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瓦氏黄颡鱼的人工繁养殖技术
瓦氏黄颡鱼的人工繁养殖技术瓦氏黄颡鱼,俗称江鲿,江黄颡鱼等。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是该属5种中个体最大的种类。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支流和大型通江湖泊中。通常个体在0.25公斤,最大达1公斤以上。该鱼历来是人们喜爱的优质食用鱼。目前各地市场100克以上的活体商品鱼,每500克售价15~25元,最高达30元。市场上的瓦氏黄颡鱼一直来源于天然捕捞,而且上市量并不大。近几年由于该鱼的价格高,市场紧俏,导致捕捞过度,上市规格变小,天然产量已呈下降趋势。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瓦氏黄颡鱼资源,使其成为名优养殖新对象,三年前,安徽省农委将瓦氏黄颡鱼的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作为科技兴渔项目下达给我校研究,经过我们几年努力,现已基本摸清了瓦氏黄颡鱼的生物学特性,全面掌握了该鱼的大批量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并可为推广养殖提供大量苗种。实践证明,瓦氏黄颡鱼适应性强,易于人工饲养,在我国南北大部份内陆水域都能越冬,适合池塘、网箱和流水池等不同条件下饲养,也可在饵料生物丰富的中小湖泊中放养,主动摄食配合饲料,不互相残食,成活率高,一年即可上市,养殖效益是常规品种的2~3倍以上。江黄颡鱼,又称瓦氏黄颡鱼。是鮠科黄颡鱼属中最大的鱼类。最大个体达1850克。以往,在长江中下游是渔业对象之一。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水域污染等原因,其资源大大减少。江黄颡鱼的主要优点是:1、生长较快。当年鱼达25~50克;在与青虾混养池中,当年鱼可长至100克以上;2龄个体可达200~750克。在工厂化温室中,当年可生长至250克。2、对饵料要求不高。可采用人工饲料驯化。采用常规的饲养方法,第2年可长至商品规格。3、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在高密度肥水池塘中能正常生长。4、抗病率强。经3年饲养,未发现严重病害。5、养殖水域广泛,养殖技术容易掌握。可在池塘、网箱、网围、室内工厂化水体饲养;其苗种、成鱼的饲养方法与一般鱼类相似。6、经济价值高。目前商品鱼的价格为40~80元/公斤。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瓦氏黄颡鱼体表光滑无鳞,体长形,头部稍扁平,头顶覆盖薄皮;口亚下位,上下颌有绒毛状细齿,上颌齿带两条,吻钝圆;背部隆起,胸腹部圆胖,尾柄侧扁较细长;须4对,均呈青色,上颌须末端超过胸鳍基部;背鳍刺比胸鳍刺长,后缘具锯齿;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也有锯齿;腹鳍末端达臀鳍;脂鳍基部稍短于臀鳍基部;臀鳍条21~25;尾鳍深分叉。江黄颡(淮南凤台峡山口)瓦氏黄颡鱼与黄颡鱼体形相似,相比而言,黄颡鱼体形短胖,尾柄较粗短,体侧深黄色带褐斑块;瓦氏黄颡鱼则身体较硕长,尾柄较细长,体侧呈浅灰黄色,无褐斑块。两者的分类区别是:黄颡鱼头顶裸露,胸鳍刺前缘有明显锯齿;瓦氏黄颡鱼头顶披皮,胸鳍刺前缘光滑无锯齿。2、生活习性瓦氏黄颡鱼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适宜生长水温18℃~28℃,pH值范围6.0~9.0,最适7.0~8.4。耐低氧能力低于四大家鱼,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生长正常,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低于1.5mg/L时会窒息死亡。在自然环境多栖息于江河缓流区的石砾底质的水域,营底栖生活,白天隐居在深水区的石砾底层,夜间游至浅水滩四处觅食。主要生活在长江干、支流中,在通江湖泊也有分布。在池塘中也多处于水底层,喜欢集群摄食。3、食性瓦氏黄颡鱼属动物性偏杂食性鱼类,食谱较广。在自然水域中主要以昆虫稚、幼虫,水蚤和小鱼虾为食,也摄食一定量的低、高等植物碎片和种子,还摄食流入江河的剩饭残菜叶。人工养殖时,很容易驯食各种配合饲料和绞碎的鱼浆。4、生长瓦氏黄颡鱼属中小型经济鱼类,但在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生长最快。在自然条件下,一龄可长至20~50克,二龄可长至50~150克。人工试养表明,一龄可长到150~300克,完全达到商品规格。5、繁殖瓦氏黄颡鱼两龄少部份性成熟,三龄全部性成熟。自然繁殖群体雌雄性比1:1.17。个体怀卵量比鲤鲫鱼小得多,绝对怀卵量为1248~12417粒,平均为3883粒。属一年一次产卵类型,4~6月为繁殖期,在河床的卵石滩下挖巢产卵,卵粘结成团,借流水冲动孵化。在水温24℃~28.5℃时,约需42小时孵出鱼苗。该鱼可用人工混合激素催产繁殖。二、人工繁殖技术1、亲鱼收集与选择瓦氏黄颡鱼亲鱼既可从人繁鱼苗养育而成,也可从自然江河中收集。因该鱼现在人工驯养的时间还很短,故目前亲鱼主要是在冬春捕捞季节从长江中收集。收集时应注意,亲鱼雌雄个体差异较大,雄大雌小。若专门挑选大个体,绝大部分将是雄性。因此大小个体都要搭配收集。一般要求雄性个体350克以上,雌性个体150克以上为佳。鉴别亲鱼雌雄的外形标准是:雄性个体硕长,腹部细瘦,体色较深,肛门之后有一明显的尖状尿殖乳突,长约0.6~0.8cm;雌性个体较短小,腹部膨大柔软,体色稍浅,肛门之后无尿殖乳突,有一圆形生殖孔,再之后是细小的泌尿孔。收集的亲鱼要求健壮活跃,体表光滑无伤。对游动异常、体表有明显钩伤和擦伤的鱼要剔除,否则下池后会慢慢死去。亲鱼用橡胶帆布袋充氧运输最为安全方便,或用活鱼车或活鱼船运输,效果也不错。注意密度不可过大,太密鱼体之间会因硬刺互相扎伤,影响下池成活率。运输水体可加适量的盐或其它抗菌药物消毒。下池前,亲鱼最好先用万分之四的食盐和小苏打合剂浸洗片刻再下池,以防水霉感染。2、亲鱼培育亲鱼池面积1~3亩,水深1.5~2米。水质清新无污染。每亩放养量l00~150公斤,不可过密,否则亲鱼生长不好甚至缺氧浮头。为控制水质肥度,池中可少量搭配花、白鲢。禁止混养鲤、鲫,以免与瓦氏黄颡鱼争食,影响亲鱼发育生长。饲料投喂实践证明,人工驯养野生的瓦氏黄颡鱼亲本既能吃小鱼虾,也能很好地摄食各种人工饲料,比较容易喂养。尽管如此,要使亲鱼性腺培育好,饲料营养不能太差。亲鱼配合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应不低于35%其中,鱼粉成分要占15%以上。用新鲜小鱼虾或干鱼投喂效果更好。小杂鱼要剁成细块投喂,干鱼要先浸泡剁碎煮熟后再投喂。这样方便亲鱼摄食。池中最好设饵料台,便于检查吃食情况。投饲要四定。投饲量要根据气候水温变化和鱼摄食情况而定,总的原则是保证亲鱼吃饱吃好不剩食。日常管理要时常注意观察鱼情,调节水质,防病治病。临产前一个月,要经常加注新水,剌激亲鱼性腺发育成熟。只要培育措施得力,管理到位,上年冬季和当年早春收集的亲鱼,到5月份性腺都能发育成熟,可开展人工繁殖。3、人工繁殖与孵化(1)人工催产:瓦氏黄颡鱼人工繁殖季节为5月中、下旬。要挑选性腺发育良好、成熟度一致的亲鱼进行人工催产。若挑选的亲鱼成熟度不一致,成熟度差的鱼会干扰其它鱼产卵或将别的鱼卵吃掉。成熟度良好的雌亲鱼腹部膨大松软,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红肿扩张,挖卵器很易伸入,掏出的卵粒大小均匀,饱满分散。雄亲鱼个体大,腹部不膨大,体色变深呈褐黄色,因精巢结构特殊呈分枝状,不易挤出精液,但生殖乳突变长变硬,未端泄殖孔发红。达到上述标准的亲鱼可用来催产。雌雄配比有两种,若让其自行产卵受精,雌雄比例为1:1.2。若人工采卵授精,雌雄比例为4:1。采用多种催产激素混合注射效果好。一般剂量为,雌鱼每公斤体重注射鲤体(PG)1~3mg加地欧酮(DOM)1~3mg加促排卵素2号(LRH-A)5~15µg。雄鱼剂量为雌鱼的0.7倍。分两针注射,针距10~12小时。水温24℃~27℃,效应时间l5~22小时。采用自行产卵方法,产卵池底部应先铺设棕片之类做鱼巢,并加流水剌激亲鱼发情产卵受精。受精卵粘附于鱼巢上。产卵基本完毕后,应先及时将鱼巢移入孵化池孵化,防止亲鱼互相吃卵。再将亲鱼捞出,经护理后放入清水暂养池。人工采卵授精的方法是:到了效应时间,将雄鱼捞起剖腹,取精巢剪碎加精子稀释液,同时将雌鱼卵挤入合适的容器中,再将精卵混合受精。受精卵均匀粘附于网片上,置于流水环境中孵化。一尾催产发育良好的雄鱼精巢液可配5~7尾雌鱼的卵。(2)鱼卵孵化鱼卵孵化设备形式多样,可因地制宜采用。如孵化环道、水泥池、60目网箱、孵化槽、大塑料盒等都可用作孵化设备。可采用流水或静水充氧等形式孵化。相比而言,以1~2M2的平底水泥池,并有进排水及过滤纱窗,流水充气孵化方式的效果最好。孵化水质要清新洁净,溶氧量应在6mg/L以上。在开始孵化至出膜前8小时,每天用0.15~lmg/1的孔雀石绿浸洗鱼卵5分钟左右,以防鱼卵霉变。出膜前夕,鱼卵胚胎对孔雀石绿十分敏感,严禁再用该药消毒,以免造成胚胎大量夭亡或畸变。孵化期间,鱼卵要遮阴防晒。密切注意水温变化,昼夜温差不可太大。瓦氏黄颡鱼卵最适孵化水温23℃~28℃,低于20℃或高于30℃,不利胚胎发育,严重影响孵化率和鱼苗体质,此时要采取有效控温措施,确保鱼卵正常孵化。水温24℃~28℃,一般42小时左右可大量孵化出苗。三、苗种培育技术1、鱼苗培育刚孵出的仔鱼细小,全长约3~4mm,体色透明,腹部卵黄囊较大,不会自主游动,大部分沉于水底,少部分粘附在网片上。此时鱼苗嫩弱,不宜清理搬动,需在孵化水体中暂养一昼夜后,再转入育苗池和育苗网箱中培育。育苗池为水泥结构,面积1~4m2,深lm,配备进排水管道和40目的聚乙烯网布制成的过滤纱窗,进水0.6m深。育苗网箱用40目的聚乙烯网布制成,一般宽、深0.8~lm,长2~4m,箱底和箱口四边都需穿绳,要使箱底绷平。网箱架在水质洁净的微流水或静水环境中,水体溶氧要高。初孵鱼苗用虹吸法从孵化水体底部吸出集中,量筒过数,然后分放在育苗池或育苗箱中,一般每平方米可放苗l~2万尾。开始2~3天,鱼苗靠吸收卵黄作自身营养,不用喂食。3~4日龄后,鱼苗卵黄快吸收完毕,胃肠与虹门相通,鱼苗开口摄食,此时应立即投喂饵料。开口饵料为蛋黄浆,一日投喂6次,投喂一天。接着便应捞取浮游动物投喂。开始因鱼苗个体和口裂都较小,应投喂轮虫、小枝角类和桡足类的无节幼体等小型浮游动物。3~4天后,随着鱼苗长大,可投喂中型和大型的桡足类和枝角类。再过一周后,鱼苗长到1.5cm以上,此时可投喂水蚯蚓或者磨碎的鱼浆,鱼苗都能顺利转食,生长良好。注意从污水中捞取的红虫应用清水洗滤两遍,捞去浮渣后再活体投喂。水蚯蚓应用清水漂洗干净,喂前用适量食盐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片刻再投喂,尽量避免脏物和病原体随活饵带入育苗水体。每日喂食3~4次,始终保持育苗池和箱中有丰富适量的活饵生物。育苗池要保持微流水,并配有气泵增氧。有条件的育苗箱中也要冲水和加气泵充氧。始终保持育苗水体清洁、溶氧丰富。采用上述育苗方法,鱼苗生长快,病害少。一般经过14~18天,鱼苗可长到3cm左右,此时应转入鱼种培育。2、鱼种培育鱼种培育是指将1.5~3cm的鱼苗培育至4~5cm以上的鱼种的过程。瓦氏黄颡鱼的鱼种培育有两种实用方法:一、流水水泥池或网箱集约化培育。二、土池常规培育。两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养殖者可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其中一种。(1)集约化培育集约化培育鱼种的特点是完全依靠人工投饲,放养密度大,育种率高,饲养管理较为方便。但因密度大,管理要特别精细,若有疏忽,易由病害或水质恶化造成批量死亡,或发生逃鱼事故。鱼种集约化培育的设施要求与上述鱼苗培育基本相同,但培育面积宜大一些。如流水水泥池5~20m2一口,网箱5~10m2一口,网目稀至10~20目。也可仍用育苗水泥池和网箱培育鱼种。放养密度依据设施条件和放苗规格而定。一般流水水泥池每立方水体放养l~1.5cm鱼苗3000~4000尾,至3cm时分稀至1500~2500尾,直至养成5cm左右的鱼种。网箱中的密度稍小一些,1~1.5cm的鱼苗每立方水体放养2000~3000尾,至2~2.5cm时放养密度为1500~2000尾,至3.5cm时放养密度为1000尾,直至养成5cm左右的鱼种。鱼种投喂的饲料有3种:一、红虫和水蚯蚓;二、绞碎的鱼浆;三、人工配合饲料。红虫和水蚯蚓适合鱼种阶段早期投喂,中期应投喂鱼浆,后期逐渐驯食人工配合饲料。配合饲料的推荐配方如下:鱼粉36%,蚕蛹10%,肉骨粉9%,血粉8%,面粉30%,豆油2.5%,粘和剂1.5%,复合维生素1%,无机盐合剂1%。配合饲料有条件可制成微颗粒饲料,或者直接用水拌成团饼状投喂。也可将鱼浆与鱼粉、豆饼粉和面粉等粉状料拌合成团投喂
本文标题:瓦氏黄颡鱼的人工繁养殖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766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