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市级一般专项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目录前言...................................1第一章发展背景........................2一、“十一五”发展成就.............................2二、“十二五”发展环境.............................5第二章总体要求........................8一、指导思想......................................8二、发展目标......................................9三、空间布局.....................................10第三章重点任务.......................12一、加快入境旅游发展.............................14二、开发高端、特色旅游产品.......................15三、推进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19四、促进城市功能旅游化改造.......................23五、加强旅游板块通道化建设.......................25六、加强首都综合优势的转化利用....................27七、加快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29八、构建国内外旅游城市联盟体系....................31第四章保障措施.......................32一、推进旅游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32二、完善地方法规与行业标准建设....................33三、加强质量管理与市场环境建设....................33四、构建旅游人才的科学发展平台....................34五、建立有效的旅游投融资体系......................34六、保障旅游产业发展用地需求......................341前言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要求和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通知的精神,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为主要依据,特制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本规划是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11年至2015年。2第一章发展背景一、“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北京市旅游业成功应对各种挑战,走过了一段既艰难又辉煌的历程。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有力推动了北京市旅游产业的整体提升。面对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下,北京市旅游业逆势而上,呈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良好发展态势,成为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重要力量。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2768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1.84亿人次。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亿元)-40%-20%0%20%40%60%80%100%120%图1北京旅游总收入及其增长率变化(2001-2010年)“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为:旅游业经济总量显著扩张。2006-2010年,北京市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2107.4万人次,比“十五”期间增长44.3%;旅游外汇收入累计224.7亿美元,同比增长52.5%;累计接待国内游客(含北京市民在京游,下同)7.5亿人次,同比增长34.7%;实3现国内旅游收入971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5%。2007年北京市旅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2009年北京市国内旅游收入突破2000亿元;2010年北京市旅游外汇收入突破50亿美元。旅游业社会功能不断增强。北京旅游业服务中央,承担了众多重大接待服务,包括奥运会与残奥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等。同时,在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底北京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33.93万人,加上旅游间接从业人员,总计约占全市就业总量的15.9%。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北京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积极应对,按照“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城市、郊区两个市场”的思路,及时推行国民旅游计划,组织各种节庆、展览活动,积极开展后奥运旅游,扩大区域旅游合作,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推进旅游产业项目建设,对保持北京国民经济增长、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旅游产品与业态日益丰富。至2011年2月底,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201家,其中5A级4家、4A级56家;创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4家、农业旅游示范点15家;共有市级民俗旅游村207个,市级民俗旅游户9970户。打造出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葡萄酒庄、汽车营地等十大乡村旅游新业态;汽车露营地等项目在各郊区县陆续启动;北京之夜(龙舞京城)、功夫传奇、金面王朝等夜间演艺节目纷纷登台。旅游产品逐渐从观光旅游占4主体地位转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专项旅游(乡村旅游、会展旅游等)协调发展,旅游与文化、体育、商业等行业融合衍生的新型旅游项目不断涌现。图2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增长情况(2006-2010年)旅游服务配套水平大幅提升。至2011年2月底,全市共有星级饭店725家,其中五星级59家、四星级139家,三星级262家;全市共有旅行社1002家;已建成110个旅游咨询站,前门、宣武门、北京南站三个旅游集散服务站投入运营。伴随着首都机场T3楼的启用、北京南站的建成和轨道交通的拓展,北京旅游交通接待能力显著增强。图3北京市旅游饭店变化情况(2006-2010年)5区域旅游合作进一步加深。建立了“9+10”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北京市与环渤海地区5省市、环北京4省区和10个国内热点旅游城市建立“共塑产品、互送客源、共同宣传、异地投诉、联合执法”的旅游合作意向。在国家旅游局的统一部署下,2010年底联合天津、河北、山东、辽宁等四省(市)共同启动了《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十一五”期间,北京市还加强了与境外重点客源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二、“十二五”发展环境(一)趋势与形势三大市场走势各异。“十二五”期间扩内需、调结构、保民生等相关政策的实施,全国城镇化和交通高速化建设步伐的加速,将带来国内旅游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北京作为中远程首次出游旅游者首选旅游目的地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同时,多重因素驱动国内旅游市场更加活跃,商务会展、休闲娱乐、医疗健康等消费热点也将进一步升温。与金砖国家1、灵猫六国2、东亚地缘区3等区域经贸的快速增长相伴,受欧美经济体增长乏力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入境旅游市场增长面临较大制约。由于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均收入水平不断上升、旅游目的地国家数量增多、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境旅游具有较大发展空间。1即BRIC,指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五国。2即CIVITS,即中国、印度、越南、印尼、土耳其、南非六国。3指邻近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国家。6产业融合势头强劲。国务院41号文件对旅游业的全新定位,国家及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良好态势,使北京旅游业“十二五”时期将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旅游与文化、商业、医疗、教育、体育、农业、工业、水利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将进一步加强。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兴起和重大项目的推进,为北京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舞台。城市发展影响深远。建设“三个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是北京市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行动计划的实施,对北京市旅游业的增长方式转变将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目标则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智慧北京”作为实现世界城市的动力元素和“智慧旅游”的发展平台,为北京旅游业管理的高效化奠定了基础。(二)机遇与挑战政策支持加强的机遇。党的第十七届五次会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明确提出要“制定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北京市新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并提出要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北京建设成为亚洲商务、会展之都,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处在重大战略机遇期。7快速交通网络建设的机遇。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四横四纵”高速铁路专线网;首都国际机场将成为亚太地区主要的复合型国际枢纽,北京新机场一期工程力争建成;将基本形成北京到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中心城市的“2小时交通圈”。全国高速交通系统的形成,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大大缩短北京与国内主要客源地的时空距离,为来京游创造更高效舒适的条件。利好因素推动的机遇。北京城南行动计划4,西部地区转型发展5,CBD东扩,金融街拓展等功能区的战略提升;通州高端商务服务区、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丽泽金融商务区、怀柔文化科技新区等高端产业新区建设;第九届国际园林博览会(2013年)、世界种子大会(2014年)、世界田径锦标赛(2015年)、G20峰会等重大国际性活动项目落户北京,都将对北京市旅游业的创新发展提供良好契机。然而,“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旅游业也面临着国内外的严峻形势和各种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人民币不断升值,重大突发事件呈现常态化趋势对入境旅游的掣肘作用明显。城市人口、资源、环境与交通的巨大压力,传统旅游景点环境容量的限制,国内其他省市对高端客源市场的竞争等因素都将对北京旅游的应对能力提出巨大挑战。加上旅游产4《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2009年。5《关于加快西部地区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2011年。8品更新慢,高端和新型旅游项目开发不足,机制体制有效整合不足致使一些旅游资源未得到扩展利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北京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目标任重道远。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调结构、强吸引、增效益”为主线,以“创新、整合、优化、提升”为方针,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部门联动、行业融合、分类指导,创新旅游产品、业态、管理体制与机制,整合旅游资源和旅游要素,优化旅游功能空间,提升城市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北京旅游的国际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旅游资源多样化、旅游服务便利化、旅游管理精细化、旅游市场国际化,努力将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专栏1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简介城市名称主要发展指标伦敦2007年接待国际游客1530万人次、国内游客10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150亿英镑,提供28万个就业岗位。拥有4处世界遗产,希思罗等5个国际机场以及连接欧洲各国的高速铁路和连接国内各地的轨道、公路运输枢纽。2008年大英博物馆接待游客593万人次,泰特现代艺术馆和国家美术馆分别接待486、438万人次。2009年全球国际会议举办城市排名第16位。巴黎2007年接待国际游客878万人次、国内游客663万人次;2009年全球国际会议举办城市排名第3位;2003年巴黎圣母院和法国迪斯尼乐园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以上,埃菲尔铁塔、罗浮宫、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接待游客500万人次以上。9新加坡2009年接待到访游客97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24亿新元(约折合87.9亿美元);全球国际会议举办城市排名第
本文标题: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721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