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09集成电路系统设计基础试卷
1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2009学年第1学期考试科目:集成电路系统设计基础考试类型:(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学号姓名年级专业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阅人刘刘刘刘刘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总计20分)1.为了提高集成度所采取的途径不合适。A.提高微细加工技术;B.晶圆大直径化;C.芯片面积缩小;D.简化电路结构2.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为此他在200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A.WilliamB.ShockleyB.WalterH.BrattainC.JackKilbyD.JohnBardeen3.在图案发生器法中,规定版图基本图形为矩形。每个矩形条用5个参数进行描述,下面不属于矩形条描述参数的是A.矩形高度HB.矩形宽度WC.矩形左下角坐标X、YD.矩形宽度W所在的直线与X轴夹角A5.下列集成电路有源器件工艺中,潜在速度最高的是:A.CMOSB.NMOSC.BiCMOSD.GaAs6.在工艺的晶体结构中存在大量可高速迁移的电子即二维电子气。A.MESFETB.HBTC.HEMTD.MOS7.硅栅工艺出现后,MOS制作工艺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其原因主要是:A.形成了自对准技术B.硅栅比铝栅成本低C.硅栅容易制作;D.器件集成度更高28.下列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中不属于外延生长工艺的是A.P-CVD;B.MOVPE;C.MBED.LPE9.下列集成电路设计的表示方法中,不属于同类设计方法的是:A.CBIC;B.GA;C.ISPD.GS10.集成电路设计的最终输出是:A.电子产品;B.电路图;C.版图D.掩模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总计20分)1.描述集成电路工艺技术水平的五个技术指标为:、、芯片面积、晶片直径以及封装。2.在衬底(或其外延)上制作晶体管的区域称为区;一种很厚的氧化层,位于芯片上不做晶体管、电极接触的区域,称为区。3.摩尔定律是:。4.IC设计单位不拥有生产线,称为,IC制造单位致力于工艺实现,没有IC设计实体,称为。6.根据不同,常把MOS器件分成增强型和耗尽型两种。7.IC工艺中的“制版”就是要产生一套分层的版图掩模,为将来进行,即将设计的版图转移到晶圆上去做准备。8.薄层电阻又称方块电阻,其定义为正方形的半导体薄层,在电流方向所呈现的电阻,常用欧姆每方表示。其值直接反映的是。9.半导体集成电路薄膜制备的主要工艺有:外延、氧化、、。10.在单位电场强度作用下,载流子的平均漂移速度称为载流子的迁移率[cm2/VS],它反映了载流子在半导体内作定向运动的难易程度,其值的大小直3接影响。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1.在杂质半导体中多子的数量主要与温度有关。()2.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P型半导体中的电流主要是电子电流。()3.掺杂材料与材料系统的区别在于:掺杂材料的掺杂原子比率很高,材料系统的外来原子比率很低。()4.光刻胶可分为正性胶和负性胶两种,其中使用负性光刻胶时,未感光部分能被适当的溶剂刻蚀,而感光的部分留下。()5.利用二氧化硅把各元件所在的区域包围起来实现隔离的技术称为介质隔离。()6.在MOS及双极器件中,多晶硅(PolySilicon)常用于制作栅极、形成源极与漏极(或双极器件的基区与发射区)的欧姆接触。()7.半导体器件中的绝缘材料常用于电隔离及器件表面的钝化层,一般不用于充当离子注入及热扩散的掩膜。()8.随着工作频率的增加,一些诸如互连线的IC元件的尺寸变得很大,以至于它们可以与传输信号的波长相比,这时这些元件应定义为集总元件。()9.同时减小MOS器件栅长和栅宽以及氧化层厚度,可保持漏极电流不变,但导致器件占用面积减小,电路集成度提高。()10.以下版图中箭头X表示宽度,Y表示间距,Z表示交叠。()XYZ4四、问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15分)1.什么是多项目晶圆技术,该技术有什么意义?答:2.在怎样的条件下金属与半导体分别形成欧姆接触和肖特基接触?答:53.试从速度、功耗、负载能力三方面简单分析比较双极型器件、CMOS器件和Bi-CMOS器件的优缺点。答:4.SiO2膜在IC器件制程中作用巨大,试列举其三种以上的作用答:5.集成电路封装的主要作用有哪些?答:6五、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总计35分)1.请根据如下PSpice电路文件画出电路结构图和输入电压的波形图。(本题5分)ThisisRLCCircuitVIN10PWL(0010NS10V2MS10V)R11260OHML1231.5MHC1302.5UFR23020OHM.END解:72.如图为集成电路光刻工艺中的几个阶段,(本题共10分)(1)请将其按工艺流程重新排序并说明各步骤中的工艺名称。(4分)(2)掩模中的T型区域是曝光区域还是掩蔽区域?为什么?(3分)(3)简要说明刻蚀(或腐蚀)的含义。(3分)ABCD脱膜成型83.如图为某CMOS芯片剖面示意图,试指出:(1)1和2下部区域分别代表哪种类型的MOS管?主要区别是什么?(3分)(2)3所在的区域是什么类型的半导体?简称什么?如何形成?(4分)(3)试以简单的非门为例,说明为什么说CMOS是低功耗器件?(3分)GSDGDSN+N+P+P+P+NMOSPMOSN-SUBP阱N+1239四、如图所示为MOS电容在一定偏压情况下的示意图,(1)试分析在不同偏压情况下,在半导体界面附近形成累积层、耗尽层以及反型层的原因;(5分)(2)试简要分析在半导体界面附近形成累积层、耗尽层以及反型层过程中,MOS电容值的变化趋势(5分)2009秋《集成电路设计基础》考试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总计20分)12345678910CCC/DCAAC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总计20分)1,集成度、特征尺寸2,有源区;场区3,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即芯片上晶体管的数目,每隔18个月增加一倍或每3年翻两番。4,无生产线(Fabless)代工(Foundry)5,/6,阈值电压7,图形转移8,扩散薄层的杂质总量的多少9,外延、氧化、蒸发、淀积10,器件的工作速度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12345678910×××√√√××√×四、问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15分)101.什么是多项目晶圆技术,该技术有什么意义?答:多项目晶圆技术:将几到几十种工艺上兼容的芯片拼装到一个宏芯片上然后以步进的方式排列到一到多个晶圆上。多项目晶圆技术的意义:1)降低研制成本2)多项目晶圆技术(MPW)技术服务中心成为虚拟中心为无生产线IC和代工制造之间建立信息流和物流的多条公共渠道2.在怎样的条件下金属与半导体形成欧姆接触和肖特基接触?答:欧姆接触:金属与掺杂半导体接触时如里对接触区半导体材料重掺杂,使集中于半导体一侧的结(金属中有更大量的自由电子)变得非常薄,以至于载流子可以容易地利用量子隧穿效应相对自由地传输,使得金属-半导全结具有双向低欧姆电阻值的导电特性。肖特基接触:金属与掺杂半导体接触,使得金属与半导体在交界处形成阻挡层,处于平衡态的阻挡层对外电路呈中性。阻挡层具有类似于PN结的伏安特性。3.试从速度、功耗、负载能力三方面分析简单比较比较双极型器件、CMOS器件和Bi-CMOS的优缺点。答:双极型器件速度高、驱动能力强,但功耗大、集成度低。CMOS功耗低,集成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但速度低,驱动能力差,所以在既要求高集成度又要求高速的领域中也无能为力;Bi—CMOS综合了双极器件高速度,高跨导,强负载驱动能力和CMOS器件高集成度,低功耗的优点,给高速,高集成度,高性能的LSI及VLSI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4.SiO2膜在IC器件制程中作用巨大,试列举其三种以上的作用答:(1)用作选择扩散的掩膜;(2)用作器件表面保护及钝化;(3)用作器件中的绝缘介质(隔离、绝缘栅、多层布线绝缘、电容介质);(4)离子注入中用作掩蔽层及缓冲介质层等。5.集成电路封装的主要作用有哪些?答:(1)对集成电路起机械支撑和机械保护作用。(2)对集成电路起着传输信号和分配电源的作用。(3)对集成电路起着热耗散的作用。(4)对集成电路起着环境保护的作用。11五、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总计35分)1,解:2,(1)请将其按工艺流程重新排序并说明各步骤中的工艺名称。(4分)顺序:C(涂光刻胶)、D(曝光)、B(显影与后烘)、A(刻蚀)(2)掩模中的T型区域是曝光区域还是掩蔽区域?为什么?(3分)答:是掩蔽区域。因为正性胶显影后去除的是经曝光的区域的光刻胶。(3)简要说明刻蚀(或腐蚀)的含义。(3分)答:刻蚀(也称腐蚀)的主要内容就是把经曝光、显影后光刻胶微图形中下层材料的裸露部VinR1=60ΩR2=20ΩL1=1.5mH120+_3C1=0.25μFVin(V)010ns2ms1012分去掉,即在下层材料上重现与光刻胶相同的图形。广义上说,就是用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刻蚀掉希望被加工的那部分膜。3,(1)1和2下部区域分别代表哪种类型的MOS管?主要区别是什么?(3分)答:分别代表NMOS、PMOS。主要区别在于MOS管源漏区通道是N型还是P型。(2)3所在的区域是什么类型的半导体?简称什么?如何形成?(4分)答:是P型半导体,简称P阱,在N+或P+衬底上外延一层轻掺杂的外延层,然后用离子注入的方法同时制作P阱。(3)试以简单的非门为例,说明为什么说CMOS是低功耗器件?(3分)答:见图。作为门电路时没有贯穿电流,因此功耗低。4,四、如图所示为MOS电容在一定偏压情况下的示意图,(1)试分析在不同偏压情况下,在半导体界面附近形成累积层、耗尽层以及反型层的原因;(5分)答:A,当金属电极上所加正电压慢慢升高时,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空穴在库伦力的作用下远离半导体/氧化膜界面,从而形成没有载流子的耗尽层;B,当电压进一步升高并达到阈值电压时,半导体中的少数载流子电子在库伦力作用下被拉向耗尽层的上部(界面附近),于是在界面附近就形成了自由电子占多数的反型层;C,如果金属电极上加负电压,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空穴在库伦力作用下,聚集在半导体/氧化膜界面附近,于是就形成了空穴浓度高于衬底的“积累层”(2)试简要分析在半导体界面附近形成累积层、耗尽层以及反型层过程中,MOS电容值的变化趋势(5分)答:由于外加电压的变化,电容值由取决于氧化膜的厚度变化为取决于氧化膜的厚度及耗尽层的宽度,其变化呈凹谷特性。A.形成累积层时,MOS电容只与氧化层厚度有关;B.形成耗尽层时,MOS电容器可以看成两个电容器的串联。MOS电容随外加电压的增大而减小;C.形成反型层时,耗尽层厚度不再增加,MOS电容不再减小,如果这时继续增大电压,耗尽层电容将增大。两个电容串联后,MOS电容将增加。
本文标题:2009集成电路系统设计基础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318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