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与技巧之----分析意境型
考纲点击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考查特点1、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境、情、理。2、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3、作品多取材于唐宋诗歌的律绝,词曲小令,篇幅短小。4、题量稳定,以简答题形式出现,一般下设2道小题,分值8分。意境分析型主旨分析型表达技巧型语言炼字型句意分析型语言特色型诗歌鉴赏问答类型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之意境分析型知识目标明确本考点的考纲要求能力目标掌握“意境分析型”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思路,规范答题,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习重点、难点掌握“意境分析型”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思路,规范答题学习目标意境分析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③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赏析。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此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此诗通过描写凉气、月光、重露、飞萤、宿鸟等意象展现出深秋月夜的景象,渲染了幽清冷寂的氛围,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时的感情,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感慨和忧愤。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分析。答: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的心情。答题思路:(1)运用什么手法,抓住什么意象。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合理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营造什么意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表达什么情感。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是什么和为什么。(描绘画面)(概括氛围)(分析情感)意境含景、情、境三个方面,三者各自侧重,答题时要三者皆说,只是有所侧重而已。真题演练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分析情感)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答:(描绘画面)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概括氛围)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描绘图画)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夕阳西下,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概括氛围)营造了清新恬淡的意境。(分析感情)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悠然之情。“分析形象意境”复习建议1、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成“按部就班”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级”做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2、解答题目时一方面要“宁多勿少”、“宁滥勿缺”、“宁详勿简”,多答多写总是没有害处;另一方面要“点到”、“面到”,尽可能答到“点”子上,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3、适当了解一些诗歌鉴赏“专门术语”。意境特点术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清新恬淡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明净绚丽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本文标题: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与技巧之----分析意境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688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