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关于激发乡科级领导干部内在工作动力的思考
1关于激发乡科级领导干部内在工作动力的调查与思考乡科级领导干部在全市干部队伍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是执行各项政策、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的中坚力量。**经济社会能否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支队伍是否充满活力、工作是否真正到位。所以,有没有一个科学的机制来不断激发这支队伍的工作动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积极性是领导者开发和利用人力、人才资源的最佳切入点,有了积极性,才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学家的研究显示,当缺乏积极性时,人的潜能只能发挥20-30%,当有了充分的积极性时,人的潜能就可以发挥到80-95%。积极性从哪里来?我们认为,合理的动力和压力是工作激励机制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是干部产生积极性的“催化剂”。要避免干部队伍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状况,最主要的就是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给予适度的工作动力和压力,以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当前,我市要建设富裕和谐的现代化强市,面临着“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各项繁重任务,客观分析我市乡科级干部队伍压力和动力机制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科学有效的激励方法和手段,对于激发我市基层领导干部整体活力、创造新的工作业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期以来,我们带着课题进行了多层次和比较全面的调查,通过听取有关部门工作介绍,赴部门、镇(街道)召开小型座谈会,和部分乡科级干部面对面交流等形式,从不同层面了解我市乡科级干部队伍建设现状,综合分析存在的问题,群策群力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完善乡科级领导干部激励机制的调查报告。一、我市乡科级领导干部队伍基本现状及存在问题市委始终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通过近年来不断努力,全市乡科级领导干部的年龄、学历、专业结构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优化,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领导干部队伍打下了坚实基础。市委及市委组织部注重从完善机制入手,激发干部队伍特别是乡科级领导干部的工作动力,广大乡科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总体上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在干部选拔机制上,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规范操作程序,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努力从源头上把好干部队伍素质关。在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上,加大干部轮训力度,建立健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强化实践锻炼,切实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在激活干部队伍活力上,制订出台了《**市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暂行规定》,加大领导干部交流力度。同时,规范领导干部正常退出机制,乡科级领导干部到规定年限一律改任相应职级的非领导职务,从而为优秀年轻干部的提拨任用创造了条件。在干部考核机制上,逐年修订基层领导干部考核办法,细化考核内容,科学确定考核主体,根据基层不同情况实行个性化考核,逐步健全择优劣汰机制。在加强干部队伍监督上,在选拨环节采用“一表式”的详细台账纪录制度,规范各环节程序。加强干部任前审核监督,建立健全干部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谈心谈话制度等,切实加强对乡科级领导干部的全方位监督。通过这些工作,有效激发了乡科级领导干部的工作动力,增强了他们引领发展、负重前行的能力,在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新时期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委2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尽管我市乡科级领导干部总体上各方面素质都比较强,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得过且过、苦乐不均等现象仍在局部和一定程度上存在,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一是学习能力和自学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静下心来真正学一些知识,是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新时期政府承担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诸多职能,领导干部要真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必须始终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不可否认,目前有些干部忽视理论学习,满足于学习上的走过场;有些干部没有很好地学习政策文件和业务知识,造成工作中出现偏差;有些干部热衷于拿文凭,对真正学到多少东西兴趣不浓,学习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学习的缺失,往往会造成工作思路的狭窄,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就容易缺乏应对的措施。二是创新发展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些干部安于现状,不求发展、不思进取,工作被动应付多,主动创新少,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有的干部缺乏大发展的气魄和胆识,习惯于传统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缺乏争上游、创一流的信心和勇气。有的认为自己年龄已大,“船到码头车到站”,前途无望,工作热情消退。三是顾全大局、协作配合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有的干部偏重于关注本部门、本单位利益;有的干部碰到问题绕道走,遇到矛盾往上交,对己有利的愿意干,无利的往往缺位;对一些需要部门之间协作配合开展的工作,有的干部有时配合的主动性、实效性相对欠缺,一定程度上存在“中梗阻”的问题。四是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少数乡科级干部好大喜功,工作华而不实,重形式不重实效,讲数量忽视质量,重眼前而轻视长远,热衷于追求“轰动效应”。也有少数乡科级干部心态浮躁,急功近利,热衷“短平块”,不断在表面文章上“创新”。还有少数乡科级干部拈轻怕重,缺乏实干苦干精神,不愿在艰苦的岗位或情况复杂、经济薄弱的基层和单位工作,眼睛总是盯着有实权或待遇福利好的部门,追求更多的实惠。五是干部激励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物质激励方面,目前市级机关部门和镇(街道)干部之间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使不少乡科级干部认为收入多少主要取决于你属于哪个部门、单位,而不是取决于个人贡献,影响了物质激励效果。精神激励方面,一些乡科级干部对考评激励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使精神激励流于形式,起不到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职务激励方面,尽管通过民主推荐、公开招考等办法,使一些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但不可否认,干部提拔任用讲究平衡、论资排辈现象仍比较多。从情感激励上说,乡科级领导干部工作任务比较繁重,还有大量公务交往活动,干部身心压力普遍较重,上下级领导之间、领导班子之间谈心交心还不能做到经常,情感交流和心理疏导偏少。二、存在问题原因剖析上述问题虽然只是存在于局部少数乡科级领导干部身上,但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会滋长蔓延,直接影响和损害党委、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影响工作效率,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主观因素制约。一是认识不到位,有的乡科级干部认为作风建设是务虚的,经济建设才是务实的,认为干部思想教育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并且,大多数部门和单位开展干部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谈心谈话、集体学习等层面,手3段比较单一,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二是宗旨意识淡化,在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干部思想受到侵蚀,“官本位”意识思想占上风,“民本位”意识比较淡漠,干工作、想问题,考虑自身利益多,考虑群众利益少,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缺乏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少数部门和单位领导在遵守规章制度方面带头作用不明显,使一些制度执行不到位;还有少数部门和单位领导忽视了政策的连续性,对一些制度执行情况督察时紧时松,使制度执行打了折扣。三是责任心不强,部分乡科级干部对自己尚能严格要求,但“老好人”思想严重,也怕降低“得票率”,发现同事存在地问题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敢直截了当开展批评,更谈不上思想见面、触及灵魂。(二)客观环境影响。一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随着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少数乡科级干部把市场经济利益原则引入工作,搞利己主义、本位主义,片面谋取部门和个人利益,将全局利益和群众利益放在其次。二是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由于“官本位”思想仍然沉淀在少数干部的的灵魂深处,加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地掌握着发展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一些资源,少数干部把职位升迁作为人生最大追求,出现了跑官要官、弄虚作假现象。三是西方生活方式的消极影响,少数干部盲目攀比西方生活方式的诱惑,淡忘了党的优良作风,淡化了艰苦奋斗的观念,甚至走向腐化堕落。(三)制度建设有待完善。一是有些制度可操作性不强,一些工作制度定得比较原则,要求干部自律的内容多,有针对性地从制度上解决问题的措施少,对不执行制度或违反制度怎么办,缺乏具体的约束机制。二是奖优罚劣的机制不够健全,作风建设还没有形成具体考量指标,纳入干部评价体系,干部选拔任用还没有完全打破年龄、学历、身份、任职年限等框框,一些工作出色的干部进步的通道不够通畅,调整不胜任、平庸干部难度大,平平庸庸的干部心安理得当“太平官”,造成干部的心理错位。三是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长效工作机制还存在薄弱环节,致使集中整顿和常抓不懈存在局部脱节现象,往往是上级强调了就抓一抓,上面强调得不紧了就松一松,对乡科级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监督的整体合力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四是有的制度执行不到位,对乡科级领导干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得问题该怎样处理,各部门、单位也制订了制度,但由于处理不及时或处理得比较轻,影响了制度的权威性。(四)激励机制效果不够明显。随着干部需求呈现多元化和需求层次的提高,现有激励措施在执行过程中显露出不足之处,总体而言,当前乡科级领导干部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物质激励量少额轻,前几年我市干部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的个人奖励一直在500元以下,去年已经上调到1000元,但目前的收入水平来说,还是显得单薄。二是精神激励效果弱化,从调研情况看,各类评优活动产生的先进公认度有所下降,精神激励的效果正在不同程度弱化,出现了评上先进“不香、不像”,评不上先进“不羞、不耻”的现象。同时,乡科级领导干部接受上级任务多、“一票否决”多,而精神鼓励偏少,一定程度上导致精神压力大,身心比较疲惫。三是职务激励力度不大,因职位有限,乡4科级干部职位提升空间不大,而且向一些“强势部门”倾斜比较多。四是情感激励运用不够,调研中,不少乡科级干部反映工作辛苦点不要紧,只要上级领导能够认可,但乡科级干部特别是副职与市级领导谈心交心比较少,缺少一个稳定的渠道,目前乡科级干部的谈心交心,党政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谈的多一些,班子成员之间比较少,纯工作性内容多,情感激励比较少。三、完善我市乡科级干部队伍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我们认为,当前乡科级领导干部队伍中,积极进取、务实创新,安心工作、恪尽职守是主流;而部分乡科级领导干部动力不足、心浮气躁的现象也的确存在,从干部队伍建设的长远考虑,我们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内外结合,“对症下药”,标本兼治。(一)从医治“心病”入手,解决干部“会干不愿干”的问题“会干不愿干”、工作只求“过得去”的问题,在一些有一定工作能力、年龄较大、过了提拔年龄的乡科级领导干部身上有不同程度的表现,究其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从主观上讲,主要是少数这种类型的干部放松了对世界观的改造,加上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滋生了一些消极情绪,表现在工作上,往往也就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从客观上讲,确实有部分乡科级领导干部家庭、个人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对他们形成了比较大的“拉力”,影响其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因此,对“会干不愿干”类型的干部,组织上首先要要加强一人一事的教育,注意用身边的优秀乡科级领导干部事例加以引导,使他们感到有可比性,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学有榜样、赶有对象、进有目标、激发潜力,增强进取意识。其次,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个人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条件,提高乡科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在晋职调级,立功受奖等方面向积极工作的乡科级领导干部倾斜。对乡科级领导干部一些合情合理的要求,要想方设法排忧解难,一时解决不了的,要耐心地说明情况,赢得他们的理解。对一些因年龄关系从乡科级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干部,要为他们安排好“用武之地”,比如本部门、本单位内部可以调整岗位使用,参与全市和本单位中心工作。再次,对个别“生活上不知足、工作上不进取”,且屡教不改的“混日子”干部,要进行严肃批评和诫勉谈话,特别是对个别因自身原因造成重大工作失误的干部,要按照纪律处理,给予必要的警戒,这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有效地解决少数乡科级领导干部“会干不愿干”的问题
本文标题:关于激发乡科级领导干部内在工作动力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60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