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电力电缆知识培训2011年2月12日电力电缆线路的敷设•第一节基本要求•第二节直埋电缆的敷设•第三节室内电缆的敷设•第四节桥梁、隧道及水下电缆的敷设第一节:基本要求•基本原则:敷设电力电缆,应在确保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力争节约投资,同时要满足施工和维护的要求。•注意事项:为了确保电力电缆的安全运行,电缆线路应尽量避开具有电腐蚀、化学腐蚀、机械震动或外力干扰的区域;电缆线路周围不应有热力管道或设施,以免影响电缆的额定流量和使用寿命.在城乡及厂矿新区敷设电缆时,应考虑导电缆线路附近的发展规划,尽量避免电缆线路应建设需要而迁移电力电缆的敷设方式有以下几种:•(1)地下直埋。•(2)地下隧道或沟道内。•(3)室内的墙壁或天棚上。•(4)桥梁或构架上。•(5)水泥排管内。•(6)水下。将电缆直埋于地下,是最经济又最广泛采用的敷设方式。•我局常用的有电缆沟、电缆排管、电缆直埋敷设方式。•这三种敷设方式各有优缺点,简述如下:•(一)电缆沟:•优点:敷设条数较多,防外破,适宜临时增加出线,易于故障测寻检修。•缺点:易积水和杂物,盖板易破损影响市容,维护量大。•我局常用的有电缆沟、电缆排管、电缆直埋敷设方式。•这三种敷设方式各有优缺点,简述如下:•(二)电缆排管:•优点:不易积水和杂物,防外破和腐蚀,不影响路面整洁,维护量少。•缺点:散热性能差,人井占地大,敷设及检修困难,条数有限。•我局常用的有电缆沟、电缆排管、电缆直埋敷设方式。•这三种敷设方式各有优缺点,简述如下:•(三)电缆直埋:•优点:造价低,工期短,散热性能好,敷设灵活,不影响市容。•缺点:易外破和腐蚀,故障测寻和检修困难,不易增加出线,条数少。修建电缆隧道(或排管)投资大、工程时间长、散热条件差,但它具有下列优点:•(1)减少电缆的外力破坏和机械损伤。•(2)消除了土壤对电缆的化学腐蚀。•(3)使维修更方便、更迅速。•(4)有利于增加电缆线路。•电缆的选择:•电力电缆的敷设方式不同时,应选用不同的电缆。(1)直埋敷设应使用具有铠装和防腐层的电缆;(2)在室内、沟内和隧道内敷设的电缆,应采用元黄麻外被层的铠装电缆、阻燃(难燃)或非阻燃交联聚乙烯电缆;(3)确保无机械外力时,可选用无铠装电缆;(4)易发生振动的区域必须使用铠装电缆;(5)水泥排管内的电缆应采用具有外护层的无铠装电缆。电力电缆敷设基本要求:•(1)电缆在敷设以前,根据设计要求检查电缆的型号、绝缘情况和外观是否正确、完好。对于采用直埋和水下敷设方式时,则应在直流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可敷设。•(2)三相系统中使用的单芯电缆,应组成紧贴的正三角形排列(充油电缆和水下电缆除外),以减少损耗。每隔1~1.5m应用绑带扎紧,避免松散。•(3)在三相四线制系统中,不允许采用三芯电缆另外加一根单芯电缆或电线,甚至直接利用三芯电缆的金属护套等作中性线的方式。•(4)并列运行的电力电缆,其型号和长度应相等,以免因导电线芯的直流电阻不同.造成载流量分配不均。•(5)在运输、安装或运行中,应严格防止电缆扭伤和过度弯曲,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比值,不应小于表2-1的给定值。•(6)在比较严重的化学或电化学腐蚀区域里,直埋的电缆除应采用具有黄麻外被层的铠装电缆或塑料电缆外,还应加以防腐措施。•(7)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线路的高度差.应满足表1—15的规定。否则应选用不滴流电缆或塑料电缆。•(8)敷设电缆时.应留足够的备用长度(一般为1%一1.5%),以各补偿因温度因素所引起的变形。•(9)在敷设电缆前的24h内,如果电缆的存放处及敷设现场的平均温度低于表2—2的数值时,不宜施工。•(10)沿电气化铁路或有电气化铁路通过的桥梁上明敷电缆的金属护套,应沿全长与金属支架或桥梁的金属构件绝缘,以防止电气铁路的回流烧坏电缆。•(11)油浸纸绝缘电缆在切断后,应将两头寸即铅封;橡皮绝缘和塑料绝缘电缆在切断后,则应用热缩封帽或塑料绝缘白粘带严密封好,以防潮气的侵入。(12)电缆接头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并列敷设时,接头应前后错开;•B.明敷电缆的接头,应用托板托起,并用耐弧隔板与其他电缆隔开,以缩小由接头故障引起的事故范围;•C.托板及隔板应伸出电缆接头两侧各0.6m以上;•D.直埋电缆接头外应加装保护壳.位于冻土层的保护壳内,应充填沥青,以防进入保护壳的水因冻结而损坏电缆接头。•(13)电缆敷设时,不宜交叉;电缆应排列整齐,加以固定;并及时装设标志牌。•(14)电缆进入电缆隧道、沟、井、建筑物、盘(柜)以及穿人管子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密封。•(15)从地下引至地上的明敷电缆,应在地面以上2m内加装保护管。•(16)电缆敷设时,应从盘的上端引出,并严格避免电缆在支架上摩擦拖拉。电缆上不应有末消除的机械损伤,如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17)在电缆隧道、沟内敷设电缆时,不应破坏其防水层。采用机械敷设电缆时,其牵引强度不应超过表2—4的数值。(18)牵引力的控制•电缆输送机的输送速度不应超过15m/min。•工井间的电缆敷设牵引长度应根据电缆的允许拉力和现场位置而定,一般不宜大于200米。•敷设电缆时,应专人指挥,电缆走动时严禁用手移动滑轮以防压伤。•滚动电缆盘时,滚动方向应顺着电缆的缠紧方向。•牵引网套是套在电缆端头上的牵引连接工具。•电缆输送机特点:结构紧凑、重量轻、推力大。•防捻器可以消除钢丝绳和电缆的扭转应力。•一般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因此电缆敷设时,应尽量把滑动摩擦转为滚动摩擦。•*一条6.08kg/m的电缆长50m,沿直线采用滑轮上敷设,其牵引力要不小于多少才能进行敷设?(摩擦系数取0.2)•解:公式F=kWL•计算F=0.2×6.08×50=60.8kg•答:牵引力应不小于60.8kg。(19)侧压力的控制•电缆弯曲部分的内侧,电缆受到牵引力的分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而受到的压力,称为侧压力。•敷设交联电缆时,侧压力的设置应不大于3kN/m。•减少侧压力的几种措施:•转弯工井半径做大•采用多滑轮组转弯•一般情况下,侧压力等于牵引力和弯曲半径之比。•P=T/R(N)•T--牵引力(N/m)•R--弯曲半径(m)第二节直埋电缆的敷设•电力电缆的敷设方式很多,其中直埋敷设既简单、经济,又有利于提高电缆的载流量因此被广泛地采用。•电力电缆的直埋,可由敷缆机和人工两种方法完成。前者将开沟、敷设和回填三项工作由敷缆机一次完成;后者是用人工方法挖沟、敷缆和回填。•目前采用人工敷缆仍是电缆敷设的主要方法。•(1)在具有机械损伤、化学腐蚀、杂散电流腐蚀、振动、热、虫害等电缆段上,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2)电缆的埋设深度(电缆上表面与地面距离)不应小于700m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000mm。直埋敷设标准•(3)多并敷设的电缆,中间接头与临近电缆的净距不应小于250mm,两条电缆的中间接头应前后错开2m,中间接头周围应加装防护设施。•(4)电缆之间,电缆与其他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间平行与交叉时的最小距离。•(5)电缆与铁路、公路、城市街道、厂区道路等交叉时,应敷设在坚固的隧道或保护管内。•(6)电缆在斜坡地段敷设时,应注意电缆的最大允许敷设位差。•(7)各种电缆同敷设于一沟时,高压电缆位于最底层,低压电缆在最上层,各种电缆之间应用50一100mm厚的细沙隔开。•(8)直埋电缆应具有铠装和防腐层。•(9)直埋电缆从地面引出时,应从地面下0.2m至地上2m加装钢管或角钢防护,以防机械损伤。•(10)直埋电缆应在线路的拐角处、中间接头处、直线敷设的每50m处装设标志桩.并在电缆线路图上标明。路径复测确定施工方式检查各种材料、及必备的工具决定电缆中间接头位置电缆分屯点的选择电缆的运输电力电缆线路敷设准备放样画线挖沟敷设过路管敷缆覆盖与回填埋设标桩及绘制竣工图敷设施工•电缆敷设具体步骤:•(一)当直埋电缆沟挖好后,电缆就可放入沟中,放电缆线的方法如下:•a、清理电缆沟。因放线的挖沟的时间之间一般有一天以上的间隔,会有人为的或非人人为的因素造成石块、泥土和其他物体掉入沟内,这些杂物如有尖锐部分,电缆埋入后就会受到损伤,因此,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应在放线前清理电缆沟一次,将杂物清除。•b、沟内安置滚轮。放电缆线时,电缆如在地面上拖拉易使电缆的外护层损坏外,同时因摩擦阻力大使施放的牵引力大大增加,一般都必须在沟内放置好直线滚轮,一般是每隔3~5M放置一个滚轮,其间距与单位长度的重量有关,电缆越重,间距越小,直线段的滚轮应放置在一条直线上,在转弯处应放置转角滚轮或转角滚轮组。•c、架设电缆盘。一般情况下,长度在几十米以上的电缆是盘装的,将电缆盘架空架施放较省力、省时,这是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也是电缆敷设中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技术,其方法如下:•(1)用专用线盘支架将电缆盘顶离地面5-10CM即可。•(2)应有电缆盘紧急制动措施,简易的或暂时安装的机械式的制动装置视实际需要而定。•(3)电缆线应从盘的上方引入电缆沟中,这样可使电缆引入电缆沟时的弯曲半径增大,同时又可使牵引力减少。(4)有机械施放时,卷扬机应固定稳当,电缆装好拉线头或套好钢丝套,预放好牵引钢丝绳,并配有专门人员操作卷扬机。(5)在电缆沟的一侧或两侧按需量将电缆保护板沿线路分放在沟旁。•(6)上述5项工作做好后,就可以将电缆线放入电缆沟中,将电缆从盘上拉下入沟可用人力、机械或人力和机械相结合的牵引方法。•(7)电缆施放时必须有统一指挥,电缆线头要有专人监护跟随,每隔50M左右设专人看管电缆沟内的滚轮运转是否正常,各关键环节,如线盘,线头转角等处,应配有良好的通信手段,遇紧急情况可及时通知停止牵引。•(8)根据接头工艺的要求,在接头处的电缆应有重叠。人工敷设时重叠长度不大于0.5m。机械敷设时重叠长度不大于1.5m。•d、覆土•电缆线施放好后,取出滚轮,在电缆上覆盖10cm厚的细土或砂,再盖上水泥保护盖板。盖保护板应使电缆线位于盖板中间,盖板之间相互接好。再将沟填平,填平的土应按城建部门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层用杂土,路基部分开始用路基石块和杂土填平,并逐层压实使路基稳固坚实。•e、现场清理•这是敷设安装电缆线路的最后一项工作,清理好施工现场,将敷设安装使用的工具和多余的材料收回,敷设工作即告结束。•f、填写质量报表•及时、正确和清楚地填写敷设安装的质量报表。按设计要求及质量标准填写,交工程负责人审核后交有关管理部门。第三节室内电缆的敷设•室内电缆的敷设有电缆隧道、电缆沟、电缆排管及室内明敷四种方式敷设方式•电缆隧道、沟道及室内电缆的敷设,在电缆运输、施工方面与直埋电缆敷设基本相同,但在其他方面仍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具体施工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核对图纸•(二)制定施工方案•(三)现场施工准备•(四)敷设电缆敷设方法•使用排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孔数宜按发展预留适当备用。(2)缆芯工作温度相差大的电缆,宜分别配置于适当间距的不同排管组。(3)管路顶部土壤覆盖厚度不宜小于0.5m。(4)管路应置于经整平夯实土层且有足以保持连续平直的垫块上;纵向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5)管路纵向连接处的弯曲度,应符合牵引电缆时不致损伤的要求。(6)管孔端口应有防止损伤电缆的处理。•较长电缆管路中的下列部位,应设有工作井:(1)电缆牵引张力限制的间距处。其最大间距,可按本规范附录F确定。(2)电缆分支、接头处。(3)管路方向较大改变或电缆从排管转入直埋处。(4)管路坡度较大且需防止电缆滑落的必要加强固定处。•敷设于电缆构筑物中电缆构筑物的高、宽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1)隧道、工作井的净高,不宜小于1900mm;与其他沟道交叉的局部段净高,不得小于1400mm。(2)电缆夹层的净高,不得小于2000mm,但不宜大于3000mm3)电缆沟、隧道中通道的净宽,不宜小于表5.5.1所列值。•电缆沟、隧道中通道净宽允许最小值(mm)表5.5.1电缆支架配置及其通道特征电缆沟沟深电缆隧道≤600600~1000≥1000两侧支架间净通道3005007001000单列支架与壁
本文标题:电力电缆线路的敷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8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