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三历史中俄关系热点整理
中俄军演中"无畏"级驱逐舰特写中俄军演超大图欣赏图“和平使命2009”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的中俄空军指挥员在塔台进行指挥协同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的指挥大厅中国“俄罗斯年”2006年1月1日启动,3月21日举行开幕式,11月9日闭幕。俄罗斯“中国年”2007年1月1日启动,3月26日举行开幕式。中俄互办国家年,有利于贯彻“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有利于加强中俄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拓宽合作领域,促进双方贸易多元化,加快两国现代化进程;有利于提高两国的国际地位,推动国际秩序更加完善,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胡锦涛和普京共同出席“中国年”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年”热点背景本课目标中俄关系的阶段特征中俄关系的基础知识世界史中的俄罗斯史实习题巩固(一)以俄历史分期1、沙俄时代:①侵略中国东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②康熙帝时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③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及以后不久,沙俄强迫中国签订了《天津条约》、《爱珲条约》、《北京条约》、《改订条约》,攫取了一系列特权,霸占了大片领土。④自六十年代以来,沙俄在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开办工厂、开办银行等。⑤强租大连、旅顺,把东北、新疆、长城以北等地变成其势力范围。⑥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参与签订《辛丑条约》。⑦策动外蒙“自治”,肢解中国领土。2、十月革命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夕:①中国先进分子积极研究、宣传十月革命,从苏联引入马列主义。②以苏联为首的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创建共产党。③苏联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促进国共合作,帮助创办黄埔军校,支持中国国民大革命和北伐战争。④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苏联从道义上、物质上给予中国很大援助。⑤1945年8月,苏联对日作战,消灭了日本关东军,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败亡。3、新中国时期的中苏关系:①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②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结成同盟关系。苏联政府还给予中国经济上较大的贷款。③“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助中国156年个大型项目,对建立起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起了骨干作用。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以来,中苏关系逐步恶化,中苏走向严重对抗。⑤八十年代末,中苏实现了关系正常化。⑥苏联解体后,中俄保持了正常关系,并签订了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互信的协定。(二)中国历史上的中俄关系1.古代明清之际,清军主力入关,东北边界空虚,俄国乘机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两次派兵在雅克萨挫败俄军,经过平等协商,1689年中俄签订了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2.近代(1)俄国对我国的侵略。①俄国是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帮凶,1858年强迫清政府签定中俄,取得了通商、内河航运等一系列的侵略权益。②由于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落后于欧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它的扩张方式是凭借其军事力量进行传统的领土扩张。在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割占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③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定,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的侵略权益。俄国是“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的主要策划者,企图霸占中国东三省。④1900年,俄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⑤1904---1905年日俄战争,争夺中国东北。⑥武昌起义爆发后,俄国参与帝国主义国家干涉中国革命,后来帮助袁士凯纂夺革命果实。⑦1917年沙俄政府被推翻,退出了侵华行列。(2)苏俄(苏联)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①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中的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在中国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建立的过程中,苏联和共产国际起了指导和促进作用。②20世纪20、30年代,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产生了偏差,在它的直接影响下,中共党内出现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等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损失。③抗日战争期间,苏联给予中国大量的物质上和道义上的支持,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是中国能够取得抗战最终胜利的原因之一。雅尔塔会议上,苏、美、英三国背着中国达成协议:维持外蒙古现状,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特权等,这种做法损害了中国的主权。④解放战争期间,苏联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3.现代新中国成立后,中、苏、俄关系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40年代末到5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给予中国大量的经济、技术上的援助,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国也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坚决地站在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而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走的是苏联模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对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新政权的巩固起了巨大的作用。第二阶段从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处在对抗和僵持阶段。赫鲁晓夫上台以后,为了能和美国争霸,提出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建议,遭到中国严词拒绝,中苏关系开始恶化。1960年,苏联撕毁全部经济技术合作的协议。中苏边境甚至发生武装冲突。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大量增兵,从北面构成对中国的威胁。第三阶段是从80年代末到现在。中苏关系开始恢复正常化。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由于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苏联的对外政策从扩张转向收缩,因此,开始同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稳定发展,形成了一种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主要原则的新型的两国关系,为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了贡献。对中俄关系的认识1、从明清时期到俄国十月革命前,沙俄一直觊觎中国的领土,扮演着侵略者的角色。2、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俄)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施了人道的援助,但由于大国沙文主义的影响,苏联一定程度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消极的影响。3、从80年代末到现在。中苏关系开始恢复正常化。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稳定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了贡献。世界史中的俄罗斯史实1、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1)背景:(2)目的:(3)领导者:(4)内容及其实质:(5)性质:(6)影响:2、俄国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争霸与扩张:(1)法国大革命期间,多次参加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2)1815年首倡建立俄普奥“神圣同盟”,后又与英普奥结成“四国同盟”,以维护维也纳体系。(3)1853――1856年,与英法为争夺巴尔干地区,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4)19世纪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先后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多达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甲午战争前,纵容日本侵华;甲午战后却又为争夺东北、朝鲜协同德法发起三国干涉还辽。1904――1905年为争夺东北和朝鲜又爆发日俄战争,俄国战败。3、向帝国主义过渡:(1)经济概况: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依然很小。(2)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的原因:1861年改革;对外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3)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经济、政治上存在封建残余;技术装备十分落后;工业发展日益依赖于外国资本(4)特点: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原因在于封建残余的存在以及沙皇热衷于对外扩张(5)国际关系:俄奥争夺巴尔干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之一,俄国分别于1892年和1907年与法英结盟,形成三国协约。“一战”期间,在东线对抗德奥联军,1916年俄国夏季攻势挫败奥匈,支援了西线,1917年十月革命后退出“一战”。4、俄国的社会主义建立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0世纪初,列宁主义诞生。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接着,又取得了保卫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胜利。1918――1921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1922年成立苏联,1925年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1927年推行农业集体化方针。三十年代中期,苏联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5、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三十年代中期,苏联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1936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西班牙内战演变为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英、法、美继续推行绥靖政策,苏联和“国际纵队”给予了无私的援助。1939年8月苏联出于自己国家安全的考虑,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6、二战中的苏联: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俄国初期失利。1941年10月――1942年初,莫斯科战役进行,苏联取胜,苏德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2年1月,包括苏联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进行,苏联取胜,这不但是苏德战场,而且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7、二战后的苏联:(1)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2)两极格局的形成:(3)苏联和东欧的改革:(4)苏联解体:8、1991年以后的俄罗斯: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关系中存在的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中心力量,对各个地区、国际组织和国际政治有重大影响力,形成多极化趋势。由于社会制度的迅速改变,俄罗斯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问题,要走出困境,还需要一段时间。总结在大力发展中欧经贸关系的同时,加强双边政治对话与合作,发展良好的政治关系,形成经贸推动政治,政治促进经贸的良性循环是双方共同的愿望,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欧之间加强合作,符合双方人民的利益,有益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多层次架构的形成,表明中欧伙伴关系日臻成熟,战略性更加突出,双方将根据签署的文件进一步坚定地拓展和深化中欧关系,中欧关系总体上也必将稳步向前发展。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中俄关系热点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546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