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大学生审美文化第六章文化的冲突
第六章文化的冲突文明(文化)的冲突背景介绍•在冷战刚结束、苏联解体不久,亨廷顿就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提出了后来一直在许多国家的政界和学术界争论不休的“文明冲突”理论。•历史背景: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现代化进程•西方的衰落•思想背景:基督教思维---下一个异教徒在哪里?•海洋文明的忧患意识:安全困境•苏东剧变和冷战的结束,原来基于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对抗不复存在,随之而起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过去,国际范围内的矛盾被强烈而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所遮隐,而现在这种矛盾就以文明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背景介绍•在冷战刚结束、苏联解体不久,亨廷顿就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提出了后来一直在许多国家的政界和学术界争论不休的“文明冲突”理论。•历史背景: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现代化进程•西方的衰落•思想背景:基督教思维---下一个异教徒在哪里?•海洋文明的忧患意识:安全困境•苏东剧变和冷战的结束,原来基于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对抗不复存在,随之而起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过去,国际范围内的矛盾被强烈而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所遮隐,而现在这种矛盾就以文明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了。美国瓦解苏联“星球大战”计划是骗局•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彼得·施瓦茨曾说:“谈论前苏联崩溃而不知道美国秘密战略的作用,就像调查一件神秘突然死亡案子而不考虑谋杀”。的确,在苏联解体,美国政府“功不可没”。•美国出版的《胜利——美国政府对苏联的秘密战略》一书,透露了美国政府秘密策划瓦解苏联制度的内幕。里根政府和中央情报局曾雇佣了一大批专家,包括心理学、历史学和国际政治经济方面的专家,拟定了美国瓦解苏联的“软战争”战略,重点放在动摇苏联领导人对自身制度的信心。美国政府一直大力推进核军备竞赛,蓄意利用苏联曾遭受侵略的敏感心理,逼迫其片面发展军事工业以消耗经济实力。•里根提出“星球大战”计划•1983年3月23日,里根在一次讲话中宣布,为了确保美国及其盟国在可能发生的美苏核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美国已经制订了《总统战略防御倡议》,其主要内容是建立以定向能武器为主的反弹道导弹多层综合防御系统,用以在可能发生的核大战中拦截并击毁对方发射过来的弹道导弹,保护美国及其盟国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由于这一计划所设想的核大战主要是在外空进行的,因而又被称为“星球大战”计划。1985年1月3日,美国正式公布了这一计划。•“星球大战”计划的出笼,是美苏核军备竞赛加剧的结果。美国感到有必要建立有效的反导弹系统,来保证其战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威慑能力,维持其核优势。同时,美国也是想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旷日持久的、耗资巨大的太空武器竞争,把苏联的经济和政治拖垮,事实上,美国也达到了目的。分析认为,虽然苏联解体并不在里根任内,但却是里根“星球大战”的“功劳”,正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所说,“他未发一弹在冷战中赢得胜利”。•苏联由于经济实力不如美国,不可能像美国那样投入巨额资金毫无节制地发展下去,因而主张禁止太空军事化。在“星球大战”计划出笼后的几年内,禁止太空军事化问题一直是历次美苏首脑会议和核会谈的主要议题。苏联要求美国放弃“星球大战”计划,美国则以此为“王牌”,压苏联在陆基洲际导弹方面让步,双方对此争吵不休。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谈判地位大大削弱,美俄终于在1993年达成了对美有利的《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美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克林顿政府由此于1993年5月宣布结束“星球大战”计划。“星球大战”计划是骗局•美国中情局2001年公布的解密文件显示,“星球大战”计划原来是场骗局。1983年,里根提出“星球大战”计划,经过整整四年的调查研究,中情局于1987年组织了一批前苏联问题专家,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推出了一份预测性报告。这份报告不仅非常及时,而且分析得相当准确,认为当时的苏联已经没有实力部署自己的导弹系统来反制美国的空基导弹防御系统,前苏联最有可能采取外交行动,或进一步加大对本国的武器控制的力度,来换取美国在“星球大战”计划上的让步。•报告称,“星球大战”将使苏联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他们要跟上美国导弹防御计划的步伐,每年就要拿出数十亿美元用于军备采购,那么,其工业现代化的计划就会被拖后腿。如果苏联的经济搞不上去,国内局势就会出现动荡。因此,苏联不可能对“星球大战”计划采取针锋相对的政策。也就是说,苏联不会制定一个大规模的导弹计划来与“星球大战”抗衡,只能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采取外交攻势。•1986年10月,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冰岛与美国前总统里根会晤时,试图以拆除所有弹道导弹为诱饵,劝说里根放弃“星球大战”计划。里根当然没有同意。但苏联对“星球大战”计划担心到何种程度,中情局一直没有搞清楚。•然而,十年后,里根的阴谋大白于天下,“星球大战计划只是一个骗局。但五角大楼声称,“星球大战”计划没有实施,是因为存在技术缺陷。现代化进程与西方的衰落•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经济产值急剧增加,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顶峰。•1750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为产值中占了三分之一,印度占了近四分之一,而西方不到五分之一。•1830年略微超过中国。但尔后西方高速发展。•1928年,西方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的84.2%,以后逐渐下降。•1950年,西方占世界总产值的大约64%,•80年代这个比例下降到49%,•估计到2013年将下降到30%。•在西方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上,非西方国家存在着三种选择:•一是拒绝现代化,这种选择曾在中国、日本存在,证明是行不通的;•二是土耳其的基马尔主义,即接受二者,但出现了新的矛盾,这就是宗教、习俗、体制等是伊斯兰的,但思想精英的观点是西方化的;•三是改良主义,即接受现代化,却不完全接受西方化,如中国的“中体西用”。源流•后冷战时代的西方政治哲学中,存在着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是前者的精确表达,而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则是后者的代表。•冷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冲突的结束,相反,后冷战时代的冲突将更加剧烈,范围更广,也更加难以消除,因为引起冲突的基本根源变化了。他提出:“新世界冲突的主要根源,既不是意识形态也不是经济,而文化将是截然分隔人类和引起冲突的主要根源。”在国际事务中,民族国家仍然是基本的政治角色,其力量仍举足轻重,“但是,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发生在不同文明的民族和集团之间,文明的冲突将左右全球政治,文明之间的断层线将成为未来的战斗线。”冷战期间,区分国家的原则或者是意识形态,形成所谓的“西方”与“东方”,或者是经济发展水平,形成所谓的“第一世界”、“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亨廷顿认为,在后冷战的新世界中,这些旧原则都失去了意义,应该用“文明”取而代之。•(既是历史背景,也是文章主线。)理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核心观点有以下几点。•其一,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文明间的(在地缘上的)断裂带将成为未来的战线;国际政治的核心部分将是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及非西方文明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二,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才是避免世界战争的最可靠的保证。•其三,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文化和文明为界限重新形成,并呈现出多种复杂趋势•其四,文化,西方文化,是独特的而非普遍适用的;文化之间或文明之间的冲突,主要是目前世界七种文明的冲突,而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可能共同对西方文明进行威胁或提出挑战。文化的作用--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苏联解体•抗美援朝美国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及其悲剧–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远不怕反抗侵略的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周恩来•印度几千年分而不裂的奥秘及1857年起义文化的分化—内外蒙古•外蒙古•内蒙古文化台独文化冲突亨廷顿简介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国际政治理论家塞缪尔·亨廷顿(SamuelPhillipsHuntington)1927.4.18.–2008.12.24.(81岁)1927年4月18日,亨廷顿出生于纽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位旅馆业杂志的出版商,母亲是一位短篇小说作家。1943年,16岁就进耶鲁大学,并且两年半(18岁)就毕业了。《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这本书探讨的是第三世界国家如何取得政治稳定、政治秩序的问题。当时政治学领域研究第三世界政治的圈子里,“现代化理论”正大行其道。这一理论认为,这些国家只要加速发展经济,政治上就能实现民主化,从而和西方社会一样,进入经济发达,政治上有稳定的民主制度的“现代”社会。亨廷顿的书认为,经济发展对这些国家政治发展的影响,很可能是负面的。经济发展造成原先处于政治之外的社会阶层获得了参与政治的要求和能力。与此同时,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参与的制度并不健全。在公民对政治参与的需求爆炸性增长,而国家未建立好参与的机制的情况下,会造成“体制过载”(institutionaloverload)。其结果就是政治动荡和不稳定,以至政治崩溃。被认为是他学术成就最高的一本书,也将对政治学产生最为持久的影响。此书发表于1968年。但是直到今天,该书仍然是美国大学本科、研究生(博士)比较政治课程的必读书目,也是西方各国比较政治专业博士综合考试的必考书目。在政治学领域中,恐怕还没有哪一本书得此殊荣。•《文明的冲突?TheClashofCivilizations?》最初只是一篇文章发表在美国《外交事务》1993年夏季号上。•这篇文章一发表,立即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据《外交事务》的编辑们说,自1940年代乔治·凯南发表那篇著名的关于遏制共产主义的“X”文章以来,还没有任何一篇其他文章引起过如此大规模的讨论。•亨廷顿后来又发表了一系列相关文章,并于1996年将《文明的冲突》扩展成为一部367页的同名的厚书(TheClashofCivilizationsandtheRemakingofWorldOrder)。书的基本观点:•在下个世纪,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主要是意识形态因素或经济因素。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着全球政治。文明之间的差异线(“文化”断层线、界线)将会成为未来的战线。为什么文明会发生冲突呢?•在亨廷顿看来,文明的差异才是人类的各种差异之中最根本性的,这种差异基本上是不可更改、不可消除的:如共产党人可以转变成民主主义者,富人可变成穷人,穷人可以变成富人,但是,俄罗斯人不能成为爱沙尼亚人,阿塞拜疆人成不了亚美尼亚人。一个人可以是半个法国人、半个阿拉伯人,甚至可以同时是两个国家的公民。但是,却很难成为半个天主教徒和半个穆斯林。亨廷顿对于世界大格局的认识: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威胁西方•亨廷顿认为,所有的国家都在努力实行现代化,但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未来的冲突很可能是西方对非西方国家的冲突。•他特别强调“儒教”文明(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对于西方的威胁,特别是儒教文明与伊斯兰联手的可能性。•《文明的冲突》一书的封面设计就充分体现了亨廷顿对于世界大格局的认识:封面右上方是地球背景之上的基督教十字架,左下方是地球背景之上的伊斯兰新月,右下方则是地球背景之上的中国太极图;十字架高高在上,新月与太极图在下方紧紧挨着。21世纪的“文明冲突”的预言•2010年(1996年写的),美军撤出了已经统一了的韩国,并大大减少了在日本的驻军。•台湾与大陆达成了妥协:台湾保持事实上的独立,但公开承认北京的宗主权,并在中国支持下按照1946年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模式加入了联合国。•南中国海的石油开发进展迅速,大部分是由中国,但也有一些越南控制的地区由美国公司开发。由于投射力量的能力加强,中国宣布它将控制整个它过去一直声称拥有主权的海域。•中越两国的军舰之间爆发了战斗。中国入侵越南。越南要求美国的帮助。中国警告美国不要插手。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一片慌乱。美国宣称它不能接受中国对于越南的征服,呼吁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并派
本文标题:大学生审美文化第六章文化的冲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534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