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隋唐时期的美术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概述一、隋唐的社会文化概况公元581年,杨坚在北方,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公元589年,杨坚以武力统一了分裂270余年的南北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进程。公元618年,李渊父子建立了唐王朝,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从唐太宗李世民到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前后共约130余年,社会安定,生产己大大恢复并迅速发展。此时的中国,疆域辽阔,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达,国际交通畅通无阻,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唐代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对邻近各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外国文化大量输人中国,一些以往未曾见的域外宗教也被接纳。流传已久的佛教,由于受到李氏王朝的尊敬,更是空前繁荣。宽容开放的时代精神使佛教自身蓬勃发展,也必然使佛教文化和其他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交流和融合。“儒、释、道三教”的并立与合流,是唐代文化思想领域的一大特征和总趋势。这种趋势的形成,不仅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更加完善成体系的哲学思想“宋明理学”奠定了基础,而且对这个时代的文化艺术,特别是宗教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隋唐时期的美术二、隋唐美术概述隋代短短的30余年中,由于政治经济的统一,南北文化交流的加强,绘画、雕刻一方面是对前代艺术传统的继承,一方面是南北不同风格的互相吸收与融合,而使隋代美术呈现出承先启后的过渡性特色。唐代具有对各种文化艺术兼容并蓄的非凡气度,唐代美术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又容纳了一些外来的艺术形式,丰富发展了民族传统,赋与作品以一种丰富、健康、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唐代是中国绘画建构模式的时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各个门类,在这个时期都以独特的姿态立于画坛,表现技法日趋成熟和完备。人物画和道释绘画继先代之长而加以发扬,在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有所扩大和提高。山水画在晋以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画法进一步丰富,青绿与水墨已划分出来,奠定了宋元以后山水画主要表现手法的初基。花鸟画继山水之后以独立姿态登上画坛。佛教绘画随佛教哲学的变化以及对外来艺术吸收融合,创造出清新鲜明富有时代特色的民族风格,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宗教的羁绊,洋溢着浓郁的世俗气息。殿宇陵墓壁画兴盛,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呈现出崭新气象。唐代的画论、画史著作显示了唐代美学理论的深度。不少画论著作和新的观念范畴对后世绘画艺术创作和美术理论的发展与提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雕塑艺术在唐代又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佛教造像更加兴旺,而且这个时期的佛教艺术已走完外来艺术民族化、是宗教艺术世俗化的过程,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隋唐时期的美术二、隋唐美术概述道教雕塑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甚至与佛教造像共存一处,这是道释合一的社会思想的形象反映。陵墓雕刻和其他雕塑也都有长足的发展,体现出雄浑、豪迈的大唐气度。隋唐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成熟的时期。城市建筑由于经济文化的繁荣得到发展,长安、洛阳等都市建筑规模整,气势宏伟,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宫殿建筑由于政权的稳固因而更加富丽堂皇、气势磅礴。佛教建筑也由于文化上的开放而更具规模。同时还出现了伊斯兰建筑。唐代的工艺美术随着手工业的繁荣和对外贸易、文化交流的频繁,也获得了生机,有了大的发展。纺织、陶器、漆器、金银器以及雕刻等工艺门类,同绘画一样融合中外艺术精华,奇艺拼罗,具有健康、明朗、活泼的美学风范。唐王朝在安史之乱以后,政治和社会都经历了新的变化,审美趣味和美术风貌也有所变异。人物画方面仕女画进一步发展,以贵族宴饮游乐及文人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较为流行。水墨山水逐渐兴盛,花鸟画有大的发展。宗教美术规模有所缩小,且世俗化倾向更为明显。由明朗、清新走向郁由雄豪壮伟走向委婉抒情,这是由盛唐到中晚唐审美趣味的基本走向。隋唐美术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五代两宋美术的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概述隋唐时期的美术第一节隋唐的绘画一、人物画及代表画家与作品隋代的人物画家或善画人物的画家主要有田僧亮、杨契丹、郑法世、董伯仁、展子虔等。这些画家的绘画内容和风格大体上都是沿袭前代而略增自己的好尚和个性。从内容上看,大都以反映贵族生活为主,题材多是豪华的游耍、车马楼阁等。从绘画风格上看,曾经兴盛于齐梁时代的“细密精致而臻丽”的画风,一度左右隋代南北画坛,并对初唐的绘画产生很大的影响。唐代人物画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人物画和道释人物画是隋唐绘画中的主流,取得的成就最为辉煌。阎立本(约公元600-673年),陕西长安人,初唐著名画家、作品善于描写当时的重大事件,现存《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阎立本的绘画用线劲健坚实,用色沉着浓重,在人物塑造上不仅重视形貌的描写,而且十分着意人物心理的刻画,在当时的画坛上有很高声誉。阎立本《步辇图》(局部)隋唐时期的美术第一节隋唐的绘画一、人物画及代表画家与作品阎立本《步辇图》《步辇图》纵38.5、横129.6厘米。宋人摹本。画面描写唐太宗便装坐辇接见吐蕃松赞干布派来迎娶文成公主的使者禄东赞的情景。坐辇者为唐太宗,对面三站立者中间一人为禄东赞,其前红袍虬髯者为唐朝的典礼官。禄东赞身穿窄袖小绿花袍,身后站立者为其侍从官。太宗雍容大度,面目和善,正在询问,禄东赞毕恭毕敬,正在回话。隋唐时期的美术第一节隋唐的绘画一、人物画及代表画家与作品(1)前汉昭帝刘弗陵,文静富态,从容沉着。(2)汉光武帝刘秀,身材魁梧,神态豁达。(3)魏文帝曹丕,骄横不可一世。(4)蜀主刘备,一生劳碌,形象疲惫,神态似欲吐心事而不可言。(5)吴主孙权,温文而有气度。(6)晋武帝司马炎,龙衮冕旒,目光逼视,显得异常严厉。(7)北周武帝宇文邕,质朴憨厚、头脑简单。(8)隋文帝杨坚,身材细高,眼神不定,一副颇负心计的样子。(9)隋炀帝杨广,荒淫之主。身躯萎矮,目光无神。(10)陈文帝陈蒨(11)陈废帝陈宗伯(12)陈宣帝陈顼,皆为文弱之君,无所作为。(13)陈后主陈叔宝,亡国之君。图中形象臃肿矮小,似哭似笑,举袖掩口,手足无措。隋唐时期的美术第一节隋唐的绘画一、人物画及代表画家与作品汉昭帝刘弗陵像汉光武帝刘秀像晋武帝司马炎像隋唐时期的美术第一节隋唐的绘画一、人物画及代表画家与作品尉迟乙僧:和阎立本同时代,在当时的画坛上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阎立本齐名。尉迟乙僧的画具有西域画风,与汉魏以来的传统画法有别。他在表现技法上的特点是:用线或紧劲如屈铁盘丝,或洒脱有气慨,有丰富的变化,用色则沉着浓重,有明显的凹凸感。这种铁线描与重设色相结合而又突出立体感的表现方法,不同于“迹简意洁而雅正”的中原绘画传统。尉迟乙僧的画风与阎立本所代表的中原画派的并存与相互影响,进一步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丰富了民族传统绘画艺术风格。尉迟乙僧的作品现今仅见文献记述,而无真迹传世。“画圣”吴道子(约689年一758年):初学书法,后改学绘画,末到20岁,才华出众。他是一个精力充沛,多才多艺。在宗教画上有突出的成就。他一生在两京绘制壁画300多间,其中有佛教、道教的宗教画题材,也有山水画。他的宗教画数量大,种类多。仅佛教经变题材就有10余种。吴道子的画在人物造型上整体感觉强,面部圆润;在用笔技法上,一改顾恺之以来的线型,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用这种描法画人物的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在用色方面,不似西域画那样浓重富丽,而是以线条为主,略加渲染,形象有一定的立体感。他创造的宗教绘画风格,被称为“吴家样”。吴道子的画迹仅存的摹本有《送子天王图》、《搜山图》、《观音图》等。隋唐时期的美术第一节隋唐的绘画一、人物画及代表画家与作品《送子天王图》长卷系宋人仿作,现藏日本。其中一段描写净饭王、摩耶夫人抱太子(释迦牟尼)去天祠朝谒天神的情景。画中大自在天正匍伏下拜。线描顿挫有力,粗细转折变化丰富,确有吴带当风的特色。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隋唐时期的美术第一节隋唐的绘画一、人物画及代表画家与作品张萱、周昉的仕女画:张萱约活动在开元天宝间。盛唐人物画家,名冠于时。善于构图和默画各种形象。点簇景物,位置亭台、树木花鸟,皆究其妙。所画内容,既有歌颂宫廷生活的作品,也有表现宫廷妇女忧怨情绪的作品。今存《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均为宋徽宗摹本。《虢国夫人游春图》纵51.8,横148厘米,描写玄宗外戚虢国夫人带着孩子、乳母及侍从女官骑马游春的情景。全画共八骑九人,构图安排为画面形象安排呈T字形,前松后紧,前疏后密。人物神态、马的姿势,都有微妙的变化前三骑中一骑在最前,后二骑错开并行;中间二夫人并骑行进,一侧一正;后三骑紧紧横排随后。整个隋唐时期的美术第一节隋唐的绘画一、人物画及代表画家与作品张萱、周昉的仕女画:《捣练图》、为北宋摹本,绢本,设色,纵37厘米,横147厘米。此画描绘宫中妇女捣练的情景。画卷由右至左展开:第一组画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第二组画两个妇女同一人坐在地毯上缝纫;第三组画几个妇女把白练抽直,用熨斗熨平。三组人物相互呼应,有站有坐,有高有低,构图安排显得错落有致。尤其是画家很善于捕捉不同人物的姿态神情,甚至通过一些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如捣练者、熨练者、稚气的小女孩都刻画得惟妙惟肖,使作品富有生活情趣。隋唐时期的美术第一节隋唐的绘画一、人物画及代表画家与作品张萱、周昉的仕女画:周昉,出身贵族,擅画贵族人物肖像及宗教壁画,亦以仕女画为突出。周昉在仕女人物画上继承和发展了张萱的艺术风格,他笔下的仕女,以当时的关中贵妇形象为依据,以“丰厚为体”、“衣裳简劲,彩色柔丽”的特点,体现了中晚唐时期官僚贵族的审美情趣。张萱和周昉的作品,无论在绘画技巧上,或是题材内容上,都可以看出前后的继承关系和共同点。周昉流传于世的作品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调琴啜茗图》等。隋唐时期的美术第一节隋唐的绘画一、人物画及代表画家与作品张萱、周昉的仕女画:此画描写春夏之交时节一群服饰艳丽的贵族妇女在庭园里嬉戏、赏花的闲逸生活片断。图中六人,分三组:右起二人相对戏犬;中间二人向左缓缓而行;左边画近处有一贵妇立于一株花树前,右手捏着一只捕捉来的蝴蝶,侧身回头注视着跑来的小狗和白鹤,又似与远处另一贵妇打招呼。画中的妇女体态丰硕,面颊圆润,服饰艳丽,但人物终日里在赏花、捕蝶、戏犬、赏鹤中消磨岁月,确实显得百无聊赖,这就真实地反映了贵族妇女奢侈闲逸生活中的苦闷心境。隋唐时期的美术第一节隋唐的绘画一、人物画及代表画家与作品张萱、周昉的仕女画:张萱、周昉所画的仕女形象具有一种健美丰腴的体态和艳丽多姿的作风。这种画法被认为是“唐世所好”。这一审美风尚与六朝人物画“秀骨清像”的美学标准大相径庭。这一风尚的形成或许有当时生活安宁、国力强盛作深厚的基础,或许与唐王朝统治者的审美趣味有关。张萱《捣练图》(局部)周昉《纨扇仕女图》(局部)隋唐时期的美术第一节隋唐的绘画一、人物画及代表画家与作品孙位,宫廷画家,善画人物、鬼神、杂画。孙位为人性情疏放不竭,不拘礼法,平生常与僧道往来,颇有魏晋名士风度。他在成都及附近寺院内画了很多壁画,人们评价很高。历代著录所载孙位的卷轴画有37件之多,但流传至今的仅有《高逸图》一件真迹。《高逸图》实际上画《竹林七贤图》,不过现在画上只留下山涛、王戎、刘伶、阮籍四人,另外三人嵇康、向秀、阮咸已遗失了。四人分别坐在华丽的花毯上,每人旁边都有一个小童侍候,段与段之间有礁石树木相隔,环境静穆幽雅。从右至左第一人是山涛,他赤袒上身披衣抱膝而坐,流露出傲慢神色;第二人是王戎,手持长柄如意,因此人善作“如意舞”;第三人是刘伶,表现得爱酒如命;第四人是阮籍,手捧麋尾(大鹿之尾),斜倚花毯而坐。这些“贤人”是尚好清谈、不拘礼法的文人,作品将不同人物的个性特色和清高、傲慢、放荡不羁的精神状态都刻画得恰如其分。隋唐时期的美术第一节隋唐的绘画二、山水画及代表画家与作品展子虔:历经北齐、北周,后又入隋为官。他的人物、山水、界画和车马无不精湛,尤长人物山水。《游春图》是画家留存下来的唯一作品。描写了许多士人在山水
本文标题:隋唐时期的美术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535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