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2016下半年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精选真题及中公教师命中分析
2016下半年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精选真题及中公教师命中分析考题:初中历史《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初中历史《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如来佛、观音菩萨以及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的图片,并提问:同学们知道他们是哪个宗教中的人物吗?这些宗教是什么时候在我国发展起来的?顺势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佛教的传入教师指出佛教是当今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并提问:佛教在什么地方兴起?又在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它的教义是什么?教师请同学阅读教材,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主张今生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得到幸福。(二)道教的兴起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看的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都是道教尊奉的人物。道教是如何兴起的?它的教义有哪些?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道教是土生土长,在民间兴起,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三)盛行的原因教师展示白马寺、四大佛教圣地和四大道教圣地的图片,并提问: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发展如何?为什么它们得以传播和发展?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之后自由发言,最后教师总结:受到了统治阶级的扶持,被统治阶级所利用,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环节三: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归纳。作业:课下搜集有关佛教和道教的故事,下节课分享。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谈谈佛教对我国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学科专业知识类】【参考答案】佛教传入中国后,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哲学方面,佛教的心性论、人生论、认识论和辩证法,都对我国哲学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在艺术方面,随着佛教的传播,兴起了建塔造像的佛教艺术,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塔寺建筑。其中有不少仍保存至今,成为我国一些地区的风景名胜。世界闻名的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更是我国雕塑艺术的宝库。唐代大画家阎立本、吴道子皆以擅长佛画而知名于世。在天文、医药等方面,佛教的影响也十分突出。8世纪的高僧一行,制定《大衍历》,测定子午线,对我国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于医药,由印度翻译过来的医书和医方,仅隋朝和唐朝史籍的记载就达十余种。2.请你说说历史课堂中教学方法有哪些?【教学实施类】【参考答案】第一类基于讲授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谈话法以及图示教学法。第二类基于活动的教学方法有小组讨论式课堂教学法、探究式课堂教学法、情景实践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和史料教学法。[page]考题:初中历史《张骞通西域》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初中历史《张骞通西域》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课件展示水果:葡萄和石榴,并提问:你吃过这些水果吗?你知道它们的原产地在哪吗?它们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原的呢?顺势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西域的地理概念教师展示地图,询问西域具体在哪呢?与学生一起看图,确定一下它的地理位置。学生观察地图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二)张骞通西域1.两次出使西域课件出示“招贤令”,提问该“招贤令”所招募的使者是谁?他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思考,回答问题。教师继续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问张骞共出使了几次西域?两次出使的情况怎样呢?请同学们找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成果,并填写表格。2.张骞的精神教师播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引导学生设想张骞出使西域会遇到的艰险。学生思考回答:自然环境恶劣;被匈奴俘虏;食物匮乏等。教师继续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张骞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学生思考,教师总结:不畏艰险、勇于奉献、志存高远、忠于祖国等。3.影响教师出示PPT,提问汉朝和西域各国的频繁往来给彼此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分小组讨论张骞通西域有什么历史意义?小组讨论结束,小组代表发表意见,教师总结。环节三:小结作业小结:回顾本节课所讲内容,结合上节课内容,总结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及意义。作业:搜集材料,设计以“张骞通西域以及开通丝绸之路”为主体的板报,并评比。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如何评价丝绸之路?【学科专业知识类】【参考答案】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汉朝的兴盛。此外,它至今仍是中西方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更好地加以利用。2.你引导学生如何分析与评价历史人物?【教学实施类】【参考答案】(1)塑造出生动具体的历史人物,全面的了解历史人物。讲述人物的具体事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衣着打扮等,塑造出生动的形象。这样会使分析评价历史人物时更加客观、准确。(2)褒贬功过。在建构人物形象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人物的功过是非,做出正确的评价,认识历史人物的本质。评价历史人物,可以采用“寓论于史”的方法,把对人物的褒贬寓于史实的叙述中,也可以在叙事完毕后,用“画龙点睛”的办法点一下,给他一个评语。[page]考题:初中历史《英国的宪章运动》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初中历史《英国的宪章运动》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国际歌》,并提问:有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简单阐释国际歌的意义,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英国宪章运动的起因教师展示“卢德运动”的图片,提问:为什么这一时期的工人要摧毁机器?学生结合教材思考后得出。(二)宪章运动的中心内容教师引导并提问:为什么把这次英国的工人运动叫做宪章运动?学生阅读教材得出。教师播放英国宪章运动的视频,并提问:这次运动的斗争形式是什么?学生观看视频回答,之后教师总结:这次工人运动采用了罢工和向议会递交请愿书的形式。教师适时展示图片《宪章运动中的群众集会》,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这一史实。之后教师展示《人民宪章》的内容,请学生结合材料思考:这次运动的斗争形式是什么?它的中心要求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宪章运动的中心要求是争取普选权,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三)英国宪章运动的性质教师展示法国里昂工人运动的口号,请学生结合卢德运动思考:这次工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自由交流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参与人数和提出的要求两方面来思考。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分析并总结:这次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环节三: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作业:请学生课下收集法国里昂工人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运动的资料,下节课分享。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请你说一下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和教训?【专业知识问题】【参考答案】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它给资本主义以第一次沉重打击;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丰富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以致在公社成立后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最终导致公社失败。公社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2.选择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原则?【专业知识问题】【参考答案】(1)目标性原则根据并围绕着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资源,以使教师和学生运用这些资源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2)思想性原则课程资源的选择要注重其所呈现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要选择那些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历史的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对历史进行正确的认识。(3)精选性原则历史课程资源有多种多样,要对各种资源进行筛选,选取反映历史真实状况、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资源,使资源的利用有助于学生对学习重点的理解。(4)可行性原则课程资源的选择和运用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考虑到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课程资源必须易于在教学实际中应用,并且省时、有效。[page]考题:初中历史《左宗棠收复新疆》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初中历史《左宗棠收复新疆》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课件展示古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提问:这首诗中说的大将是谁?学生回答大将为左宗棠。之后教师设疑:左宗棠是怎样一步步收复的新疆呢?从而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塞防”“海防”之争教师展示阿古柏入侵新疆的有关材料,使学生对其侵略新疆有个大致的了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面对中国边疆危机,当时朝臣李鸿章和左宗棠出现了什么争议?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能够得出:李鸿章注重东南沿海边防,弃西北塞防。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主张收复新疆。教师总结:李鸿章和左宗棠的争论其实实际上是“海防”、“塞防”的争论,左宗棠认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因此,左宗棠的建议获得了朝野赞扬,清政府下定决心收复新疆。(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教师课件展示收复新疆的进军地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地图总结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学生自主总结,之后教师邀请学生进行分享,锻炼历史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总结:为收复新疆制定了分三路进军,“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然后进攻吐鲁番,打开南疆的门户,紧接着挺进南疆,收复喀什噶尔,1878年,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三)收复新疆的意义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自由交流讨论收复新疆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对内和对外等角度分析。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分析并总结:收复新疆保卫了祖国的西北边疆,维护了祖国的安全;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打击了沙俄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环节三: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创作图示,加深对左宗棠收复新疆过程的认识。作业:找一找有关左宗棠的历史故事,下节课分享。板书设计左宗棠收复新疆一、“塞防”“海防”之争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三、收复新疆的意义答辩题目解析:1.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专业知识问题】【参考答案】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后历代中央政府从没有放弃对新疆的管理。2.请你说说日常的备课工作应该包括哪些环节?【教学设计问题】【参考答案】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备课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教师实现授课环节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我认为备课工作应该包括三个环节:第一步:备教材。熟悉教材、钻研教材是提高课堂质量、达到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必须做到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熟稔,对教学目标的明确,只有充分理解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后,才会有明确的导向性,才能确保做好教学工作。第二步:备教法。教法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在此环节中,教师应首先考虑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针对难易程度来决定教法,对于简单的知识点,可以给予简单引导,或者让学生自行消化:遇到有难度的内容,教师应找准关键问题、进行点拨,帮助学生进行思路分析,进而掌握知识。第三步:备学生。备学生是课堂教学中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核心。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气质各不相同,接受能力也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入手,在备课时设身处地考虑全体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划分教学对象,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只有做好这三个方面,才能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page]考题:初中历史《忽必烈建立元朝》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初中历史《忽必烈建立元朝》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师提问: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呢?这个民族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呢?教师引导,顺势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元的建立教师提问:元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呢?借助PPT展示动态地图,演示元朝建立及统一全国的过程,学生结合教材回答。(二)元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往教师提问:忽必烈将如何统治全国呢?教师从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中外交往方面设计表格,让学生利用表格并通过小组自学的方式来学习。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完成表格,之后请小组代表发
本文标题:2016下半年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精选真题及中公教师命中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459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