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第二章会计科目、账户和复式记账
第二章会计科目、账户和复式记账第一节会计等式一、会计等式的含义及其表达形式(一)会计等式的含义会计等式是用数学等式表示的六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是会计最基本的工具,它反映了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对该资源的求偿权。(二)会计等式的意义会计等式是会计上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三)会计等式的表达形式1、基本公式(反映企业特定时点静态的财务状况)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2、扩展公式(反映企业某个会计期间动态的经营成果)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二、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㈠经济业务凡能客观地利用货币量度计价,并以影响会计要素之间变动,应系统加以记录的各项具体经济活动,在会计上称为经济业务,或称为会计事项。(二)经济业务的发生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三)经济业务的类型⒈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⑴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增⑵资产与负债同增⒉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⑴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减⑵资产与负债同减⒊资产有增有减,权益不变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⒋资产不变,权益有增有减⑴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⑵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⑶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⑷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上述四类九种情况可概括如下:⑴①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⑷⑶⑧⑨⑤⑥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⑵③④(四)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等式影响的结论1.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会使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发生变动,变动的结果,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总额始终保持平衡;2.经济业务的发生,涉及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两个方面变动的,会使双方总额发生增加或减少的变动,但变动后的双方总额仍然相等。3.经济业务的发生,只涉及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一方变动的,不但不影响双方总额的平衡,而且原来的总额也不会变动。(五)收入与费用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收入资产负债利润所有者权益费用资产负债利润所有者权益例1:销售产品一批,收到货款14000元存入银行例2:结算本月职工应付职工工资5000元第二节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1.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2.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按其不同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要求,分门别类进行会计核算的项目。3.会计科目表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⒈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⒉符合经济营管理的要求;3、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4、会计科目名称简单明确,通俗易懂;5、会计科目保持相对稳定性三、会计科目的内容和级次1、按内容可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2、按所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可分为:总分类账科目和明细分类账科目第三节账户及结构一、设置帐户的必要性二、账户与会计科目1、账户的含义: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以会计科目为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2、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联系:都是用来分门别类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区别:会计科目只是账户的名称。它只能表明某项经济内容;而账户除名称外,还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并记录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及结果。实际工作中通常不加以区别。三、帐户的设置依据一级会计科目——是设置总分类账户(总账)的依据明细会计科目——是设置明细分类账户(明细账)的依据四、帐户的基本结构1.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表明该账户记录哪一类数据2.账户的方向——左(借),右(贷)3.账户中记录数据的汇总——(增加、减少)发生额、(期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增加发生额-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教学中使用的“丁”字帐户××账户(简略格式)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数本期减少数........期末余额:账户年凭证摘要增加减少余额月日字号千百十元角分千百十元角分千百十元角分4、账户的基本结构一般应包含下列内容:①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②日期和摘要(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和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③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及余额;④凭证号数(说明账户记录的依据)。上述账户中的四个方面存在一定的相等的关系,即: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对于上述账户究竟哪一方记录增加,哪一方记录减少应视其所采取的记账方法和各账户所记录的经济内容而定。第四节复式记账一、复试记账概述1、记账方法:是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分为:单式记帐法和复式记帐法2、单式记账法: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的方法。(1)特点:一般只记录人欠、欠人和货币资金事项,简单、不完整。(2)缺点:没有一套完整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体系;不能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3、复式记账:对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帐户中全面地、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一种记帐方法。(1)特点:相等的金额;需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反映。(2)优点:清晰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全面系统地了解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可以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4、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的比较与单式记账法相比较,复式记账法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可以了解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完整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第二、对记录的结果可以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5、、复试记账的种类: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二、借贷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的产生借入资金贷出资金贷主借贷资本家借主借入利率贷出利率记账特征:借(债权)贷(债务)记账对象:债权、债务记账以文字描述(二)借贷记账法的含义: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帐户中全面地,相互联系地记录每一项经济业务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借”、“贷”只作为记账符号,标明记账的方向。(三)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理论依据:会计等式(四)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1.账户结构的含义帐户结构是指账户的借方登什么,贷方登什么,期末账户有无余额,如有余额在账户的哪一方,表示什么。2.各帐户结构①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期末资产的结余数。资产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⑴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②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由会计等式所决定,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结构相反,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借方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余额一般在贷方。权益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在理解上两类账户具体结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借”、“贷”两个记账符号所表示的增减含义不同,可以说是恰恰相反的两种含义。第二、每个账户都可提供两个方面的资料,即本期发生额(动态资料)和期末余额(静态资料)。账户的本期发生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记入某个账户借方或贷方的数额合计。期末余额主要是反映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一定时期内增减变动的结果(即静态)第三、可以通过账户的期末余额来判断账户的性质。⑵收入、费用类账户的结构收入类账户的结构与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相同。即贷方登记增加数,借方登记减少数,期末一般无余额。费用类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结构相一致。即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期末一般无余额,若有余额应在借方。同时规定,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都要按相反的方向记录,即如果一个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则贷方登记减少额;反之,贷方登记减少额,借方登记增加额。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取于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或账户的性质。3.不同性质的账户结构总结增加减少账户类别借方贷方余额借方贷方资产类账户增加减少借方借方贷方成本类增加减少若有余额在借方(在产品)借方贷方费用类增加减少无余额贷方借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减少增加贷方贷方借方收入类减少增加无余额通过上面分析,可归纳如下:借方贷方────────────资产(+)资产(-)负债(-)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收入(-)收入(+)费用(+)费用(-)(五)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1.概念:记账规则是记账的依据,也是核对账目的依据。2.内容: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3.运用借贷记账法的步骤⑴资产项目的一增一减①资产内部项目一个增加,另一个减少。例①以存款50000元购入设备一台。⑵权益项目的一增一减①负债内部项目一个增加,另一个减少例②从银行借入40000元直接偿还应付款。②所有者权益项目一个增加,另一个减少例③将资本公积20000元转增资本。③所有者权益项目增加,负债项目减少例④将应付债券100000元转为股票。④负债项目增加,所有者权益项目减少例⑤将未分配利润80000元全部向各投资者分配。⑶资产与权益项目同增①资产项目增加,负债项目增加。例⑥购入材料10000元,货款未付。②资产项目增加,所有者权益项目增加例⑦投资者投入资金200000元存入银行⑷资产与权益项目同减①资产项目减少,负债项目减少例⑧以存款40000元归还前欠银行借款。②资产项目减少,所有者权益项目减少。例⑨投资期满将存款50000元归还投资者。涉及一方面涉及另一方面1固定资产(+)借银行存款(-)贷2应付账款(-)借短期借款(+)贷资本公积(-)借实收资本(+)贷应付债券(-)借股本(+)贷利润分配(-)借应付利润(+)贷3原材料(+)借应付账款(+)贷银行存款(+)借实收资本(+)贷4短期借款(-)借银行存款(-)贷实收资本(-)借银行存款(-)贷因此,在借贷记账法下,对于任何一笔经济业务,不论它只涉及资产类账户,或只涉及负债类账户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或同时涉及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都必须以相等金额,记入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这就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在实际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录经济业务时,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问题:第一、分析经济业务的性质,确定其涉及的账户类别;第二、确定经济业务涉及哪些账户,应在哪个账户中反映增加,哪个账户中反映减少;第三、根据账户的结构,确定哪个账户记借方,哪个账户记贷方。(六)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1、账户对应关系的概念账户对应关系是指采用借贷记账法登记经济业务时,在有关账户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对应关系。2、对应账户的概念对应账户是指形成对应关系的账户。3、账户对应关系的作用:⑴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⑵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判明经济业务处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七)会计分录的概念和编制步骤1、会计分录的概念所谓会计分录,就是指明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和金额的记录。会计分录主要包括三个要素:①账户和明细账户的名称;②记账方向(借、贷);③金额。2.会计分录的编制3.会计分录编制的要求:(1)借贷帐户之间错开一个字,上借下贷;(2)方向后面有两点;(3)金额也要错开;(4)帐户的名称必须规范;(5)书写必须规范;(6)不能在金额后加元,一般都默认元;4、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1)分析经济业务涉及的账户名称;(2)分析所涉及账户的性质;(3)分析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动情况;(4)确定记入账户的方向和金额。5.会计分录的种类会计分录按照对应对关系的复杂程度,可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1)简单会计分录:就是仅在两个账户之间发生对应关系的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2)复合分录:是在两个以上账户之间发生对应关系的分录。(3)简单分录与复合分录的关系复合分录可以分解成若干简单分录。复合分录的形式有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同一经济业务的多借多贷。三、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一)试算平衡的概念:检查和验证账户记录正确性的方法,在会计上称为试算平衡。(二)试算平衡的依据和公式1、发生额平衡法账户发生额平衡法是用来检查本期每一个或全部账户的借贷发生额是否相等的
本文标题:第二章会计科目、账户和复式记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033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