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中早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叶暄)
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中早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叶暄十九大报告:要在“幼有所育”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办好学前教育”。讲座的内容提要:一、早教在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中的意义二、早教开始的最佳时间三、早教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四、早教在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中的实践一、早教在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中的意义(一)脑科学理论婴幼儿期大脑的发育速度脑重占成人脑重体重占成人出生370克25%5%6月700克50%2岁3倍3岁70-80%25%7岁1700克90%以上0-3岁是人的一生中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宝宝处在黄金期发展速度惊人时间短而功效大影响深刻而久远(二)心理学理论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发展的关键动力有两个:一是敏感力二是“吸收性”心智幼儿早期有很多重要的敏感期敏感期: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制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失。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印度狼孩”的故事1920年10月,一位印度传教士辛格,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丛林中,发现了一个被狼养大的女孩,她是在出生6个月左右被母狼带到山洞里,从此与狼妈妈生活在一起。被发现的时候她8岁大,但是她不能站立行走,只会跟狼一样爬行;她不会说话,只会像狼一样嚎叫。从此,辛格开始努力地培养她,希望她能够学会人类的语言。这个过程是艰苦的,并且收效甚微。狼孩用了25个月才开始说第一个词“MA”,用了7年才学会了45个单词,直到她死去的那一天,都不能说一句完整的话。狼孩事件说明什么?因为狼孩自幼离开人类环境,她的语言能力和智力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破坏,错过了语言教育的敏感期。敏感期一旦错过,再想弥补,那就是费时费力且收效甚微的事。可见严重错过敏感期后,对人类正常发育造成多大伤害。那么,语言的敏感期到底是什么时候呢?蒙台梭利博士提出:语言的敏感期在0-6岁,又可以细分为:•哭闹敏感期(0——6个月)•咿呀学语敏感期(3——6个月)•认物敏感期(7——9个月)•称呼敏感期(8——11个月)•说话敏感期(1——2岁)•儿歌敏感期(2——3岁)•词汇掌握敏感期(5——6岁)除语言敏感期之外的敏感期两个月是视、听、味、嗅、触等感觉训练的敏感期六个月是多种食物口味和学习咀嚼的敏感期三到四个月是翻身能力发展的最佳期七到八个月是爬行能力的最佳期十一到十二个月是独立行走能力发展的敏感期一周岁内是急切地以双手和舌头探索环境的敏感期出生到两岁是行走的敏感期关键期是指孩子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只要错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关键期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来的格赛尔“爬梯实验”格赛尔也对其他学习领域进行试验,比如:认字、穿衣、数数,甚至将试验领域扩展到成人的学习过程。格赛尔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学习并不是越早越好,每种教育都存在着各自的“最佳教育期”。二、早教开始的最佳时间早教应该从零岁开始。实际上,从孩子存在,甚至在母体的时候,孕期的胎教等都属于早期教育。早教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0至1岁,这个时期宝宝大脑的发育是最快的,我们称为金钻期。•第二阶段1至3岁,宝宝的脑发育还是成增长形式的,但跟0至1岁比,速度明显缓慢,这个时期我们称为银钻期。•第三阶段3至6岁称为平缓期,这个时候宝宝的很多东西已经成型了,当你发现你想去教育宝宝某些东西的时候会发现很累很累。三、早教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随机教育生活教育自然教育只教不考知识潜能•数学:123加减乘除逻辑、顺序•语言:中文英文等听后能模仿,记得快•音乐:五线谱乐器乐感、听觉、记忆能力早教不是把教育提前化,不是教幼儿知识,而是潜能开发,培养幼儿感觉、动作、语言、认知、行为和习惯,发挥最大潜能。早教的三原则•重复性(至少5遍,甚至20遍)•一致性•适龄性早教的三技巧•让体验充满快乐•鼓励宝宝•认同宝宝的表达早教主要内容•感官发育•体能发育•人格发育•语言发育•音乐发育•识别发育•社交发育以识别发育为例对8-12月龄的宝宝要抓住“物体永恒性的培养”的关键期“躲猫猫”——建立稳定的预期以自我认知为例自我认知:自我观察、自我觉知、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宝宝对镜像产生兴趣我国学者刘金花(1993)通过“点红实验”把婴儿从自我认识出现所经历的阶段做了划分:1.戏物阶段(9-10个月):把镜子当玩具;2.与镜像伙伴游戏阶段(12-14个月):对镜中的映像关注,当作伙伴微笑、寻找;3.相倚性研究阶段(18个月):注意镜子里外物体的对应关系;4.自我认知出现阶段(21个月):借助镜子立即摸到自己鼻子上的红点,自我认知出现质的飞跃。6-9月,自我认识,意识自己是镜象动作的来源,开始抵制不想做的事,表达自己的愿望;1-2岁,自我命名,开始称呼自己为“宝宝”或“我”,对自己的成就感到得意;2-3岁,自我评价,能自己完成在早期需要妈妈完成的事情,摆脱父母独自探索环境,用喜欢不喜欢表达自己感受,开始更多地声张独立。自我意识发育四、早教在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中的实践1.最好的早教就在家庭,是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2.早教内容要根据宝宝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3.早教要抓住宝宝成长中的“敏感期”、关键期,教育效果事半功倍4.早教的注意事项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早教中注意观察宝宝的多元智能,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我能独坐了每个“第一次”都是宝宝学能发展重要一步…7个月第一次学会坐我能把头举得高高的第一次迈步扑向你的怀抱我能抓到积木4-6个月第一次出现手眼配合“第一次”捏起小丸6个月第一次对自己的名字作出反应7个月第一次学会手势10个月第一次甜甜地叫“妈妈”每个“第一次”都是宝宝学能发展重要一步6月第一次进食泥糊状食物7-9月第一次尝试软固体食物10-12月龄第一次进食固体食物每个“第一次”都是宝宝学能发展重要一步对宝宝的早期教育一定要抓住成长中的“敏感期”关键期,教育效果事半功倍1.5-3岁小肌肉发展敏感期1.5-4岁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3岁自我意识敏感期1.2-2.5语言敏感期2.5-4岁社会规范敏感期1.5-3岁小肌肉发展敏感期特点:喜欢抓、投、舀、捏、拧、敲、提、拉、插、穿、夹、抠、剪等精细动作。建议: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训练小肌肉,尤其是手眼协调能力的材料。抓住孩子爱动手的特点,家长可以让孩子整理玩具、系扣子、拧瓶盖、抹桌子、扫地、帮助妈妈择菜等,既培养了手部动作的技巧,也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1.5-3岁自我意识敏感期特点:区分我的、你的、我和你的界限。主要表现:从开始说“我的”到开始说“不”到开始打人、咬人、再到模仿他人,渐渐地孩子们有了自我意识,如果发生不符合他心思的事情就会大哭大闹,孩子们的表现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出现的年龄2-3岁。建议:当孩子打人咬人的时候,我们只需制止孩子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打S你”只是排除的意思,不要去谴责,也不要去说教,因为那和粗野的行为是不同的,我们就让孩子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使用他的自我吧。1.5-4岁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特点: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他常常会做出一些我们不理解的细小动作,比如捏起一片掉落的叶子不停地往花盆里插,或是摆弄着花手绢怎么看也不烦,我们不明白的他们却能从中看到更多的奥秘。建议:此时期正是我们培养孩子对事物学会观察入微的好时机,带着疑问和想法去认知世界,再好不过。1.2-2.5语言敏感期特点:语言的启蒙始终伴随着婴幼儿,甚至是胎儿期。对着婴儿说话,婴儿的咿咿呀呀学语就开始了语言敏感期。建议:大自然赋予了孩子这种能力,从观看爸爸妈妈说话的口型直到突然开口说话,这个过程就是语言敏感期积攒的力量。有些孩子说话晚,如果不是病症,那么就有可能是环境的影响所至,不管他会不会说话,我们都要不断给他注入“养分”,多和他说话、听听故事,当他需要表达自我感受时,自然就开口说话了。2.5-4岁社会规范敏感期特点:开始喜欢结交朋友,喜欢参与群体活动,这就说明孩子进入了社会规范的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的教养有助于孩子学会遵守社会规则、生活规范,以及日常礼节,抓住时机教养,有利于将来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和他人轻松交往。建议:和更多的孩子接触。一般2岁半的孩子家长就可以准备入园了,幼儿园可以提供良好的交友环境。经常陪伴宝宝,给予宝宝安全感要让宝宝处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关注孩子的发展潜力,不要错过关键期避免溺爱,鼓励宝宝大胆尝试,摒弃包办代替让宝宝在游戏中学习要宝宝做到,父母要先做到早教的注意事项早期教育游戏选择原则1.宝宝为主,积极反馈2.兴趣出发,乐趣无限3.社交融合,亲密互动4.灵活多变,富有弹性游戏是宝宝学习和发展的基本途径抬头(适合1-2月个宝宝)转头(适合2-4个月宝宝)藏猫猫(适合4个月以后宝宝)婴儿被动操(适合4个月以后的宝宝)抓握(适合5-6个月宝宝)爬行游戏(适合8个月以后宝宝)推车走练习(适合12个月以后宝宝)学动物游戏宝宝边游戏边练习走/爬/跑/跳的动作配合声音和表情,既可锻炼身体,又可促进大脑协同能力发展玩小兔子蹦蹦跳等游戏、跳台阶宝宝飞游戏宝宝在爸爸有力的双手保护下,感到身心愉悦,增加亲子关系锻炼平衡功能效果: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帮助宝宝理解“大”与“小”的概念套圆环游戏举高高游戏爸爸在游戏中表现出的力量和冒险精神,是宝宝的好榜样,锻炼平衡功能找球游戏效果:锻炼眼睛协调和视觉跟踪能力/锻炼记忆力。打电话游戏效果:这个年龄的宝宝看到父母打电话会很新奇,让他尝试模仿,感受沟通带来的乐趣1.具有教育性2.符合宝宝心理和年龄特点3.为宝宝所喜爱4.符合卫生、安全的要求早期教育玩具选择的原则1.初生至3个月可选择体积稍大、色泽鲜艳、带声响的吹塑玩具和可以摇响的玩具。2.4-6个月选择手摇铃或能捏响的小玩具。3.7-9个月绒毛、塑料、皮球及能敲打的玩具。4.10-12个月选择小推车、滚动玩具及手拉玩具等。5.1-2岁选择能发声的、多彩的玩具。6.2-3岁选择球类、积木等。介绍不同年龄宝宝玩具选择的类型1.根据小儿年龄特点,选择能理解、感兴趣的图书。2.图书内容应有教育性和启发性,能够帮助小儿认识周围世界,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态度。3.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但不要过于曲折复杂。4.文字说明应简短、明确,朗朗上口。5.装订牢固耐用,封面的纸厚韧,书的开本大小适宜,便于小儿阅读。早期教育图书选择的原则1.初生至1岁可选择色彩鲜亮的图片,每1张只有1个内容,以便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1盏灯、1只苹果、1辆汽车等;2.1-2岁可选择有大幅图画的书,画面应简单,色彩鲜明,图像明亮,内容能反映小儿比较熟悉的事物,如常见的动物、水果、蔬菜等。3.2—3岁可选择简短有趣、能反映小儿日常生活、活动或简单虚构的小故事,选择有配图的儿歌书,进一步发展小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介绍不同年龄宝宝图书选择的类型推荐:《早期教育与天才》[日]木村久一•推荐理由: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作者木村久一,一生致力于儿童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研究,日本皇室在给他授勋时盛赞道:木村先生成功提升了一代日本国民的素质。•作为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木村久一著作颇丰,其《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更是被教育学界奉为家庭教育“圣经”,虽然出版已时隔近百年,但至今仍是年轻父母们的教育子女的首选书籍。本书可读性强,可操作性强,适合所有家长阅读。
本文标题: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中早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叶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515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