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九(上)第一章:证明(二)试题
-1-第一部分:基础复习九年级数学(上)第一章:证明(二)一、中考要求:1.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2.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3.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能够证明与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4.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5.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已知角的平分线;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能用尺规作出等腰三角形二、中考卷研究(一)中考对知识点的考查:2012、2013年部分省市课标中考涉及的知识点如下表:序号所考知识点比率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5~7%2命题6~7%(二)中考热点:新课标对本章的要求不高,但比较简单的几何证明题仍是2014年中考的热点题型三、中考命题趋势及复习对策本章主要考查对命题、定理等概念的理解及运用定义、定理证明问题的过程,在中考题中以证明题的形式出现,一般占5~7分,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应注意认真理解概念,分清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正确地写出证明过程。★★★(I)考点突破★★★考点1:利用定理证明一、考点讲解:公理1、一直线截两条平行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公理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公理3.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或两角及其夹边,或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公理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定理1.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定理2.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定理3.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定理4.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断定理: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定理5.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内心)定理6.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外心)定理7.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定理8、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二、经典考题剖析:【考题1-1】(深圳南山)如图l-l-1,AB、CD交于点E,AD=AE,CB=CE,F、G、H分别是DE、BE、AC的中点.(1)求证:AF⊥DE;(2)求证:FH=GH.证明:-2-【考题1-2】(湛江)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三、针对性训练:1.如图1-1-4,Rt△ABC中,AC≠AB,AD是斜边上的高;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则图中与∠C(除∠C外)相等的角的个数是()A.2B.3C.4D.52.如图1-1-5,△ABC中,△ABC和△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O,设∠BOC=α,则∠A等于().90-2B.90-2.180-2.180-2ACD3.如图1-1-6,△ABC是不等边三角形,DE=BC,以D、E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三角形与△ABC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作出()A.2个B.4个C.6个D.8个4.如图1-1-7,△ABC是直角三角形,BC是斜边,△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后,能与△ACP重合,如果AP=3,那么PP′的长等于()A.3B.23C.32D.45.如图1-1-8,在Rt△ABC中,∠BCA=90°,点D、E、F分别是三边的中点,且CF=2cm,则DE=_________cm.6、如图1-1-9,在△ABC和△DEF中,已知AB=DE,要使△ABC≌△DEF,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还需添加条件______________(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7.在方格纸上有一个△ABC,它的顶点位置如图1-1-10所示,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8.如图1-1-1所示,把△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35°,得ΔA′B′C′交AC于点D,若∠A′DC-3-=90o,则∠A=__________.9.如图1-l-12,△ABC中,AB=AC,DE是AB的中垂线,△BCE的周长为14,BC=6,则AB长为______________.10如图1-1-13,在△ABC中,∠BAC=90在,延长BA到D,使AD=12AB,点E、F分别为边BC、AC的中点.(1)求证:DF=BE;(2)过点A作AG∥BC,交DF于点G,求证:AG=DG.考点2:命题一、考点讲解:1.命题的组成:命题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2.命题的形式:命题的形式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3.真命题与假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注意: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二、经典考题剖析:【考题2-1】(湖南长沙)请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写一个命题:_________________.【考题2-2】(南宁)如图1-1-14,下面四个条件中,请你以其中两个为已知条件,第三个为结论,推出一个正确的命题(只需写出一种情况)①AE=AD②AB=AC③OB=OC④∠B=∠C【考题2-3】(江苏盐城)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C.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D.菱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三、针对性训练: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B.有两边及一组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D.有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实数是有理数B.无限小数是无理数C.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一一对应D.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3.下列命题为假命题的是()A.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B.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C.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重合D.等腰三角形是中心对称图形4.下列的真命题中,它的逆命题也是真命题的是()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B.两个图形关于轴对称,则两个图形是全等形C.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5.如图1-1-15,在△ABC中,CD⊥AB,请你添加一个条件,写出一个正确的结论(不在图中添加辅助线)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6.将命题“同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如图1-1-16,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给出5个论断:①CD⊥AB;②BE⊥AC;③AE=CE;④∠ABE=30°;⑤CD=BE⑴如果论断①、②、③、④都成立,那么论断⑤一定成立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从论断①、②、③、④中选取3个作为条件,将论断⑤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那么你选的3个论断是________________.(只需填论断的序号)⑶用⑵中你选的3个论断作为条件,论断⑤作为结论,组成一道证明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加以证明.考点3:尺规作图一、考点讲解:1.五种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三角形.2.尺规作图要求: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不要求证明).二、经典考题剖析:【考题3-1】(湖北宜昌)如图1-l-17,已知△ABC,(1)作∠B的角平分线(要求: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2)若∠C=90○,∠B=60○,BC=4,∠B的平分线交AC于点D,请求出线段BD的长.三、针对性训练:1.利用基本作图,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A.已知三边B.已知两边及夹角C.已知两角及夹边D.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2.用尺规作图,不能作出唯一直角三角形的是()A.已知两条直角边B.已知两个锐角C.已知一直角边和一锐角D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3.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理论,根据是_______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4.请根据图1-l-19所示的作图痕迹,填写画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步骤.第一步:分别以_______、________为圆心,以大于_________半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B的两侧分别相交于点_____和_______;第二步:经过点_______和______画______,直线CD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5、∠AOB如图1-l-20所示,请用直尺和圆规作出∠AOB的平分线.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5-6.如图1-l-20是由1个圆1个半圆和1个三角形组成的图形.请你以直线AB为对称轴,把原图形补成轴对称图形.(用尺规作图,不要求写做法和证明,但要保留作图痕迹)★★★(II)新课标中考题一网打尽★★★【回顾1】(杭州)如图1-1-22,在等腰RtABC中,AC=BC,以斜边AB为一边作等边ABD,使点C,D在AB的同侧;再以CD为一边作等边CDE,使点C,E落在AD的异侧.若AE=1,则CD的长为()(A)31(B)312(C)62(D)622【回顾2】(安徽)下面是数学课堂的一个学习片断.阅读后,请回答下面的问题:学习等腰三角形有关内容后,张老师请同学们交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角A等于30°,请你求出其余两角”.同学们经片刻的思考与交流后,李明同学举手讲“其余两角是30°和120°”;王华同学说:“其余两角是75°和75°”.还有一些同学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1)假如你也在课堂中,你的意见如何?为什么?(2)通过上面数学问题的讨论,你有什么感受?(用一句话表示)【回顾3】(温州)如图,在Rt△ABC中,已知AB=BC=CA=4cm,AD⊥BC于D,点P、Q分别从B、C两点同时出发,其中点P沿BC向终点C运动,速度为1cm/s;点P沿CA、AB向终点B运动,速度为2cm/s,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x(s)。⑴、求x为何值时,PQ⊥AC;⑵、设△PQD的面积为y(cm2),当0<x<2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图1-1-23⑶、当0<x<2时,求证:AD平分△PQD的面积;⑷、探索以PQ为直径的圆与AC的位置关系。请写出相应位置关系的x的取值范围(不要求写出过程)【回顾4】(衢州)已知:如图1-1-24,AG∥BC,DE∥AG,GF∥AB,点点E为AC的中点,求证:DE=FC【回顾5】(衢州)已知:如图1-1-25,△ABC中,∠B=90°,∠BAD=∠ACB,AB=2,BD=l,过点D作DM⊥AD交AC于点M,DM的延长线与过点C的垂线交于点P.(1)求sin∠ACB的值;(2)求MC的长;(3)若点Q以每秒1个DABCQOP图1-1-24图1-1-5-6-单位的速度由点C向点P运动,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ADQP的面积等于四边形ABCQ的面积;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回顾6】(重庆)如图,在△ABC中,点E在BC上,点D在AE上,已知∠ABD=∠ACD,∠BDE=∠CDE.求证:BD=CD【回顾7】(临沂)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A)60(B)120(
本文标题:九(上)第一章:证明(二)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195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