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环境质量评价复习资料
1环境质量评价第一章绪论一、环境评价概述1.环境通常是指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即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我国环境保护法中对环境的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2.环境评价对环境质量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给予定性和定量的说明与描述,评估环境质量的优劣,预测其发展趋势以及评价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对环境系统状况的评定、判断和提出对策。二、环境质量1.概念有许多解释:(1)环境的总体质量(或综合质量)(2)环境的优劣程度(3)环境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适宜性等。有些学者指出: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来表征它的优劣程度或变化趋势。2.环境系统各种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其范围可以是全球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不同的环境要素可以构成不同的环境系统。城市或岛屿为单一系统。3.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4.环境质量变异环境系统始终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环境质量作为环境系统所处状态或变化趋势的表征,也始终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之中。环境质量的运动变化称为环境质量变异。原因:(1)自然力因,由自然现象或自然灾害引起;(2)人类行为,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等行为引起。趋势:(1)向好的方向变异(2)向不好的方向变异5.环境质量变异的特点(1)环境质量变化是一个自然过程。即使没有人类活动的扰动,在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也会出现环境质量变异,过程可能是缓慢的,也可能是灾变性的。(2)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质量变化,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环境要素之间物质和能量传输十分密切,因此,人类活动的作用可能只针对某一要素,但环境变异可能会通过要素间联系而反映到整个系统。(3)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质量变异有时滞效应和正负反馈效应。(4)环境质量变异是各种彼此相关的环境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总体上加剧了环境质量的变化。6.环境质量研究要解决的问题:(1)环境质量变化的机理和主要因子(2)环境参数及其标准(3)评价和认识环境质量的方法(4)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三、环境评价类型2有些学者认为,环境评价是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等的总称。环境评价分为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质量评价EQA(EnvironmentalQualityAssessment)EQA是对环境质量的优劣进行定量的描述,即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的环境质量进行判定与预测。EQA主要阐明:某区域是否受到污染和破坏?程度如何?主要污染要素是什么?污染源何在?污染原因?同时还要预测和阐释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2.环境影响评价EIA(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EIA是指对拟议中的人类的重要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其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是人类活动最终更具环境相容性。3.EQA与EIA的区别区别EIAEQA工作目的防患于未然,为建设项目合理布局或区域开发提供决策依据为环境规划、经济管理、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工作性质环境影响预测环境现状评定工作对象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区域性自然环境工作特点工程性、经济性区域性工作方法收集资料、模拟实验、监测和模拟预测环境调查与监测四、环境评价的发展概况最早:美国1970年国家环境政策法中国:1989年环境保护法第13条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建设阶段(1979—1989)(2)规范阶段(1990—1998)(3)提高阶段(1999—)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开始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五、一些相关基本概念1.环境目标(EO--EnvironmentalObjective):环境质量目标的简称,指基本满足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和人类健康要求的环境目标,也是各级政府为改善辖区(或流域)内环境质量而规定的,在一定时间内必须达到的各种环境质量指标值的总称。环境规划所确定的目标通常包括:环境质量目标、污染物控制总量目标。2.环境目标值(EOV--Value):指政府或环保部门为使环境质量逐步达到环境质量标准,临时制定的,限期达到的环境污染物浓度的限值;或为拟定环境长远规划而提出来的未来环境污染物浓度的限值。分为现行环境目标值和未来环境目标值。一般情况下,环境质量目标值与环境质量目标值的关系为:现行(短期)环境质量目标值环境质量标准值未来环境目标值。3.环境背景值(EBV--Background):指在目前的环境条件下,研究区域内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小的地区化学元素的含量及能量值。该值含一定程度的认为影响,是环境本底值向环境现状值过度的一个数值。在环境质量评价过程中可作为环境污染的起始值,也可作为衡量环境污染程度的基准。该值可作为评价标准来衡量环境要素的质量或污染程度。4.环境本底值:是指环境要素在未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其化学元素的自然含量,及环境中3能量分布的自然值。5.环境容量(EC--EnvironmentalCapacity):是指一个特定的环境(时空)范围或一个环境单元所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区域环境容量是一段时间内平均的概念,可粗略的认为具有显性的加和性,其估算可忽略单个环境容量的平均容量表示:Ev=Av+Wv+Sv+Bv六、环境标准1.环境标准的概念和作用(1)标准是经公认的权威机关批准的一项特定标准化工作的成果。(2)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作的规定。(3)作用:①是制定环境规划的主要依据;②是环境评价的准绳;③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④具有投资导向的作用。2.环境标准体系(1)概念:按环境标准的性质、功能和内在联系进行分级、分类,构成一个各环境标准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具有配套性,相互之间协调发展统一的整体。(2)分类:①按发布权限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②按环保目标分: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③按类型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标准)、基础标准、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仪器设备标准等;④按执性质分: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3)环境标准的特征:环境标准不同于产品标准,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注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具有其独特的法律属性,属于技术法规,具有强制性。①在标准体系中,产品标准有国家、地方、企业的②在各级标准和优先执行关系上:a.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级为主,地方级补充,国家级标准中没有的项目两级标准同时执行。b.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级补充国家级,若与国家级项目相同的要严于国家级,执行时优先。c.产品质量标准:国家的效力最高,有国家级的就不能再制定地方的和行业的。③在内涵上: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对象是产品的规格和尺寸等,以提高产品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从而降低成本,方便消费者,其技术指标可人为控制和改变。(4)环境质量标准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国家标准是指导标准,地方标准是直接执行标准,国家标准的执法作用是通过地方标准来实现的,在环境评价中标准的选择至关重要。在环境评价中,标准选择的原则:①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②据评价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分选用相应的标准;③国内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因子可参考国外标准。3.主要标准概述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1)保证人群健康和维护生态系统不被破坏;(2)要与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并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要因地制宜,切实可行。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依据:(1)以环境质量基准为科学依据;(2)以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前提;(3)以国家环境保护法为依据。第二章污染源调查与评价一、污染源概述1.污染源与污染物(1)污染源:指向环境排放或释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2)污染物:在开发和生产过程中,任何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度、形态和途径进入环境系统而并对环境产生污染或降低环境质量的物质或能量,统称环境污染物,简称污染物。2.污染源分类4根据污染源的来源、特征、污染源结构、形态和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对其分类:(1)按污染物来源分:①自然污染源:生物污染源、非生物污染源;②人为污染源:生产性污染源、非生产性污染源(环境质量评价污染源研究的主要对象)(2)按对环境要素的影响分:大气、水体、土壤、噪音、生物(3)按污染源分布分:局部污染源、区域污染源、全球污染源(4)按污染物状态分:高架污染源、点源、线源、面源(5)按对污染物的运动特性分:固定源、移动源3.污染物的分类:(1)按污染机理分:一次污染物(由污染源释放的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二次污染物(排放物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导致环境质量下降)(2)按污染物的理化(含化学存在形态)、生物特性分:物理、化学、生物(3)按环境质量标准项目分类法分: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4.污染物的相互转化二、污染源调查环保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科研单位为了环境管理或环境规划,完成某项科研任务等目的在一定范围内,对特定的污染源状况(类型、数量及分布等)进行调查的一项技术。1.调查的内容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排放方式、途径及污染源的类型和位置,直接关系到其影响对象、范围和程度。通过调查,找出建设项目和所在区域内现有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为环评作基础。(1)工业污染源的调查内容:企业环境状况、企业基本情况、“三废”排放及治理、发展规划。环境状况: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周围状况、所属环境功能区基本情况:概况、工艺、能源、原材料、水源、生产布局、管理“三废”:“三废”排放、“三废”治理、污染危害(2)城市生活污染源的调查内容:区域内居民人口,生活水平下的人均用水和排水量,生活水平提高过程中污染物种类、数量和浓度的变化趋势,医院污水应单独调查。(3)农业污染源的调查内容:农药使用情况、化肥使用情况、废弃物、机械使用情况。(4)交通污染源的调查内容:噪声、尾气。2.污染源调查的程序据调查的目的要求,先制定出调查工作计划、程序、步骤和方法,分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明确目的、制订计划、调查准备、调查试点(2)调查阶段:生产管理调查、污染治理调查、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污染危害调查、生产发展调查(3)总结情况:数据处理、获得所需信息、建立档案、评价、文字信息3.调查方法降水灌溉蒸发降水大气污染物土壤污染物水体污染物5(1)污染源调查的方法:社会调查法:普查和详查(2)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方法:物料衡算法、经验系数法、实测计算法①物料衡算法:用质量平衡法建立污染物发生模型,其表达式为:消失产品生产工艺过程投入GGG若物料流失量全部由烟囱或排水排放,则污染物排放量(源强、物料流失量)为:12GGGQ(g/s)G—投入总量;1G—产品所含之和。当物料流失量的一部分由烟囱或排水排放,另一部分进入废渣中,则污染物排放量为:2GaQ不同生产过程中,物料平衡方程式有不同的形式,以煤为例:a.燃煤锅炉产生的SO2排放量估算:Q=B×S×C×2×(1-η),式中,Q—SO2排放量,t/hB—燃煤量,t/h;S—煤的含硫量,kg/t;C—煤中硫转化为的SO2百分数(可实测);2—硫转化为SO2的换算系数(64/32;η—脱硫措施效率(无脱硫措施为0)b.燃煤工业锅炉产生的烟尘排放量的估算:fhfhCdABQ11,A—煤灰分;fhd—烟尘灰分百分比;η—除尘器总效率;fhC—烟尘中可燃物占烟尘量百分比,与燃烧状态和炉型等因素有关,煤粉炉可取4~8%,沸腾炉为5~10%,其他炉型取0。②经验系数法a.排放系数法或排污系数法
本文标题:环境质量评价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246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