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详细讲解
4古诗三首部编版三上语文《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山行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返回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远处/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在山里走。寒山:深秋时节的山。径:小路。坐:因为、由于。于:比。你可以說出這首詩的大意嗎?「提示」作者上山時,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參考答案」深秋,駕車行於山中,被火紅的楓葉深深吸引。远上寒山石径斜我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远山|径山小路远远的山上有一条斜斜的石头小路。jìngxié白云生处有人家我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白云—人家在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人家。房子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绿色圃中小学教育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两行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行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行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山窝窝里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远远的山上有一条斜斜的石头小路,在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车坐爱枫晚停下车来欣赏这美丽的风景。fēng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红于二月花我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那红色的枫叶比那二月的花还要红。枫叶yú霜叶后两行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行,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这行诗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停下车来欣赏这美丽的风景,那红色的枫叶比那二月的花还要红。【诗文赏析】“霜叶红于二月花”形容深秋的枫叶形象生动,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据说是杜牧在游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岳丽山时所写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不再是常被描述成的样子,不是萧瑟灰暗的,而是挺拔向上和充满生命力的。诗人通过描写了一幅秋景图,从而赞颂了秋色的美丽。远处高山山间小路曲曲弯弯,深山密林中升腾这屡屡炊烟停车是因为我爱看枫林晚景经霜的红叶比春花更加鲜艳這首詩的結構…山行遠景寒山石徑白雲人家近景楓林晚因為愛看停車楓葉比二月花還紅认真思考1.“停车坐爱枫林晚”诗中的“坐”是什么意思?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所看到的()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构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之情。•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的“坐”的意思是:()•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山间)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构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赠刘景文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在诗、词、散文以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北宋金山寺有一位名僧,为佛印禅师。苏轼与其为好友,二人相处的过程中便产生了不少趣事。苏轼被贬黄州之后,因与佛印所居相近,便常相往来。一日,二人泛舟长江之上,举杯畅饮。酒过三巡,苏轼突然用手往江岸边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苏轼所指看去,原来岸边有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时明白了。原来苏轼是在给自己对哑联,随即佛印便将手中题有苏轼诗句的扇子抛进江中,以对下联。这上联便是:狗啃河上骨。下联为:水淹东坡诗。大家看出来什么没?没错,“河上”即为“和尚”,苏轼说狗正在啃佛印的骨头。佛印哪肯示弱,于是便有了“东坡诗”,即为“东坡尸”。佛印是说水把苏东坡的尸体都淹了。、两人说的,这可是真正的“尸骨未寒”啊。能这样互怼而不生气,不是关系特要好的朋友,恐怕做不到吧。别看苏轼和佛印关系这么要好,那全靠了佛印的学问以及修养。有一天,东坡居士突然灵感来了,随即写了一首自许为不朽的五言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他再三吟咏,感到非常的得意,认为这首颇具修持工夫的创作,如果让佛印禅师看到,一定会赞不绝口。於是赶紧派书僮过江,专程送给佛印禅师去欣赏印证。谁知禅师看後,不禁莞尔而笑,略一沉吟,只批了两个字,便交给书僮原封带回。苏东坡在期待中接回「佳音」,总以为禅师会赞叹一番,急忙打开一看,只见禅师歪歪斜斜地写了「放屁」两个大字。「岂有此理」!苏东坡拍著桌,胡子都气得翘了起来:「好,我要找佛印去理论」!苏东坡忍不住这一招,随即叫书僮赶忙再备船过江,要亲自到金山寺去找佛印禅师兴师问罪。船才靠了岸,便发现佛印禅师已站在江边含笑相迎了。东坡一见佛印禅师,怒气冲冲地吼道:「佛印!我们一向相处得很好,纵然我的文字不够水准,你是一个有修养的出家人,怎可随便恶口骂人」?「什麼?」禅师若无其事的问道:「我骂你什麼」?东坡一听,脸都胀得通红,已气得说不出话来,只颤抖著手,指著「放屁」两个字,让佛印自己去看。禅师不禁哈哈大笑道:「大学士!你不是自夸『八风吹不动』吗?怎麼一个屁就把你打过江来了呢」?苏东坡到此才恍然大悟,只好低头不语,唯有惭愧而已!•赠刘景文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苏轼赠此诗时,刘季孙已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荷尽/已无/擎雨盖,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菊残/犹有/傲霜枝。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好景/君须记,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正是/橙黄/橘绿时。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你知道叶绍翁吗?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他别著《四朝闻见录》,叙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夜书所见叶绍翁[解说]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注释]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④篱落:篱笆。一阵阵吹动,发出的声音,让人感觉,江上的秋风使不禁。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他知道,你看,。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书河上亭壁(寇凖)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栏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本文标题:部编版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详细讲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70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