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山东省龙口市诸由观镇诸由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 吆喝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
吆喝萧乾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学习有条不紊介绍复杂事物的方法。2、揣摩、品味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3、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教学重难点整体把握文意,品味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大街小巷的在你的记忆中,什么样的叫卖吆喝声让你至今难忘?给大伙学一学。老北京吆喝我会读:吆喝招徕铁铉行当囿于隔阂钹秫秸囿于隔阂láixuàndàngyòuhé局限彼此情意不通我会解释:bóshújiēhe代表作:长篇小说《梦之谷》、译著《好兵帅克》。晚年曾将《尤利西斯》翻译出来,成为对中国读者的一大贡献。萧乾,蒙族,原名萧炳乾,北京人,著名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萧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最早在西欧进行采访的战地记者,他又是唯一在大陆落叶归根者。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战场采访,写下了《银风筝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等描写欧洲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大量通讯和特写。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作者介绍这些吆喝时遵循了什么样的顺序(或思路)呢?那一段是总写?2、作者围绕着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哪些内容?讨论明确1、先按“从早到晚”的顺序介绍:大清早……白天……到了夜晚……•再按“一年四季”顺序介绍:春、夏、秋、冬。•第四段是总写2、吆喝所代表的经营品种(5~10段);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11段);吆喝的声调(12段);吆喝的音韵节奏(13段)等。再读课文,研读探究1、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2、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马趴?3、请同学们找出语段中有关衔接过渡的句子,看它们承转了哪些内容?讨论明确1、因为各种的吆喝声实在太多,没必要一一描述,只要写其中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就可以了,做到有重点、有目的地介绍,主题更突出。2、自然写实、幽默调侃。3、①“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②“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③“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④“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朗读课文,品味语言1、请学生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朗读课文,走进课文,并在课文中圈点勾画。品味本文语言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特点。2、这么多的吆喝声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3、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概括出老北京吆喝的特点。讨论明确1、如:a“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再现了街头的热闹。b“‘算灵卦!’我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幽默的语言写出了儿童特有的心理。c“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风趣的言语中透着小孩特有的顽皮和幼稚。2、a介绍夜晚的吆喝,如“馄饨喂——开锅!”“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硬面——饽饽”。•b介绍夜里乞丐的叫声,如“行好的——老爷——太(哎)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c介绍吆喝作为一种口头广告,举例如“卤煮喂,炸豆腐哟”“葫芦儿——冰塔儿”,“冰棍儿——三分嘞”等等。•“喝了蜜的大柿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为了说明柿子的甜;•“萝卜赛过梨”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来突出萝卜的嫩。3、老北京吆喝的特点(1)以地道的北京口语来写吆喝,多用儿话音,有的押韵,有的采用修辞。(2)吆喝词有的直呼其名,有的告诉“制作过程”,有的体现“原料价格”,还有的告诉我们“口味、形状”。体味情感在那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飘荡着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深厚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也包含着对老北京民俗风情和对无忧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用来评价《吆喝》一文再恰当不过。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商贩的吆喝声,在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但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人的音律,是一种应当被记载在史册中的文化遗产。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切都将深深地烙进心灵深处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结语:1、模拟吆喝,体味“吆喝”这一口头文化的独特魅力。2、在大众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吆喝还有没有作用?3、自己为一种商品创造一则广告,编写一段吆喝,最好能体现出“龙口味儿”。
本文标题:山东省龙口市诸由观镇诸由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 吆喝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801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