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2017年中央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要点(最新最全)
1第一部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关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革命和解放、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组成的科学体系。2、马克思主义产生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化大生产;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工人运动的兴起。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孕育和准备阶段(1844-1847年);(2)正式形成阶段(1848-1871年);(3)理论体系完成阶段(1871-1883年);(4)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捍卫和发展阶段(1883-1895年)。(二)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和伟大变革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伟大变革: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哲学对象上看,确定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最一般规律是哲学研究对象;从哲学内容上看,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从哲学使命上看,形成了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的哲学体系。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在研究对象上,马克思主义首次把建立在生产力基础上的生产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物与物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运用历史主义方法、矛盾分析方法与阶级分析方法,阐明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在研究内容上,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实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③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从道德上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科学社会主义通过分析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革命结论。第二,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把无产阶级看做是一个受苦受难、值得同情的阶级,科学社会主义把无产阶级看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与新社会制度的创造者;第三,空想社会主义把实现新的社会理想的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的善心上,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必须要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社会主义。二、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的根本变革和唯物史观的创立(一)科学的实践观和唯物的历史观1、科学的实践观:马恩认为,实践是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并以实践为认识的目的。2、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历史观领域,马恩认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①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系统化②唯物辩证法的系统化③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系统化(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发展1、政治经济学研究与唯物史观的经典阐述: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序言中,马克思明确地把社会形态区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个层面,同时,又把上层建筑区分为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与社会意识形式即观念的上层建筑两部分。认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专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2、政治经济学研究与人的本质的揭示:马克思把人的发展过程划分类三大社会形成或三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个历史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这是指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前资本主义阶段。第二个历史阶段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这是指商品交换普遍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第三个历史阶段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阶段。这是指未来的实行产品经济的共产主义阶段。3、政治经济学研究与辩证法的拓展: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三、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一)商品生产和劳动价值理论1、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定性:商品生产从产生到资本主义时期,经历了简单商品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它们的共性是:商品生产者通过交换追求各自的经济得益;遵循等价原则;进行平等竞争;以货币为媒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2、劳动价值论的内容: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的统一是指: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二者的实现是互为条件的。二者的矛盾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对同一商品所有者来说是不可能兼得的;商品生产往往会出现使用价值不符合社会需要,或者价值量超过社会购买力的现象。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现实的商品交换来解决。3、理解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必须把握的内容:一是财富和价值的区别。财富的源泉不仅是劳动,还有其他生产要素。商品的价值则是抽象劳动即人类体力和脑力的凝结,创造价值的源泉只能是投入的活劳动(抽象劳动)。二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包括一切生产劳动。这样的劳动包括科学技术工作、经营管理以及生产性服务劳动等重要形式,它们在今天的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货币及其职能:货币具有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5、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一是推动技术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推动技术的进步,效率的提高和生产的扩大。在这个过程中,同一部门的社会资源也必然不断向优势企业流动。二是调节社会劳动在一同部门的分配。社会再生产的实现,客观上要求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保持一定的比例,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就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即价值与价格的矛盾运动。有的部门投入劳动过多,商品就会供过于求,因而引起价格下跌,利润率下降;有的部门投入劳动过少,商品就会供不应求,因而价格上涨,利润率上升。这样就促使社会劳动或资源从价低利小的部门向价高利大的部门转移,从而实现社会劳动或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二)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1、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即W—G—W),资本流通公式是:(货币—商品—更多货币),收回的货币在量上增值了,这个增值额就是剩余价值。这时候货币就成了资本。劳动力商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能创造新的价值,而且可以创造出比它自身更大的价值。资本家所以购买劳动力,就是因为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有这样一个特殊属性。因此,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也是价值增殖过程。只要资本家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剩余价值就一定会生产出来,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这就是剩余价值生产即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所在。2、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一天劳动时间,总是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劳动价值的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两部分。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工作日的延长而增加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提高劳动强度,一般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地增加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3、资本的特殊性质:第一,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惟一动机、目的和本性就是追求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第二,资本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马克思指出,资本不是物,而是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资本的特殊社会本质是通过物体现着的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第三,资本是一个运动过程。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达到保值和增殖。一旦停止运动,资本的生命就完结了。4、资本的基本构成:马克思认为,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资本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它们只能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把自己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发生价值增殖。可变资本是由劳动力构成的那部分资本,这部分资本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之中去,而是由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新生产出来,而且还创造出剩余价值,从而使这部分资本得到增殖。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本质就是获取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无限性;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经济规律。(三)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1、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当做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2、资本总额的扩大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种方式实现的。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通过自身积累而增大。资本集中是指分散的单个资本联合成一个大资本。3、资本积累的后果:一方面,生产日益社会化;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私有制日益发展,形成垄断资本的统治。4、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一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贫富两级分化的趋势。无产阶级的贫困是指包括失业工人在内的整个无产阶级各方面的贫困情况以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鸿沟的加深;二是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的要求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对立。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是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但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统治决定了各个企业的经济活动不可能满足这一要求,因而不可避免地产生盲目、紊乱和失调现象,甚至导致经济危机。在经济危机期间,一方面是严重过剩的商品,过剩的资本,另一方面是大量的过剩的人口、贫困的劳动人民。这深刻地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历史局限性。5、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首先从生产社会化的本性要求来分析;其次从阶级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原因来分析;再次从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变化趋势来分析。四、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一)社会主义如何从空想变科学1、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继承了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果,深刻地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探讨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为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只从道德上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不能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对未来社会的预见还局限于价值判断上,不能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为通过宣传、呼吁、试验就可以实现理想社会,因而没有找到变革旧社会、创建新社会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经济条件:19世纪40年代,产业革命在欧洲的迅速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经济条件。4、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阶级基础:产业革命促进了现代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5、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思想置于这两大基石上,使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变成了科学。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它为全世界运动树立了一面新旗帜,对国际工人运动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后,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从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和总结1848年欧洲革命经验到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版公开出版,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成熟的阶段。从马克思恩格斯总结1871年巴黎公社历史经验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这是科学
本文标题:2017年中央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要点(最新最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820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