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随着农村进城务工的人逐年增多,很多的儿童留在乡村和婆婆爷爷生活在一起,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的不良影响,我们的留守儿童目前在思想道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儿童爱撒谎、乱花钱,不知道勤俭节约;喜欢惹事、骂人打架斗殴;不尊敬老人、不关心他人,以自我为中心;抽烟、赌博,迷恋网吧或手机上网;不爱清洁,乱扔垃圾;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甚至还有少数人违法犯罪……等。这严重地影响到了我们下一代的素质。但丁曾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应花费更在的精力在学生的思想道德上。思想道德问题主要有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家庭教育的缺失和方法不当。由于留守儿童与婆婆爷爷生活,这些爷辈们对孙子、孙女们溺爱有加,由于文化偏低,对孙辈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根本不加注重,对孩子过分宽容,不分是非曲直,常常护短。有的把孙子孙女们当成小皇帝,事事依从他们,事事有求必应,久而久之这就养成了孩子们是非不分,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不体谅,不尊敬长辈的坏习;有的对孩了大包大揽,生怕孩子累着这让孩子养成怕苦怕累、贪图安逸的恶习,这使得艰苦锻炼、积极向上的品性得不到发展;也有一部分长辈,信奉:黄荆条儿成好人,对孩子轻则训斥辱骂,重则棍棒相加,体罚折磨,把这种粗鲁的行为当成对孩了门的严格。在这种环境下长在的孩子容易滋生暴力的倾向。(二)社会因素的不利影响由于新时期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不关注,有的还认为品质太好的孩子今生出生社会后会吃亏的。对他们采起的是放羊式教育。顺其自然。而乡村的大气候,到处充斥着赌博现现象。有的长辈们打起牌来,还叫孩子亲自上阵。这肯定要助长陔了们的赌博行为。有的家长则因打牌而忽视孩子们的成长。于是有的孩子就上网,进录相厅,网络上和影视作品的不健康的东西让孩子们身受其害;(三)学校的因素现在虽说推行素质教育,但我们还没有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很多学校的考核仍然是看学生的成绩。只要成绩好了,什么都好,教师也就优秀。这在学校的教育中造成了重文轻德的现象。品德课也就成了豆芽课,老师不会认真教,学生也不会认真学,甚至在期末复习时,更是被其他学科所挤占。德育课如此,德育活动更是无从谈起。由于这三个因素的成在,再加上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缺乏有机的联系,使得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不能有效地进行。从而造成了思想道德问题。而良好的思想品德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因此加强德育工作,是全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和义务,也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二)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缺少来自家庭特别是父母的引导,加之生活、心理、生理等方面问题的影响,使得部分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方面比非留守儿童存在更多的问题。1.部分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缺失道德情感是品德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这种情感既反映了人们的道德要求,又表现出人们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道德情感是促使儿童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介,是个体道德品质发展与健全人格形成的内在保证。小学生的道德情感正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机。但是,由于现实的各种原因特别是缺少父母的亲情和引导,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感往往比较淡漠。这些孩子难调教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情感上与老师和社会所倡导的优良的思想道德相抵触。2.部分留守儿童道德意志薄弱道德意志就是决心履行相关道德的心理状态,这是人们是否真正实行优良道德的关键。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在道德行为方面的严格要求和部分监护人的娇惯和放纵,往往怕苦怕累、贪图安逸,这使得艰苦锻炼、积极向上的品性得不到发展,在品行方面难以克服一些恶习,有的上网成瘾不能自拔,有的在不良引诱面前无法自制。3.部分留守儿童道德行为较差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实验小学寄宿部冰慧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俗语说的好:“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我们留守儿童来说,家长不在身边,唯一能帮助他们培养好习惯的人就是老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培养这类学生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如今,在我们武穴有许多留守学生的家庭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家长在外打工挣钱也舍得让孩子花。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艰苦奋斗的观念在一些同学们的脑海中日趋淡薄,比吃、比穿、比阔气成了同学们之间的重要话题,乱买零食吃的现象很严重。还有一些学生无视文明礼貌的重要意义,在宿舍无所顾忌地大声喧哗、起哄;缺乏起码的卫生习惯,随地吐痰,随手乱丢果皮杂物,甚至随手将剩饭乱到;同学之间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更有甚者,以羞辱别人为快乐,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还有些同学因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行为取向趋向选择实惠和以自我为中心,欠缺公共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强。因而,在学校的教室里,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了“试比高”的脚印;在学校接送车上,好好的座位伤痕累累;平时劳动、搞卫生,计较个人得失;面对社会上的坏人坏事,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见义勇为的勇气。我想,就这群父母常年在外的特殊学生群体来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1、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教育纪律是提高学习成绩,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保证。学生刚踏进学校的第一天,就应了解校规校纪,就应知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行为规范的内容,还要根据本班特点,删减增补适当的班规,规范养成教育。同学们要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明确自己的目标:正直、善良、健康。要明白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要培养社会有用的人,要让自己成为祖国的栋梁,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积极向上的合作精神,并在班里经常开展爱心、责任心教育活动,明确我是国家的主人,祖国的兴亡和我们每个人都有联系。爱国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学校帮助同学,遵守纪律,爱护集体;放学后遵守交通规则。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思想觉悟有很大的提高。同时要加强我们同学们的组织纪律性教育,如早自习,教室内能安安静静的,课间操场学生能自觉遵守纪律。狠抓课堂纪律,在课堂上学生要遵守纪律,要学会放得开,收得住。这些养成教育在开学初我们的同学就要做到扎实有序,这样就会使我们的同学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自主学习习惯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自暴自弃,针对这些学生我们也会要求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不能歧视,相反要给你们格外的关照。我认为批评永远不如激励奏效,要让这些同学找回自尊与自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要相信他们的潜力,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们也会要求我们的教师应更多地肯定学生回答正确的地方,学生有过错时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真诚地帮助他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多表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现点滴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潮,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3、自我管理习惯教育有些同学在课间午间老师不在教室时,往往自控能力较差,常常有讲闲话、搞小动作,甚至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的现象,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的同学一定要作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觉投入学习中,并实行民主管理法。班干部要负起一定的管理班级的责任,努力提高我们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行为习惯。如果这样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就会相应提高,整个班级的班风就正、学风就浓。4、文明礼貌习惯教育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同学们应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保持服装整洁得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等。通过一些列的文明礼貌教育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个人修养。5、卫生劳动习惯教育卫生劳动习惯教育包括教育学生爱惜劳动成果,不乱扔垃圾,积极认真完成每天的卫生值日工作,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在家里同学们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整理房间、自己铺床叠被等。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应帮助父母干些家务活,如:扫地、倒垃圾、烧饭、采茶等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不挑食、不偏食等。总之,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让我们所有从事寄宿生教育工作的同志们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吧!浅析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本科)马培敏【摘要】随着打工潮的兴起,农村留守儿童逐年增多。现在农村隔代教育的现象特别严重,许多未成年的孩子在爷辈们的教育下成长,这些爷辈们对孙子们爱之有加,忽视了对这些未成年的孩子必要的道德教育;另外,爷辈们本身的教育水平与日益发展的社会有一定的差距。这样他们就给这些未成年农村孩子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在农村引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是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点。【关键词】道德教育;留守儿童;农村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个性心理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偏差和过错,在很大程度上是家庭、学校、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严重问题及陷入严重困境所致。自从2004年国务院发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来,全国全社会对进一步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道德教育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将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原因。一、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儿童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作为农村儿童中一个数量相当大的群体,留守儿童的成长同样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了“家庭的健康教育、家庭的情感教育、家庭的智能教育、家庭的人生指导教育”。因此,亲情缺失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现实。1、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一方面农村家庭不能为留守儿童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隔代家庭教育意识淡薄、观念陈旧,农村贫困文化及教育现实滋生了年龄偏大的祖辈们有“教育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使他们对孙子们的教育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并对教育持有一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认为初期投入太大,又不能预测并保证效应,进而将其演化为一种短视的实惠观,以家庭利益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另外,隔代监护人文化素质普遍低,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但丁曾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2、监护人忽视“养成教育”。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习惯的力量是顽强而巨大的,一旦形成,便不容易改变,孔子曰: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习惯是从小培养的,这些留守儿童正处在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但就是这个最佳时期,很多家长却忽略了,在实际生活中,祖辈们灌输给学生的价值标准以及他们所提供给孩子的各种榜样,极大地影响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上的行为表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良好的品德形成,这就要求家长在实施德育教育时注意讲究一些——寓德育于言行中。如果只把德育教育仅仅当作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事,而不重视或忽视家庭教育,德育工作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3、监护人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部分监护家长对留守儿童过分宽容,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忽视对子女团结、协作、助人等意识的教育;有的家长错把粗鲁当严格,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古训,轻则训斥辱骂,重则棍棒相加,体罚折磨,把子女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心理隔阂加深,形成子女对父母的畏惧、怨恨和反抗心理;有的父母、祖辈对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统一,当着孩子面唱对台戏,孩子无所适从,矛盾重重,教育处于矛盾中;有的父母把子女当成“小皇帝”事事依从,要物给
本文标题: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713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