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麻醉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PDCA的格式:一、先制订出计划及目标二、围绕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实施三、检查情况反馈四、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方法和措施2009年01月1、计划和目标:加强术前带入手术室使用抗生素的安全管理,提高围术期病人的安全性。从抗感染药效方面考虑,抗生素在术前半小时用较好,现护理部规定术前抗生素必须带入手术室使用,这大大增加了麻醉风险。因为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如果发生过敏反应,会严重影响生命体征,严重干扰麻醉效果的判断,以及对某些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全脊麻)的判断。2、措施和实施:医务科调节,与各临床科室沟通,使用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少的抗生素,尽可能选用安全的抗生素、能推注的就不用静脉滴注的、能不用抗生素的尽量不用、麻醉前完成抗生素的使用,以减少药物的相互作用。3、检查和反馈:各科基本能做到不带青霉素类、奎诺彤类抗生素,但不能在术前30min静滴完成,增加麻醉风险。4、改进方法和措施:与手术室护士协调,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及时开通静脉通路,首先输注抗生素,并及时观察,有条件时,安排术前准备室,在准备室应用术前抗生素。2009年02月1、计划和目标:解决院内急救气管插管的突出矛盾,特别是夜班。晚上麻醉科由于单人值班,夜间急诊又多,经常会碰到那边叫气管插管,这边有手术病人,叫p班时间不可能在5min内到达,而抢救病人是争分夺秒的事,等起来时间会显得特别长,从而会引申出不必要的医患纠纷。2、措施和实施:麻醉科对气管插管责无旁贷,但气管插管对急诊科、ICU、呼吸内科医务人员应具有基本技能。对其他科室人员应积极采用加压面罩人工呼吸,在此基础上等待专业人员到达。CPCR是每个医务人员都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对社会上的警察、出租车司机都作过基本培训,更何况是三甲医院的医务人员,加强对年轻医生的三基培训,急诊科、ICU、呼吸内科的医生应该熟练掌握。3、检查和反馈:气管插管的矛盾不再脱出,基本能完成急救需要。4、改进方法和措施:科室在人员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双班。有条件,在医务科协调下安排各相关科医生到麻醉科轮转,培训喉罩插管,简单又实用。2009年03月1、计划和目标:加强麻醉前麻醉设备、药品的准备与检查2、措施和实施:强调麻醉前必须检查气源、电源、麻醉机、气管插管用具、药品、监测仪器,必须确认无误后再将气源连接至麻醉机上的相应部位进行检查。麻醉机功能是否正常,有无漏气,需特别注意:(1)如作中心供氧,应检查气源是否确系氧气。开启氧气后,气体流量表的旋转子是否活动自如?吸气和呼气活瓣是否启闭正常?气体逸出是否正常?快速充氧开关是否失灵?(2)如使用其他气体,应检查相应的气体流量表的旋转子的活动情况。(3)检查报警装置,特别是低氧报警装置是否工作正常?(4)麻醉机上的呼吸器能否正常工作?(5)钠石灰罐内是否装有钠石灰,该钠石灰是否有效?(6)挥发器内是否已装入相应的麻醉药?挥发器开关是否置于关闭位?可试行拨开开关,吸入微量以检验其浓度差别。(7)麻醉机与病人面罩、气管导管相啣接的接头是否合用或缺如?应检查必要的用具是否齐备。如预计为困难气道,应检查相应特殊器械是否备好或已联系落实,检查已用注射器抽好的各种药品是否已贴好明确的标签(品名、剂量、浓度)并集中放好?急救药品是否已备好?3、检查和反馈:能做到麻醉前对麻醉机和监护仪的检查,排除麻醉前的机械故障,但也一次麻醉机工作发生故障,不能送气,在病人发生低氧时才发现。4、改进方法和措施:定时对麻醉机和监护仪进行维护,保证麻醉仪器的正常工作,真确使用麻醉仪器,减少人为的损害,及时报废超年限的麻醉机和监护仪。2009年04月1、计划和目标:加强对住院择期手术病人麻醉前的访视。2、措施和实施::由有资质的麻醉医师完成麻醉前访视,发现异常情况要向主麻医生汇报异常情况,由主麻医生决定是否暂缓手术。1、仔细全面阅读病历,获得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的整体了解。2、了解手术方案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必要时应与手术医师沟通。3、对麻醉前准备不足者应作必要的调整与补充,对准备不当者应予纠正。3、检查和反馈:能基本完成手术所需的麻醉前会诊,但也有发生在手术当天停刀的情况,引起外科医生和病人不满。4、改进方法和措施:访视一般在术前1~2日进行,对一些病情复杂或新开展的手术则宜在术前数日进行会诊,以便有时间完善麻醉前必要的准备。要求疑难危重病人、年龄70的老龄病人由第二天主麻医生会诊。2009年05月1、计划和目标:进一步提高术前访视的质量,提高麻醉的安全性。2、措施和实施:第二天的手术病人应由主麻医生在术前一到二天亲自访视。探视病人时应注意:(1)自我介绍,说明来意,鼓励病人提问、提出要求、并热情予以解答或解释。(2)追询某些认为重要而病历上无记载的病史,特别注意手术麻醉史、用药史及过敏史。注意对并存症的用药情况,是否应用了抗凝药。(3)重复一些重要的体格检查(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脊柱及肢体活动等)。(4)注意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和精神状态,判断病情的轻重。(5)考虑需否作进一步的检诊。(6)根据所获资料进行麻醉前评估、分析,制定切合实际的麻醉方案。在评估中除注意其ASA分级、重要脏器功能、有无并存症及其严重程度和药物治疗情况、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态等外,应评估有无困难气道和椎管内麻醉及神经阻滞的可行性。(7)认真和完整地填写麻醉前访视记录单。3、检查和反馈:急症手术病人的会诊大多在手术室门口完成,择期手术病人因为术前准备而停刀的情况时有发生。4、改进方法和措施:对急症手术也应尽可能在麻醉前抓紧时间访视病人。有条件时开展麻醉门诊,所有外科手术病人经麻醉门诊,确定术前准备的项目,及时完成麻醉前准备。2009年06月1、计划和目标:加强围手术期安全合理用药:重复用药2、措施和实施:总结有可能出现的重复用药:如有些预计出血较多的大手术或是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病房里术前用过止血药了,手术中又使用。又如术中用过止吐药预防恶心呕吐了,回病房后又用。加强查对和交接班,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用药,提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3、检查和反馈:术中的重复用药明显减少,但术后依存在。4、改进方法和措施:加强查对制度的落实,与各外科主任做好沟通,尽量做到不重复用药。2009年07月1、计划和目标:加强围手术期安全合理用药:术前突击用药2、措施和实施:如一些患有高降压的择期手术病人,没经过正规降压治疗,术前口服强效降压药后就送手术室,术中药物起效血压骤降,严重干扰麻醉管理,增加麻醉风险;术前突击使用胰岛素等降糖药,达到术前血糖符合要求。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是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临床各科应严格安医院的规章制度执行,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患者,术前要有正规内科治疗。不规范的用药本身就存在不安全因素。3、检查和反馈:术前突击用药明显减少,但不能完全禁止,因为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的立场不同。4、改进方法和措施:有条件时开展麻醉门诊,所有外科手术病人经麻醉门诊,确定术前准备的项目,及时完成麻醉前准备,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患者,术前要有正规内科治疗。2009年08月1、计划和目标:加强围手术期安全合理用药:没有个体化用药2、措施和实施:用药个体化并不完全是指按年龄、性别、体重用药,更重要的是在术中根据生命体征的变化指导用药,体重相当的不同患者用药量有时会相差悬殊。麻醉科医生是手术室里的内科医生,应培养良好的用药习惯,更应掌握内科相关疾病的用药知识,医疗安全是建立在医生的知识面的基础之上的。3、检查和反馈:个体化用药是麻醉的一个永恒主题,但是也是一个难题,麻醉苏醒延迟还是偶尔发生。4、改进方法和措施: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学习,提高个人的综合业务水平,尽量做到麻醉用药的个体化,减少麻醉并发症。2009年09月1、计划和目标:规范麻醉前药品的准备2、措施和实施:规格统一、标签统一:力月西1mg/ml、舒芬太尼50μg/10ml瑞芬1mg/50ml、万可松4mg/2ml、万可松4mg/10ml(泵注)、米力隆5mg/50ml、卡肌宁25mg/2ml、卡肌宁25mg/10ml(泵注)肾上腺素1mg/100ml去氧肾上腺素10mg/100ml麻黄碱6mg/1ml、阿托品0.5mg/1ml长托宁1mg/5ml速尿4mg/1ml西地兰0.4mg/10ml、3、检查和反馈:对于规定药物基本能做到,但之外的药物就每个人不一样。4、改进方法和措施:进一步制订细则,完善规定,完善麻醉套餐,做到标准化、制度化。2009年10月1、计划和目标:强调麻醉管理的重要性,麻醉不良事件大都与麻醉管理有关2、措施和实施:学习麻醉麻醉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种可能性,提高防范意识1、四个“h”:hypovolemia(低血容量)、hypoxia(低氧)、hypotension(低血压)、hypoventilation(通气不足,低通气)2、三个“I”:Inadequatepreparation(准备不足)、Inadequateobserv-ation(观察不细)、InadequateCrisismanagement(对危象处理不当)3、两个“A”:Airwayobstruction(气道梗阻)、Aspiration(误吸)4、一个“O”:Overdose(用药过量)3、检查和反馈:科室人员提高了麻醉麻醉不良事件发生的防范意识,但责任心仍不足,夜班问题更脱出。4、改进方法和措施:必须牢记,麻醉选择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麻醉管理。麻醉不良事件大都与以上情况有关,必须注意预防,及时处理,麻醉必须在岗在位,麻醉医生是病人的守护神,科主任加强巡视,对发现的情况及时按科室规定处理。2009年11月1、计划和目标:学习安全医疗,提高安全意识2、措施和实施:我科组织人员对科内安全医疗隐患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首先,大家都一致认识到医疗的高风险性,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最近接连曝光了北京医科大学医疗事件、南京儿童医院医疗事件后,对大家敲响了警钟。作为医务战线的一员,责任心和同情心是基本要素,穿上白大褂,就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一个人如果一味追求个人得失,太注重于经济回报,就会迷失方向,就不可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也不可能有好的服务态度。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就可能产生医患矛盾。其次,病人来医院就诊,不管在哪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对病人来说,是在医院出事的。也就是说,医院是一个系统,作为医院的一员,就应该维护医院的影像,保持系统运转的正常性。只有每个人都尽心尽力,都为医院添砖加瓦,医院才能健康发展。如果医院是一桶清水,个人就是其中的一滴水,一滴污水,可以使一桶水都受到污染。具体到内容;1、加强责任心:麻醉科是高危科室,也是医院安全的重点科室,麻醉意外具有突发性、且后果严重,稍有不慎,对病人就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2、重视环节管理:麻醉安全涉及多个环节,有病人因素、病房因素,还有不确定因素,只有环环相扣才能保证平安。3、充分吸取三明市麻醉事件的经验教训,使每个人都有安全危机感,只有病人安全,才有个人平安,医院才能平安。4、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制度是安全的根本保证。麻醉中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是非常重要的。加强术中监护,强化术后全程复苏。3、检查和反馈:制度有了,但落实是一道难题,有待慢慢解决。4、改进方法和措施:手术排班:科主任确认本来是规范管理的一条措施,但现在个别科室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科主任经常不确认,通知手术随意性很大。已影响到手术室麻醉科的正常运转。解决办法:关键在于抓落实。2009年12月1、计划和目标:关爱生命,节约用血,合理用血2、措施和实施:明确输血的目的:改善氧供、纠正凝血障碍、补充血容量、从而保证病人生命安全;要把血液当成“特殊药品”而不是“补品”。学习血液保护新理念,应该破除手术中必须输血的误区、要建议外科医生怎么样减少出血和渗血、探讨解决肿瘤病人不能自体输血的难题。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⒈Hb100/L不必输血、⒉Hb70/L应考虑输浓缩红细胞。⒊Hb70~100/L根据病情(心肺功能或出血情况)决定是否输血、⒋出血量30%可输入全血,输血前后必须有Hb的监测数据,输血15min内
本文标题:麻醉质量及安全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255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