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刘奇葆刘奇葆男,汉族,1953年1月生,安徽宿松人,197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9月参加工作,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现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履历刘奇葆同志1968.09——1972.04,安徽省宿松县洲头乡金坝村刘屋生产队指导员,金坝村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1972.04——1974.09,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学生兼系团支部书记;1974.09——1977.07,安徽省委宣传部理论研究室工作;1977.07——1980.06,安徽省委办公厅秘书处秘书;1980.06——1982.05,共青团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982.05——1983.08,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党组成员兼宣传部部长;1983.08——1985.11,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党组书记(其间:1984.02—1985.10挂职宿州市委副书记、副市长);1985.11——1993.08,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兼机关党委书记(1992.09—1992.12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1993.08——1994.07,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1991.09—1993.12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在职攻读研究生,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07——2000.09,国务院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1996.05兼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1997.04兼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1998.06兼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00.09——2000.12,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2000.12——2006.06,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党委党校校长;2006.06——2006.08,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兼自治区党委党校校长;2006.08——2007.01,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自治区党委党校校长;2007.01——2007.11,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党委党校校长,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2];2007.11——2008.01,四川省委书记、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3];2008.01——,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2008.05兼四川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中共十四大[4]、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届[5]全国人大代表(2006.09增选,广西),第十一届[6]全国人大代表(四川)。[5][7][3]论述刘奇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战略任务又是当务之急;既需要坚持不懈打持久战,又需要主动有为打攻坚战。作为西部内陆省份,四川面临着做大经济总量和提高发展质量的双重任务,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加强战略思考,明确主攻方向,把握工作重点,从发展大势中寻求发展机遇、拓展发展空间、增添发展动力,努力在推进科学发展上走在前列。抢占发展制高点,创造发展新优势,关键要顺应和把握发展大势。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四川近几年来在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客观上又为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难得机遇。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主动有为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解决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和增长后劲问题,使四川省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我们要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展支撑四川持续快速发展的新空间。就四川来讲,不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不但会拉大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而且会丧失传统的优势领域。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为主导,着眼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和发展趋势,立足四川省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抓紧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能源、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我们要把科学开发资源作为谋划产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加紧完善资源开发整体规划,创新资源开发模式,布局一批重大资源开发项目,集聚有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的大企业进行集约开发、深度开发。依托骨干企业和重点园区,在提高产业关联度和集中度上狠下功夫,壮大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重点园区。加快“生态四川”建设,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要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强自主创新,培育支撑四川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四川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多,拥有一大批高科技产业园区和科技创新型企业。要着眼于提高发展竞争力和抢占发展制高点,充分挖掘和发挥四川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推动四川省经济发展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整合科技资源,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成都高新区、绵阳科技城和德阳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打造西部重要的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要合理确定主攻方向和发展目标,科学编制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支持以节能环保为核心的低碳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及装备等研发生产。把节能减排装备的研发制造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切入点,尽快形成装备制造生产能力和规模,主动抢占发展低碳经济创造的新市场,带动一批相关产品和产业兴起。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长产业产品链条,尤其是提升战略资源开发的科技水平和综合效益。我们要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创造支撑四川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动力。推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巨大的潜力所在,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四川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落后于全国水平。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规划全省城镇体系,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成都平原、川南、攀西和川东北“四大城市群”建设,充分发挥城镇化在集聚人口和经济、扩大内需、促进就业、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以建设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与统筹城乡发展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途径。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依托城镇布局产业园区,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城乡经济互动共促,构建现代新型城乡形态。我们要着力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构建支撑四川持续快速发展的开放新格局。近年来,我们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工作力度,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外经外贸实现逆势上扬。我们要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把握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新定位,继续办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积极吸引投资者参与重大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和民生项目建设。依托优势资源,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推进资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抓住开展灾后重建对口支援的机遇,构建与对口支援省市的长期合作机制,扩大与东中部地区的经济合作。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加快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加强同周边省区市的合作,主动融入泛珠三角合作,有效对接长三角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区域合作,大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8]蒋巨峰百科名片蒋巨峰蒋巨峰,男,汉族,1948年10月出生,浙江诸暨人,198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7月参加工作,复旦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目录履历访谈履历蒋巨峰1975.09——1978.10浙江省诸暨县涅浦镇业余教育辅导员、电影放映员、陈蔡区文教办干部。1978.10——1982.07复旦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1982.07——1983.09杭州大学经济系教师、工会副主席。1983.09——1984.02浙江省诸暨县委宣传部干部。1984.02——1984.06浙江省诸暨县委办公室副主任。1984.06——1985.01浙江省诸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1985.01——1987.02浙江省诸暨县副县长兼计经委主任(其间:1986.05—1987.02兼浙江省绍兴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1987.02——1989.06浙江省诸暨县委书记。1989.06——1990.08浙江省委办公厅干部。1990.08——1993.04浙江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其间:1991.04—1991.07在中央党校进修二班学习)。1993.04——1994.01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1994.01——1998.06浙江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其间:1996.09—1997.07在中央党校培训部中青班学习)。1998.06——2000.04浙江省温州市委书记。2000.04——2002.03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2002.03——2002.04四川省委副书记。2002.04——2007.01四川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2002.06—2007.09兼任四川行政学院院[1]长);2007.01——2007.01四川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同年1月31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当选为四川省省长。5月16日,在中共四川省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省委副书记。2008年1月27日,在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四川省省长。[2]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七大代表[3],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4]。四川省第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访谈蒋巨峰2010年3月6日上午,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接受了新浪网等媒体的联合访谈。蒋巨峰表示,2007年,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一万亿元。而今四川正在着力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力争在3个方面率先实现突破。一、创新投融资体制,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交通仍然是四川省最大的制约因素,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势在必行。铁路方面,1月10日,四川已与铁道部签署了加快铁路建设的部省纪要,拟新建的6条铁路已纳入全国铁路网中长期规划调整方案;高速公路方面,出川通道争取由现在的6条增加到14条,今年将建成3条、开工建设2条;机场建设方面,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二跑道可望年内开工,乐山机场、马尔康机场、稻城亚丁机场也将在近年陆续开工。水运方面,总投资170多亿元的岷江航电综合开发工程已提上议事日程,建成后可容纳3000吨以上船舶通行。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除了积极争取中央支持、整合四川有限财力外,最根本的还是要创新投融资体制。一是搭建投融资平台。按照“I+N”的模式,四川正在筹建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搭建省级综合投融资平台,并适时组建几个专业性产业投资公司,整合优质资源和专项资金,注重利用资本市场,积极吸引信贷资金、民间资金、企业投资、社会其它资金等投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立完善进入和退出机制,盘活存量,最大限度发挥政府性资金的投资效益。二是加强银政合作。建立银政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政府和银行在重大项目领域的深度合作,及时向银行和有关金融机构推荐重点项目,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向重大项目倾斜。三是促进业主多渠道融资。指导完善具体项目融资方案,鼓励业主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引导其通过股份制等形式筹集建设资金。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2009年以来,四川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27.3亿元,增长34.5%;同时还在总结广试点经验,推动农业现代化。另外,还要以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为突破口,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目前,四川已初步具备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条件。力争用十年时间,建成以成都为核心的西部金融中心。三、实施民生工程,激发全民创业热情2009年,我们集中有限的财力和物力,认真实施“十大惠民行动”,积极推进“富民安康工程”,着力解决就业、最低生活保障、教育资助、医疗保障等与群
本文标题:四川省委领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75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