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两个领导讲话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国内外发展形势及基本判断(一)准确把握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世界发展大势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同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更把我国推到了国际社会的前台,谋划我国发展越来越需要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复苏进程将缓慢而曲折;世界经济增长模式正在调整,一些发达国家加大再工业化和扩大出口力度;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各国争相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交锋激烈,将对各国发展和全球共同利益产生深远影响;世界经济治理体系正在重塑,但改革攸关各方利益,博弈会持续下去。国际环境出现的这些新情况,使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央正是在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新趋向作出敏锐反应和科学把握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二)紧紧抓住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些年,我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中间既有长期积累的老矛盾老问题,也有不少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遇到一些新的“两难”问题,呈现出各种矛盾问题交织叠加的情形。最突出的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消费投资出口比例失调,结构调整进展不够快,创新驱动作用不明显,体制机制创新有待深化;低成本优势正在减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成本趋于上升;社会公平问题日益突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群众对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意见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因土地征收征用、房屋拆迁、劳资纠纷、环境污染、司法不公、食品药品安全等引发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所有这些,都使得我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难度加大。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由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阶段面临的困难极为复杂,应对不当很容易跌入“中等收入陷阱”,造成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9年达到3700美元,进入由中等偏上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迈进的时期,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我们是一个重大考验。中央正是在深入研究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着力破解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各种“两难”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三)深刻认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世纪第一个10年我们抓住机遇推动了发展,现在第二个10年即将到来,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压力和摩擦也同步加大,面临的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挑战风险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存在,是一个必须作出清醒而准确判断的重大问题。应当看到,虽然国际上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面临的安全环境趋于复杂、安全压力有所增大,但国际力量对比2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演化,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各国对我国的借重、合作意愿增强,为我国和平发展营造了总体有利的国际环境;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加速,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重组和流动加快,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创造了难得机会;我国有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雄厚积累,有着潜力巨大的内需空间、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较高的国民储蓄率,为未来发展打下了牢固的物质基础;我国已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更为突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不断增强,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为实现新的更大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总的看,我国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变,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的重大结论没有变,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同时认清挑战、应对挑战、战胜挑战,科学运用我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贯彻坚持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定不移朝着既定奋斗目标前进。中央正是在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行深刻分析、对未来发展作出前瞻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以坚定的决心、清晰的思路、有力的措施加以推进。《建议》明确提出了“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阐明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一)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调整经济结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从需求结构看,我国经济发展长期依赖外需、投资拉动,导致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严重失衡;从产业结构看,我国一产不够稳、二产不够强、三产不够大,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特别是服务业比重过低;从城乡结构看,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仍未打破,城镇化率远低于同等收入国家水平;从区域结构看,区域经济增长差距有所缩小,但经济总量差距仍在扩大。“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在更为庞大的经济规模基础上、在更为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中、在更为复杂的国内外市场条件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突破经济结构调整这个关口,通过结构优化升级化解各种矛盾问题,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在坚实基础之上。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建议》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定位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放在了“五个坚持”的首位,并从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二)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自主创新是根本,培养人才是关键。无论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还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从世界范围看,科技发展深刻改变着经济发展方式,科技实力决定了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我们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就必须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使更多“中国创造”、“中国名牌”涌现出来,实现产业由规3模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推动我国经济向更高水平跃升。目前,我国不少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度比较高,创新型人才比较匮乏,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不高。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因此,《建议》明确提出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推动发展转入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轨道。(三)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仅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且可以释放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有力拉动经济增长,其本身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题中应有之义。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获得持续动力,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当前我国民生领域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相当艰巨,必须采取针对性更强、操作性更强、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推动民生工作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建议》明确提出,要通过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建议》针对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突出强调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针对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情况,突出强调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针对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突出强调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四)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能源资源消耗多、环境损害成本大,是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弊端。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份额与我国资源消耗总量在世界上的份额不相适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水、大气、土壤等污染严重,生态总体恶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我国是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违背自然规律的过度开发更加剧了灾害的发生。从国际上看,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受到高度关注,我国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建议》提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抓住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害。“十一五”期间我们把节能减排作为硬约束,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了重要作用,“十二五”时期还要进一步加大这方面工作力度。《建议》突出强调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一个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同西方发达国家早期现代化的历史条件不同,我国的现代化不能再走过量消耗资源、牺牲生态环境的老路,必须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既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也将是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五)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根本上在于体制机制不合理。没有体制上的重大突破,就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当前,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还不够完善,特别是价格、财税、金融、投资、收入分配、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还不到位,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十二五”时期,必须抓住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症结攻坚克难,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体制保障。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和国际分工体系的调整,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十二五”时期,必须准确把握我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更好地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创新外贸发展方式、利用外资方式、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打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新优势。为此,《建议》明确提出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强调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三、切实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促进经济转型,也要创新体制机制。这就要求我们把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更好地结合起来,把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发展生产力与调整生产关系更好地结合起来,在改革开放中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调整经济结构既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又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必须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针对突出矛盾,采取有力举措,大力推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全方位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任务。从国际经验看,以内需为主导,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内需潜力是促进我国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最大优势。扩大内需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战略重点,注重发挥投资与消费的协调拉动作用。消费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民生,扩大消费是提高经济内循环能力的根本途径。核心是要大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建立起促进消费和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在消费政策、消费环境、消费业态等方面综合施治、多策并举,鼓励和引导居民消费。扩大内需,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这也就必然要
本文标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两个领导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67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