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富银基金讲解世界工厂
1/20富银基金讲解世界工厂什么是世界工厂世界工厂是指在制造业领域有一批企业群和一系列在世界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世界工厂的概念1.吕政提出,根据英国和日本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世界工厂即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已成为世界市场重要的工业品生产供应基地。具体地说,成为世界工厂应当达到下述要求:在制造业领域,不只是少数产品和少数企业在世界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而是有一批企业群和一系列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2.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既表现为占有世界工业品的相当份额,也体现在拥有相当多的创新产品,领导世界制造业潮流。王志乐提出,从日本和英国的案例来看,成为世界工厂不是一毗而就的,它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过程。一个国家必须占有世界工业品制造的重要份额,成为世界主要的制造基地和对外出口基地。此外,该国还要在制造业领域拥有相当多的领导世界制造业潮流的创新产品。2/203.世界工厂有两层意义。世界工厂最初被用来特指I820-1880年的英国,当时英国的制成品产量占全球的40%左右,一度控制了世界贸易。今天我们所谈论的“世界工厂”,其含义已有所不同,至少包括两层意思:首先,它的前提是一国经济融于世界经济,并参与了国际分工;其次,世界工厂意味着该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了“工厂”的角色,其制造业生产相对其他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生产规模和进出口规模处于领先地位。4.吴敬琏认为,加人WTO以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有别于19世纪的世界工厂英国、20世纪的世界工厂美国和日本,因为当年的英、美、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业主是本国人。而中国目前只是成为生产加工的集散地,并非由自己人经营且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5.信息化时代的世界工厂与工业化时代有所区别。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专家判断世界工厂的概念已大不相同,不再是一个国家孤军奋战,而是许多国家一起共同打造世界工厂。信息化时代的世界工厂与工业化时代世界工厂的延伸和扩展相互关联,但不同的是,信息化时代的世界工厂并不意味着一个国家整体制造能力的全面提高,而是更多充当世界工厂“车间”的角色。世界工厂不完全基于国内市场的培育,而是以全球性的网络化生产、网络化采购为特征,是委托加工的制造基地。世界工厂的历史3/20一般来说,只有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后来的美国和日本,人们并不称之为“世界工厂”,而是称之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英国早在18世纪,英国就在殖民地贸易和航海方而确立t世界霸权地位。英国凭借对殖民地的贸易垄断,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木,发展I木国的工场手工业,成为工业革命的先驱。19世纪中叶,随养工业革命的完成和机器大工业的普遍建立,英国就以其发达的纺织业、采煤业、炼铁业、机器制造业和海运业确立了它的“世界工厂”地位和世界贸易中心地位。1760-1820年的110年间,英国的工业增长了23倍,国民收入增长了10倍,而人口只增长了3.5倍,进出口额增长了7倍多。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左右的英国,一直把世界工业生产的1/3-1/2和世界贸易的1/5-1/1掌握在自己手中。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表现为英国成为世界各国工业品的主要供应者,世界各国则在不同程度上成为英国原料供应地。例如,英国棉纺织品的出口值占总产值的比重1819-1821年为66.6%,1829-1831年为67.1%,1811-1816年上升到71.1%。而英国所消费的棉花则完全依赖国外进口。这些棉花大部分来自美国南部,其余来自埃及、印度、巴西和西印度群岛等地。英国不仅是世界各国工业消费品的主要供应者,而且也是生产资料的主要供应者。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煤、铁、机器的输出不断增加。这一时期先后发生在4/20美国和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革命,都是在不同程度上靠从英国输入的技术装备进行的。美国以及德国都是后起的资木主义强国。英国的工业革命虽然比美国早,一度霸占“世界工厂”的地位,但是它在拥有广大海外市场、廉价的劳动力来源以及获利丰厚的资木输出的条件下,经济便缺少I竞争的活力,企业的技术和设备也越来越显得陈旧。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在传统的基木工业方而的优势己经丧失,新兴工业方而则明显处于劣势,“世界工厂”的霸主地位终于丧失了(参看表1)。与此同时,自南北战争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空前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带动t美国的工业和交通进入t飞跃发展时期。1860年美国制成品在世界上占第四位,18世纪80年代初升为第一位。1891年,美国制造业总产值等于英国的2倍,等于欧洲各国总和的一半。此后,美国工业长期保持t世界第一的地位。到1913年,美国工业生产产量相当于英、德、日、法四国的总和,占全世界的1/3以上。1911年的工业生产总值为210亿美元,比南北战争爆发前1859年的不足20亿美元增长了12倍以上。美国工业腾飞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全国统一的政治前提使全国性的市场得以建立起来,同时政府多支持少十涉的政策对资木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木主义工业的发展起t很大的推动作用;美国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发展工业所需的人力和资木也很富裕;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也是促进工业生产的因素之一。实际上,美国和德国取代t英国成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工业技术革命的带头羊,而运输5/20革命在美国的这次技术革命中起了先行作用;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同时美国又涌现出了一批有经营管理才能的优秀的企业家来对创新的科学技术加以应用。值得强调的是,虽然这次范围更为广泛的技术革命带动了美国经济跳跃式的向前发展,但是美国的农业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有力地促进了美国工业的发展。农业的繁荣使得对工业品的国内需求增加,这与其他资木主义强国有些不同,比起国内市场相对狭小的欧洲国家,美国经济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另外,综观美国工业化的整个过程,大规模引进外资,尤其是英国资木,是它的一个显著的特点。仅1911年,美国吸收的外资就达67亿美元。在所有这些因素的作用下,美国工业以惊人速度向前发展,并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更加发达,并长期保持了世界霸主的地位。日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的增长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1965一1980年,日本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6.3%,经合组织国家只为3.6%;1980一1991年日本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1.2%,经合组织国家只为2.9%。在战后的第一个1/4世纪中,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先后超过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木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在战后的第二个1/4世纪,日本又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在整个战后年代,日木逐步缩小同美国的经济差距。1992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折合36709.8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62.0%。6/20日本经济的成长与制造业的成长密切相关。1965-1971年日木主要制成品产量增长占全球产量增长的比重依次为,钢铁占51%,造船占51%,汽车占16%,电子机械中的民用产品占90%。1953年美国轿车生产量为612万辆,占全球的75%,日本为1万辆01971年,美国为850万辆,日本为372万辆,为美国的11%。1980年日美轿车产量分别为,701万辆和638万辆,1990年则分别为995万辆和605万辆。日本占全球轿车产量的比重接近30%。日本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过程同时也是日本成长为重要的技术创新大国的过程,80年代初期,日本的总体科技水平己经领先于西欧,接近美国。1983年,据日本《通商白皮书》统计,在159项关键技术中,日本同时领先于美国、西欧的有39项,与美国、西欧接近的有38项,落后的为16项。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在钢铁、石化、汽车制造方而引进、发明、应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到80年代己经全而地超过欧洲,赶上美国,并在钢铁、汽车等重点产业形成了远高于美国的竞争优势。80年代中期,在新兴的半导体产业技术方而日本超过了美国,赢得了占全球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确立了美国之后新的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需要说明的是,与美国全而取替英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不同,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日本成为新的全球制造中心以后,其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从未达到英国相对优势的地位,更没达到美国制造业曾经是绝对控制的地位,日本制造业的绝对规模以及占全球的比重甚至也从未超过美国。也就是说,日本作为新的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7/20重点表现为在重点行业、重点技术领域取得领先于美国的竞争优势,而不是取而代之。从英国、美国、日本的案例看,成为“世界工厂”所必需的条件,一是资源的比较优势,_是对外开放的市场环境,三是金融实力的坚强支撑,四是技术创新的能力,五是政府有效的政策。成为世界工厂的条件第一种观点,从英国、美国、日本案例来看,成为世界工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资源的比较优势。工厂离不开劳力和资本,相对低廉而且富余的劳力、充足的资本对成为世界工厂至关重要。自然资源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因为它提供了工厂所需的原材料。二是对外开放的市场环境。只有开放的原材料市场、工业品市场,甚至技术市场才能保证世界工厂的正常运行。国际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贸易带来开放,开放带来资本、技术的自由流动,而资本和技术是成为世界工厂、发展经济必不可少的条件。三是金融实力的坚强支撑。有了强大的金融力量,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才有雄厚的基础,也更有可能引进资本。四是技术创新的能力。世界工厂必须能够有效地推动技术创新,有效地将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尤其是对于后起国家,惟有技术创新,才能发展出新的优势产业,同时改造一些传统产业,进而成为世界工厂。五是政府有效的政策。英国和美国鼓励生产、鼓励国际贸易的政策,以及更为明显的日本政府对经济进行的产业扶助政策,对它们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举足轻重,因而构成必要条件之一。现代政府尤其应该鼓励创新,大力支持教育、科技事业。8/20第二种观点,新的世界工厂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生产要素的成本必须相对较低;二是劳动者的技术素质不能太低;三是需要一定的市场和制度条件作为支撑。衡量世界工厂的标准1.量的标准。制造品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一国作为世界工厂,其制造业相对于别的国家来说应该有相对优势,规模经济效益更为明显。工业产品进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在一定的时期内占有绝对优势。并且制造业产成品主要用于出口,而不是以用于国内消费为主。这一点相当重要,否则绝不能称之为世界工厂。2.质的标准。作为世界工厂的国家不仅仅是生产制造中心与加工生产基地,还应该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潮流的领头羊,左右世界制造产品的时尚,拥有全球最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具有自主开发创新制造业产品的能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拥有领导世界制造业潮流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为作为世界工厂的国家奠定发展的基石,并且提供强大的后续发展支持和保障。世界工厂的经济意义1.推动开放和贸易。现代经济增长从结果看,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是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的经济成长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传统农业经济要走出自给自9/20足的封闭状态,与地区性、全国性市场相联系,而且要吸收历史的和各国的技术并使之应用于生产过程,进行产业革命,实现工业化经济起飞,使工业生产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经济增长中居于主导地位,使社会经济经过持续增长的成熟发展阶段,进入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使各国的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形成世界性的大市场开放促进商品的国际大流通和国与国之间经济上互相联系的加强。没有技术的横向扩散和}流动,没有国与国之间的开放,就不可能有第一次产业革命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不可能有以后一批又一批的国家和地区进入现代经济增长过程。反过来看,一个国家拥有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必然带来开放程度的加大,国际贸易额和国际市场的扩大,从而推动木国经济及世界经济的极大增长。2.产业结构升级。从一国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由于产业结构的演进是经济发展的条件,而产业要从推动产业结构的转换中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非常关键的一环就是要具备适时适宜地推动产业结构转换的能力。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这种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高低决定养各国经济的盛衰,决定养各国之间经济实力对
本文标题:富银基金讲解世界工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760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