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试运投产管理办法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一、总则(一)试运投产是一项系统的连续的和存在一定危险的工作,为加强中石油辽河油田海城后英燃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各类试运投产工作的管理,使投产工作确实做到合理有序,确保安全、平稳的实施试运投产工作,使之符合所需质量安全环保要求,特制订本办法。(二)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单位的各类试运投产管理。二、职责(一)公司生产运行部是试运投产工作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1.负责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及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试运投产工作管理的法规、政策和规定。2.组织制定公司试运投产工作管理规章制度、管理规定并监督和检查执行情况。3.负责组织公司工程技术部和质量安全环保部对试运投产项目投产方案的编制、审定和备案工作。24.负责组织相关人员现场督导试运投产项目,必要时聘请相关专家参与督导工作。5.建立完善的试运投产管理体系,成立试运投产管理专门机构,由公司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组成,配备的人员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确保有效开展工作。6.负责试运投产工作的具体实施。7.负责试运投产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8.负责试运投产项目相关记录和档案的管理工作。(二)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试运投产工作的安全监督。(三)公司工程技术部负责试运投产项目的预验收工作。三、试运投产项目审批(一)各类试运投产项目投产前必须经过公司领导审批。(二)各类试运投产项目在投产前必须编制投产方案并经过领导审批。(三)各类试运投产项目在投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审批后的投产方案执行。四、试运投产置换方法(一)应划分出场站、管网、调压撬等置换区间,各部分可单独置换,也可不同部分联合置换。(二)确定场站、管网、调压撬分别采用何种置换方式投产,3一般有间接置换和直接置换两种方式,可选定一中,也可两种都用。(三)间接置换时惰性气体宜采用氮气。(四)置换天然气流速应小于5m/s。直接置换完毕检验标准:连续3次测定含氧量,每次时间间隔5分钟,含氧量<2.0%或连续3次测定天然气浓度,每次时间间隔5分钟,天然气浓度>90%;间接置换完毕检验标准:连续3次测定天然气浓度,每次时间间隔5分钟,天然气含量>90%。(五)天然气输配系统的试运投产应对各节段工作作出具体时间安排。五、试运投产具备的条件(一)试运投产项目工程施工应完工,符合设计文件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并通过预验收。(二)试运投产方案应经审核批准。(三)各项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运行报表和安全管理制度应按实际生产情况编制完成。(四)工艺流程图、管网布置图等主要图纸应绘制完成。主要设备、电气、自控系统、通讯、消防报警系统图纸资料应齐全;(五)工艺设备、阀门编号应完成。介质流向应标识清楚。(六)管网与阀门41.管网与阀门强度试压、严密性试压应合格。管线与阀门吹扫作业应完成并合格。2.管网标志桩、测试桩、转角桩等标识已埋设完毕。(七)场站工艺与设备1.场站工艺与设备应安装完毕并具备操作条件。强度试压、严密性试压应合格。场站吹扫作业应完成并合格。2.放空、点火设施应具备操作条件。给排水系统应安装完毕。生活设施、交通工具、办公设施配备基本满足试运投产需要。3.容器应经相关资质单位检定合格并出具检定合格证。同时按压力容器相关规定办理注册登记与使用许可手续。4.设备应经相关资质单位检定合格并出具检定合格证。(八)电气与防雷防静电接地系统1.电气设备和供配电系统应安装完毕,具备使用条件。2.防雷防静电接地系统应施工完毕,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九)可燃气检测报警系统应安装完成,并经有资质的单位检定合格。(十)消防系统应经地方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并办理相关手续。(十一)仪表、自控系统1.仪表、自控系统应安装完毕,主要运行参数应具备检测手5段。2.天然气流量计及必要的气体分析仪表应按照相关规定检定合格。(十二)通讯系统1.通讯系统应安装完毕,具备使用条件。2.应具备临时及应急的通信手段,以确保试运投产期间通信指挥的需要。(十三)按照设计文件配备相应维检修设备及人员,特殊工种应按照相应规范取得相关证书。(十四)试运投产项目涉及的电力供应、通信服务、消防供水、天然气供销、消防警戒等有关供需合同协议应全部签定完成,合同中应落实试运开始前达到电通、水通、通信通、气通的时间要求和使用数量等。六、试运投产准备工作(一)试运投产前应成立试运投产组织指挥机构,并确定相应职责。组织机构包括:1.试运投产领导小组;2.试运投产现场指挥组;3.试运投产各专业小组,包括:(1)置换操作组(分若干小组);6(2)管网巡查组;(3)HSE组;(4)综合保障组;(5)试运投产保运组。4.可根据试运投产项目的具体情况设立试运投产专家小组。(二)人员准备1.按照实际生产需要和公司有关规定要求,应完成日常操作岗位人员配置及审批工作。2.运行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应进场熟悉现场、工艺流程、设备情况。3.试运投产组织指挥机构应建立并运行;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应建立,运行人员应经过培训考核,持证率100%。(三)试运投产所用各类器材、物资应按定人、定点、定时原则逐项准备齐全到位。并有专人负责检查落实情况。(四)安全准备1.应组织参加试运投产的有关人员对试运投产方案进行学习,熟悉掌握方案内容并经过预演练。2.试运投产应急预案应制定完成,组织参加试运投产的有关人员学习,掌握抢险应急方法和处理程序,并经过预演练。3.应与当地公安、消防、医疗急救等部门取得联系,做好投7产期间社会治安和安全防范以及险情出现后的紧急疏散、火源控制等措施。保产抢修用的救护车、消防车、抢险车应在指定位置戒备。4.组织施工单位及关键设备供货厂家成立试运投产保运组,及时处理投产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五)应做好试运投产项目所涉及范围内的对外宣传和安全告知工作。七、试运投产安全措施(一)所有参加试运投产人员均应服从试运投产领导小组领导,按指令行动,不违章指挥,不违章操作。(二)试运投产前,应对参加试运投产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三)试运投产作业现场应保持清洁、整齐,不应随意放置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四)试运投产期间,应根据相关规定划定试运投产警戒区域,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牌,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现场操作人员应按规定穿防静电工作服并佩戴标志。警戒区内严禁携带火种。(五)除工程车外,其余车辆不准进入试运投产警戒区内。工程车辆必须带防火帽。8(六)各种开关、控制器、仪表信号装置、电气设备、易燃物品要悬挂明显标志,严禁乱摸。凡不属于自己职责或安全措施不齐备的设施,禁止乱动。凡挂有“危险”、“禁止动手”、“禁止入内”等标志的地方,严禁触动。(七)安全设施和消防设施应加以保护,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和损坏。(八)放散点应配置两人以上并用警示带围出一定的区域,无关人员不得围观。各作业点均应配置对讲机,通讯畅通。(九)防火防爆区内使用的各种工具,应采用不会发生火星的工具。(十)置换过程中应控制气体流速小于5m/s,天然气的压力不应迅速升高。上一阶段置换分析合格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置换工作。(十一)试运投产工作不宜选择在夜间与阴雨天进行。遇雷雨天应暂停置换。(十二)对邻近放散点的居民、工厂单位逐一宣传并检查,清除火种隐患。放散点周围应设20m以上的安全区。(十三)试运投产期间,试运投产警戒区内未完工程应停止,在做好安全隔离措施后,所有施工人员应撤离现场,待试运投产完成,生产运行平稳后,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要求办理相应手续9后,方可继续施工。八、单体设备试运投产(一)单体设备试运投产工作界面的划分1.天然气输配系统设备单体试运投产以厂家技术人员为主,所属单位、施工单位参加。2.设备单体试运投产合格后,施工单位应继续担任试运投产保运任务直至投产工作全部结束。(二)天然气输配系统中试运转设备通常有压缩机组、电力变压器、发电机、消防水泵、调压撬装设备、锅炉。九、置换投气(一)置换投气前的检查和确认1.由试运投产领导小组组织专人对试运投产方案的落实情况逐一检查。2.检查置换投气作业现场应清洁,无闲杂人员逗留。3.检查置换投气范围内的计量仪器、仪表应全部经过相关资质单位的检定。4.检查置换投气所必需的通讯工具、检测工具、安全设施、警示标志和临时管道应全部备齐或安装就绪。5.检查各置换管段的进气点置换工艺操作人员、技术人员、主要设备厂家人员、抢险人员应到位待命。106.检查各放散点放空用的临时管线应连接好。各放散点负责人、安全员、救护人员、气体检测人员和消防人员应到位待命。7.检查保产的救护车、消防车、抢险车应在指定位置戒备到位。(二)置换投气宜采用从输气管道的末站(或分输站)至门站前管段、门站工艺管网、供气干线、调压站工艺管网、最后到用户配气管网,依次逐段置换投气方式。每置换投气完成的管段内天然气可作为下一段的置换气源。(三)置换投气范围内的工艺管网和管道放散阀门开启时间应略早于天然气进气控制阀门。(四)置换投气时应进行稳压测试。(五)应严格按照审批后的试运投产方案执行具体置换投气步骤。十、试运投产应急管理(一)试运投产前应制定针对不同突发事件的试运投产应急预案,预案中应写明外部应急救援机构及通信联络方式。并组织参加试运投产的有关人员学习应急预案,掌握抢险应急方法和处理程序,并经过预演练。(二)试运投产过程中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1(三)发生事故后应按照相关规定立即上报公司生产运行部。并做后续处理。十一、试运投产有关数据资料管理(一)试运投产过程中应按时测取并记录流量、温度、压力等运行参数。(二)应记录整个投产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三)试运投产结束后应编写试运投产工作总结。(四)试运投产结束后应汇总保存的投产资料包括:1.试运投产方案;2.试运投产有关数据、资料;3.试运投产工作总结。
本文标题:试运投产管理办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324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