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要点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要点基本要求:考查对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和控制,应急预案的制定、培训和演练,事故预防方法及技术措施;事故调查的原则、程序和组织,调查报告的要求,事故调查的组织和技术方法;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分析,事故处理的规定,预防措施的制定。考试内容: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案例分析1.了解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2.掌握各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方法;3.熟悉针对各类危险有害因素的相应控制措施。二、应急预案案例分析1.掌握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和编制方法;2.了解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3.熟悉应急预案的评审和改进。三、事故调查处理案例分析1.掌握事故的调查、处理方法和技术;2.掌握事故预防措施的制定关键知识点¾危害因素辨识关键知识点1、安全生产中主要危害因素的类别〔1)基本概念。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危害分为两类。第一类危害是指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害。常见的如: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等。第二类危害是指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它通常包括人、物、环境3个方面的因素。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危险评价也称安全评价或风险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以寻求昀低事故率、昀少的损失和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C2)安全生产中主要危害因素的类别对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便于进行危险危害的分析与辨识。危险危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是“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的方法进行分类,简单叙述如下。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如下6类:第1类: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Y射线、。粒子、1}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其他运动物危害等;(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第2类: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等);(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等);(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危害因素。第3类:生物性危险和危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等);(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危险生物和危害因素。第4类:心理、生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第5类:行为性危险和危害因素。(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a)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误);(3)监护错误;(})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危害因素。第6类:其他危险和危害因素。(1)搬举重物;(2)作业空间;(3)工具不合适;(4)标识不清。2、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进行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详见伤亡事故分类一节。)3、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7类。2、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1、直观经验法直观经验法包括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害辨识过程,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统中。1)对照经验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知识和占有资料等方面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常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对照事先编制的检查表辨识危险、危害因素具有方便、实用、不易遗漏的优点,但须有事先编制的、适合使用的检查表。2)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总结生产经验有助于辨识危险,对以往发生过的事故或未遂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不难找出危险因素。类比方法众多用于危害因素和作业条件危险因素的辨识过程。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害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或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预先危险性分析(PFfA)、危险度分析、事件树(ETA)、事故树(FTA)、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法。3、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ILO)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将重大事故定义为“在重大危险设施内的一项生产活动中突然发生的,设计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的严重泄漏、火灾、爆炸等导致职工、公众或环境急性或慢性严重危害的意外事故。”并将重大事故分为两类。一类是可燃性物质泄漏,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烟云,遇到火源引起火灾或爆炸;另一类是大量有毒物质的突然泄漏,在大面积内造成死亡、中毒和环境污染。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CGB18218-2000)进行。4、危险评价的基本方法危险评价起源于30年代美国的保险行业。目前用于进行企业(生产过程或装置)危险评价方法已达几十种。危险评价方法已从初期的定性评价发展到半定量和定量评价。危险评价包括危险辨识和危险评价两部分。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危险评价的基本方法。(1)安全检查表为了系统地找出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把系统加以剖析,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间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就叫做安全检查表。(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3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这3种因素是:L一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一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但是,要取得这3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却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可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3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3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3)其他几种主要的分析方法初步危险分析(PHA)法初步危险分析是一份实现系统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的计划,是在方案开发初期阶段或设计阶段之初完成的。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从元件、器件的故障开始,逐次分析其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事件树分析(ETA)法是一种逻辑的演绎法,它在给定一个初因事件的情况下,分析此初因事件可能导致的各种事件序列的结果,从而定性与定量地评价系统的特性,并帮助分析人员获得正确的决策。故障树分析(FTA)法是一种演绎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它是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开始,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一直分析到不能再分解为止,得到形象、简洁的逻辑树图形,以图形的方式表明“系统是怎样失效的”。1、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①厂址②厂区平面布局;③建(构)筑物;④生产工艺过程;⑤生产设备、装置;⑧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危害作业部位;⑦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⑧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救援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¾注意问题与分析(1)考试大纲中要求安全生产中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我国常从3个方面划分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其中,按照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危险、危害因素分类的方法是昀普遍也是昀常用的分类方法,考生应熟练、掌握,便于应对案例分析题目的事故原因分析题目。(2)本节中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其中,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尤其重要,它是实现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目的是通过分析使人们识别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和损失率,并预测其可能性,考生应熟练掌握常用的危害因素辨识分析方法,这是案例分析题目的基础知识之一。(3)危险评价为事故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分析、评价可以选择出昀佳方案,以便以昀少投资得到昀佳的安全效果,从而可以大幅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事故,真正意义上实现事故的预防。¾危害因素控制的关键知识点1、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和原则1、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采取事故预防对策时,应能够:(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3)处置危险和危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5)发生意外事故是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的要求。2、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1)设计过程中,当事故预防对策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宜优先考虑事故预防对策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事故预防对策等级顺序选择技术措施。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4)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兔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2)按事故预防对策等级顺序的要求,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具体原则:1)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害因素。2)预防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发生。3)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4)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危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5)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
本文标题: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813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