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新时代家国情怀(20181115版)
1授课讲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新时代家国情怀【课程导入】视频播放《牵妈妈的手》2018年的初冬,一张照片、一个短片,既温暖了13亿中国人的心,也让我们重忆起那首熟悉的《游子吟》、那句熟悉的“百善孝为先”。上次牵妈妈的手是什么时候?上一次给妈妈打电话说的什么?……习近平曾在自述《我的文学情缘》中透露,自己五六岁时,母亲在中央党校工作,路上有一家新华书店。“我偷懒不想走路,母亲就背着我,到那儿买岳飞的小人书。”买回来之后,母亲就给习近平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习近平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成为他一生追求的目标。2001年春节,母亲齐心与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通了一次电话,这一年的春节,习近平没能回京跟父母团聚。“你这么多工作,妈听着还挺高兴的,关键还不在于你来不来,只要你把工作做好了,就是对爸爸妈妈最大的孝心,这就是对家庭负责,也对你自己负责,这都一致的。”当听到儿子是因为工作原因无法回家的时候,齐心反而是高兴的。对于一个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家庭来说,“国家”和“人民”始终是第一位的,自己的“小家”则排在了后面。【互动】你从你的妈妈那里学到了哪些传统美德呢?一、铸魂修身: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所谓传统美德智慧,就是传统的美好的道德、情感、品德或精神,能让人心怡美好,能让人感到幸福,更能鞭策自我、激励自我。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了丰厚的传统美德和智慧,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传统美德包含如下内容: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勤、勇、敬、恕、谨、俭、2忍、友、慈、和,等等。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现在我们来一起共同探讨归纳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1.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案例1】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清·林则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案例2】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说,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夙夜在公出自于《诗经·召男·采蘩》(2000年前),认为日夜为公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西汉初年的政治思想家贾谊在他的《治安策》中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强调国家民族的利益,强调一种为整体而尽忠、献身的精神。宋代的范仲淹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境界和崇高的道德要求。清代思想家顾炎武则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显示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的献身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3.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荀子仁者自爱墨子兼相爱,交相利3【案例】曾子杀猪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参,后世尊称其为曾子。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孩子信以为真。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子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他果真把猪杀了。曾子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后世传颂。4.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孔子推崇的君子型人格:内圣外王“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孟子:人异于禽兽的根本点是人能本着“仁义”做事荀子:人之所以能保持群体性特征,在于人能够遵守礼仪。5.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引用】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2014年5月4日《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引用】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了凡四训》(明·袁了凡)(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意义1.传统美德是立人厚德、安身立命的丰厚滋养4道德的主体是人,人的道德素质和自律是道德发挥作用的主体基础。就个人来说,对传统美德的遵循,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素质,而且当对传统美德的追求成为一种价值信仰时,它就能转化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例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安之若素,心安情乐。孔子曾称赞他的学生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生活极其贫困,一般人都难以忍受,颜回却非常高兴。这是一种十分难得的安身立命、淡定从容状态。【思考】道德为什么能让人安身立命呢?“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由此可见,清醒而坚强的自我是安身立命的基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这样,他们就会获得唯吾德馨的精神回报和巨大的自我满足感,从而进入一种达观境界。2.传统美德是人际和谐、人民幸福的可靠保证道德不仅包含了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它还是一种行为规范,可以调节人际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并对民众的幸福生活起到保障、促进作用。【拓展】从“仁者爱人”到和谐社会传统美德以仁爱为本,其构成伦理的思想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从仁爱来说,“仁者爱人”是中国伦理思想的核心,这奠定了中国伦理的利他主义价值导向。爱不仅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意志、行动和义务,心中有了爱,就必然为爱所驱使,为所爱的人奉献、尽义务,关心他、爱护他。亲亲、仁民、爱物,以至于“天下一家,中国一人”,从而达到“民胞物与”。弘扬传统仁德的价值体现在:弘扬爱人之积极情感,可以唤醒我们的道德良知,提升我们的奉献意识,使人与人相互为善,彼此之间充满友爱。3.传统美德是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引用】文化似乎不直接关系国计民生,但是却直接关联民族的性格、精神、5意识、思想、言语和气质。抽出文化这根神经,一个民族将成为植物人。——冯骥才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明确指出:“国无德不兴。”道德不仅是一种国家治理、社会秩序整合的工具,而且是国家兴旺、人民幸福的强大精神动力和软实力。那么,在当代,优秀传统文化或传统美德何以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呢?小康、大同理想是当代中国梦的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伊始,就提出了中国梦这个得到当代中国人普遍认同的国家、民族发展理想。中国梦内含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重意蕴。这个梦想不仅是当代中国人的理想追求,也深深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这种不懈追求的理想,就是古人长期以来追求的“大同”理想,即求大同与奔小康。“大同”理想和“小康”社会有着深厚历史文化与群众基础,易于被人们认可和接受,而中国梦可以说是传统中国社会求大同和奔小康理想的现代发展。因此,将中国梦与大同、小康结合起来进行宣传,将增强人们对中国梦的价值认同,凝聚起追梦圆梦的强大力量。(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引用】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不可否认,传统道德与现代社会存在着冲突。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阻力和问题,其中不少就与传统伦理的消极影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人情大于法律,关系经济,忽视经济效益,规范意识不强,地方封闭和保护主义,竞争意识淡薄,等等。但是,传统伦理道德是一个包含着多层次的复杂体系,不同层次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不一样的。【举例】就儒家伦理的内容而言,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其核心精神即“仁”学,这是儒家关于人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一般的价值精神;二是其特定的社会伦理价值观层次,如三纲五常、家族本位、忠孝等等;三是日常生活中为6人处世的一般的行为准则,如义、智、恭、宽、信、敏、中庸等等。在这三个层次中,第二个层次是与封建社会形态联系最为密切的,因而其具体内容是陈腐消极的,与现代社会是根本对立的,但这一层次中的某些东西就其抽象的形式而言也是可以通过扬弃和转换为现代社会所容纳,如忠与孝的形式等。第三个层次作为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的一般准则,当然不能不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但人类行为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不论任何时代的人都存在着一些为人处世的共同要求和准则,传统伦理中所包含的这些日常生活的为人处世的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活实践和处理为人处世的准则,体现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活实践和处理人际关系的优良传统,其中所包含的积极意义理所当然地仍然可以为我们今天的日常行为和处理一般人际关系时所汲取运用。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复古论,认为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恢复中国“固有文化”,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道德体系。另一种是虚无论,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割断了道德的历史与发展的关系,都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道德的进步。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举例】人类命运共同体正确的义利观(对应一)、零和博弈VS合和共存(对应二)、共享共赢(对应三)一是义与利的互补优化。求利是无可厚非的,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但这种求利的取向,也可以助长一些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为富不仁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不仅会败坏社会风气,也会破坏整个社会运行的正常秩序。因此,对经济活动中人们的求利趋向应该加以引导和规范。而这种引导和规范最主要的就是“义”,即适宜、正当、高尚的观念和行为的提倡和宏扬。传统伦理重义轻利,其轻利的观点固不足取,而其反对“不义而利”,强调“以义驭利”的思想却是有积极意义的。二是和与争的互补优化。社会竞争乃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可以带来某种消极的7作用,如一定社会资源的无效损耗,一定程度经济秩序的失常,以及因为人的心理的过分紧张而导致的精神危机和人格异化,等等。竞争的消极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乃是由于竞争参与者之间缺少必要协调与合作引起的。而传统“贵和”思想正在这方面可以给竞争以补益。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中庸》提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认为“和则相生”,“致中和”就可以“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追求和谐,注重合作。如果把贵和思想引入社会竞争机制中,以和的生成性来补益争的损耗性,以和的规范性来调节争的失序性,以和谐的心态来淡化争的紧张与异化,达到以和济事,和争互补,就可以使竞争争而不乱,争而无伤,既充满活力,又健康有序地发展。三是群与己的互补优化。一些西方思想家像亚当·斯密、孟德维尔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恶即公德”,即人们追求自己利益的行为最终将促进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然而,市场运行的事实并不像斯密等人所想象的那么美好,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既有激发市场的活力,也可能甚至必然导致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的利己主
本文标题: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新时代家国情怀(20181115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945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