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曾国藩成功之道与领导方略修改版(1)
前言“曾国藩热”的思考(1)为什么曾国藩能特别引起人们的兴趣?(2)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领导力,他的善于识人用人,打造成功团队的系统方法,至今对我们仍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冯友兰教授评“太平天国”中国所要向西方学习的是西方的长处,并不是西方的缺点。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所要学习而搬到中国来的是西方中世纪的神权政治,那正是西方的缺点。中国所需要的是西方的近代化并不是西方中世纪的神权政治。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曾国藩是不是把中国推向前进是可以讨论的。但他确实阻止了中国的倒退,这就是一个大贡献。-----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6册1989年版第6页生平之详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第一讲曾国藩的成功之道是他的存在,使腐朽的晚清又多延续了几十年的生命。作为湘军的统帅者,他荡平纵横十几个省延续十几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他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是晚清散文“湘乡派”的创立者。他一生勤奋留下一千万字的《曾国藩全集》。他极善用人才,他的幕府聚集了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黎庶昌、郭嵩焘、薛福成、李善兰、华衡芳、徐寿等优秀的人才,几乎汇集全国人才之精华。曾玉屏曾麟书曾国藩曾国潢曾国荃曾国葆曾国华一、曾国藩的家族1、祖父及家风2、曾国藩早期的求学之道(一)修身立志、储才养望、奠定做大事业的基础1、修身: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诚、敬、静、谨2、立志:立下经邦济民安定天下的大志3、储才:储备才干4、养望:培养自己的声望,提高自己知名度二、曾国藩的成功之道(二)抓住机遇,做大做强,让事业蓬勃发展1、请朝廷批准在省城组建大团2、把湘军练成劲旅(1)慎选兵将(2)合理编制(3)强力训练(4)厚給奖赏3、屡败屡战,刀丛火海不退缩(1)初期的惨败(2)让朝廷信任自己、信任湘军(3)交替使用儒法道学说、依时而变、左右逢源(4)严格要求家人不以权谋私4、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1)战略决策——先攻占安庆,再打南京(2)战术决策——“结硬寨打呆仗”5、善于识才用才——走上成功之路(1)看人眼光特别准、用人收效特别大。(2)真正地爱惜人才,善于用人之长、容人之短。(3)广收慎用,因量器使。(4)大力培养人才。(三)功成后不居功,谦退自抑,平安渡过政治险滩1、坚辞湘军统帅的职务2、动员曾国荃立即辞职回家养病3、立即大量裁减湘军4、立即裁撤厘金局5、立即修复江南贡院开科取士附录:关于曾国藩的诗文1、季子言高,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与我意见常相左;(曾)藩侯当国,进不能退,退不能守,问他经济又何曾!(左)2、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左宗棠挽联3、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方为门生长;威名震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李鸿章挽联4、武乡可拟,汾阳可拟,姚江亦可拟,潇湘衡岳,闲气独终,四十年中外倾心,如此完人空想象;相业无双,将略无双,经术又无双,蒋阜秦淮,大星忽陨,廿六载门墙回首,代陈遗疏剧悲哀。——梅启照挽联第二讲曾国藩领导方略一.前言1.领导是什么?领导: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2.管理是什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领导管理着重在“管”,注意做事依靠控制运用制度要求顺从与标准着眼于短期关注效率问如何与何时领导着重在“导”,强调做人培养信任,自身原则性强,道德好依靠价值观和道德鼓励优化流程放眼于长期要求效果问什么和为什么3.管理VS领导•君子不重则不威•稳当从容,可当大事•曾国藩“行步极厚重,言语迟缓”•凡遇事须安详和缓处之,若一慌张,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忙中错了。故从容安详为处事第一法。•你语言太快,举止太轻。最近能坚持用“迟重”二字来补救吗?•你的短处在于言语欠纯纳,举止欠端重。•日日留意,专从“厚重”二字上用功。--------《给曾纪泽的信》一、重:即稳重•好轻易谈论用兵之道的人,他的阅历一定很浅。好轻易攻击别人短处的,他的修养一定很差。•不轻进人,即异日不轻退人之本;不妄亲人,即异日不妄疏人之本。•今日所说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带兵之人,一定要智深勇沉,文经武纬之才。•锋芒毕露,为当权者所嫉,亦为同事所嫉。前者担心有人争权,后者出于嫉妒。意不可说尽,势不可用尽。•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穷通看指甲,寿天看脚踵。•如要看条理,只在言语中。-------曾国藩《冰鉴》•做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若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吾服官多年,亦常在“耐劳忍气”四字上做功夫。•宁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事例:曾国藩高卧退捻军•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牢骚太多的,未来的前途肯定不会顺了。因为无缘无故地抱怨老天,老天必然不会允许;无缘无故地抱怨别人,别人也一定不会心服。二、耐:处事不烦不燥,头脑清醒•观古今来成大功享全名者,非必才盖一世。大抵能下人,斯能上人;能忍人,斯能胜人。若径情一往,则所向动成荆棘,何能有济于事?•第一贵在忍辱耐烦,次则贵得人和。•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曾国藩联语•胡润帅奉朱批不准专衔奏军事,其呕气百倍于弟今日也,幸稍耐焉。事例一:胡林翼与官文事例二:曾国荃与官文-------致曾国荃•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据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好锋芒毕露而不能浑含,这不是智者的行为。连上天都会厌恶。•自家的优点,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的缺点,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事例二:成功避开肃顺案的牵连•举止轻浮,聪明太露,多谋多改,恐日久亦难惬人意。-------给李鸿章的信三、浑:包容、含蓄、内涵深厚•以人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阁下老迈识正,不难力追古人;但愿于众醉独醒之际,仍以“浑”字出之;于效验迟缓之时,更以“耐”字贞之。-----致丁日昌•扬善于公庭,而规于私室。庶几人服其明,而感其宽。•察见渊中鱼者不详,愿阁下为璞玉之浑含,不为水晶之光明,则有以自全而亦不失己。-----致鲍超•“浑”字则无往不宜。大约与人忿争,不可自求万全处;白人自非,不可过于武断,此“浑”字最切于实用耳。------同治三年日记•大抵天下无完全无间之人才,亦无完全无隙之交情。大者得正,而小者包荒,斯可耳。-------致曾国荃•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致曾国荃•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致曾国荃事例:曾国藩用塔齐布•国藩久在兵间,饱更事变,心血之亏,亦何待言。然于人之情伪,颇能洞见症结。-------致彭玉麟•为人处事,所以不当者,以其知之不明也。若世细周知,表里洞澈,则处之自有方术矣。--------同治二年日记四、明:明事理,明白怎样为人处事事例:李鸿章漂亮地处理围攻南京之事•办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明有两种,一种叫高明,一种叫精明。同一个地方,只有登上高山的人才看得遥远;只有登上城墙的人才觉得空旷,这就是高明。同一件东西,凭空估计不如用秤称的准确,用眼打量不如用尺量的准确,这就是精明。•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天下事,当局则迷,旁观则醒;事前易暗,事后易明。•自知之明最难得在处理一些棘手事情时,曾国藩再三告诫部下,莫以仁慈误大事,必须眼明手辣,简单有效,干净利落地处理这些事情。事例:把王鑫逐出师门•李少荃所拟奏章,深得一“辣”字诀。•李少荃杀苏州降王八人,殊为眼明手辣。事例:李鸿章杀苏州八王•天地之道,刚与柔并用而不可偏废。太刚了就会折断,太柔了就成不了事儿。事例:乱世用重典•匪徒解决,重则立决,轻则毙之杖下,又轻则鞭之千百。敝处所为,止此三科。---------曾国藩复欧阳北熊五、辣:凶狠刻毒•居今日而图治,非用霹雳手段,不能显菩萨心肠。必须辣手示惩,使知畏法。--------致胡林翼•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厚爱士卒却不能使用,溺爱下属却不能听令,违法乱纪而不能惩治,这样的军队就像惯坏了的孩子一样,是不能用来同敌人作战的。•爱禾者必去稗,爱贤者必去邪,爱民必去害民之吏,治军必去蠢军之将,一定之理也。------致曾国荃、曾国葆•慎言谨行,是修己的第一事•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傲”字致败。•古今多少英雄,功高名重,其后非败于骄,即败于贪.•自古以来凶德致败者大约有二端:一是傲慢,二是多言。我看历代那些大官,大多数是因为这两个原因而败家丧身的。事例:曹操杀崔琰、弥衡事例:曾国藩降服悍将•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常存敬畏之心,才是惜福之道。六、慎:小心谨慎谨为慎重•大抵人常怀愧对之意,便是载福之道,入德之门。如觉天之待我过厚,我愧对天;君待我过优,我愧对君;父母待我过慈,我愧对父母;兄弟待我过爱,我愧对兄弟;朋友待我过重,我愧对朋友,便处处皆有善气相逢。•三不:不与、不终、不胜是虚心谨慎之道。•谦而又谦,方是载福之道。•君子大过人处,只在虚心而已。•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古诗有“花未全开月未圆”之句,君子以为知道。•官途险,在官一日,即一日在风险之中,能妥贴登岸者,实属不易-------1871年《与曾国荃书》•试观古今来能胜大任者,虽身极劳,心极忙,此心必常有休暇之致。故万汇杂役,应之绰有余裕。盖暇则静,静则明自生;休则通,通则灵机常活。明与灵,吾心所恃以酬应万事者也。•李续宾用兵得一“暇”之诀,不特平日从容整理,即使临阵,也回翔审慎,定静安虑。•好人半自苦中来,莫图便宜;世事多因忙中错,且更从容。--------曾国藩赠郭嵩焘联•筠仙性情笃挚,不患不任事,患其过于任事,急于求效。--------曾国藩同治元年致李鸿章事例:郭嵩焘罢官之原因七、暇:闲暇从容放松淡定与僧格林沁、李湘芬、文煜、毛鸿宾的冲突•筠帅锐于任事,而颇涉躁急。近日军务方殷,能劝其镇定应之,则善矣。---------同治三年致李翰章•军事变幻无常,每当危疑震撼之际,愈当澄心定虑,不可发之太骤,至要至嘱。---------咸丰六年致曾国荃•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凡遇事须安详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处有事当如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留一分自在,方可容得大事。•局量太小,不足任天下之大事。•富贵功名,都是人间的浮荣;胸襟开阔,才是真正的财富。•将此心放得宽,养得灵,有活泼之胸襟,有坦荡荡之意境。•余生平略涉先儒之书,见圣人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忮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宦海之风波,仕途之通塞,非意计所能预期,亦非人谋所可自主动,运气之说,贤者所不屑,而鄙人则笃信不移。故常劝人委心任运,静以俟之。《周易》“屯”、“否”、“蹇”、“困”等卦,但教人居之以裕,守之以贞。八、裕:宽裕开阔•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之所以能够成功,人谋只占十分之三,天意要占十分之七。往往是出力之人并非就是成名之人,成名之人并非就是享福之人,这一次出力之人就是成名之人,在天意已经算是十分公道了。我们兄弟但在尽心尽力上下工夫,成名两个字就不要管了,享福两个字就更不必问了。•建非常之功勋,而疑谤交集,虽贤哲处此,亦不免于抑郁牢骚。然盖世之事业既已成就,寸心究可自怡而自慰,
本文标题:曾国藩成功之道与领导方略修改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14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