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1].doc
绪一、文化的定义有三种:1.是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2.是泛指一般知识3.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文化广义上大体分为主文化和亚文化两类,主文化又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亚文化分为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二、文化的特性:阶级性、时代性、继承性、民族性、地域性这五个基本特征。三、中国文化史的主要任务:1.阐述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揭示其发展规律2.对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文化艺术人物及其著述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3.整理文化古籍4.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民族文化传统5.认识国情,承继传统,务实创新第一章一、中国自然和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总体影响:1.为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2.形成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和人与天地参的文化观念3.促成了中国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格局4.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封闭性5.形成一方区域文化,从而造就了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二、中国农业自然经济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a.强化了中国人重土、思乡的情感,形成了封闭、保守、不思开拓进取的文化心态b.培养了中国人吃苦耐劳、勤奋努力的精神c.造就了中国人的务实精神和民本主义传统d.形成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和精神三、广义文化分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主文化、亚文化。第二章一、《周易》是什么?是一部以占卜为形式,以符号文字表示上古朴素科学思想和文化精神的奇书。二《周易》的基本文化观念和精神:1.一是刚健有为的人生观2.二是法象天地、厚德载物的崇德观3.三是太极两仪的宇宙生成观4.四是穷变通久、物极必反的辩证发展观5.五是统合直观或辩证直觉的思维方式三、早期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在科技上,中国古代比较发达的科学技术几乎都渗透着阴阳五行学说2.在社会历史观上,形成了五德终始历史循环论3.在政治伦理上,形成了尊阳卑阴观念4.在哲学上,形成了几乎整个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概念和辩证直觉的思维方式5.消极影响,在神秘化过程中形成了汉代谶纬神学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第三章一、早期道家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1.自然无为的老子学说a以“道”为本的自然主义世界观;b无为而治的政治观;c去理取道的伦理观;d回归原始的社会历史观;e冥想直觉的认识论;f有无相生的辩证法;g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审美观评价:老子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哲学大师和智慧大师,《道德经》上承远古文化,下启百代私学,集上古文化之精华,开中国学术思想之先河,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它与《周易》、《论语》同为中国古代三大文化典籍,为人类文化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逍遥无稽的庄子学说a.继承发展了老子天道自然的朴素辩证法思想;b.“万物齐一”的相对主义认识论或诡辩论;c.“心斋”、“坐忘”的得道途径和逍遥无羁的人生观;d.“同与禽兽居”的消极悲观落后历史观;e.“马生人”的生物循环转化论;f.自然朴素、至大自由的审美观评价:老庄道家思想缺乏冒险和创新精神,并有贬低人类理性和进步的倾向,但决不纵欲妄为,它主张顺应自然,不为利趋,不为物累,不为得喜,不为失悲,得之高瞻远瞩,失之以不变应万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二、早期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1以“仁”为核心的孔子学说a.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的伦理观;b.“为政以德”的政治观;c.重人事、轻鬼神的天命观或宗教思想。2.“民贵君轻”的孟子学说a.民贵君轻的“仁政”论;b.性善论“四端”说的伦理观;c.“动心忍性”的练志精神;d.“劳心”与“劳力”的社会分工。3.兼纳百家的荀子学说a.“天行有常”和“天人相分”的天道自然观;b.“隆礼重法”、王霸并用、“平政爱民”的政治观;c.“化性起伪”(化恶为善)的性恶论;d.“解蔽”、“征知”的科学认识论;e.利义兼顾的利义观。现代价值:儒家思想关于人生价值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观点,它构成了互相联系的统一的人生价值观。正确对待自己是正确对待他人、民族和国家以及自然的基础,而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完满实现,又是通过正确处理与他人、民族和国家以及自然的关系体现出来的,这也就是说,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是统一的。三.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比较突出的地域性文化及其特点:1.齐鲁文化,承继周礼、重传统,尤以儒家的肃穆为重;2.三晋文化,是法家的策源地,民风强悍,开学习域外文化之先河;3.秦文化,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重视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问题,宗法观念不强,大胆引进贤能人才,以勇于进取、励精图治的法家学说为治国之本;4.楚文化,以幽远清丽、奇幻玄思的庄子到家思想著称。第四章一、古文经学:古文经是指秦代以前用古文(多为籀文和金文)书写而由汉代学者加以训释的儒家经典,而古文经学即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籍的一个流派。今文经学:今文经是指汉初由儒生口传,用当时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籍,而今文经即经学中研究今文经籍的一个流派。特点:a.前者强调的是历史,讲文学训诂,究明典章制度,重在探讨经文本义;后者强调经世致用,将阴阳灾异,重在发掘经文背后的微言大义。b.前者主张复古,学风朴素认真,却常常失之烦琐;后者主张合时,学风活泼自由,又往往流于空疏荒诞。二、秦汉的主要科技成就:1.数学方面,远古数学萌芽与商周十进制、算经十书之首的《周髀算经》、中国数学圣典《九章算术》2.天文地理方面a.天文学:①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太阳历》②各种天象记载——天人感应说和谶纬神学的产物③张衡的浑天说b.地理学:①长沙郡国南部舆地图——中国现存最早的大比例尺地图②班固《汉书·地理志》——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著作③张衡“候风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地震方位测量仪3.医药方面,《神农本草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外科手术4.司南和造纸术5.建筑方面,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汉长安城6.农学方面,著作《氾胜之书》、《四民月令》,西域农产品及文化东来。三、汉代文史艺的主要代表作:1.汉赋a.小赋:张衡《归田赋》、祢衡《鹦鹉赋》b.大赋:梅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和《上林赋》、扬雄《长杨赋》和《羽猎赋》、斑固《两都赋》、张衡《东京赋》和《西京赋》。又以司马相如为最2.汉乐府,以《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3.史学,以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为代表4.书画,出现隶书、草书,代表作《升天图》5.雕刻和建筑,一是霍去病墓,二是雕塑马踏飞燕,三是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汉长安城第五章一、什么是玄学?魏晋时期以老庄道家思想为骨架、糅合儒家经义以代替烦琐且已衰微的两汉经学、具有高度抽象的思辨形式的一种哲学思潮。魏晋玄学分为四个阶段:正史玄学,以王弼、何晏为代表;竹林玄学,以嵇康、阮籍为代表;西晋玄学,以裴頠、郭象为代表;东晋玄学,以张湛为代表。二、玄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影响:a.在文学上,产生了《文心雕龙》和《诗品》两部中国古代有名的系统文学理论专著;b.在数学上,产生了刘徽《九章算术注》与祖冲之的圆周率;c.在农学上,产生了贾思勰的《齐民要术》;d.在地理学上,产生了郦道元的《水经注》。三、佛教基本教义:一是苦、集、灭、道;二是五蕴说;三是十二因缘四、魏晋南北朝佛教华化的基本情况:一是站稳脚跟;二是法显西行;三是入乡随俗;四是朝廷支持;五是规模壮大;六是反佛灭佛五、、佛教华化中比较有名的石窟造像艺术: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重庆大足石刻、四川乐山大佛六、道教渊源:一是古代的魂魄崇拜和民间巫术;二是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三是盛行于西汉初期的黄老道家思想七、道教的基本信仰:1..奉老子为教主,尊老子为太上老君;2.以“道”为最高信仰;3.以“三清”为最高尊神;4.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5.洞天福地神仙世界;6.受佛学影响,衍生出轮回成仙说、善恶报应说、天堂地狱说等道教信仰和思想;7.受儒家影响,以神仙为内,儒术应世为外。神仙思想是道教的中心思想。八、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主要形成的派别:丹鼎派,葛洪;茅山派(上清派),陶弘景;南天师道(灵宝派),陆修静;北天师道,寇谦之九、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影响中国政治文化,参与朝政或用来组织起义;2.广泛影响中国习俗文化;3.促进中国哲学发展;4.推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5.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十、魏晋南北朝中国文史艺的自由发展主要表现在:诗歌自由成熟、乐府民歌繁盛、散文多有佳篇、小说混世而出、私家修史风行、书法日臻完善、绘画又上一层这七个方面第六章一、隋唐时期的主要建筑和科技成就1.建筑a.气势恢宏的两都营造:西都长安、东都洛阳b.壮观雄劲的帝陵修筑:关中十八陵(昭陵和乾陵)c.规模盛大的运河开凿:京杭大运河、赵州桥2.科技a.李淳风的《算经十书》;b.刘焯的《皇极历》以及僧一行在天文学方面的贡献;c.药王孙思邈所著《千金方》,及《唐新本草》的重修;d.雕版印刷术;e.陶瓷唐三彩。二、唐代都城和帝陵主要体现的人文观念:隋大兴城(即唐时长安)“象天设都”的构造,使天与人在想象和现实中相应相通,融为一体;宫殿为其主体,巍峨雄伟,透露出皇宫的至高无上和总括宇宙的精神追求。长安城的设计展示了寰宇一统、富有天下的意境,盛唐有容乃大的文化气派,尽显其中。帝陵群分布在渭水的群峰岳峦中,人文与自然交融,雄劲与博大并生,淡雅与壮丽和鸣。三、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佛教哲学智慧高深,直接推动理学的产生;2.佛教的思想、想象力和讲经形式影响中国文学深远;3.广泛影响了中国语言;4.对艺术的影响深远而广泛;5.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四、唐诗的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的突出特点和代表人物:1.清新俊朗的初唐诗,以陈子昂为代表a.“初唐四杰”;b.沈宋——沈佺期、宋之问;c.“文章四友”;四是陈子昂2.辉煌极致的盛唐诗,以李白和杜甫为代表a.雄浑高昂的边塞诗,以王昌龄、李颀、高适、岑参为代表;b.清淡幽远的山水田园诗,以“诗佛”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c.雄盖千古的“诗仙”李白;四是“诗史”天才和古今七律第一的“诗圣”杜甫3.平实浅近的中唐诗,以白居易为代表a.大历十才子;b.元轻白俗(白居易、元稹)和郊寒岛瘦(孟郊和贾岛)——元和体和唐诗中兴;c.通俗清新的中唐山水诗——柳宗元、韦应物、刘禹锡4.伤感精美的晚唐诗,以杜牧和李商隐为代表五、请问盛唐王维、李白、杜甫三大诗人的诗有什么不同?王维:其诗在艺术上极见功力,摹物绘景,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气韵生动,以佛教禅宗独特的眼光充分展现了大自然本色之美。李白:其承继了多幻思玄想的《楚辞》风格,集仙、侠、儒于一身,着意表现“自我”。杜甫:其承继了侧重显示的《诗经》,以儒家精神贯穿始终,着意挥写“社会我”。六、列举不少于五位带有特色的中唐诗人,并对各自特色做简单介绍白居易:语言通俗易懂孟郊: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瘦硬贾岛:以五律见长,注重词句的锤炼,刻苦求工柳宗元:清新俊雅峭拔,极具现实主义精神韦应物:擅写田园风物,寄情悠远,语言简淡七、唐代书画艺术的代表人物和成就:1.书法a.智永的永字八法;b.劲瘦秀美的初唐四大书家(楷书):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c.颠张醉素,以孙过庭、张旭、怀素为代表d.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公权);e.阳冰四绝,即李阳冰的《三坟记》、《般若台记》、《滑亭新驿记》、《缙云城隍庙记》四碑。2.绘画a.神态生动的人物画,圆劲雄浑的阎立本,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盛唐张萱、周昉师徒仕女图;b.自然逼真的山水画,山水画成为宗派,以李思训(画风下传五代荆浩和关仝)、王维(画风下传五代董源和僧巨然)为代表;c.栩栩如生的动物画,以曹霸和韩幹(《五牛图》)为代表。第七章一、宋型文化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或原因:宋型文化细腻丰满,气魄上却远不及汉唐文化豪放雄壮。唐太宗李世民以“天可汗”的尊称威慑周边各族,而宋代自立国之日起,便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后来竟然亡于北方蒙古大军的铁骑之下。在朔方游牧民族强大的
本文标题: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1].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799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