因技术等级及具体要求的不同,除路面和路肩外,必要时还应包括分隔带,路缘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慢行道或路用设施可能占的宽度。路基高度:路基设计标高与路中线与地面标高之差。路基工作区:把车辆荷载在土基中产生应力作用的这一深度范围称为路基工作区。挡土墙:是一种能够抵抗侧向土压力,用来支撑天然边坡或人工变坡,保持土体稳定的建筑物。路面:在路基的顶部用各种材料或混合料分层铺筑的供车辆行驶的一种层状结构物。可靠度: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路面使用性能满足预定水平要求的概率。危险点:交通流线互相交错的点位。平面交叉:相交的公路在同一平面上的交叉。立体交叉:相交的公路分别在不同平面上的交叉。交叉口:交叉的地方。边坡高度:指填方坡脚或挖方坡顶与路基设计标高之差。圆曲线: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填空城市道路按地位,功能分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道路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公路(连接城市,乡村,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城市道路(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及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专用道路公路划分考虑因素:公路功能,路网规划,交通量,综合运输体系,远期发展。道路的基本属性:公益性、商品性、超前性、储备性选线控制点:应穿、应避、应趋就。(交通线上、自然因素、人为设施)道路平面线形基本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道路工程的主体:路线,路基(排水系统和防护工程),路面行政指标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按技术指标:高速,一级,二级,三级,四级道路平面设计成果:1、平面图2、直线、曲线及转角表3、逐桩坐标表平面交叉(交通组织形式和交通特性):加铺转角式、分道转弯式、扩宽路口市、环形交叉。立体交叉划分:按道路是否互通: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离式立体交叉。按跨越方式:上跨式立交、下穿式立交。按立交匝道形式:定向式立交、半定向式立交、非定向式立交。按外形:喇叭形立交,苜蓿叶形、叶形、环形、菱形、梨形等。立体交叉的主体组成:跨越设施、主线、匝道。路基填土划分: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特殊土水对路基的影响:干燥、中湿、潮湿、过湿。表征路基强度的四个指标:回弹模量,地基反应模量,CBR值,抗剪强度指标。路基横断面形式划分:路堤,路堑,填挖结合路基。路基稳定系数如何确定:直线法、圆弧法、折线法基层分类:柔性,刚性,半刚性。按材料:无结合料,无机结合料,有机结合料。常用的路基地面排水设施: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急流槽、倒虹吸、渡水槽、蒸发池等。地下排水设施:盲沟(渗沟)和渗井等。路拱坡度的影响因素有:路面材料、路面高度和地区降水。常见路面型式: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设计标高:通常以路肩边缘为准及路基边缘标高。圆曲线最小半径考虑:行车的横向倾覆稳定性,行车的滑动稳定性,乘客舒适性,营运经济性。沥青路面组合设计原则:适应行车荷载的要求、稳定性好、考虑各结构层的特点。路面结构组成:面层,基层,垫层,土层简答:1.选线原则(1)应针对路线所经地域的生态环境、地形、地质的特性与差异,按拟订的各控制点由面到带、由带到线,由浅人深、由轮廓到具体,进行比较、优化与论证。同一起终点的路段内有多个可行路线方案时,应对各设计方案进行同等深度的比较。(2)影响选择控制点的因素多且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应根据公路功能和使用任务,全面权衡、分清主次,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并注意由于局部难点的突破而引起的关系转换给全局带来的影响。(3)应对路线所经区域、走廊带及其沿线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调查、勘察,查清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程度。遇有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软土、泥沼等不良工程地质的地段应慎重对待,视其对路线的影响程度,分别对绕、避、穿等方案进行论证比选。当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4)应充分利用建设用地,严格保护农用耕地。(5)国家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路线应尽可能避让不可移动文物。(6)保护生态环境,并同当地自然景观相协调。(7)高速公路,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同作为路线控制点的城镇相衔接时,以接城市环线或以支线连接为宜,并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新建的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应结合城镇周边路网布设,避免穿越城镇。(8)路线设计是立体线形设计,在选线时即应考虑平、纵、横面的相互间组合与合理配合。2.平原区、丘陵区、山岭区选线考虑的不同重点:(1)平原:平面线形应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尽量避免采用长直线或小偏角,但不应为避免长直线而随意转弯,应适当绕避;在避让局部障碍物时要注意线形连续顺直,确定应穿,应避,应趋就的地点作为中间控制点。纵断面线形应综合考虑桥涵、通道、交叉口等,合理设计路基标高,避免纵坡起伏频繁,也不能过于平缓。(2)丘陵区:微丘:利用地形协调平纵的组合既不过分迁就微小地形,造成线形不必要的曲折,也不应过分追求直线,从而造成地面线形不必要的起伏。(3)重丘:1)应注意横向填挖的平衡;2)平、纵、横三面应综合考虑,恰当地掌握标准,以提高线形质量;3)冲沟比较发育地段,应考虑采用高路堤或高架桥的直穿方案,当必须绕避时,要注意线形的舒顺;山岭区:一般沿河布设,必要时穿越山岭,分为以下几个线形:沿河线、越岭线、山脊线。3.平面线形的组成要素是什么?分别有何作用?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是平面线形的组成要素。我们称之为“平面线形三要素”。在平原区,直线作为主要线形是适宜的,它具有汽车在行驶中视觉最好,距离最短,运营经济,行车舒适,线形容易选定等特点,但过长的直线又容易引起驾驶员的单调疲劳,超速行驶,对跟车距离估计不足而导致交通事故。圆曲线是平面线形主要原素之一,采用平缓而适当的圆曲线即可引起驾驶员的注意又可以美化线形。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在不同半径的两圆曲线之间,为缓和汽车的行驶,符合汽车行驶轨迹,采用曲率不断变化的缓和曲线是较为合理的。4.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怎样来运用?直线:避免使用过长直线,注意直线与地形、地物、环境相协调。圆曲线:在两直线交汇点,用圆曲线将其平顺的连接起来,利于汽车行驶安全。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作用:1)曲率变化缓和段,从直线向圆曲线或从大半径圆曲线向小半径圆曲线变化.2)横向坡度变化缓和段,直线段的路拱横坡渐变至弯道超高横坡度的过渡或圆曲线之间不同横坡度的过渡.3)加宽缓和段,直线段的标准宽度向圆曲线部分加宽段之间渐变.[(1)便于驾驶操作,符合汽车行车轨迹且线形美观(2)消除离心力突变(3)完成超高和加宽的过渡.5.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确定考虑:1)依离心加速度变化率计算,2)以驾驶员操作反应时间计算,3)超高渐变率不宜过大.5.缓和曲线有何作用?答:缓和曲线的作用(1)缓和曲线通过其曲率逐渐变化,可更好的适应汽车转向的行驶轨迹;(2)汽车从一曲线过度到另一曲线的行驶过程中,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3)缓和曲线可以作为超高和加宽变化的过渡段;(4)缓和曲线的设置可使线形美观连续。6.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有哪些?答: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除满足汽车行驶力学上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驾驶员和乘客在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3)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1)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2)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4)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5)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7.平、纵线形组合的一般设计原则是什么?答:平、纵线形组合的一般设计原则:(1)在视觉上能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线的连续性。任何使驾驶员感到迷惑和判断失误的线形都有可能导致操作的失误,最终导致交通事故。(2)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均衡。它不仅影响线形的平顺性,而且与工程费用密切相关,任何单一提高某方面的技术指标都是毫无意义的。(3)为保证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必须选择适合的合成坡度。(4)注意和周围环境的配合,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特别是在路堑地段,要注意路堑边坡的美化设计。8.平纵怎么来配合:平竖组合1)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这种组合是使竖曲线和平曲线对应,最好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即所谓的“平包竖”。对于等级较高的道路应尽量做到这种组合,并使平、竖曲线半径都大一些才显得协调,特别是凹形竖曲线处车速较高,二者半径更应该大一些。2)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平竖曲线几何要素大体平衡匀称协调,不要把过缓与过急、过长与过短的平曲线和竖曲线组合在一起。3)暗弯、明弯与凸、凹竖曲线,暗弯与凸形竖曲线及明弯与凹形竖曲线的组合是合理的组合。4)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设计车速≥40km/h的公路,凸形竖曲线的顶部和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得插入小半径平曲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得与反向平曲线的顶点重合。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互重叠。平面转角小于7°的平曲线不宜与坡度角较大的凹形竖曲线组合在一起。在完全通视的条件下,长上(下)坡路段的平面线形多次转向形成蛇形的组合线形,应极力避免。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以及视距的要求而在边坡处设置的纵向曲线,即为竖曲线。相邻两坡度线的交角用坡度差“ω”表示,坡度角一般较小,可近似地用两坡段坡度的代数差表示,即ω=|i2-i1|,式中、分别为两相邻坡段的坡度值,上坡为正,下坡为负。ω为正,变坡点在曲线下方,竖曲线开口向上,称为凹形竖曲线;ω为负,变坡点在曲线上方,竖曲线开口向下,称为凸形竖曲9.公路分级怎么分级: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公路,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四级公路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10.公路是线性结构物,包括线性和结构两个组成部分:平面线性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等基本线性要素组成,纵面线形由直线及竖曲线组成。横断面由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路缘带,人行道,绿化带等不同要素组合而成。11.公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功能,路网规划,交通量,并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远期发展等,经论证后确定。12.超高的过渡方式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何特点与适用?答:(1)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若超高横坡度等于路拱坡度,路面要由双向倾斜的路拱形式过渡到具单向倾斜的超高形式,外侧须逐渐抬高,直至与内侧横坡相等为止;若超高坡度大于路拱坡度时,可分别采以下
本文标题:长安大学道路工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515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