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卷(五)及答案解析
1夏朝①西周东周②西汉东汉③西晋2020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卷(五)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与“黄河流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人面鱼纹彩陶盆”等信息相关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B.半坡居民C.北京人D.河姆渡人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3.“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A.儒家思想B.墨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A.统一文字B.修筑道路C.开凿灵渠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5.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6.“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北宋()A.统一文字B.独尊儒术C.创立科举D.重文轻武7.《皇明祖训》记载:“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材料反映了明朝()A.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B.设立军机处加强君权C.废除丞相制度,加强君权D.设行中书省,加强中央集权8.《中国历史十五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A.闭关锁国B.休养生息C.轻徭薄赋D.重文轻武9.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A.商朝、秦朝、三国B.秦朝、南北朝、北魏C.商朝、秦朝、南北朝D.秦朝、南北朝、十六国10.“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园林化为一片灰烬。”这段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这种说法的依据在于()A.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B.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C.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D.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12.“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维新变法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运动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3.“山歌越唱越开怀……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民歌中的“革命路径”是指A.占领中心城市B.实施战略决战C.和平夺取政权D.农村包围城市14.1934年,张学良为东北大学校刊题词:“现在唯一救国之方,是坚确决心,把我自己无条件的贡献给社会和我的国家。”下列属于张学良实践自己誓言的行动是()A.投身辛亥革命B.参加南昌起义C.发动西安事变D.卢沟桥抗战15.右图所示1954--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社的推动C.“大跃进”的发动D.人民公社化的掀起16.“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A.建立的原因B.建立的目的C.发挥的作用D.发展的过程217.1999年12月19日下午5时,第127任澳督韦奇立在澳门总督府进行最后一次的降旗仪式,为政权移交仪式拉开序幕。澳门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B.为解决香港回归的问题提供了经验C.标志着“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得到成功运用D.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18.《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文中的“他”是指()A.焦裕禄B.邓稼先C.袁隆平D.钱学森19.印度电影《流浪者》的男主人公在黑暗的现实面前,向神哭诉到“法官的儿子还是法官,小偷的儿子还是小偷”。这反映的是()A.种姓制度的苛刻B.公平的社会秩序C.奴隶主的专权D.印度的法制规范20.伯里克利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还建立了津贴制度。这些做法有利于()A.保证公民参政议政B.维护帝国版图C.为城邦所有居民争取民主D.提高雅典军队的战斗力21.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是()A.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B.实行殖产兴业政策C.学习西方生活方式D.建立新式军队22.诗句“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级终”描述当属()A.美国的历史B.苏联的历史C.英国的历史D.法国的历史23.罗斯福上台后,雷厉风行地开始了“新政”。在上任后短短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国会与他高度配合,一口气制定了15项重大立法,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上述措施体现了“新政”突出的特点是()A.整顿银行B.国家干预经济C.发展对外贸易D.改变资本主义制度24.1943年2月罗斯福为某一战役的胜利向斯大林贺喜:“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战役是()A.诺曼底登陆战B.莫斯科战役C.斯大林格勒战役D.柏林战役25.联合国成立70多年来,提出并通过了多个禁核条约,组织了一系列维和行动,促成了200多个和平协定。材料反映了联合国()A.促进了国际合作B.促进了经济发展C.打击了恐怖主义D.维护了世界和平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三: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4分)(2)材料二中唐太宗推行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试举一个唐朝时主动对外交往的事例。(2分)(4)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是什么?(4分)2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材料三: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3(1)指出材料一中的“大会”的名称及召开的意义。(4分)(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中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什么?(4分)(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历史场景?这一令人激动的场景发生的时间?(4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运动”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它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它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被认为是冲破黑暗中世纪的一道“曙光”。——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摘自《共产党宣言》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活中国政治上、道路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1)材料一中的“运动”指哪一事件?其核心思想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中的文件发表有何历史意义?在其科学理论指导下,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什么?(4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什么?为将中国“引到光明世界”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6分)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如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材料二:他是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一生共获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被称为“发明大王”。他的名言是:“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1)指出材料一中A点和B两点所对应历史时期工业革命的名称。(4分)(2)材料二中他是谁?他那个时代发明对人类社会有什么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4分)42020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卷(六)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与“黄河流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人面鱼纹彩陶盆”等信息相关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B.半坡居民C.北京人D.河姆渡人【答案】B【解析】半坡人,是我国最早进入农耕时代的居民代表,过着定居生活,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内,他们会种植粟、白菜、芥菜等农作物,会饲养猪、狗等家畜,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是他们的日常生活用具,会烧制彩陶。故选B。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依据题干信息“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可知,商鞅变法注重法治;依据材料信息“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商鞅变法稳定了社会秩序,故A正确。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CD。故选A。3.“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A.儒家思想B.墨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材料可以知道,“一断于法”是运用严格的法规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故选D。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A.统一文字B.修筑道路C.开凿灵渠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根据所学知识,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在政治上秦朝创立的一套
本文标题:2020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卷(五)及答案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508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