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09-产业布局和产业集群
第九章产业布局和产业集群第一节产业布局第二节产业集群第一节产业布局一、产业布局的理论依据二、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三、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一、产业布局的理论依据(一)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1.古典区位理论2.近代区位理论3.现代区位理论1.古典区位理论杜能的《孤立国》及其对产业布局理论的贡献。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JohannHeinrichVonThunen)撰写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在该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圈层理论。中心理论——农业土地经营方式与农业部门地域分布随着距离市场的远近变化,这种变化取决与运费的大小。理论假设:•孤立国唯一城市位于中央,是供销唯一中心。•孤立国完全自给自足,经济条件同质•无运河,马车为唯一交通工具•完全竞争市场与理性经济人•生产条件同质且不变•价格、工资和利息外生给定,运费与市场距离成正比杜能圈(1)农业合理布局可以节约运输费用,最大限度地增加农业利润。利润π=价格P-(成本C+运费T)纯粹的杜能圈自由农作林业谷物轮作谷草轮作三圃轮作畜牧业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德国经济学家韦伯是古典区域理论的杰出代表,是工业布局理论的创始者。他在1909年撰写的《工业区位论》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工业区位理论。理论假设:•孤立国,只涉及经济因素。•其它条件同质•工业原料、燃料产地已知且不变•消费地和劳动供给地已知且供求不变•生产一种产品•运输为火车,运费是重量和市场距离的函数区位因子分析•一般区位因子和特殊区位因子•地方因子和集聚因子•自然技术因子和社会文化因子运费劳动力集聚2.近代区位理论19世纪产业布局理论形成以来,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下,产业布局理论经历了一个异常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在研究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城市或聚落分布后,于1933年出版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系统地阐述了中心地的数量、规模和分布模式,首次建立了中心地理论(CentralPlaceTheory),又称中心地方论或者中心地学说。KABBBBB均衡状态下的中心地分布模式市场区位理论市场学派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这一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将企业布局在利润最大的区位。在瓜分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市场划分与市场网络合理结构安排。研究市场划分的主要理论有谢费尔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费特尔的贸易区边界区位理论,帕兰德的市场竞争区位理论,罗斯特朗的盈利边界理论,以及吉的自由进入理论等。研究市场网络合理结构安排的理论主要有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和廖什的区位经济学。3.现代区位理论成本—市场学派成本—市场学派是在成本学派与市场学派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学派建立了一般均衡理论,而且探讨了区域产业布局与总体产业布局问题。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艾萨德、俄林、弗农等。行为学派行为学派的主要思想是把人的主观态度及由其所决定的人的行为当作影响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社会学派社会学派则着重研究各种社会因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二)产业布局的比较优势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三)产业布局的均衡与非均衡理论1.新古典均衡区域增长理论给定一个不均衡的区域经济状态,只要存在完全的竞争市场,仅依靠市场即可实现区域的共同增长。(三)产业布局的均衡与非均衡理论2.缪尔达尔-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间的要素流动中,不仅仅是劳动,而且资本也会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扩散效应总是小于回流效应(三)产业布局的均衡与非均衡理论3.威廉姆斯的倒U曲线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总体经济增长,区域差异逐渐扩大,然后区域差异保持稳定,但当经济进入成熟增长阶段后,区域差异随着总体经济增长而逐渐下降。(三)产业布局的均衡与非均衡理论4.增长极理论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在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者有创新力的企业在特定区域或者城市聚集,从而形成一种资本和技术高度集中,增长迅速并且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经济发展机制。点轴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过程看,产业、特别是工业先集中于少数点,即增长极。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在《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一书中提出的。(四)公平与效率选择理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公平与效率的主要因素有:1.资源稀缺2.聚集效益3.技术创新4.增长所需的扩散和转移5.生态环境的压力二、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一)产业布局影响因素的分类第一,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很复杂第二,产业布局影响因素难于度量第三,在分析单个影响因素时,需要联系其他因素共同进行评价。(二)原材料、市场和运输(三)劳动力(四)外部规模经济性(五)资本(六)政府三、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一)主导产业的若干质的规定性主导产业的影响:前瞻影响,回顾影响,旁侧影响主导产业的特征: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具有层次性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二)以主导产业为主的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是由主导产业带动的,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主导产业不断转换,并将经济不断推向更高发展阶段的过程。为促进地区的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演化,必须选择优先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三)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1.市场潜力2.相对优势度3.产业规模指标4产业关联度指标一、产业集群研究的代表性观点二、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及形成类型三、产业集群与中国的地方产业分工第二节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为相同或相似的产业提供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在某一区域的高度集中,并变得日益相互依赖。(一)新工业区研究马歇尔被认为是第一个奠定了产业集聚理论基础的经济学家。他在1890年出版的名著《经济学原理》中专门论述了工业集中于特定地方而形成的工业区(产业区),分析了工业区形成的原因和作用。首先,新技术的引入使得生产柔性化其次,集群促进了劳动分工,促使公司专业化最后,集聚的公司可以通过区域内合作和共同行动来获取额外的好处一、产业集群研究的代表性观点(二)保罗·克鲁格曼以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假设前提,提出集群存在的原因,一是大量市场需求、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二是主要来源于劳动市场共享、专业化投入和服务、知识和信息流动的外部经济(马歇尔的外部性),三是产业地方化、地方专业化,生产集聚与市场扩大的累积循环因果关系;企业的区位选择和产业的集聚受“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制约,“向心力”来自关联效应、厚实的市场、知识溢出和其它外部经济,“离心力”来自不可流动的生产要素、土地租金/运输成本、拥塞和其它外部不经济。(三)国外其他经济学家的研究迈克尔·波特提出了新竞争理论,最突出的特点是把产业集群纳入竞争力的研究视野,重点探讨了产业集群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四种环境因素:1.生产要素2.需求条件3.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4.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其他学者的观点(四)国内的研究状况20世纪90年代以后,借鉴和运用国外产业集群理论,分析伴随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出现的产业集群现象二、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及形成类型(一)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1.空间集聚性2.柔性专业化3.社会网络化4.植根性(二)产业集群的形成类型1.纵向集群2.横向集群3.区位指向集群三、产业集群与中国的地方产业分工第一,产业集群的必要条件为:产品生产过程的可分性和最终产品的可运输性第二,产业集群带来相关产业的“提升效应”第三,产业集群凸显产业差异化第四,产业集群强化地方生产要素效应
本文标题:09-产业布局和产业集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052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