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教育心理学论文-构建新课改自主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模式
构建新课改自主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模式摘要: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旨在培养学生在自我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其问题解决能力。有关问题解决的研究是当今教学心理学中的重要的研究领域,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学习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基于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关于问题解决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在新课改中自主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和提高的策略措施。关键词:自主学习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一、问题的提出问题解决最早由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1]在心理学上,它是指“由一定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心理学家对“问题解决”的表述有很多,但基本涵义往往相当一致。安德森对问题解决在认知心理学中的表述是很有代表性的,他指出:问题解决是指具有目的性和认知性的运算系列。问题解决能力是个体运用认知过程来面对和解决真实的、跨学科情境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是个体运用认知过程来面对和解决真实的、跨学科情境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情境中,问题解决的路径不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个体可能应用的素养范围或课程领域也不在单一的数学、科学或阅读的范围中”。[2]自主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论的主要环节,建构主义教学论是高中新课程教学论的基础之一。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独立地支配、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学习活动,实质就是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学习。[3]自主学习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和支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以发展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发展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学习动机水平和特点影响着学习效果。在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今天,问题解决与自主学习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探究自主学习与问题解决两者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使之成为自主学习者,增强其问题解决能力,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二、自主学习的内涵及其特征(一)自主学习的界定由于研究者的理论立场和研究方法手段的不同,对自主学习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其观点大致有下列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或学习方式。如余文森等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4]。程晓堂认为自主学习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一是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就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二是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学习材料的控制权,也就是学习者对这些方面的自由选择的程度;三是自主学习是一种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育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5]。第二种观点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监视、调控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6]。他们把自主学习定义为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过程。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自我调节的学习者在获得知识过程中能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7]。第三种观点主张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来定义自主学习。从横向即学习的各个方面来定义,自主学习的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内容是自我选择的、策略是自我调节的、时间是自我管理的,学生还能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并能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判断和评价的学习;从纵向即学习的整个过程来定义,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能自定学习目标、自订学习计划、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自我监控、自我反馈、自我调节,对学习结果能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的学习[8]。综上所述,大家对自主学习的定义不同,但其本质涵义是一致的。自主学习既可以理解为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强度、学习结果评价的学习方式,也可以理解为学生能够指导、控制、调节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与习惯自主学习的教与学模式强调学习者是认知过程的主体,它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能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能够有主见地学习和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对知识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能够自我判断和调整,对学习任务的轻重和学习的进度能够自我控制和调整,对学习内容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地选择和取舍。在素质教育的时代,更需要这种学习模式,帮助学生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而新课程改革恰恰体现了这一特点。(二)自主学习者的基本特征Zimmer2man认为自主学习者有三个特点:[9]具有较强的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的自我调节策略的运用;能够监控自己的学习方法或策略的效果,并根据这些反馈反复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知道何时、如何使用某种特定的学习策略,或者作出合适的反应。Pintrich认为,自主学习者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9]对他人提供给自己的信息做出更加积极的反应,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创设学习策略、目标和意义;能够正视由个体差异、情境、生理给自己带来的局限,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够根据目标和标准来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必要时会对学习目标和标准进行调整。自主学习具有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新性等特征。主体性,即自主学习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强调教师在自主学习中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1.主动性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我要学”,它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变成了一种享受,学习效果便事半功倍。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只有当学习责任真正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2.独立性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要求学生自己对学习的各方面做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自主性学习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3.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指学生在学习之前,能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状态、学习行为等进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使之达到最佳效果。4.创造性创造性是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也是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学习在本质上是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是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理解知识,赋予知识以个人意义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学习。自主学习强调,学习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括对自己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这样所学的知识变成了可以利用的资源。5.反思性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目标和标准来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对学习目标和标准进行反思,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地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对学习目标和标准进行调节。三、根据自主学习者的特质,构建自主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其关键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策略。那么,何为问题解决的策略呢?问题解决的策略即是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所使用的思考策略,它决定着问题解决的方法及途径,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体现出问题解决是否最优化的问题。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应引起高度的重视。而作为充分反映一个人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学科,则更应重视问题解决的策略。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才能让学生真正形成问题解决的策略?最重要的便是创设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10](一)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是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前提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已普遍认识到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我们在重视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时,首先应当充分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1.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懂得只有自己主动地学,主动地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在营造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上听不懂的、教材上看不懂的和不会做的要及时向同学和教师咨询,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敢于向教材、权威质疑,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观察问题的情境,为学生留下观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去思考提出的问题。2.关注学生差错,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更具有主动性课堂中的差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伴产物,是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是被忽视又亟待开发的宝贵教学资源。[11]首先是树立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差错”的正确认识。我们针对教学做出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学生对于差错的理解就是失败,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只要出现了差错,就变成了正确的反面。差错的出现,往往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阻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其次是树立老师对“差错”的正确认识。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需要辩证的理解课堂当中出现的“差错”。因此,需要将传统的、旧的观念抛弃,将出现的“差错”看成为一种教学资源,将其利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去,在化解差错的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也解决了差错问题。因此教师正确关注差错,寻找对策,正确引领,能够发挥学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消除害怕差错而不提出问题的情绪。3.引导学生主动提出“一般化”问题,启发学生迁移一般化,是指如何能对所获得的结果做出推广以获得更为一般的结果。[12]帮助学生提出“一般化”问题是都会学生提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13]迁移现象在知识学习和掌握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而知识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那么,在教学时,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知识的迁移量。一般说来,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已掌握的知识经验出发,启发学生联想,鼓励学生寻找待解决的问题与已有经验的同样性或相似性,尽可能找到一类题在解法上的共通性,用于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知识传授之后,要精心组织练习,促使学生触类旁通,帮助学生概括、总结经验,增强迁移的效果。那么教师就要启发学生,概括出上述题目的共同点,灵活地把知识迁移到问题中,用于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自主学习的独立性,是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保障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独立性方面,要求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区域和最近发展区域的问题,是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保障。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除有特殊原因外,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这是独立学习立论的基本依据。由于低估或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忽视或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是传统教学需要克服的地方。本次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三)自主学习的自我监控,是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关键Zimmerman(1989)、Pairs和Newman(1990)、Graham和harris(1992)研究表明,自我监控学习可能是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学家Mace,
本文标题:教育心理学论文-构建新课改自主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883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