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磐安县2013年县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论证报告课题题目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农村职高生感恩意识生活化研究承担单位磐安县职教中心三中校区课题负责人周芳珍立项序号JB201410490开题时间2014.3.22开题活动概况: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根据2014年3月18日至20日金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开题会议精神及指导要求,本课题组向学校上报有关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的请求,学校经过教科室研究决定同意召开开题报告会。为此,本课题组积极商定各项议题和筹备事宜,召开本组成员开会学习和深入探讨、领会有关的精神,老师们信心百倍,在会上各抒已见,畅所欲言,为报告会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精心的筹备和设计,开题报告终于在2013年3月22日下午3:00如期地在我校教科室办公室召开,参会的人员达14人。我们荣幸地邀请了我县教科室主任陈复兴和我校课题负责人杨玉湘老师出席会议。领导和专家的到会给我们课题组增添了信心和干劲。在开题报告会上,首先,周芳珍主任代表学校致辞,并阐述了学校重视课题研究以及承诺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其次,课题组代表曹明群老师作了开题报告。第三、杨玉湘老师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的讲话给了全体成员精神鼓舞。解答了老师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困惑,并指明了深入研究的方向,为扫清课题路上的障碍铺平了道路。同时,他还指出了课题研究中许多不足之处,但也肯定了老师们对课题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2-开题报告要点:题目解读、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组织分工、研究进展、经费保障、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3000字左右,(可加页)。职教中心三中校区市级教育科研开题报告曹明群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下午好!,我们的课题《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农村职高生感恩意识生活化实践研究》是金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014年立项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1)课题现状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职高,进入我校读书的生源是初中学业水平处于全县后四分之一的学生。大部分家长对其学业早已失望,进入高中后对其学业不管不问,有70%学生的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的日常生活都有家里的老人托管,隔代教育很容易造成对孩子过分的溺爱;而有些家长干脆对孩子放任不管,高中生的人生观,是非观还未完全形成,分不清对错界限;还有一部分家长由于自身受教育少,在农村务农,多少有点自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信心,性格懦弱,对孩子的要求言听计从。以上的这些因素导致许多学生无视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同学的友情,他人的帮助。不顾念他人的需要和感受,不理解他人的艰辛和困难,感恩意识和责任心缺乏。于是在家庭、学校、社会就有了种种不如意的表现,比如,在家里,他们一面享受着“小皇帝”、“小公主”般的待遇,一面却忘却“百善孝为先”的品质,时不时地对长辈横挑鼻子竖挑眼,动辄横眉怒对;在学校不静心学习,不理会师长的谆谆教诲,却大呼老师不理解学生,不尊重学生,甚至顶撞老师;对社会充满着愤慨之情,认为这个社会不公平,仇视社会,这一切对学校的管理,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处,同时这一切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格的健全,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和谐家庭、校园、社会的构建都产生了不利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障。《中学生守则》第八条明确提出:学生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不骂人,不打架。”这是对“感恩教育”的最好权释。-3--4-古训:“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传统美德感恩教育的精华。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大报告的第七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第二条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就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感恩属于道德范畴,加强道德建设,就包含了感恩教育。因此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具有感恩情结是社会对他们的希望和要求。因为,只有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他人,才能感悟生命的意义。感恩教育的本质任务是为了完善人的生命,特别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此外教育向人的生活世界回归是教育的发展趋势,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教育必须把握住教育与生活的互动关系,通过生活实践进行道德教育,即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将道德教育深深扎根于学生生活的土壤。德育方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让学生的生活成为教育学生的载体,让德育贴近学生生活,回归学生生活,融于学生生活,感恩意识地培养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学生感恩意识地培养应渗透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生活需要感恩的人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2)立项的意义感恩,来自于心理的满足,来自于对人对事的宽容和理解,来自于一种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感恩,使人少些抱怨,少些仇恨,少些对抗,多些宽厚,多些友善,多些快乐,能够使人建立积极的人生观,拥有健康的心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才会理智地面对人生旅途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才能带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感激。总之学会感恩,既善待了自己,也快乐了他人。而当前在我校40%学生中却存在着对师长不尊重、同学关系紧张、做事不认真、对学习机会不珍惜、对父母提供的物质条件不满意等不良现象,这些不良现象对学校正常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开展,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对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和社会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培养职高生的感恩意识很有必要。其次感恩与责任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学生只有学会了感恩,有了责任意识,才具有关爱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拥有良好的心态,积极地状态,有情有义的生活和健康的成长。二十一世纪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感恩与责任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广大青少年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只有常怀感恩之心,才能主动承担责任,创造出更加光明的国家前途。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其育人的作用,特别像我校这样的农村职高,应为社会和高校培养德智兼备的优秀毕业生而全力以赴!让学生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5-2.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课题组通过多种途径深入调研,对于同类课题在全国范围内的研究和实践状况作了较完整的对比分析。目前对感恩教育的总体研究成果数量不多,内容交叉重复,大多数研究都基于普通高中生感恩现状的罗列。本课题根据已有的研究和对本校学生感恩现状的调查问卷,对农村职高学生感恩意识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通过对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能丰富像我校职高生感恩教育的分析、研究,有利于推动学校,家庭,社会乃至学生自身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展感恩教育,对农村职高生予以更多的关注与思考,进一步加强对当代职高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感恩教育。-6-1.课题研究内容(一)统一家校思想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感恩理念(1)家校联手,使家校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由班主任组织学习感恩教育实施方案,使家长明确感恩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掌握实施方法。如通过给家长发《感恩教育公开信》,让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学会感恩。还可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信息反馈。让家长明白学校开展感恩活动,其实不光是教育孩子感恩。作为家长,我们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与孩子一起做一个感恩的人,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让学生感恩之心伴随一生!为孩子树立榜样。重视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一是捕捉感恩教育信息;二是找到最佳切入口进行感恩教育;三是用感恩行动感化教育孩子。使家长明白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之基,而感恩情怀则是构建和谐家庭的最初根基。“构建和谐社会,从幸福家庭开始”的专题讲座;通过讲座,使家长懂得怎样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做人;怎样成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因为幸福和谐的家庭是建立在家人相互感恩基础之上的。一句温馨体贴的问候,一杯清淡的热茶就能打动一颗感恩的心。(2)利用家校信息平台和一切教育资源,共同教育孩子学会感恩针对我校学生家长有相当一部分在外务工的实际和95%以上的学生住校的实际,通过电信局,建立校讯通,方便家长与老师的联系。班主任通过平台可向家长发送班级或学校的活动方案,要求家长根据感恩教育内容,在相应的时间内(如寒假,暑假)指导孩子完成活动项目。再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反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同时,可利用校广播站,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向学生宣传感恩理念;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感恩教育的内涵及层次性;充分利用每周一的班团活动课和课前10分钟读书看报时间,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每周一下午的班主任例会和每月的教师例会以及周四的教研活动与老师们一起探讨对感恩教育的认识与研究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学科中渗透感恩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德育管理,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大型活动。-7-(二)在生活中培养学生感恩意识,——让学生有情有义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有效的途径是有效地组织感恩实践活动,活动方式要切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学生为本的角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去设计、安排、组织和实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体验活动、参与管理等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变得有情有义。(1)体验亲情,感恩长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对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的培养都潜移默化在生活的点滴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父母应教育子女不能只会接受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从小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是家庭教育的必备内容。家长应采取合理的方式去与孩子对话,把孩子当成有责任,有意识的独立个体对待,给予充分的尊重与信任,放手大胆的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既锻炼了孩子处理事情面对困难的能力,也让孩子明白成功的做一件事是多么的不易,要懂得感谢帮过自己的人。如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学生意识,可通过一系列的如“我为奶奶洗脚”、“今天我当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父母一日工作生活调查”等活动,在帮助学生增强生活能力的同时,让他们了解父母,懂得孝敬,体味家政,学会感恩。例如“三八妇女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这些中国传统节日都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最好时节。如:“三八妇女节”。可要求学生给妈妈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语,写一封感恩信,寄一张感恩的贺卡,为妈妈挑选一件精美的小礼物等。同时,家长也要言传身教,尊老爱幼、与人为善、有责任感,以自身为楷模,做孩子的领路人。过元旦是最佳的“感恩”教育契机。学校可以班为单位按各年级不同的年龄特点可安排“感恩长辈”为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学生自己知道在过去的一年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爷爷,奶奶付出了多少的艰辛,自己长大了一岁,增长了本事;而父母,爷爷,奶奶却老了一岁,白发多了许多,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感恩意识。(2)体验师爱,引导感恩俗话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为了培养学生对老师的感恩意识,体验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体会老师工作的艰辛,可在班级里开展“今天我当班主任”活动,让学生充当班主任的角色,管理班级,处理班务,让学生体会老师的辛苦与不易。如教师节,同学们可用真诚的话语,给老师写感恩信,动手做一张贺卡,表达对教师辛勤工作的感恩。学校可通过挂横幅,出“尊师重教”为主题的班报等营造尊师爱教的氛围。(3)走向社会,奉献爱心开展以社团、班、小组为单位进入孤、残、病、困的家庭,体验弱势群众生活的艰辛,培养学生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感恩的情怀,优化学生的道德品质。如我校一(1)班专门成立了一个尊老敬老小组,平时定时不定时去敬老院为老人
本文标题:感恩教育课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810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