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1小学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①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13世纪英国的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这一特点制造出增进视力的眼镜。②人的视力只能看清楚五分之一毫米的微小物体,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③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应用。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支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放大镜是我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④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球形的透明物体放大倍数最大。⑤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中间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越小。⑦通过放大镜等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⑧凸透镜的作用:聚光、放大、成像。⑨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⑩光线通过透镜会发生折射。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①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②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③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④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它的天敌是草蛉。⑤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⑥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触角形状不同。3放大镜下的晶体我们身边不仅有精彩纷呈的昆虫世界,还有一个种类繁多的物质世界。①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②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③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花岗岩的主要成分是长石、云母、石英等。④我们一般可以采用降低温度、减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晶体。⑤非晶体有: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4怎样放得更大①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②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③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用它发现了微生物。④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⑤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⑥科学家选择电子显微镜来观察SARS病毒。⑥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就是洋葱的细胞。①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洋葱表皮完整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②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③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④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⑤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详见教材13页)。⑥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2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①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②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③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④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个发现细胞这个名称的人,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⑤叶表皮上的气孔是气体进出植物体内的门户,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⑥细胞的作用是什么?(细胞是生命体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生物细胞不仅形态多种多样,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①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②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它们也是由细胞构成的。③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④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⑦我们可以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⑧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时我们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控制微生物的运动。8微小世界和我们①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②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③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那时候,人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蚂蚁等昆虫,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细胞。④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就将成垃圾的世界。⑤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资料库:1、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量超过10万个。3、红细胞也叫红血球,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专门负责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细胞还能把能量储存在脂肪中;白细胞还能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康;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5、在水中生活着许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眼虫、团藻等。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我们身边的物质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变化是有规律的。①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②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而(没有产生新的物质)。③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电灯、自来水、房屋、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①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②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③在变化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如豆子和沙子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我们称为(物理变化)。④在变化过程中,(能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生产了新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3(化学变化)。⑤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⑥蜡烛溶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汽化后燃烧是(化学)变化。⑥水变成冰、冰融化成水都是(物理)变化。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①(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②(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③唾液能使淀粉变甜,不甜的糖类是(淀粉)。④有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在奶粉中加入了大量的淀粉,我们可利用(在奶粉上滴上碘酒变蓝紫色)的方法来进行鉴定奶粉中是否含有淀粉。⑤含淀粉的食物有:大米、土豆、面粉、红薯、面包、饼干、南瓜、胡萝卜等。⑥不含淀粉的食物有:鸡蛋、花菜、菠菜、洋葱、西红柿、白萝卜、青萝卜、白砂糖等。⑦我们口腔内的唾液中有一种帮助消化的酶—唾液淀粉酶,这种酶能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所以我们在咀嚼馒头时过一会儿后会感觉到甜味。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①(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②(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它的特性是(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部分。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我们喝的一些饮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当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③把点燃的细竹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马上熄灭)。5、铁生锈了①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②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③铁钉半根浸入水中,半根露在空气中,(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那部分最容易生锈。④铁的特点:灰白色、没有空隙、有金属光泽、手感光滑、有韧性、能导电、能被磁铁吸引。铁锈的特点:红褐色、有小孔、没有光泽、手感粗糙、较脆、不能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①(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②用镊子夹住一根光亮无锈的铁钉放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然后取出会看到铁钉表面覆盖上了一层(红色)的物质,这是(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①(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②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③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保持干燥等。④小苏打的白醋的反应非常迅速,铁生锈的速度比较缓慢。⑤放在潮湿的地方的铁制品很容易生锈,放在干燥的地方的铁制品却不容易生锈,因为:水分和氧气是使铁容易生锈的原因。8、物质变化与我们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①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②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③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④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然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⑤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⑥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变化。⑥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⑦物质之间的变化是常见的,物质变化后产生了新物质,它不会(消失)。⑧我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火药)。⑨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⑩中国火药的发明跟古代的炼丹术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古代的火药技术经过印度传入阿拉伯,又经西班牙传入欧洲。火药的发明大大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支柱之一。4第三单元宇宙1、地球的卫星----月球①(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②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③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或自西向东)方向运行。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月球直径大约为地球直径的(1/4)。月球质量是地球的(1/80)。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体积的(1/49)。④月球的地形地貌是(环形山)和(月海)。⑤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月球)。⑥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
本文标题: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740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