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投融资/租赁 > 银行业跨国投资的进入方式选择:新建与并购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银行业跨国投资的进入方式选择:新建与并购姓名:王蒙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世界经济指导教师:张宏20090409银行业跨国投资的进入方式选择:新建与并购作者:王蒙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王超群中国商业银行跨国投资策略分析-企业导报2009,(2)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以及金融业发展国际化的潮流,中国商业银行迈出了国际扩张的步伐,在此过程中投资策略的选择非常重要.本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并购与新建投资两种模式,初步探讨了两种模式各自的适用环境与范围.2.学位论文任萍APV模型在跨国银行资本预算中的运用研究2007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客观的发展趋势,突出表现为世界贸易和跨国投资快速发展,全球资源加快流动,世界各国融合度日益提高。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特别是加强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依靠地区整体优势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已成为各国和各地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理性选择。面对这种形势,如何更好地利用机遇、化解挑战、争取最大利益,是各国和企业深入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已经认识到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最大限度发挥比较优势,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银行也通过跨国投资行为,实现自身的规模扩张。在这样一个大的经济背景下,我国的商业银行也纷纷走出国门,或通过直接对外投资开设分支机构、或对外进行收购兼并,把我们的金融服务延伸到了海外。本文正是基于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投资行为进行研究。笔者发现,目前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研究,国内理论界大多是从战略角度上展开的,从宏观层面上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策略选择或是经营战略等,这些观点也已经被许多银行管理层认同,并且已经将跨国经营纳入到银行长期发展规划中。但是在微观层面上,具体到商业银行如何开展跨国经营投资决策却涉及甚少。在实践工作中,我们的商业银行在进行海外跨国投资,比如选择境外某国开设分行时,可行性调研的重点依然是立足于战略考虑,很少从财务角度对项目进行评价。针对目前这一不规范和不足之处,笔者着重对跨国投资资本预算的方法进行探索。本文通过对银行业特点的分析以及对调整现值法(AdjustPresentValue,简称APV)的特点和方法介绍,指出它在银行跨国资本预算中的适用性,并结合案例,研究APV模型在银行跨国投资资本预算中的应用前景,为填补现实工作中的空白提出探索性的思路。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了写作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银行跨国经营、价值评估方法的理论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二章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状况,并对影响银行跨国投资的各类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跨国资本预算的复杂性;第三章以分析银行业的资本结构为切入点,针对银行的资本结构和高负债的行业特点,提出采用折现现金流贴现方法中的APV模型作为银行跨国资本预算的方法,并对APV方法的特点和基本计算步骤进行了详细地介绍;第四章以交通银行开设法兰克福分行为案例,对APV方法在银行跨国投资资本预算中的适用性进行检验,最后得出了由于APV模型将项目现金流加以区分,考虑了各种外部因素对项目的累加效应,从而降低了估价结果的误差,提高了项目价值来源的透明度,使决策信息与管理密切相关,因此该方法要优于传统的以WACC为折现率的折现现金流贴现方法的结论。第五章结合案例研究的结论,提出了银行跨国资本预算今后的研究方向。3.期刊论文刘卫从美国次级债危机看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代商业2008,(36)由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影响,各跨国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出现危机,全球股市下挫暴跌.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我们应该认真分析这一次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形成原因,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4.学位论文彭晓琼跨国投资银行监管法律问题研究——兼论中国对跨国投资银行的监管2005本文对跨国投资银行监管法律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分析了跨国投资银行监管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跨国投资银行及其监管的含义,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跨国投资银行监管的理论基础、目标、原则和内容等;从投资银行的本质出发,运用比较分析、逻辑递进和归纳总结的方法,系统论述了跨国投资银行的单边、双边和多边监管问题;分别分析了我国跨国投资银行监管的主体、立法体系和内容方面的现状,并结合跨国投资银行的单边、双边和多边监管趋势提出了完善我国跨国投资银行监管措施的相应建议。5.学位论文李咏梅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研究2007银行国际化是银行参与开放世界竞争的前提,也是参与世界竞争的必然归宿,银行国际化经营已是当今世界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高度开放并与国际市场连为一体,表现为资源配置、生产经营与贸易以及资金流动、人才流动和技术转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而金融全球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主要指一国金融活动跨出国界,日益与各国金融活动融合在一起,资金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动员、筹集、运用和流动,它建立在全球贸易、跨国投资和科技进步等实体经济的基础之上,并表现出了资本流动全球化、货币体系全球化、金融市场全球化、金融机构全球化,以及金融协调和金融监管全球化的特征。金融全球化导致一国甚至全球金融系统内部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使得各国银行业加快了国际化发展的步伐。我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金融业已进一步融入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之中。随着2006年12月11日我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金融机构与国内银行已经在完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时代已经到来。面对全球金融服务市场开放的竞争格局和外资银行的咄咄逼人之势,我们不能总是被动地迎战,更应该主动地进攻。“十六大”报告和“十一五”提出的“走出去”发展战略,以及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实施要求,促使我国银行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合作。因此,对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研究,是一个历史意义极强的经济理论命题,也是一个现实意义极强的经济实践命题。银行国际化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指一国银行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本国银行的向外发展,另一方面是对外国银行的开放。本国银行的跨国经营与外国银行进入本国市场的结合,构成了银行国际化的全部内容。论文将研究的内容界定在是我国银行的向外发展问题。目前,我国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以下称国有商业银行、国有银行或商业银行),在金融结构中占有绝对主体地位,理所当然地应承担起国际化经营的重任,可以说,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基本上代表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因此,研究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重点在于研究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在界定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的基础上,论文建立了如下的论证主线:对银行国际化动因进行理论和微观经济学分析,比较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和大型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历程和原因;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现实水平,通过构建银行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进而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探讨:最后结合当今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新趋势和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化发展中的表现,提出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对策和路径选择。论文提出并回答了以下问题:(1)怎样从理论上解释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动因?作为一个微观经济主体,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动力又在哪里?(2)银行国际化发展是否有规律可循,世界各国大银行的国际化轨迹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又带来什么样的借鉴和启迪?(3)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究竟如何?其国际化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主要是在哪些方面?(4)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现状,采取什么样的推进策略和路径选择,来提高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在具体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问题时,论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首先对论文研究对象界定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研究的内容上则着重于研究国有商业银行的海外经营和发展问题;同时总结了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问题,对于适应我国银行进一步开放、适应我国银行自身发展和有效提高银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现实意义。第二,借鉴跨国公司理论,对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动因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这些理论在解释银行国际化发展动因方面存在的优缺点。论文借鉴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建立银行国际化微观经济学分析模型,得出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动力在于存在比较利益的结论;同时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背景进行了进一步阐释。第三,总结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和大型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可以求得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性结论和有益启迪。在归纳总结别国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代银行业国际化发展新趋势和特点,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借鉴,即银行国际化必须是适应国情的渐进式发展、必须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必须实施适时的金融改革的三点启示。第四,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现实水平和竞争力现状进行评估分析是研究发展对策的基础。论文回顾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历程,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四大商业银行的海外机构和主要业务指标占比分析,对四大国有银行的国际化水平进行了初步评估;借鉴国内外对银行国际竞争力理论和评价指标的研究成果,构建了适合我国现实国情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同世界主要大银行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分析了重组改制上市对提升国有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第五,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问题,最终要解决银行在哪里以及主要采取何种有效措施进行国际化经营的问题。按照我国商业银行现实发展状况,依据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步骤和目标,论文提出了目标市场的渐进式扩展、境内外业务的有机联动以及因地制宜的本土化经营的推进策略。第六,银行国际化可以采取多种组织形式,而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当今银行集约化和多元化发展藉以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方式。论文在对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两种主要境外扩张途径的分析基础上,深入阐释了银行跨国并购的宏观背景和微观动因,通过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现状,总结并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内外部条件和相应的战略决策。第七,与国际银行业的监管接轨,是控制银行风险,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论文通过对国际监管动因和内容的分析,着重研究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施对我国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影响,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通过深入探究世界主要国家和大型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历程和原因,得出银行国际化必须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的结论,同时,提出了政府搭建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平台的三点思路。第二,借鉴国内外银行的竞争力理论及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现实国情,构建了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在资料的获取上,直接占有了第一手的最新世界1000家银行数据,保证了数据间的可比性和真实性。第三,在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对策时,提出了境内外机构应实行一体经营的联动机制观点,并创新性地提出了联动营销和联动创新的思路。第四,在我国商业银行本土化经营研究方面,提出了海外机构的设置和发展应遵循产品导向原则的见解,并据此提出对海外机构与海外业务进行重整的观点。第五,借鉴国际银行业跨国并购历史经验,依据我国银行业跨国并购现实状况,提出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应分“三步走”的战略发展方式,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第六,应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施的监管格局,从正反两方面深入分析了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带来的沉重压力和良好机遇。6.期刊论文谢婷.马杰.张真真.XIETing.MAJie.ZHANGZhen-zhen浅析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启示-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23(3)受美国次级债危机影响,美国次级债的供应商纷纷破产,各跨国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出现盈利危机,全球股市下挫暴跌.危机波及全球影响深远.通过对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形成和传递过程及其原因,以及次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次级债危机不可小
本文标题:银行业跨国投资的进入方式选择:新建与并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526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