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
荒漠化——“地球癌症”是全球最严重的生态问题¼陆地2/3国家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西北地区(生态脆弱区)主要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探究综合治理该生态脆弱区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具体措施。2通过西北地区案例,掌握归纳分析区域综合治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第1课时第2课时西北地区荒漠化原因2西北地区荒漠化原因1荒漠化概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荒漠化?沙漠化荒漠化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是指土地生产能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景观的过程。2.原因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异)与人为因素(如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3.表现因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等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的过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荒漠化沙漠化≠石质荒漠化主要发生在西南喀斯特地貌地区。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致使岩石裸露,其土地生产力极低。中国(大陆)荒漠化问题区域分布示意图次生盐渍化(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华北平原地区(西北)土壤中盐分过分富集,主要与灌溉不当及蒸发旺盛有关土地沙漠化发生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沙丘入侵或沙丘活化现象西北地区荒漠化原因2西北地区荒漠化原因1荒漠化概述据图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复习巩固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特征①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②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深居内陆。①西高东低;②东部高原,西部多高大山系和内陆盆地,山脉盆地相间分布。①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②年降水量少,集中在夏季,降水东多西少;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季节。1、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干旱少雨;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③物质条件②动力条件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潜在威胁①基本条件土壤发育差,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土壤河流欠发育,多内流河,地表水贫乏,水量小。流水作用微弱水文草原、荒漠为主植被稀少植被荒漠化的自然因素相对稳定的生态脆弱区【小结】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2)动力条件:接近冬季风源地,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季节;(3)物质条件: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4)重要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气候异常(多年持续干旱)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加速荒漠化进程。课本“阅读”图2.5黄沙掩盖下的丝绸古道——沙漠与绿洲的进退局势人类活动对该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的干扰,大大加速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扩张速度。专家研究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阅读课本P18—P19,同桌合作完成以下表格。西北典型地区主要人为因素严重后果过度樵采草原牧区过度放牧农垦区过度开垦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能源缺乏地区贫困地区牧草生长能力下降、破坏土壤结构,加速草原退化、沙化绿洲荒漠化,绿洲萎缩,沙进人退;次生盐碱化绿洲边缘区学生活动破坏固沙植被、破坏草场,加剧荒漠化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32.7%过度樵采30.1%过度放牧26.9%过度农垦9.6%水资源利用不当0.7%工程施工32.7%过度樵采30.1%过度放牧26.9%过度农垦9.6%水资源利用不当0.7%工程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1)人口激增(根本)↓(2)人类活动不当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小结】西北地区荒漠化原因1、自然原因:(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2)动力条件:接近冬季风源地,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季节;(3)物质条件: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4)重要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气候异常(多年持续干旱)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加速荒漠化进程。2、人为原因:(1)人口激增;(2)人类活动不当。分析区域环境问题原因的一般方法—“渔”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重点分析人为因素)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活动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分析学生活动活动议程Step1:分组选题(时间:1-2分钟)①分小组,选取小组负责人;②所有人,快速通篇阅读活动材料;③1-4组,选取想要讨论的小题,并由小组负责人汇总给老师;④5组,自由人。Step2:讨论分析(时间:3-4分钟)分小组讨论,并得出完整的问题结论。Step3:成果展示(时间:4-5分钟)各小组成果展示(自由形式),第5小组同学和老师进行补充、评价。萨赫勒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活动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分析1.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1)地理位置:①15°N-20°N;②深处非洲大陆内部;③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是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2)气候特点:①月均温高→高温、高蒸发量②降水量有限、特别集中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交界过渡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是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西北地区、萨赫勒地区均属于生态脆弱区。活动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分析2.传统游牧经济→商业定居牧业,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1)传统游牧经济:自给性,品种多样、规模小、季节游牧↓是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有利于草场的恢复生长。(2)商业性定居牧业:单一、大规模、掘井定居↓加大了对草场的开发、压力↓导致草场退化,甚至毁灭。活动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分析3.农牧之争加剧,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可能产生哪些影响?人口增加↓粮食需求增加↓草地变旱地↓压缩草场面积,牧场超载↓转牧脆弱地区劳动力需求增加荒漠化加剧活动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分析4.试提出一种给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根源:人口过快增长➕环境整治课堂总结: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重点分析人为因素)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第2课时√√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A.治理盐碱地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2)该区域可能位于()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变化统计图”,回答1~2题。1.1937~2008年,该区域A.荒漠化面积扩大到近5倍B.人均耕地面积增大C.载畜量和荒漠化面积增加幅度相当D.人口总量大致翻了一番√解析荒漠化面积和载畜量(放牧强度)都大致增加到10倍左右,故A错误、C正确;耕地面积扩大的幅度小于人口增加幅度,故人均耕地面积减小,B错误;人口密度增加到4倍左右,即人口总数约翻了两番,D错误。2.导致该区域荒漠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变迁B.耕地面积的变化C.放牧强度的变化D.人口数量的变化√解析此题考查荒漠化形成的根本原因。耕地面积扩大、放牧强度增加是导致该区域荒漠化的原因,而这些又都是由人口增加引起的。课堂总结: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重点分析人为因素)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第2课时课后作业:1.(知识迁移)分析西南地区的石质荒漠化的原因。【作业本】2.(知识延伸)结合本节已学知识,预习下节“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本文标题:【人教版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902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