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关于海尔SBU的大讨论你选择SBU还是目标管理
关于海尔SBU的大讨论——你选择SBU还是目标管理?《总裁》杂志第5期发表了本刊记者江山采访海尔集团CEO张瑞敏的专题文章,文章题目为“海尔的SBU运动”。本文发表后,本刊记者和网友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案例背景:20世纪末,著名管理学家哈默和钱皮提出了“流程再造”的观点,这一全新的思想震动了管理学界。哈默博士的流程再造思想在海尔集团得到了验证,5年前,张瑞敏称之为“内部模拟市场化”的管理革命已经悄然开始,现在,他们叫SBU(StrategicalBusinessUnit的缩写,即策略事业单位),通俗地理解,张瑞敏发动的这场“运动”是要把海尔的3万名员工,都变成一个个“小老板”。《海尔的SBU运动》一文参见总裁杂志第5期,或登录至中国管理传播网阅读全文。在网站上讨论时论题如下:●海尔的SBU与目标管理有何异同点?●是不是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要面向市场?职能部门怎么搞SBU?●SBU会不会造成人人自危、以邻为壑,与现代的人本管理、学习型团队等管理思想怎么对接?●海尔的SBU经验是否具有推广价值?限于篇幅,此处摘编的内容主要针对第一个问题,评“海尔的SBU运动”许泽人SBU一定要细化到个人?SBU(StrategyBusinessUnit)是目标管理的基础单位,在这个单位,其所拥有的权限,或者说可动用的资源虽然是确定的和有限的,但是如何配置和运用,却是有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就是说这样的单位在给定的权限或资源的基础上有创新的空间,或者说有提高效率(投入产出比)的潜力。从理论上说,这种单位甚至可以细化到每个员工。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过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一个企业,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可用资源和追求目标,都希望实现尽可能大的投入产出比。但是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可控的目标管理的基本单位应该是分层的。如果一律细化到个人,有可能陷入到计算机乌托邦的误区。什么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MBO,ManagementbyObjective)是GE自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的管理实践,后经德鲁克于1954年在《管理实践》中理论上提升为系统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首先是管理理念的创新,即从传统的人治管理到法治管理,或者说从大经理(上级经理)管小经理的威权和指令式管理到团队根据需求、依靠资源、按照规则来实施自我管理。其次,目标管理要求组织行为要相应创新。组织行为(OrganizationBehavior)包括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因为企业之所以产生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也就是内部资源是共享的。目标管理机制把企业总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团队目标,同时也把可分解的资源量化(分解)到团队。但是,还有很多重要的资源是不能够和不应该分解的,如品牌、信息和各种支持服务。所以,目标管理的基本单位之间必须依靠制度来约束,即相互之间承担责任和义务,以满足各自的经营活动的需要。体现在组织结构上就是网络化,可以实现任意的点对点的联结和沟通(Communication)。体现在运作机制上就是内部契约化。最后,实施目标管理的方法论要有所创新。一方面,目标管理的宗旨是追求高效的投入产出比,即在目标不能改进时尽可能地减少资源的消耗,或在投入的资源一定时尽可能地提高目标价值。目标管理与传统的计划管理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动态即可调整的。一般来说,目标管理是以预算管理为主要工具,而财务预算是建立在销售预算的基础之上的,销售预算又是建立在市场预测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所以市场预测也在不断调整,所以阶段性目标也要不断调整。这在技术上可以通过滚动预算来解决。另一方面,目标管理的精髓是自我管理,虽然有制度保障即内部契约化,但更重要的是激励机制。企业管理是人力资源的运用,与其他资源的消耗不一样,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增值。也就是说目标管理的基本单位可以通过创新来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这需要对资源的使用代价有合理和稳定的界定,而创新的激励来自于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剩余的分享。可见,目标管理的有效实施是建立在学习型组织的基础上。只有一个较完整的团队才能形成有效的学习型组织,才能作为一个实施目标管理的基本单位。目标管理的中国实践本人作为目标管理在中国大陆的最早实践者,在目标体系的设置、内部契约的制定和激励机制的设计都有比较成功的经验。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香港招商局蛇口工业区作为深圳最大的企业集团(年营收为25亿)实施了对下属子公司的目标管理,时称“剩余收益制”。其中的关键就是剩余收益,借鉴了GE的财务管理指标,也就是超过资本成本(CapitalCost)的部分。而资本成本是以该企业前三年的平均资金利润率为基准,全年的资金占用平均余额乘上平均资金利润率为全年上缴的基数,剩下的作为剩余收益经营层可以分享。要增加剩余收益分享,一方面必须增加营业收入,另一方面,只有加快流动资金的周转和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这里,可弹性占有和使用的资源(流动资产)虽然受到已有的固定资产投入所产生的生产能力所限制,但更重要的是按照合理稳定的价格有偿地使用。所以经营层有积极性挖掘生产潜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为目标和回报都是可控的。更多网友观点:SBU是一种自觉的、改善性的目标管理王荣(大连某IT企业经理):SBU显然与目标管理不同,前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觉的、改善性的目标管理,它可以使个人目标在一定的指导基础上,很好的与公司的总体目标达成一致,并且,也与其他SBU有很强烈的约束和被约束的关系。SBU的理想状态是:每个人都是各自SBU的老板——导致自我管理;我的奖励来自于公司——导致SBU目标必须与公司目标一致有的SBU是我的用户——导致我必须提高品质有的SBU是我的供应商——导致我要他提高品质SBU是形散而神不散罗道中(重庆某大型民企人力资源部经理):1、海尔的SBU与目标管理有何异同点?应该说海尔经常可以拿出一些很有创意性的东西出来,也非常地具有针对性。对SBU我认为它与目标管理的本质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所采取的一种措施、一种手段。我个人感觉SBU是形散而神不散,初看起来每一个员工都是独立的,形是比较散,但仔细一想他的独立是相对于其他人,他还是这个企业的一员,还是为了这个企业的共同发展目标而努力。如果说区别我认为只是形式上的区别。SBU是内部协调工作市场化运作的表现朱国文(山东临沂市建设监理公司总监理工程师)是否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都要面对市场,我认为尚不能下定论,但是作为职能部门搞SBU是一条很好的思路。职能部门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多职能共同管理多部门,职能制不好解决,矩阵制工作量较大,且容易产生矛盾不利于调动积极性。所以内部模拟市场化值得推广。海尔的内部流程再造理论实际上是高度市场化的理论,是将内部协调工作市场化运作的表现。SBU虽好,却换不回市场星空(广州某大型广告公司研究部经理)SBU绝对是个好东西,不用讨论都知道,符合营销的全部原理与规则;符合现代企业的各种规范与科学;符合人性;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海尔营销之成功,归结就是一点:牢牢抓住消费者,其他的靠消费者拉动(例如经销商之类),这个原理一点不深奥,脑白金的史玉柱就曾经总结过“70%的精力在消费者,30%的精力在渠道”。当然史总也没法和张总比,他可能不相信SBU,他把脑白金都卖了。家电营销之困难有目共睹,TCL、乐华都在做渠道转型,内部调整,这很正常,只是希望海尔不要把希望寄托在SBU身上,这个东西虽好,却换不回市场;虽科学,却做不大企业。SBU的本质就是一切市场化孙云东(青岛某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本人有幸今天生活在青岛,对海尔的管理关注的时间较长,从1995年开始关注、剪辑《青岛日报》刊登的关于海尔的文章。所以,对今天的话题想多说几句。张瑞敏,过得不容易!可还是在坚持!就像一个驾驶员,开着一辆需要大修的汽车,持续的跑在路上,不断的超车,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冲!当然,危险的情况是不断出现的,但总是能化险为夷,直到今天!海尔的流程再造到现在已经做了6年,但是还未做完,还在继续。以上这些看似和我们要谈的3个话题无关,其实是一个大的背景。SBU不是海尔张瑞敏先生的独创,而是在1997年11月在青岛黄金海岸大酒店举行的“第五代管理研讨会”上由亚洲企管顾问集团总裁白崇贤教授提出、传授的。张瑞敏的学习力是人所共知的,即“拿来主义”,一切好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相同点:都是管理手法,为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用之于企业的管理手法。不同点:目标管理是用被动管理的方法,给每个员工指定工作目标让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经理人是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对员工是“我要你干”,其缺点是不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SBU是领导手法,在总的经营目标下,和员工协商,员工自己制定工作目标,经理人扮演的是领导者的角色,让员工感到是“我要干”,证明给你看——我有多棒!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员工的自主性和潜能!SBU就是将企业内部市场化胡晓奇(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在校MBA)SBU是内部市场化的一种组织结构,目的是将市场竞争的压力传递到企业内部,打破企业内部官僚化、僵硬化、反映慢的不利因素,从而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达到提高企业效率和员工满意度的双重效果。它和目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相同的,都是通过目标层层分解、指标考核为导向,来激励员工,促使员工投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但两者的性质,或者说程度是有所不同的。SBU是将企业内部市场化,每个业务单元都变成了市场中的交易主体,试图通过市场调节的力量(看不见的手)来达到合理配备资源、提高单元效率,从而促进整个企业效率的目的。这种组织变革是深层次的,是很彻底的。而目标管理,应该说并没有涉及到企业的组织形式,组织原来是直线职能制,现在还是。只不过是目标分解、责任分解、落实到人罢了,是一种管理方法,而不是组织变革的一种。SBU是实现既定目标的一种手段游昌乔(福建科康技术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目标管理是战略层面的东西,SBU是战术层面的东西。SBU是实现既定目标的手段。实际上我认为SBU所指的市场是一种广义的市场,即面对其它部门,特定的部门都是在推销自已,都是在为其它部门提供服务。与其说是程序的变化,还不如说是观念的变化,与其说是制度的变化,还不如说是考核和激励方式的变化。既然SBU只是一种战术手段,因此它和现代的人本管理、学习型团队等管理思想当然是不矛盾的,实际上人本管理及学习型管理组织等管理思想,是提升SBU战术的手段,是武装SBU的工具。“小老板”制不利于整合企业合力徐微(江西某民营科技集团公司董秘)我个人理解SBU与目标管理不尽相同,就是目标责任与考核绩效是否一致的问题。我认为目标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它能将企业长期发展与短期目标有益结合,兼顾个人与企业利益并以此推动目标实现企业的发展。而“小老板”制是否会使员工更多的注重短期效应?不得而知,从团队建设角度看,“小老板”制,它更不利于整合企业合力。如何以SBU来考核职能部门?我想这比较难,职能部门职能应定位于服务、协调与监督,如要市场化则必须强化其服务职能,换句话来说就是必须被需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其监督职能呢?监督与服务如何兼顾与考核呢?当今社会更多的是团队与团队竞争,也即群聚与群聚的竞争,如果说把一个整体分为无数个小团队来做的话,我想这反而将事情复杂化了,这种管理方法,也许张瑞敏可以做得很好,但中国其它企业老板是否也能做得到呢?SBU是一种更高级的管理模式王新珂(北京某电子公司销售工程师)我是青岛人,而海尔是青岛的骄傲……对于海尔有着一种特别的感情。海尔的SBU与目标管理有何异同点?相同处是都是存在一个目标,不同处是员工参与的积极性、自主性不一样。目标管理是促使企业内部团结,明确奋斗目标。重视了团队整体作战思想的提高,忽视了提高员工个人能力的提高。SBU是在企业内部竞争的基础上合作,重视提高员工自身的能力,只有一个个单位都能适合市场,才能驾驶企业这条船航海。让企业内部随着市场的瞬息万变,而具备随机应变。是每个人都具备,不只是企业这条船,是每个船上的水手都能冷静的面对惊涛骇浪。海尔3万个SBU的利与弊陈毅聪(成一虫)北京2002年曾因发表《海尔的真相:
本文标题:关于海尔SBU的大讨论你选择SBU还是目标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60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