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第九章 自然风景类景区管理
第九章自然风景类景区管理目录第一节自然保护区管理第二节森林公园管理第三节地质公园管理第一节自然保护区管理定义: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生动植物物种的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地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的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世界保护联盟1994年公布的《保护区管理类型指南》:“保护区主要是致力于生物多样性和有关自然和文化资源的管护,并通过法律和其他有效手段进行管理的陆地或海域”。分类1、归属的管理部门划分:林业部门管理的保护区、环境部门管理的保护区、建设部门管理的保护区、海洋部门管理的保护区、农业部门管理的保护区、地矿部门管理的保护区、科教部门管理的保护区、文化部门管理的保护区2、管理的级别划分国际级保护区、国家级保护区、省级保护区、县级保护区、乡村级保护区3、保护的主要对象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自然遗迹保护区文化保护区:文化景观、历史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设置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是自然保护区开展资源保护、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管理的常设机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我国现阶段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为实行综合管理和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即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类管理并存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的优点:发挥各部门和地方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出资筹建保护区,减少国家财政压力;各部门管辖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缺点:造成管理力量的分散;机构设置重叠、混乱,协调困难,影响交流和合作。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模式1、行政主管部门管辖(1)单一专门管理机构:全国大多数拥有多种自然资源的自然保护区由所辖资源对口部门进行建设和管理。(2)中央直辖管理:国家林业局直接投资进行建设和管理。例如卧龙保护区、佛坪保护区、白水江保护区2、政区与保护区合一:四川卧龙保护区3、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合一:黑龙江五大连池、四川四姑娘山、四川九寨沟4、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合为一体:黑龙江镜泊湖、宁千山5、学校、科研单位和地方政府共管:广东鼎湖山(中科院)、黑龙江凉水(东北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自然保护区科学管理体系可分为四大管理系统。其管理体系如图:自然保护区开发(一)自然保护区开发的问题环境与资源问题,旅游开发产生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主要是人民受到利益驱动,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所致。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对物种的威胁环境的脏乱(二)对策1、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过程中,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兼顾代内和代际公平原则。2、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是一个复合交叉型产业,需要完备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3、合理建立各级生态旅游规划:实行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区应合理进行功能分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4、健全资金支撑体系,完善财税支持系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资金作为后盾和保障。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生态旅游意识:应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来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用生态学原则指导旅游活动促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案例一: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60年,是一个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自然综合体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已建立的1146个自然保护区最早成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198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纳为“人与生物圈”成员之一,是我国加入该组织的15个自然保护区最早加入的之一。1986年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40个A级保护区之一。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模式依据生态学原理和低干扰原则进行科学规划扩大区域范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窄,狭长的形状不利于野生动物的迁移、繁衍和保护工作。建议保护区东部扩大使之近似于圆形。合理分区并制定合理客流量。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必须将其限制在实验区之内。目前长白山保护区的实验区过大,从环境保护和旅游需要的实际出发,可将北坡山门以上的实验区缩小到30%左右,余下的70%改为缓冲区。各区管理原则如下:1)核心区禁止一切与自然保护和科学研究的活动,未经允许不能进入;2)缓冲区用于科研、观测等活动,但必须在规定路线内进行,不允许从事经营性开发活动;3)实验区允许进行适度的教学实习、旅游开发等活动低干扰旅游活动设计:本着对自然界干扰最小的原则,生态旅游的活动可包括森林远足、观鸟、游泳、动植物探究、森林定向越野、登山、山地自行车游、钓鱼、野营、拜访土著居民等。为了不惊扰鸟兽,游客可站在特设的高台上用望远镜观赏动物,通过隐蔽棚观鸟。第二节森林公园管理一、森林公园的概念1994年颁布的《森林公园管理办法》中对森林公园定义为:森林公园是指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融合其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生态型郊野公园。它以保护为前提,利用森林的多功能性为人们提供各种形式的旅游服务的特定的森林环境。(王兴国,1993)二、森林公园的组织管理(一)组织机构1、管理体制我国的森林公园隶属于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1992年6月,原林业部设立“林业部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1994年1月,林业部发不了《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下设以下主要机构:1)森林旅游管理处;2)森林公园评审处;3)领导处;4)秘书处;5)常委会2、森林公园的机构设置对于省、自治区或地方的森林公园可以按照以上模式来设置,但要根据公园的级别、经营规模、经营性质等作相应调整。一般的森林公园机构设置如下:在森林公园管理处下设立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心和综合管理部。开发与保护中心分为保护部和开发部。保护部分为生态环境保护部、旅游资源保护部、科研办公室。开发部分为资源开发部和基础设施开发部。综合管理部下设人事管理部、财务管理部、安全管理部、公共关系部。森林公园管理处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心综合管理部保护部开发部人事管理部财务管理部安全管理部公共关系部生态环境保护部旅游资源保护部科研办公室资源开发部基础设施开发部(二)问题与对策1、问题森林公园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包括:我国的森林公园由国家各级林业局主管,自然保护区由国家林业局和环保总局等主管,国家风景名胜区则由建设部主管。这种分工格局使各政府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森林旅游的发展,这样就造成了属于不同部门的森林公园开发程度和受重视程度不同,造成了开发不够或过度开发的现象。其次,由于森林公园并非安全的盈利性组织,资源的所有者也是管理者、经营者、监督者,这就形成了政企高度统一种种弊端,同时,由于经营者垄断者可竞争的资源,排斥其他竞争对手,形成了垄断所特有的弊端。2、对策应当将森林公园得以营利为主的资源和以保护为主的资源进行分离,对于非营利性项目由国家所有并管理,对营利性项目可以引入其他的经营者进入,参与市场竞争。三、森林公园的保护(一)加强规划工作森林公园开发建设要合理规划,精心设计,搞好森林公园的总体布局。森林公园规划要以森林风景资源为依托,坚持“严格保护、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结合森林景观的自然生态性、休闲舒适性、科普考察性等要求进行。(二)强化法制意识森林风景资源的保护必须靠执法。要注意森林“三防系统”建设,严厉打击非法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三)引入以保护为导向的管理机制在开发中造成的破坏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破坏管理机制不健全是最根本原因管理目标:引入管理技术以使保护区能够接纳现在的和将来水平的旅游活动。提高旅游者对保护区的环境遗产的认识和和理解。(四)旅游者的组织管理对旅游者的管理是森林公园管理的重要一环。提高公民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生态旅游是现代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方面,在这种活动中,管理只是一个外在因素,起根本作用的内在因素是人的素质。(五)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公众的态度对景观的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有些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类的旅游开发工作,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采用公众投票或这个方面的专家共同制定开发,共同参与森林公园的管理方案的制定,相关法规和行业规定的制定。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的历史与现状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1982年国务院委托国家计委批准成立的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83年成立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代管张家界村、袁家界村,公园总面积为4810公顷,森林覆盖率98%,木材蓄积量35万立方米。公园常驻人口3800人,管理处干部职工1500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于2009年对公园管理体制创新做了新动作。公园开展了“景区管理和服务”调研活动,陆续制定、完善一批规章制度。例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与服务规范和考核细则》。环境保护有了新目标。公园正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建设和改造森林防火体系,力避森林火灾;数字化公园建设目前进入验收调试阶段;利用已经建立的全国第一个旅游可持续发展定位研究站,对公园生物、地质、大气和水资源进行持续的监测和分析,为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权威的决策数据。旅游管理体系进一步增强。旅游从业人员实行资格认证制度,旅游宾馆饭店实行准入制和星级制,景区实行数字化管理。第三节地质公园管理一、地质公园的概念与分类(一)概念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址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饿重点保护区,是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二)分类1、按等级划分: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省级地质公园、县(市)级地质公园2、按园区面积划分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3、按功能划分科研科考主导型地质公园、审美观光主导型地质公园4、按园区主要地质地貌景观资源类型划分地质构造类、古生物类、环境地质现象类、风景地貌类二、地质公园的功能1、地质公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地质公园的环境效益三、我国地质公园存在的问题(一)管理体制不畅(二)多头管理现象普遍(三)规划质量难保证(四)所有权与经营权不清晰(五)泛化倾向明显四、地质公园管理(一)我国地质公园的管理体制1、地质公园的分级管理2、地质公园的规划管理3、地质公园投资运营机制•(二)国外地质公园的管理模式1、国家公园的管理机构2、国家公园的规划设计与管理3、国家公园的经营管理4、国家公园的开发利用和保护5、广泛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来管理地质资源
本文标题:第九章 自然风景类景区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68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