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被管理者是管理者的一面镜子
被管理者是管理者的一面镜子作为管理者,员工就是你的一面镜子,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你的行为反馈和结果;作为管理者,更要明白,你希望员工怎样,你首先就要引导员工怎样。《论语·为政》第二篇第二十章: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季康子是鲁国大夫,季康子向孔子请教:“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季康子实际问出了所有统治者的心声,即如何让老百姓听话——让他们往东,他们就乖乖地东行;让他们往西,他们就乖乖地西行。统治者希望百姓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忠诚于他们。按照辩证法的逻辑,这世间一切事,都是相对的。你希望百姓、员工尊重你、忠诚你,你先要以同等的态度对待他们。这是原则!临之以庄,则敬“临之以庄,则敬”,历史学家钱穆老先生是这样解释的:上对下为临,上位者能以恭庄严肃的态度对待下位者,下位者在下而生感动之心,从而发自内心地敬其上。这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平等的人之间互敬,这属于礼貌;而级别悬殊的上下位者互敬,常常被人们称颂。如刘备“三顾茅庐”,换来了诸葛亮发自内心的敬,辅佐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另一个案例:战国时期,当某位士兵的老母亲听到大将军吴起给自己儿子吸毒疮里的脓血后,大哭不止。人问其故,老母答:妾之夫曾被大将军吸过毒疮,结果妾之夫作战从不后退,直至战死,现在自己的儿子又被大将军吸毒疮,儿子很快也要战死了。上位者“庄”,下位者必以“敬”报之。正如《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述“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若政府真正爱护百姓,百姓自然以真心回报政府;若政府糊弄百姓,百姓心明眼亮,其后果,他们从敬服到鄙视,乃至最后的反抗!当年毛泽东带领红军坚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让老百姓从害怕、到将信将疑、到全心付出,才成就了毛泽东的伟业。若当政者“不庄”,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就会丧失,当不信任积聚到相当程度时,百姓就会做出新的选择,这自然不是当政者愿意看到的结果。国家如此,企业亦如此。2006年,UT斯达康裁员采用了一种独特方式:首先,董事长吴鹰亲自给全体员工写了一封信,真诚地告诉大家裁员的战略目的,希望获得员工们的理解和支持;其次,采用了高额补偿与自愿离职相结合的方式,做法较为人性化。结果,裁员过程融洽而愉快,员工虽然离开了,依然是朋友。企业充分为员工考虑,员工自然会为企业考虑。企业发自内心的尊重员工,员工就会投桃报李。表面文章做得再好,天天把“员工第一”喊得再响亮,若不能落到实处,员工自然不会死心踏地为你工作。因为他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敬他,他也敬你;你骗他,他自然也骗你。孝慈,则忠“孝慈,则忠”这仍然是一个因果关系。这里有两层含义:一为广义,即上位者要营造一种孝慈的氛围,在全社会建立孝慈的制度并保障之,百姓就会忠诚于上位者;一为狭义,即上位者对待下位者要有对父母的孝悌之心和对儿女的仁爱之意,这样就会收到“忠”的回报。《论语》开篇的第二章说:一个人在家里孝顺父母、尊重兄弟,却喜欢冒犯顶撞上位者,那是很少的;而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的人,那更是没有的。所以,孝悌是仁爱的根本。所以,上位者如果是当政者,就要在整个社会营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氛围,鼓励社会成员孝顺父母,并以孝顺父母之心对待其他老人;鼓励社会成员爱护孩子,并以爱护自己孩子之心待其他的孩子。这样,社会关系自然和谐、和睦,社会成员之间自会相亲、相让。人所忧者,不外乎自己的父母、兄弟、家庭、儿女、财富。在这种氛围之下,人没有了后顾之忧,因为其他人会像对待他们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你的家人。长久下去,每一个人都自发地怀着感恩之心,忠诚于政府,忠诚于国家了。忠诚,不是政府强制百姓实现的,而是政府以管理社会的成绩换来的。中国的GDP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了,回头看看国人,是不是感到很幸福、很富足了?当政府自豪于所谓的东方奇迹时,中国大量的名人、富豪,甚至贪官却正携着巨款纷纷移民海外。我们固然可以站在道德高度谴责他们,但我们更应该思考,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给了国人忠诚于自己政府的环境了吗?这些年,企业一直在谈员工忠诚度问题,普遍认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我们先来看一下“忠”的定义是什么。在《论语》中,“忠”首先是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理想、价值观、道德观;其次是忠于自己做的事情,即“敬事”;最后才是忠于家人和朋友。如果自己的亲人朋友做的事情违背了社会伦理,要“大义灭亲”。“忠”其实就是信服——你发自内心地爱你的员工,他们就会从心底信服你,愿意和你做真心朋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表现为员工全心全意为企业工作。但当企业的价值观不能获得员工认同的时候,员工选择离开,是忠诚于自己的价值观。如果员工信服企业的老板,那么,就算他跳槽到其他企业,他和原来的老板和企业依然会是朋友,他依然会为这个企业操心,如果有好的合作机会,他会首选这个企业。这是广义的“忠”。当整个生存环境里缺失“孝慈”的引导,空谈“忠”是没有意义的。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延伸意义是,提倡奖励善,不做官样文章,同时“教不能”部下不懂的,不讨厌他,尽量教他,他自然受到感化。在职场,人们最关心的是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要想不断冲破天花板,不断获得提高,就要不断学习。所以,不少企业提倡建立“学习型组织”。在这样的组织里,只要你努力就有机会,大家互相鼓励,共同前进。就算能力差一点也不要紧,公司会安排你去学习、培训,帮助你不断提高。在氛围如此良好的组织里,成员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努力呢?1998年,波音公司推出“学习计划”,鼓励所有雇员参加各种层次的学习,以促进雇员在自身和专业方面的提高,从而推动公司的发展。波音认为这是保持公司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小至企业、大至国家,均如此。当民众感受到通过正当途径就能获得晋升,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善自己生活的时候,他们就会对未来充满憧憬,干劲十足。可当民众意识到,即使再努力,如果没有裙带权贵关系,不接受“潜规则”,依然晋升无望时,他们就会懈怠,就会想方设法甚至通过非法途径获得更好的生活权力。到那时,社会就会乱象横生,问题接连不断……综上所述,孔子通过三个方面,即上对下的态度、社会环境的引导和社会制度的良性晋升,告诉季孙肥如何让老百姓听话。孔子一直阐述的一个观点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本文的观点其实也包含于其中。作为管理者,员工就是你的一面镜子,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你的行为反馈和结果;作为管理者,更要明白,你希望员工怎样,你首先就要引导员工怎样。作者:中国古典管理专家、《智囊》杂志编辑部主任爱新觉罗·启翊来源:《新财经》2010年第10期
本文标题:被管理者是管理者的一面镜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5490 .html