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5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1第五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2第一节审计目标一、审计目标的含义与影响因素二、审计总目标三、审计具体目标3一、审计目标的含义与影响因素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它体现了审计的基本职能,是构成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石,是整个审计系统运行的定向机制,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一、审计目标的含义与影响因素影响审计目标确立与变更的因素:1.社会需求是影响审计目标确立的根本因素2.审计能力是影响审计目标确立的决定性制约因素3.社会环境的制约使审计目标成为现实的审计目标(国家法律、法院判决、社会团体)5二、审计总目标(一)审计总目标的演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审计总目标演变的三个阶段:(1)以查错防弊为主要审计目标阶段。(2)以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性为主要审计目标阶段。(3)查错防弊和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性两目标并重阶段。6二、审计总目标(二)现阶段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总目标准则的规定P981.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P99(1)-(4)2.评价财务报表的公允性P99(1)-(3)7三、审计具体目标(一)具体目标的确定依据具体目标必须根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和审计总目标来确定。8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上的认定有些是明确表达的,有些则是隐含表达的。9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例如,管理层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存货及其金额,意味着做出了下列明确的认定:⑴记录的存货是存在的;⑵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同时,管理层也做出下列隐含的认定:⑴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⑵记录的存货都由被审计单位拥有。10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均做出了认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就是要确定管理层的认定是否恰当。11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⑴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⑵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12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⑶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⑷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⑸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13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⑴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⑵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14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⑶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⑷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15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⑴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⑵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16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⑶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⑷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17【例题】1、甲公司将2007年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列入2006年度的会计报表,则其2006年度会计报表违反的认定是()。A.存在B.估价C.发生D.完整性答案:C解析:2006年度将并未发生(实现)的收入挤入了会计报表。18【例题】2、下列各项中,属于期末帐户余额“完整性”认定的是()。A.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存货均存在并可供使用B.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C.当期的全部销售交易均已登记入账D.期末已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原则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19【例题】答案:B解析:A属于存在或发生认定;C属于交易和事项完整性认定;D属于估价或分摊认定。20【例题】3、被审计单位当年购入设备一台,会计部门在入账时,漏记了该设备的运费。则被审计单位违反的“认定”是()。A.存在B.完整性C.计价和分摊D.分类答案:C解析:固定资产在确定入账价值时,漏记了运费,表明该资产的总值估价不正确,不符合计价和分摊认定。21二、具体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了解了认定,就很容易确定每个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并以此作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22二、具体审计目标(二)具体审计目标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⑴发生由发生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发生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列人财务报表,它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23二、具体审计目标⑵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发生和完整性两者强调的是相反的关注点。发生目标针对潜在的高估,而完整性目标则针对漏记交易(低估)。24二、具体审计目标⑶准确性由准确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准确性与发生、完整性之间存在区别。25二、具体审计目标⑷截止由截止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⑸分类由分类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26二、具体审计目标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⑴存在由存在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⑵权利和义务由权利和义务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27二、具体审计目标⑶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⑷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28二、具体审计目标3.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相关事项在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正确性实施审计。29二、具体审计目标⑴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⑵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30二、具体审计目标⑶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⑷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31第二节审计范围一、审计范围的含义财务报表的审计范围是指为实现财务报表审计目标,审计师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实施的恰当的审计程序的总和。恰当的审计程序是指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是恰当的。32第二节审计范围⑴审计程序的性质;⑵审计程序的时间;⑶审计程序的范围。审计范围受限33第二节审计范围二、确定审计范围的依据审计准则职业判断34第三节财务报表循环一、审计业务的循环分块法二、各循环之间的关系35一、审计业务的循环分块法两种标准:(一)按财务报表的项目进行划分是对报表的每个账户余额单独进行审计。此法下对审计工作的“分块”通常使工作效率低下,因为该法将紧密联系的相关账户(如存货和产品销售成本)人为分割开,从而会造成整个审计工作的脱节和重复。36一、审计业务的循环分块法(二)按业务循环进行划分是将财务报表分成几大块进行审计,即把紧密联系的交易种类(含事项,下同)和账户余额归入同一块中。循环法不仅使审计工作更便于管理,而且有助于更好地对审计小组的不同成员分派任务。37二、各循环之间的关系货币资金筹资与投资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员工服务与生产循环38第四节审计目标的实现过程一、计划审计工作二、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三、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四、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39一、计划审计工作一般来说,计划审计工作主要包括:1.进行初步的业务活动;2.制定总体审计策略;3.制定具体的审计计划。40一、计划审计工作计划审计工作不是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41二、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实际上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地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主要包括:P106(1)-(4)42三、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本身并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实施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和实质性程序。43四、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本阶段主要工作有:P106(1)-(6)
本文标题:第5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48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