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LONDON26RedLionSquareLondonWC1R4HQUnitedKingdomTel:(44.20)75768000Fax:(44.20)75768500E-mail:london@eiu.comNEWYORK750ThirdAvenue5thFloorNewYorkNY10017UnitedStatesTel:(1.212)5540600Fax:(1.212)5861181/2E-mail:newyork@eiu.comHONGKONG6001,CentralPlaza18HarbourRoadWanchaiHongKongTel:(852)25853888Fax:(852)28027638E-mail:hongkong@eiu.comPapersize:210mmx270mm贊助商: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埃森哲公司及高偉紳律師事務所經濟學人信息部調查簡報勇闖新天地縱觀中國的海外併購CMYCMMYCYCMYKCover_final_Chinese.pdf3/17/20101:40:46PMCover_final_Chinese.pdf3/17/20101:40:46PM勇闖新天地縱觀中國的海外併購©EconomistIntelligenceUnit20101目錄序言 3編者按 4前言 6第一章:中國企業向世界進發 8 政府推動海外投資 13 併購過程充滿荊棘 13第二章:見機行事 15 達成整合共識 發揮優勢互補 15 目標一致 觀點相近 17 學習企業的最佳實踐 18 初涉跨國收購宜循序漸進 20 出價過高成隱憂 21 聯想IBM 仍處磨合期 22第三章:中國投資亦喜亦憂 23 開放透明 疏通關係 24 比審查更重要 25 中加關係逐步回暖 26 收購科技產業面臨更大挑戰 28 澳大利亞——投資樂土? 31第四章:展望 32 買家是誰?收購對象又是誰?投資目的地和動機何在? 32 融資環境改善 並購競爭加劇 35 累積經驗 加深認識 37附錄:調查結果 38勇闖新天地縱觀中國的海外併購2©EconomistIntelligenceUnit2010©2010TheEconomistIntelligenceUnit.Allrightsreserved.Allinformationinthisreportisverifiedtothebestoftheauthor’sandthepublisher’sability.However,theEconomistIntelligenceUnitdoesnotacceptresponsibilityforanylossarisingfromrelianceonit.Neitherthispublicationnoranypartofitmaybereproduced,storedinaretrievalsystem,ortransmittedinanyformorbyanymeans,electronic,mechanical,photocopying,recordingorotherwise,withoutthepriorpermissionoftheEconomistIntelligenceUnit.勇闖新天地縱觀中國的海外併購©EconomistIntelligenceUnit20103序言《勇闖新天地:縱觀中國的海外併購》(Abravenewworld:TheclimateforChineseM&Aabroad)是由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埃森哲(Accenture)和高偉紳律師事務所(CliffordChance)贊助,經濟學人信息部撰寫的調查報告。經濟學人信息部全權負責本報告。經濟學人信息部編輯團隊搜集資料,進行訪問和在線調查以及撰寫此報告。報告結論和觀點不代表贊助方的立場。報告作者是CharlesLee,編輯是LaurelWest。另有不少人士提供聯繫資料和專業知識以及協助采訪。特別感謝XuSitao,WuChen,LinaXu,AbeDeRamos,ElizabethFry,MadelaineDrohan,MattEiden,ChristopherWilson和GavinJaunky的協助。並感謝YangXiaodong,DoraWong,ElizabethCheng和ConnieMak協助編制此報告中文版。封面圖案由DavidSimonds設計,GaddiTam負責報告的版面設計。我們謹向于百忙之中接受采訪並分享他們的看法的受訪者表示感謝。此報告部分受訪者要求不具名,我們尊重他們的意願。勇闖新天地縱觀中國的海外併購4©EconomistIntelligenceUnit2010編者按諸多迹象顯示中國經濟實力呈持續增長態勢,其中一個現象就是尋求在海外收購資產的中國公司數量急劇增長。2009年,當發達經濟體仍然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泥沼中舉步維艱時,中國公司進行跨國收購的數量卻創下了新的歷史記錄,總數約298宗。許多中國投資都深受資金短缺的西方企業歡迎,因為如果沒有中國的投資,它們將面臨嚴峻的生存危機。然而,中國的大肆收購卻引發了諸多憂慮,尤其當有中國國有企業參與海外競購時,這種擔憂便愈發強烈。與此前的西方同行一樣,中國企業逐漸意識到要順利完成併購絕非易事,進行跨國併購尤為如此。在《勇闖新天地:縱觀中國的海外併購》(Abravenewworld:TheclimateforChineseM&Aabroad)報告中,我們試圖瞭解這些計劃進行海外資產收購的中國企業的擔憂與期望,並試圖為這些企業提供一個視角,讓它們能夠瞭解潛在併購對象和國外監管機構所存在的關切。以下是我們調查研究得出的一些重要結論:• 金融危機帶來諸多良機。全球金融危機使得外國、尤其是美國、加拿大和歐洲對中國投資者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轉變。事實上,湯森路透(ThomsonReuters)的數據顯示,面對近幾十年來最為惡劣的全球商業環境,2009年中國經濟實體依然以298宗的歷史記錄創下了跨境併購數量的新高。儘管外國對這些投資表示歡迎,中國企業要順利完成競購,仍需周密計劃、謹慎實施。此外,對某些領域的投資,例如對自然資源和某些技術的投資仍然非常敏感。• 缺乏管理技能成最大挑戰。在我們對110家企業的調查中,82%的受訪者認為在進行海外投資時,缺乏管理技能是中國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只有39%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知道如何對海外收購對象進行整合。調查對象中僅有39%的人稱他們已在其選定地區找到了自己心儀的收購對象——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部分此前難以企及的資產唾手可得,無法抵禦其誘惑的中國投資者可能會出手收購這些資產,而放棄一些經過精心調研的收購目標,這類風險正在上升。• 調整思路,下調收購股權。過去中國競購企業總是尋求對其收購對象的完全控股,或至少在管理上對其實施掌控。我們對2004年至2009年的5,000萬美元以上的交易進行分析,其中半數交易涉及收購對象50%-100%的股權,另外13%的交易涉及收購對象25%-50%的股權(中方企業雖為少數股東,但仍占相當股份)。但是諸多迹象表明,中國競購企業已經意識到由於種種原因,這種收購思路也許並非最佳,特別是因為它可能引起外國公眾和監管機構的警惕。在表示確定進行或很有可能進行海外投資的受訪者中,4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傾向於成立合資企業(占29%)或企業聯盟(占18%),只有27%的人表示他們會採取收購的方式。• 國有企業依然是主力軍。我們對2004年至2009年的5,000萬美元以上的交易所進行的分析顯示,絕大多數的中國海外併購交易(占總量的81%)是由國有企業進行的。這將會是外國關注勇闖新天地縱觀中國的海外併購©EconomistIntelligenceUnit20105的一個原因,不單因為很多交易涉及自然資源的控制,也因為國家所有權對被收購企業有不公平的優勢。• 經濟回穩增交易變數。外國交易對手和併購交易顧問說,隨着金融危機最壞的時刻已過去,併購目標的競爭正在加劇。中國企業需要獲得政府對投資的審批──和所需的時間及產生的不確定因素──使它們在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未來的買家發現潛在併購對象不太願意出讓股權,因為金融市場復蘇為它們提供了其它融資渠道。• 缺少溝通成為主要障礙。大多數受訪的中國企業都明顯感到了幾宗高調的收購案之後市場形成的緊張氣氛,也對由此導致的商務環境深表擔憂。從華盛頓到堪培拉,接受我們採訪的投資顧問和收購交易對手都指出,中國投資者應當採取比較開放和程序化方式看待投資,他們應從全局出發——提供商業和經濟方面的理論依據,也應就收購成功後的打算制定明確的計劃;此外,他們還需針對自身身份以及中國政府有否參與企業決策作出介紹。即便交易無需接受監管機構的審查,中國投資者也應當做好充分準備,向所有的利益相關者——政客、媒體、社團和員工——解釋這一切。• 對等開放是關鍵所在。儘管外國投資進入中國已有多年,中國也已加入世貿組織,但許多外國跨國公司卻抱怨進入中國市場遠非一片坦途。中國對西方的保護主義,尤其是對貿易領域的保護主義傾向,也頗有微詞。當西方國家的眾多產業仍在緩慢的經濟增長或經濟衰退環境下掙扎,它們不禁要質問政府,如果它們的開放不能得到回報,為什麼要讓中國的企業進入它們的市場?• 西方擔憂失業增加,知識產權受到威脅。中國目前極需技術,而海外併購則被其視為獲取技術的一種手段。中國企業在購買技術的同時勢必會獲得相應的製造能力,這引起人們的關注,它們將會關閉海外企業,並將其製造能力帶回中國。這種擔憂在歐洲尤為明顯。同樣在美國,認為中國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的看法影響了中美兩國企業就收購技術達成交易。• 儘管障礙重重,對外投資仍將持續增長。本報告的大多數受訪者預計中國海外投資仍會繼續增長。資源行業仍將是中國企業的主要投資對象,同時對於其它行業——包括涉農產業、生物科技、清潔能源和房地產——的投資預計也將有所增長。中國的海外投資不過剛剛起步。未來幾年,不僅中國參與的跨國交易數量會繼續增長,而且參與海外投資的中國投資者、它們的投資對象及投資策略也將更趨多元化。這是中國企業不斷融入全球市場的自然過程。中國企業為適應紛繁複雜又難以捉摸的跨國併購不得不做出調整,而他們的無所不在也將永久改變全球企業併購交易的游戲規則。勇闖新天地縱觀中國的海外併購6©EconomistIntelligenceUnit2010前言隨着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到來,中國舉世矚目的崛起勢頭沒有絲毫減弱的迹象,如果說有什麼變化的話,那就是其崛起的速度似乎越來越快。當西方發達國家仍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泥沼中舉步維艱時,200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幅高達8.7%,並將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在世界GDP排名中,僅稍稍落後於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日本。一些專家因此認為全球已進入由中美組成的兩國集團(G2)操控的新地緣政治時代。在這一背景下,全球工商界正努力適應中國實力上升這一現實對各國經濟和各行業所產生的影響,就不足為奇了。由已故的鄧小平先生於1978年啟動的中國經濟改革,是以敞開國門與世界其它國家開展商貿往來為基礎的,而在過去的30年,中國的出口行業也的確極大地推動了其經濟增長。然而,和出口同樣重要的是,大量流入的外國投資為中國工業發展提供了極需的資金。中國向外國直接投資者張開了懷抱,給予它們極大的政策扶持,准許其開發利用這個超過10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及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全球各地的企業對此作出了同樣熱烈的回應,將數百億美元資金投進中國的各行各業——那些生產出口產品的企業獲得了其中大部分投資。如今,這場游戲已經發生了變化。中國已不再依賴外國資金。相反,懷揣着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國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掀起投資浪潮,在這股方興未艾的投資熱潮中,最令世人矚目的恐怕是搜尋海外資產。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促使越來越多中國企業高管向海外拓展他們的事業。全球金融危機為許多中國企業提供了一大良機,從此逐步崛起成為與知名跨國公司平起平坐的企業。世人也逐漸認識到了這一點。同時,他們也感受到中國企業資金之雄厚,這促使許多外國人開始以更為積極
本文标题:纵观中国的海外并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779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