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九章 中国的生态农业
第九章中国的生态农业1第一节中国农业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挑战第二节中国生态农业产生和发展第三节中国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第四节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组织管理2第一节中国农业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挑战3一、世界农业发展阶段回顾各国农业发展的道路可以看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依次成为农业发展的一种目标。第一阶段:满足温饱需求为核心第二阶段:满足相对富裕纳入农业发展目标第三阶段:满足高质量生活的生态环境,食品质量与未来繁荣列入农业发展目标中国农业现处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过渡4二、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满足巨额农产品数量增长,品质改善的挑战-满足人口衣食需求的挑战-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挑战2、农业资源短缺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土地退化严重,农业灾害频繁-污染严重56森林面积逐渐减少7森林植被破坏引起各种各样的生态问题,如风蚀水蚀、养分流失、病虫爆发等。8发达国家中国原始农业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石油农业持续农业新型农业?生态农业?1971年Acres杂志提出生态农业思想。1981年英国科学家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的,经济上有生命力的,目标在于不产生大的和长远的环境方面和审美方面不可接受的小型农业”。这与中国的生态农业有明显区别。主张:低投入、不施化肥、农药、小型农业9国外的生态农业第二节中国生态农业的产生与发展10中国的生态农业是适应中国国情特点下产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它体现了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1.以追求高产、优质、高效为目的2.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3.强调物质的适当投入4.劳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5.个别农场发展与区域发展相结合11广义上的生态农业内涵与外延12生态农业13二、生态农业能够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三大目标1.增加粮食生产,妥善解决粮食问题。2.促进农村综合发展,消除农村贫困状况。3.合理利用,保护与改善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三、中国生态农业的定义和内涵14中国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生态农业的概述生态农业用农民通俗的话说:“生态农业”是相对于“死态农业”来说的。生态农业的目标:满足温饱需求和就业需求(社会效益);满足经济发展(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生产无污染,系统无废物,不用有害的化学品,少消耗资源,尽量保护和增殖资源、生产健康(生态、环境、资源质量)。1516中国生态农业的内涵:(1)生态农业首先是农业发展观念的转变,是中国落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思想和具体行动,强调维持农业高额生产力的基础是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2)生态农业是以系统观念为指导组织现代农业生产的一种方式;(3)作为一套经济而高效的农村实用技术,走资源节约型农业道路。生态农业的技术,不在是单项的技术,它是在单项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科学组装之后的系列化技术体系。17中国生态农业的主要特征:(1)强调以提高第一性生产力作为活化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前提,为此不但不排斥,而且积极应用新技术和合理投入;(2)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3)部分实现稀缺资源的替代和弥补,一方面充分挖掘系统内部资源潜力,另一方面高效利用商品性农业投入;(4)通过改善系统内部结构和投入产出,在不增加其它投入的情况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5)通过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效益,降低成本;(6)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林草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和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等。四、关于生态农业的错误认识生态农业就是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拒绝投入生态农业拒绝高科技生态农业是小规模试验生态农业是复古式农业18五、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理1.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2.生物之间链锁式的相互制约原理3.能量多级利用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4.结构稳定性与功能协调性原理5.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理19第三节中国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20一、生态农业建设的核心选择能协调农业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农业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合理组配各项生产,协调各项技术,促进农业向高效和持续方向发展。二、生态农业模式在生态农业实践中形成的、结构相对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21三、我国生态农业模式的主要类型(1)部门结合型;(2)布局配置型;(3)农林结合型;(4)立体利用型;(5)互利互济型;(6)同居共生型;(7)边际利用型;(8)食物链型;(9)多能互补型。四、常用技术1、立体种植、养殖技术指为了提高土地生产力,通过农业生物组合,从空间和时间上利用土地,充分发挥土地所承载的农业自然资源潜力。作物间套作农林、林菌间作22大豆/玉米2324反思对森林的破坏引起的问题,群众重新把乔灌草引入农业系统中,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实践了各种各样的农林模式。如胶茶间作、果草间作、林药间种……农林间作2526272、物质能量多级利用及有机废弃物转化再生技术利用食物链原理,采用食物链加环的办法组建新的食物链,使物质能量通过食物链中的不同生物以多级多次转化利用,形成无废弃物的生产体系。28秸秆还田多级利用示意图29“四位一体”的家庭能源生态模式30蚯蚓产品输出广东鹤山的“林下农”模式3132随着社会经济、人们生活需求的变化,基塘生态农业模式也正在不断地演变。33鲈鱼、鳗鱼、鲑鱼、草、鲢、鲤、鲫3435363、物质良性循环技术(1)生物养地技术。(2)农牧结合,共同发展。(3)水土保持技术。(4)建立多能互补的农村能源结构。(5)科学合理使用化肥。37利用豆科牧草养地现代土壤养分管理3839404、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1)生态措施。(2)生物防治。(3)耕作栽培措施。(4)合理使用化学农药。41放鸭后不到20分钟,田水全部变浑浊425、生物能及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生物再生能源包括:植物有机质、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1)沼气池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2)因地制宜开发薪碳林。(3)太阳能、风能、水利能等再生资源的利用。4344沼气全身都是宝!456、生产自净技术(1)沼气池发酵技术处理粪肥污染。(2)农业生态系统对污水的净化作用。(3)污水灌溉。46五、农业技术的生态化1.肥料、农药、薄膜的生态化(1)控效肥料(2)生物肥料(3)新型农药(4)降解膜47482.基因工程与生物安全转基因作物潜在的问题(1)基因流引起的超级杂草(2)基因流转移到野生植物(3)杀虫剂对非靶生物的影响(4)害虫对转基因的抗性(5)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493.精确农业技术体系:(1)信息技术:GIS、RS、GPS等(2)生物技术:(3)工程装备技术:播种、施肥、灌溉、喷药、收获等。第四节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组织管理50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有赖于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一、生态农业建设的组织管理体制1.我国现有的生态农业建设管理机构有三个显著特点:(1)广泛性,涉及多学科、多部门;(2)协作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3)非独立性,领导小组为联合组成的松散组织,具体办事机构挂靠农口部门,未独立分设。512.生态农业管理的任务生态农业管理的任务是:组织、协调和指导生态农业建设工作;宏观决策,研究制定有关生态农业建设的方针政策;拟定发展规划、计划、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南;组织业务交流、工作考核等;组织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科技人才和先进技术。523.生态农业管理的重要职责(1)决策和规划(2)组织协调(3)宏观调控(4)教育和宣传(5)监督检查53二、生态农业的政策法规生态农业的有关政策法规大致分为三种类型:1.保证监督性政策法规。通过政策和立法形式保证和监督生态农业建设。2.管理引导性政策法规。主要是运用政府系统的行政性强制管理手段和利益调节性引导措施,约束和鼓励不同利益主体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经济行为。3.组织协调性政策法规。用以组织协调各部门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从现有情况看,生态农业的有关政策法规尚不够健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
本文标题:第九章 中国的生态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687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